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学习过诸葛亮写的《出师表》,陆游对《出师表》推崇备至,写诗
赞叹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的意思:《出师表》这篇文章写
的真好啊,千年以来,谁能跟它相提并论呢?其实,陆游的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因为在诸葛
亮那个时代,就曾经出现了一篇堪与《出师表》相媲美的千古奇文,这就是李密的《陈情表》
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忠”为核心,而李密的《陈情表》以“孝”为主题。古代的人
有这样的说法:“读《出师表》不哭的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的人不孝。”现在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内容是臣子向皇帝叙事道贺。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后
主刘禅谈论有关朝政的问题,那么陈情表是谁向谁陈情,陈述的什么情呢?(李密向晋武
帝陈述自己家有祖母,不能赴任的实情)
那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李密,了解一下晋武帝,看看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学案资料: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刘
氏。公元265年,晋武帝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
晋武帝邀请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一、当时东吴尚居江左,为了减少灭吴阻力,收拢
东吴民心,故对亡国之臣,采取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容之胸怀,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
下,晋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
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李密身系蜀汉,无心出仕,写奏章推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晋武帝执意要李密出山,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收拢人才,显示皇恩浩荡,李密在蜀汉时曾经做过官,出使过东吴,显示了一定的外
交才能;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借李密来推行自己以孝治理天下的国策。但是李密家有96岁的老祖
母,且夙婴疾病,无法出仕。因此,在他写给晋武帝的这篇表文中,就牵涉到了三个人物:
祖母,晋武帝和自己。李密要陈述的就是自己对祖母的孝情,对晋武帝的忠情,以及自己内
心无以言表的苦情。
孝情忠情苦情
李密是如何陈述的呢?首先让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一段。在这一段的开始,李密说,臣以
险衅,夙遭悯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
这句话在文章起什么作用?(起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一段)
那李密到底遭遇了那些不幸呢?同学们看一看,李密遭遇的第一个不幸是什么?(生
孩六月,慈父见背)
这是有关李密父亲的,那有关他母亲的不幸是什么呢?(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我们把有关他父母的遭遇,看成是他的第一个不幸。大家一起读一下。
这第一个不幸我们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一下,应该怎么说比较好?(父死母嫁)
李密遭遇的第二个不幸是什么?(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怎么概括比较好?(孤苦多病)
李密遭遇的第三个不幸是什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这几句话,比较长,但句式相当整齐,语气通畅。我们再读一遍。
李密的第三个不幸可以概括为?(内外无人)
李密的第四个不幸是什么?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这个不幸可以概括为?(刘婴疾病)
从上面的四个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来则
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孙二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相依为命。
板书:祖孙相依为命四种不幸
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一起读出来,
看看是哪些句子。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目的是什么?
让晋武帝了解自己的苦处,设身处地地为自己想想,不再征召他入仕。李密本不能出仕,但
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呢?
在第二段中,李密陈述了朝廷催促自己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有什么举动?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结果是什么?(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我们知道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在汉代采用的是选举制度。选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朝
廷或地方官员看中了谁,直接提拔,这叫“选”;一个是地方官员看中了人才直接向朝廷举
荐,这叫“举”。汉代的选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和后来投票决定人选的选举方
式不一样。这里的“孝廉”指孝顺而品行正直,这里的秀才指的是优秀人才,和科举制度时
期的秀才也不一样。孝廉和秀才,是当时选举的人才的等级。地方官向晋武帝举荐李密,是
对李密的器重,而李密因为祖母无人供养,而怎么样?(辞不赴命)
我们再把第一个阶段完整地读一下,声音洪亮一些。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朝廷催逼李密的第二个阶段是皇帝亲自出马了。原文是怎么说的?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结果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皇帝亲自出马也没能让李密出仕,这让朝廷上下大为不满,他们不死心,对李密不依不饶,
催逼更加变本加厉。这是第三个阶段,我们一起大声读一下。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大家注意,这几句话中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中央到地方,分别是
诏书郡县州司
这里作者明显地借用了汉赋中铺陈的写法。铺陈类似于后来的排比,但二者又有着本质
的区别。铺陈是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陈述和描写,让事物的特征更加明显,内涵更加丰富。
我们明显地能从这几句感受到李密被逼迫时的紧张气氛。面对朝廷的步步紧逼,李密的处境
怎么样呢?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这里,李密陈述了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再次委婉而坚决地表明了自己无法出仕的现状。
本段中朝廷分三个阶段催逼李密,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急迫,而李密三次拒绝了朝廷的重用,
一次比一次痛苦。
板书:朝廷步步紧逼三次拒绝
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假想,假如李密仅仅是写了上面的两段文字,会给晋武帝留下什么
印象?
