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大学语文
《国殇(guóshāng)》
1、本诗选自《楚辞?九歌》。作者屈原,我国古代第一个有伟大成就的爱
国诗人。《九歌》是屈原根据(gēnjù)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
诗,共11首。
2、解释“国殇”的含义(hányì),概括全诗的主题:
古代称未成年而死去为“殇”,本诗用于祭奠(jìdiàn)为保卫国家而捐躯的楚
军将士,因名“国殇”。
作者饱含深情(shēnqíng)地描写了楚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搏杀的场景,歌
颂了他们刚强勇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掌握全诗语言整齐、节奏短促的特点和刚健豪壮的风格。
4、重点句子:
(1)身既死兮神以灵:身体死去了,精神却长存。
(2)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威武不屈可,在鬼中也是雄杰
5、重点词语:
(1)凌余阵兮躐余行:侵犯;践踏
(2)平原忽兮路超远:渺茫
(3)首身离兮心不惩:悔恨、悔改
《从军行》(其四)
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边塞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擅长七言绝句。其七绝多采用乐府旧题,《从军行》就是乐府旧题。
2、理解本诗所反映的边地激烈战斗情景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分析诗中所
表现的将土们的卫国热情与英雄气概。
3、重点词语:
(1)青海长云暗雪山:使动用法,使变暗
(2)黄沙百战穿金甲:磨穿
(3)不破楼兰终不还:还乡
4、背诵全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这是一首送别诗、边塞诗。作者岑参,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2、划分本诗的层次,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前十句为第一层,写边塞奇寒的景色风物
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先写饯别宴中情景,后写送别路上的情景。作
者形象地描述了西北边陲奇异瑰丽的雪景和难耐的奇冷奇寒,又抒写了雪中送
客,与友人分别时深挚的情谊。
3、掌握本诗写景笔调夸张、联想奇妙的特点:
本诗写景(xiějǐnɡ)笔调夸张,如描写边塞风寒,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边地
风力之强劲,“胡天八月即飞雪”表明雪落之早。
写景联想奇妙(qímiào),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突出表现
雪来势之猛和雪量之大,已梨花喻雪,船身表现了雪花之皎洁,又写出了万里
飞雪的北国风光。将雪花比梨花,将凛冽的北风比作和煦的春风,联想奇妙。
4、掌握(zhǎngwò)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作者写送别,始终扣住雪景,而以“愁云”两字将奇异景色和送别之情巧妙
联结,借景抒情,抒发了雪中送客,与友人(yǒurén)分别时深挚的情谊。
5、找出诗中的夸张句和比喻句,并说明其表达(biǎodá)作用:
夸张句:
风掣红旗冻不翻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散入珠帘湿帘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比喻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重点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飘浮、覆盖大地)就像春
风一夜之间吹拂大地,千树万树的梨花全都盛开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沙漠纵横,上面覆盖百丈厚的坚
冰,大片云朵凝聚在万里沙漠的上空,营造出一片凄苦惨淡的气氛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回路转,再也看不见你的身
影,只有雪上留下了马蹄离去的痕迹。
7、重点词语:
(1)中军置酒饮归客:动词,请饮酒
(2)风掣红旗冻不翻:牵引,拽,这里指狂风劲吹;被寒冷的空气冻结,
不能翻转
8、背诵全诗。
《杜陵叟》
1、这是一首叙事诗,新乐府诗。作者白居易,中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2、划分全诗的层次,概括全诗的主题思想:
分四层:
第一层,前六句,交待老农居处及风雨不调(bùdiào)而歉收,极写灾情之
重,为下层作铺垫
第二层,七至十句,揭露官吏为求升迁,不顾(bùgù)天灾,依然急征暴
敛,把农民
逼上绝路,可见(kějiàn)人祸之烈。
第三层,剥我身上帛―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农夫直接控诉和痛斥封建
(fēngjiàn)官吏残酷压榨百姓的罪行。
第四层,至结束。讽刺免税的诏令以成一纸空文后,还要农民(nóngmín)去
感激“皇恩”主题思想:
揭露封建官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痛斥官吏残害人民的暴行,表现了诗人
对农民的哀伤怜悯之情。
3、理解诗中由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作用:人
称的转换,使杜陵叟用第一人称直接控诉,增强了批判的力度,增强了诗作的
生动性。
4、掌握全诗语言浅显通俗的特点。
5、重点句子:
(1)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侵害百姓,残害人,就是豺
狼,又哪里一定要长着钩子一样的爪子,锯子一样的牙齿才叫豺狼呢?
