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阅读附答案
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小题1】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小题2】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小题3】“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小题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案
【小题1】①毫无②峭壁③遮蔽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小题1】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小题1】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
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小题1】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意思的能力。理解意思时,要注
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2句中“嶂”就是“致力像屏障一样的山峰”的意
思,不能简单理解为“屏障”的意思。。还有许多文言字词的意思就要根据具体
的语境以及自己平时的积累来解释了,比如:略无、蔽、曦。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可以分析出“三峡”具有“山绵长”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可以分析出“三峡”具有“高耸”的特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分析出
“三峡”具有“中间狭窄”的特点。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写景角度的能力。写景的方法很多,可采用“俯视、
平视、仰视”,也可以采用“各种感官”,还可以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
合的手法”。“重岩叠嶂”就是从“俯视”这一角度来写景的,“隐天蔽日”就是
从“仰视”这一角度来写景的。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
一句主要是从侧面表现“两山之间狭窄”的特点,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侧面烘托”
的方法。所以,写景的时候,除了直接对景物进行描写,还可以采用侧面烘托的
方法描写。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2:5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65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