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85的因数

更新时间:2022-11-13 00:19:08 阅读: 评论:0

1040政府为什么不抓-一个山一个支


2022年11月13日发(作者:教育家名言)

第三单元信息窗一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90%)。通过合作交流帮12个做球操表演的孩子排队,

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及数学模型思想。

2.探索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90%)。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能在

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核

心目标)。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

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85%)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能找出100以内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列

举出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难点:能有序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教学方法:自主尝试,合作学习,点拨提高。

德育方法:合作探索法

教学准备:课件

核心素养:推理、模型、严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数学化)

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学校有12个同学排队做球操表演,每排一样多,可以怎么排?请同学们先思考一

下,然后说出你的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二、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建立模型)

【环节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90%)。通过合作交流帮12个做球操表演的孩子排队,

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明确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评价:

标准:90%的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具体活动设计】

1、学生汇报拼法,教师画圆圈表示队伍的排法,并板书:

4×3=126×2=1212×1=12

教师根据4×3=12揭示:

4×3=12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揭示课题:倍数和因数

2、深化感知。

(1)预设:学生说成6是因数。

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只能说成谁是谁的因数或谁是

谁的倍数。

(2)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评价:1

三、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建立模型)

【环节教学目标】

1、探索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90%)。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能在

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核

心目标)。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

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85%)

评价任务:

标准:90%的学生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具体活动设计】

(一)求一个数的倍数

1、设疑。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3的倍数有12,3的倍数除了12还有别

的吗?请在纸上写出3的倍数。你能完成得又对又好吗?。

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序的书写一个数的倍数?

2、交流。

揭示“有序”,为什么要有序地写倍数呢?

全班讨论:“你是怎么写3的倍数的?”。

3×1=3×2=3×3=3×4=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用依次×1、×2、×3……写出3的倍数。

(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引发冲突:写不完。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

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3、评价:2

(二)求一个数的因数

1、设疑。刚刚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接下来我们来找一个数的因数。

请写出36的因数。

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序的书写一个数的倍数?

2、组织讨论。你是怎么找36的因数的?

(1)×()=36

(2)×()=36

(3)×()=36

从一道乘法算式中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

36÷1=36

36÷2=18

从一道除法算式中也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

问:写得完吗?你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写?

师板书36的因数:从1开始依次找,找到重复数出现后就可以了。要保证既不重

复又不遗漏。

3、评价:1

4、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问:通过观察这三道例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5、小结:写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从1和它本身来写,从小到大依次寻找。

四、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环节教学目标】:检验本节课所学新知情况

活动设计:

2、猜数游戏。

五、课堂小结,巩固模型

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果用百分数表示本节课的表现,你打算用多少,为

什么?

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

4×3=12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一个数的倍数:无限最小是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有限最小是1

最大是本身

教后反思:这是一节概念课,关于“倍数和因数”教材中没有写出具体的数学意

义,只是借助乘法算式加以说明,进而让学生探究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通过备课,

我梳理出这样一个教学脉络:乘法算式——倍数和因数——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

数和因数。从教材本身来看,这部分知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也

谈不上有什么新兴趣,是一节数学味很浓的概念课。如何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让学生在

互动、探究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让乏味变成有味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采用脑筋急转弯中的一道题作为谈话进入正题,不仅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例中隐藏着共同点:一一对应、相互依

存。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

依据学情,设计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3的倍数。学生发现3的倍数写不完时面面相觑,

左顾右盼。学生通过讨论,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较恰当。用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解决

了数学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快感和掌握新知的

成就感。教师一声亲切的问候:“怎么停下来了呢?”、一声惊讶:“哦!写不完呀?”、

一句激励:“能想出办法吗?”。看似教师“怠工”的预设,是为了学生“越位”的生

成。

二、渗透学法,形成学习的技能。

由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无限”、又如何有序写出

来呢?我设计了尝试练习——引出冲突——讨论探究这么一个学习环节。学生带着“又

对又好”的要求开始自主练习,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

用乘法口诀等等。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展开评价,有的学

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式写倍数,

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因为简捷正确率高

所以觉得好。如此的交流虽然花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从中能体会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0:1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5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85的因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