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的地得的用法区别

更新时间:2022-12-10 00:08:50 阅读: 评论:0

面对面用英文翻译-壳怎么读


2022年12月10日发(作者:植物光合作用)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

“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

“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

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

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

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

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

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

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

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

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

“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

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

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

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

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

错了,应该用“得”。

“的”还有其他的用法,比如——这个东西是谁

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不是我们这里要

讨论的对象,就不再赘言了。【见明证09-11-20

日记】

(二)有一次给实习生讲新闻写作,说到给文章

起标题,我说标题很重要,是诱饵,勾引读者往

下看。一篇文章,标题是否出彩,跟人眼睛一样,

这人眼睛长不好看,就缺少亲和力,再往下看,

五短身材,弯腰驼背罗圈腿,就没人想再多看了。

为举例说明,我从旁边书架上取出四五种杂志,

想找出几个好标题,再找出几个平庸标题,对比

讲一讲,我一边翻一边说:“标题里最忌讳有的

地得,着了过,以及副词、连词和形容词,凡是

虚词用在标题上都特别呆板。”但是一本杂志我

从头翻到尾,居然每个标题上都带“的”,你们

猜这是哪本杂志?还有一本杂志几乎把复句都

端上来,生怕读者看不清楚。还有一本杂志,虽

然“的”数量少,但是就是没有一种诱人神韵。

合上这些杂志,我忽然感觉,原来媒体已不太重

视标题。

我做报纸那时候,总编室主任反复提醒,标题要

在正文改干净之后再专门改一遍,必须把标题改

漂亮,每次我为起一个好标题都绞尽奶汁。标题

就这么重要。

现在不重视标题,大概跟编辑们比较忙有关。那

标题怎么起呢?其实很简单,你想想王朔小说名

字都有哪些?他起标题很讲究,从两个字“顽

主”,三个字“橡皮人”,到“一半是海水,一半

是火焰”,其中很多标题耐人寻味。早期作品他

还没放开,名字比较平庸,以描述性为主:比如

“空中小姐”。后来一开窍,就知道标题该怎么

吸引人,比如“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谁比

谁傻多少”“你不是一个俗人”“一点正经没有”

“千万别把我当人”“给我顶住”“玩得就是心跳”

“看上去很美”“无知者无畏”“美人赠我蒙汗

药”……王朔给小说起名很有特色:通俗、直白、

有冲击力。除“玩得就是心跳”有“得”外,一

般都是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这种句式有节奏

感,比较生动。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这样,当一些介词、连词、

虚词出现在句子中,就会变罗嗦,而标题最怕啰

唆,如果是“××的××”这样句式,就特别呆。

如果文章中“的地得”出现频率高,就意味形容

词和副词出现频率高,读起来可能花里胡哨,但

是实际意思表达却打不少折扣。

有人也许会说,干吗那么较真?是,你平时说话

不用这样,但是作文,就要讲究一点。中国古代

没有“的地得”,但是有“之乎者也”,所以念起

来肯定挺难受,你看唐诗宋词为什么屡有佳句,

就是虚词少。还有对联,以动名词为主,取文字

精华,你读起来很过瘾。

看到一篇文章,说日本人为什么没有改《静夜

思》,说是敬仰中国传统文化。我看原诗,其实

跟我们这个版本差不多,原诗是:“牀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我们

改后是这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改动不大,意思也一样,

但是第一句“牀前看月光”用一个动词“看”,

不仅比较形象化,也和第三句“举头望明月”中

“明月”不重复。动词一出现就是这样,活灵活

现。

其实我们都可以把虚词、介词控制到最低限度,

甚至可以一个都没有。比如我这篇文字,除必须

要出现,我在其余地方没有用一次“的地得,着

了过”。

(三)“的、地、得”的用法

的,一般用在名词和形容词的后面,用在描述或

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

之间,表示一种描述的结果。如:“漂亮的衣服”、

“辽阔的土地”、“高大的山脉”。结构一般为名

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如,我的书、你

的衣服、他的孩子,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歌曲、

灿烂的笑容。

地,用法简单些,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

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结构

通常是形容词+地+动词。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

容后面的动作。一般“地”的后面只跟动词。比

如高兴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

跑”;“匆匆地离开”;“慢慢地移动”.........