李密以家事为重,轻慢皇权。
假如仅仅是前面的两段,会给晋武帝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不仅不能得到宽恕,甚至还
要引来杀身之祸。而李密在写了这篇奏章以后不仅仅得到了晋武帝的理解,还获得了丰厚的
奖赏: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我们看看李密是如何打动晋武帝的。首先,李密说
了晋朝的治国之策,是?(以孝治天下)
有关以孝治天下的事,李密是怎么说的?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晋武帝真是皇恩浩荡啊。那些旧朝的臣子,都受到了礼遇,得到了朝廷的怜悯抚育。我
李密孤苦尤甚,更应该受到特别的恩惠。李密尽孝心,顺应当时的潮流,符合晋国的国策,
虽是个人私事,却也是以自己的行动忠实地实践着晋国的国策。这本身就是忠于晋武帝的表
现。接下来,为了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误解,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相当重要的一点,自己不
出仕做官,不是因为要保守名节,而是确实有难言之隐。李密是怎么表白的呢?
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
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再度)
李密不是一个不识数的人,他对晋武帝的器重充满感激。这在第二段中也有表露,是
那些句子。(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除了这一句,还有很多的词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如:“沐浴清化”中的沐浴,“寻蒙
国恩中”的“蒙”和“恩”。这样的感激,化解了晋武帝心中的怨气,让晋武帝龙颜舒展。
在此基础上,李密进一步强调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现状,进一步打动了晋武帝那颗冰冷的
心。大家读一下,李密是如何说的。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这一部分中,李密陈述两层意思,一是对晋武帝的忠,一个是对祖母不能不尽的孝,而
忠以孝为载体,忠具体实践于孝。此情此景,苍天可鉴,人神共知。
板书:忠孝两难抉择两种情感
我们可以想想,晋武帝如果有胡子的话,读到这里一定会捋着他的胡子频频点头。行文
至此,可以说李密已经能打动晋武帝了。在此基础上,李密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请求,是什
么?(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这样的意思,文中还有表述,大家找出来,读一下: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在提出这样的请求之前,李密说了一句很合情合理的话。李密是怎么说的呢?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在提出了这样的请求之后,李密再一次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自己的心
愿。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板书:请求终养刘氏一个请求
李密行文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话说透了。文章也就戛然而止。我们分析课文,会发
现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了自己的四种不幸,在第二段写出了朝廷催逼的三个阶段,在第三段表
达了自己的两种情感,在第四段提出了一个请求。同学们可以尝试着用这样的提示来背诵一
下课文。
我们看第一段。第一种不幸是?
学生先齐读后齐背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第二个不幸是: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第三个不幸是: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
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第四个不幸是: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再看第二段,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学生先读后背诵: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
不赴命。
第二个阶段是: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
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第三个阶段是: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
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剩下的两段由于时间关系,不再复习,请同学们课下按照这样的思路熟读并背诵文章。
下面,就忠和孝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哪位同学愿意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请说一下。
自古以来,忠孝的问题就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也是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为人处事必须解
决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如何对待忠孝的问题,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做人标准和做人原则。
请同学们课后认真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进一步感悟一下有关孝这个话题。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22:2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53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