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泰安市中考语文选择题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雕(diāo)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juàn)养
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
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
B.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nèi)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
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
和(hè)着。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
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piē)见
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D.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jī)斜。在无
遮蔽(bì)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解析:A.豢(juàn)养——huàn;B.嫩(nèi)叶——nèn;
D.攲(jī)斜——qī;故选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娇,全凭条文断事
乃学究故态。
B.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
灵魂无处遁形。
C.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
我吹来吹去,吹到频临绝望的边缘。
D.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
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解析:A.娇——矫;B.震聋发聩——振聋发聩;C.频临——濒
临;故选择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
之于心的半斤八两,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
一件事?
B.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
——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
C.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
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D.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
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
雕塑感。
解析:A.半斤八两: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含
贬义)与语境不合。B.姗姗来迟: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姗
姗:走得缓慢从容。使用正确。C.十拿九稳:意思是比喻很
有把握。使用正确。
变化多端:意思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使用正确。
故选A。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自始就关注人,其体系中的学以成人,不仅是
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格,更多的是成就一种技艺。
B.《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
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C.研制团队采用了主动悬架设计并开展了内场下陷脱困,
通过主动悬架构型的变化,实现了“祝融号”的抬轮和蠕动。
D.从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层面出发,中美双方确认了各
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的合作领域。
解析:A.不合逻辑,“不仅是……更是……”是递进关系,故
“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格”和“成就一种技艺”互换位置,故
错误;
B.不合逻辑,“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中的“约和余”相矛盾,
应删掉一个,故错误;
C.成分残缺,“开展了内场下陷脱困”表述不完整,应在“脱
困”后补充“试验”,故错误;
故选D。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1年版)。
B.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话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
头落了地”。
C.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
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D.“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就
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
解析:C项“?”改成“。”,因为“当时我并不想到……”
是陈述格式,整个句子没有没有疑问,故不能用问号。
故选C。
6.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孙悟空降妖除魔为主线,讲述了许多情节曲折、扣人
心弦的故事。
B.《望岳》中的“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
峰峦连绵不断的景象。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泰山以
南为齐国,泰山以北为鲁国。
C.《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
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该书作者是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D.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
旁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组成。其中,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
排练需要,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文字。
解析:A.“以孙悟空降妖除魔为主线”判断错误,应该是以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主线,故错误;
B.“泰山以南为齐国,泰山以北为鲁国”判断错误,应该是
“泰山以南为鲁国,泰山以北为齐国”,故错误;
D.“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排练需要,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
文字”判断错误,应该是“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
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故错误;
故选C。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
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
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
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1)像五代画家荆
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
始得其真”。(a)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
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
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
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
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
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
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
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
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b)一棵树、一座山,观其
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
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2)四川人说:“峨嵋天下
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
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
象。(c)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
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d)有的画家,没有深刻
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
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
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
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
工手段。齐白石有一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
匠的。(3)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
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
不休”。(4)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
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7.选文第一段围绕“意境”展开论述,下列内容没有论述到的
一项是()
A.意境的创造B.意境的鲜明C.意境的演变D.意境的
独创
解析:A.从“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
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
可能创造意境”可知,第一段论述到“意境的创造”;
B.从“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
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可知,第一段论述到“意境的鲜明”;
D.从“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
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可知,
第一段论述到“意境的独创”;
故选C
8.“写恋爱故事,就不一定非把隔壁卖豆腐的王二也写上去;
画虾,可以一笔水都不画,能表现出水的感受就行。”如果把
这句话放在选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1)处B.(2)处C.(3)处D.(4)处
解析:从“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
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可知,
本段话强调苦心经营意匠的重要性。“写恋爱故事,就不一
定非把隔壁卖豆腐的王二也写上去;画虾,可以一笔水都不
画,能表现出水的感受就行”是通过举例论证强调意匠的重
要性,和第(4)句话强调的内容一致;
故选D。
9.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在于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强调
表现事物的精神实质。
B.选文写到不同风景有不同的特色,意在说明不同风景会
带给人不同的印象和感受。
C.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境的。
D.如果没有意匠,诗人和画家就找不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
言。
解析:从“齐白石有一章“从‘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
很讲究意匠的”。齐白石很讲究意匠的,而并非讲究意境,
选项错误;
故选C。
10.选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能给我们写作以启示,对此理
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a):不停地写作,不断地表现,才能把握写作对象的精
神实质。
B.(b):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融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
能写出好文章。
C.(c):有了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才能有深刻全面的
认识,才能打动人。
D.(d):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
性和独创性。
解析:A.(a):注重长期观察,才能把握写作对象的精神实
质,选项理解错误;故选A。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
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
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阅:经过
B.求之下流,固颠。固:坚固
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颠:颠倒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依照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B.求之下流,固颠:到下游
去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固:固然。故选B。
12.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僧)以为顺流下矣。B.(坎穴)渐激渐深。
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D.求之(于)下流。
解析:本题考查省略句。C.根据“如是再啮,石又再转”的
意思“像这样又一次冲刷,石头又翻转一圈”可判断出“啮”
的宾语应该是“沙”,“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可印证。
而不是“石兽”,故选C。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
行动。
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
本。
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
臆断”。
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B.结合“尔辈不能究物理”
可以看出,讲学家自恃甚高,觉得自己“能究物理”,因而
看不起别人,嘲笑别人,而不是“‘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
握”,故选B。
1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
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
不板,寓意于事。
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
出了正确判断。
解析:老河兵说“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
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表明他抓住了“石、
沙、水”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并不是只抓住“水性”。
故选D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
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
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
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
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解析:A.“干戈寥落”指的是“率领义军抗击元兵失败”,“四
周星”指“四周年”,并非“星光的暗淡寥落”;
故选A。
16.对这首诗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
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定
信念。
C.尾联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
躯的豪情。
D.尾联中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
族气节。
解析:B.尾联是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
风亮节”直接体现,是直抒胸臆,以死明志,并非“含蓄”;
故选B。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21:1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49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