得,用在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时,说明

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一般用

来补充和说明前面的情况。比如。跑得飞快、跳

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

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得通常用

在动词和形容词(动词之间)。结构为动词(或

形容词)+得+形容词(动词或副词)。

“的、地、得”的用法可以简要地归纳为:

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

后形前“双人”得。

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他高兴地(得)笑了。既可以用“地”,

也可以用“得”。到底用哪一个?就要看句子所

处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用法可以改变句子

的意思。

1、他高兴地笑了。是在表述一件事情。也即是

说,你现在是要表述这件事,那就用“地”。

2、他高兴得笑了。是在说明一件事情。他为什

么笑了。是因为高兴所以笑了。或这可以理解为,

他高兴的结果是笑了。若你此时是要告诉读者,

“他”高兴的程度或高兴的结果,就可以用“得”。

(四)“的地得”的用法

名词前面用“的”,动词前面用“地”,形容词

前面用“得”。

使用时,只要分清“de”后面是名词、动词还

是形容词就行了。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得,一般用来修饰形

容词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修饰限制+的+名词修饰限制+地+动词动词

(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

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

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例:美

丽的花、我的衣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

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

般为:副词+地+动词;例:紧张地进行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

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例:痛苦得想哭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

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

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

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

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

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

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

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

“de”。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

“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

之间。例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

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

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

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

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

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

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

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

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

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

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

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

连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

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

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

大得很。

(五)的地得的用法

暑假后,迎来了新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

现学生对于“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不明确,

出错率太高。因此,特给学生整理了三个字的用

法。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

“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

之间。例如: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

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

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

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

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

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

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

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

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

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

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

连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

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

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

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

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

“得”。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六)简单地说说“的”、“地”、“得”的词性和

用法

一、的——助词,读音为“de”

1.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领属关系。

如:这就是我的博客。

2.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

系。如:诗集中的格律诗词写得真美!

3.附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

所指的人或事物。如:我的诗不如各位高手的写

得好。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博

客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

家都知道的!

5.用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强调动作的施事者或时

间、地点、方式等。如:我是2006年11月10日

建的博克。

“的”这个助词发音为“de”,但唱歌时基本唱

成“dì”。

二、地——助词,读音为“de”

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在句子中间作状语。如:

我认真地品味、欣赏博友们的美文、美诗。

三、得——助词,读音为“de”

1.用于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如:那些古色古香的

格律诗只有造诣极深、积淀深厚的高手们才作得

出来。

2.放在动词后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进行状况、结

果、影响等。如:高手们的诗词作得非常好。

3.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或结果、影响等。

如:有些博友们的博文字号太小,小得都看不清

楚了。

“的”、“地”、“得”在具体的句子中到底用哪个,

其实有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这就是:“的”后

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反

过来说,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

词前用“得”。如:才子才女们的诗词写得美,我

非常地欣赏!

(七)

笔者看电视有一个好看字幕的毛病,每每看到字

幕中乱乱地用“地”代替“的”,“的”又代替了

“得”,就很不舒服,很憋气、很难受,简直要

暴跳如雷!

这样的错误竟然都是在国家的文化教育阵地中

央及省市电视台出现,且层出不穷,屡教不改,

吾不得不呼,不得不提,这样的现象起码有两大

恶果:

一、误导少儿及各阶段学生“的地得”的使用。

三者用法本来在计算机普及前是很分明、严格

的,现在却一遍遍被电视、电脑误导得乱了分寸,

恶习一旦形成,一辈子都难改了,君不见许多大

专家、大科学家、名人、明星至今还在念着他们

那个时代的错别字吗?小的时候不抓就晚了。

二、破坏中国汉语语法有关助词的系统性、逻辑

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的地得”都可

以乱用,“着了过”也可以乱用,“关于、而且、

然而、可是、所以”等等都可以慢慢乱用、变着

用,则汉语语法还不溃如决堤之水?

“的”字前一般是名词、形容词,作定语,修饰

名词,形成“定语+的+中心词”的语法结构。“地”

字一般在动词、形容词后,作状语,修饰动词,

形成“状语+地+中心词”的语法结构。“得”字

则是在动词、形容词后,“得”后再跟补语,是

补语的特定表示。

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措施,严格限制“的地

得”的用法,不要以为一闪即过了,无所谓,时

间长了,则中国文化大坏也!我们的后代长受其

乱,恐怕打也打不回来了怎么办?现在的小学生

作文中“的、地、得”的用法已经混为一谈了,

叫我哭笑不得、难受至极!

(八)“的、得、地”用法及其区别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

含混不清,乱用一通。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

用法,特查找到此文。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

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

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

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

般为:副词+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

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

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

化已有认识。

1.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

考的特别出色。

2.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

队员”。

(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

乐的”。)

以下信息来源自由自在小鱼儿

主谓宾与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语前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这些标志要记清。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

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

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

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

般为:副词+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

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动词

动词+得

(九)“的”、“地”、“得”的用法(2)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

副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

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

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

应该用“得”。

二、强化认识

1.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

考得特别出色。

2.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地收割麦子。

3.助人为乐的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

队员”。

4.她是一位性格开朗(描写性定语)的女子(名词,

中心语)。

5.颐和园(限制性定语)的湖光山色(名词,中心语)

