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却把青梅嗅

更新时间:2022-12-10 00:48:34 阅读: 评论:0

初三作业太多建议抄吗-admiring


2022年12月10日发(作者:淘宝考试题答案)

点绛唇李清照词

点绛唇李清照词

引导语:有关词人李清照的《点绛唇》,下文是小编收集的《点

绛唇·蹴罢秋千》与《点绛唇·闺思》原文注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点绛唇·蹴罢秋千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

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

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

青梅的花香。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

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

与“倚门卖笑”无关。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

《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

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

容歌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

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

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创作背景

此词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

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当作于是年前

后。

赏析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

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

《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

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

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

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

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

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

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

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

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

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

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

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

“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

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

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

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

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

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

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

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

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

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

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

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

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

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

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

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点绛唇·闺思》

作者: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注释】

①“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

隐括和新变。

②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

吹箫》的“武陵人”及《满庭芳》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

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③“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

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赏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

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

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

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

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

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

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

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

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

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

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

“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

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

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

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

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

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

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

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

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赏析】

这首词的基本内容:

上片第一句“寂寞深闺”,写一个青年女子在自己深藏后院的闺

房里,心中感到非常寂寞;第二句“柔肠一寸愁千缕”,写青年女子的

愁状,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那么整个人呢?可见她的寂寞和忧愁该

有多么厉害。第三四句“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写青年女子忧愁

的环境:给人带来希望并让人惋惜的春天走了,又下起了催着春花凋

落的雨。这一切,能不让人愁上加愁吗?这是上片的内容。

下片第一二句“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还是写青年女子的愁状。

待在闺房里是“寸肠千缕愁”,只好走到闺房外面。但过去青年女子

是不能随便走下闺房楼梯的,所以只能在上面依着栏杆想一想,望一

望。想什么?正是那“催花雨”让她想到了“人何处?”想道了离自己

而远去的意中人现在何处?,是否也在淋雨?什么时候回来?这才是青年

女子真正忧愁的原因;那她望什么?望外面的风景吗?不是,是望自己的

想象中的景象——意中人归来时的情景。望到了吗?没有。那望到了什

么?望到了“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是啊!望到的是连到天边的无

际荒草,是望不见归路——意中人归来的那条路。这就是青年女子倚

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心理状态和无望结果。

以上就是这首词在四十一个字中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这首词的结构和写作艺术手法: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写伤别之愁,更写盼归之

愁,这样全面地、层层递进地表现了青年女子心中愁情不断累积的情

状,是递进的写法。一个“雨”字,把上下两片勾联在一起;远处是无

际荒草,近处是雨催花落;闺房内是愁肠寸断,闺房外是满目凄凉。多

么凄美的意境!词人在这里把青年女子的“愁”的确已然写尽、写透,

可谓淋漓尽致!所以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首词是“泪尽个

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0:48: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59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喉咙的拼音
下一篇:方开头的成语
标签:却把青梅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