美不胜收。

6.她愉快(描写性状语)地接受(动词,中心语)了这

件礼物。

7.天渐渐(限制性状语)地冷(形容词,中心语)起来

了。

8.他们玩(动词,中心语)得真痛快(补语)。

9.她红(形容词,中心语)得发紫(补语)。

10.民主不是一个压倒另一个,各种势力和谐相

处,最大程度(状语)地实现(中心语)多数人(定语)

的民主(中心语),让农民活(中心语)得有尊严、

有微笑(补语),才是最终(定语)的目的(中心语)。

11.四大名山(名词)的佛教寺院(主语)大都是

重要的观光景点。

12.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13.她兴奋(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次邀

请。

14.天渐渐(时间副词)地暗(形容词,谓语)了下

来。

15.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16.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像桃花一般(补语)。

17.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地强化安全意识。

18.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

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

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19.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

落实得很好。

20.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的铁车

梯。

(十)助词“的、地、得”的一些用法及区别

最初注意到关于助词“的、地、得”的错误用法,

是两年前在一个朋友的MSN上,后来发现很多

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将这些助词混用或错用,有

的人,干脆都使用“的”,一的到底。

“的”、“地”、“得”作为助词,在句子中起着结

构的作用,都读作“de”,而书写时却要写成三

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混淆。有的时候,用

不同的“de”,尽管没有语法上的错误,但所表

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例如: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得哭了。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地哭了。

前一句强调“难过”,“哭了”是对难过程度的补

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难过”是

对哭这一动作的修饰。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放在名词的前面,

如:漂亮的女孩、高大的身材、聪明的孩子、可

爱的宝宝、火红的太阳……

可以发现,“的”后面的词都是名词,也是中心

词。“的”前面的词对其起修饰的做用,是定语。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放在动词的前面,

如:痛苦地挣扎、认真地思考、大声地唱、急速

地滑落、飞快地行驶……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词

性,“地”前面的词均用来描绘、限制他们,做

状语。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放在形容

词或动词的后面,如:难过得泪流不止、累得吐

血、疼得撕心裂肺、打扫得干干净净……

其中,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

状的词语,在补充说明它们时,要用“得”做助

词,及表示程度的词来做为补语。

综合以上关于助词的用法,可以简单归纳为:

定语+的+名词

状语+地+动词

形容词(动词)+得+补语

(十一)“的地得”的具体用法

要正确使用“的、地、得”,首先必须掌握好词

类、语法,要懂得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

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一般来说,在句子中“的”衔接在名词前面,“的”

的前面是这个名词的修饰成分,主要有名词、代

词、形容词或相应的词组充任,表示领属关系或

表示被修饰的事物的性质,做句子的定语。例如:

“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光”

(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代词;

“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又

高又大”作定语。

“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是用在动

词前面的修饰成分,主要由名词、形容词、数量

词等充任,对中心词(动词)起限制、修饰、说

明作用。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

形容词,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

“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

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

工作”,“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

状语,等等。

而在句子中用在“得”字后面的,是由形容词或

词组(有时也由动词)充任,用来补充说明“得”

字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的程度、结果,作它的补

语。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

是动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

一座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

的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得”连接“大

家十分生气”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

“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

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

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

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

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十二)“的”的其他用法,比如:

1、这个东西是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

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

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2、另一类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

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

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3、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

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

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4、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

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5、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

事儿我是知道的。

6、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

方米。

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7、同“得”,后面带补语,这是未规范化以前的

用法。如: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

《老残游记》

(十三)

助词“的、地、得”在语文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当它们作为结构助词时,都念轻声“de”。怎样

准确运用它们呢?按照汉语语法,一般说来,名

词前用“的”,如美丽的地球;动词前用“地”,

如快速地奔跑;动词后用“得”,如笑得开心。

一般句式如下:

的+名词;地+动词;动词+得。(注:以上说

法只是大致而言,并不代表全部;代词前面也用

“的”。)

小练习:用“的、地、得”给下面的句子填空。

1、爸爸()手机正快乐()唱着歌。

2、为了赶上班车,我们走()很快。

3、“嫦娥”顺利()升入了太空,开始了我

国()探月之旅。

4、勇武()鲁提辖打()镇关西趴地求

饶,为受欺()人们出了一口气。

(十四)“的”、“地”、“得”的用法(1)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

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修

饰限制+的+名词。

比如说,有趣的小说,漂亮的姑娘,我的大学,

你的样子,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

清清的河水......

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

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

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

“又高又大”作定语。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

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修饰限制+

地+动词。

比如说,狠狠地打,飞快地跑,用力地踢,仔细

地看,开心地笑笑......

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形容词,

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

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词“总

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

“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

等等。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

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动词(形容

词)+得+补充。

比如说,打得漂亮,唱得动听,扫得真干净,笑

得多甜啊......

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是动

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一座

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的

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得”连接“大

家十分生气”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

“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

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

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

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

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0:0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5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核组词
下一篇:数字5的写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