(2)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十家百姓中有九家的租税已经缴
纳完毕,只得到了君皇免除赋税的虚名
6、重点词语:
(1)麦苗不秀多黄死:开花
(2)长吏明知不申破:报告事实真相
(3)急敛暴征求考课:按一定标准考察官员政绩,分等级加以升降或惩罚
(4)京畿尽放今年税:免除
(5)手持尺牒榜乡村:尺牒,免租税的公文;动词,张贴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爱情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2、分析本诗的抒情层次
首句写相见无日的凄凉,将“别易会难”的意思翻进一层,次句用暮春景象
烘托离别之情;
颔联从自身着笔,以“春蚕”、“蜡炬”为喻,表达至死不渝的深情;
颈联转换笔锋,拟想对方对自己的思念(sīniàn),更进一层写出诗人的一片
痴情苦意;尾联借用神化传说,表达了无望之中的希望。
3、理解颔联(hànlián)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比兴意义:
颔联利用了比兴手法(shǒufǎ),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富于象征
性的形象,来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坚贞。
修辞手法是比喻(bǐyù)和双关
4、理解颈联推己及人(tuījǐjírén)的表达作用:
颈联推己及人,设想对方也一定因为思念自己而容颜衰老,更加显示出两
心相依相通,表现了诗人与其爱人之间爱情的真挚和专一。
5、重点句子: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背诵全诗。
《再别康桥》
1、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社”成员,本诗选自徐志摩的诗
集《猛虎集》。
2、掌握本诗诗人故地重游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抒发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是本诗的主旨,此次故地重游,正值诗人陷入思
想信仰危机之时,物是人非,诗人浮想联翩。本诗抒发了眷恋、珍惜、而又略
带忧郁和落寞的情感。
3、理解本诗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4、理解本诗所体现出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音乐美,本诗音节韵律波动回环;
建筑美,本诗诗行排列参差错落而有规律;
绘画美:本诗词藻华美,写景抒情温柔飘逸
《门槛》
1、作者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篇选自屠格涅夫的
《散文诗集》。
2、理解这是一篇充满象征意蕴的散文诗。
3、分别说明“一座大楼”、“门槛”、“一位姑娘”等的象征意义。“一座大楼”
象征革命事业
“门槛”象征着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
“一位姑娘”象征着勇于为革命献身的革命战士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作者柳永,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人。
2、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并划分(huàfēn)层次:
上片写景,用铺叙手法。“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总写暮秋(mù
qiū)傍晚雨景,渲染凄凉萧索的气氛,笼罩全篇;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lěngluò),残照当楼”具体展示了雨后的暮景,隐含
江南游子飘零无依之意;
“是处红衰翠减(hóngshuāicuìjiǎn),苒苒物华休”写眼前所见具体景物:
花残叶落,美好的事
物早风雨摧残,更见一片(yīpiàn)凋零;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宕开一笔,将自己的感情移注到悠悠江水之上,
表现作者对长年漂泊,一事无成的不平,对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
3、分析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并划分层次。
下片抒情曲折:“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
事苦淹留”直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苦;
之后,展开想象,写家乡佳人正在妆楼痴望,由此推想她必然埋怨自己;
最后为自己辩白,全词归结到自己正凭栏望乡,愁苦满怀。
由己及彼,又由彼及己,由现实到想象,又由想象到现实,感情抒发曲折
多变。
4、理解全词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
5、重点句子:
(1)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2)想佳人,妆楼锸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6、重点词语:
(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到处;苒苒,形容时光逐渐消逝;物
华,美好的景物;休,衰残
(2)望故乡渺邈:渺茫遥远
(3)何事苦淹留:长期停留
(4)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怎;表时间;如此,这样
《声声慢》(寻寻觅觅)
1、作者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有词集《漱玉词》
2、分析全词是怎样表现在国破家亡之后,词人的凄惨心境和孤苦哀愁之情
的:
通过五个层次的残秋景物描写来抒写国破家亡之后,词人的凄惨心境和孤
苦哀愁之情。
首先通过气候反常多变,总写此人烦闷难熬的心境;
其次借助“淡酒”和|“晚风”来渲染愁情;
再次通过由过雁所引发(yǐnfā)的对故国故家和往昔夫妻伉俪生活的追怀,
表现词人由家破人亡造成的痛苦心情;
通过(tōngguò)憔悴黄花的描写和自喻,抒发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叹,突
出词人晚景凄凉、孤苦无依的困境;
最后通过(tōngguò)梧桐细雨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高潮
3、理解词中九组叠字运用的艺术(yìshù)效果:
4、重点(zhòngdiǎn)句子:
篇二:八年级下册课本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课本参考答案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观察与思考1.这些植物生殖方式的共性是: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
体直接产生子代。这种生殖方式就叫做无性生殖。
2.此题不要求学生在本节课讨论出统一答案。可引导学生结合七年级上学
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讨论,能提出一些合理的观点即可。比如马铃薯、
竹的无性繁殖,产生后代个体的速度比较快(有性生殖所需时间一般比较
长),有利于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个体,并且后代的性状
较为一致。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果实等,往往可以耐受不良环境条件,也容
易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到其他地方,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如有性生殖可以
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基因,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在进化上更有意义
等。
练习1.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有
一个健壮饱满的芽,才是繁殖成功的关键。芽可以成长为新的个体。芽合成生
长素旺盛;不仅促进植株生长,也使植株的抗病能力增强,这也是繁殖成功的
前提。没有芽的马铃薯小块,在土壤中会很快腐烂,很难实现繁殖的目的。
2.在种植菊花和芦荟的时候,一棵植株常常会变成一丛。这是因为它们的
萌蘖能力较强。可以将它们分株繁殖。
3.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白薯是先育秧,然
后再扦插。蒜、姜、藕、荸荠、芋头等也可以用地下茎繁殖。山药不仅可用根
状茎繁殖,还可用叶腋生长的“零余子”(珠芽)繁殖。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
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观察与思考填空
1.⑤→②→①→⑥→④→③;受精卵,幼虫(yòuchóng),蛹,成虫。
结合(jiéhé)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蚊、蝇、菜粉蝶、蜜蜂、赤眼蜂等动物与家蚕的生殖(shēngzhí)和发育方
式相似,它们都是进行有性生殖,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
期,为完全变态。
3.“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来自李商隐《无题》中的名篇,全诗的内容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
但愁云鬓改,应觉月光寒。蓬山(pénɡshān)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
看。”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诗中的“丝”寓意思念的“思”,诗人通过这首诗把恋
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
但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不正确。因为春蚕作
茧后并没有(méiyǒu)死,而是变成不食不动的蛹,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将羽
化成为蚕蛾。因此,此句诗可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这样既符合家蚕的发育
过程,又不失艺术性。
技能训练从问题的具体、明确、可探究性的评价准则来分析,“昆虫的发育
过程有蜕皮现象,这与他们的身体结构有关吗?”提得较好。因为生长发育是一
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既有遗传因素,又受环境影响,并且是进化的结果,所以
问题“为什么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都有几次蜕皮现象”提出的不具体、不明
确。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可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蚕吐丝的
量与蚕的大小有关吗?只有雌性或雄性的成虫,蝗虫能进行有性生殖吗?为什么
说雌雄昆虫的相互识别与昆虫的触角有关?昆虫在蜕皮后,新皮变硬之前,抗干
旱和抗虫害的能力如何?等等。
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这就是蝉蜕。
3.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将
以这些虫卵中的营养物质为营养,进行生长发育,使害虫的卵不能发育,达到
杀灭害虫的目的,同时用赤眼蜂杀灭害虫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4.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写短文。
(1)蝗虫的成虫和蚊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
(2)蝗虫的卵和蚊的卵进行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3)从蚊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为什么在低洼多水的地区容易流行疟
疾。
(4)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为什么大旱之年易闹蝗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资料分析1.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
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
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zàochénɡ)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
常发育的物质。
练习1.此题意在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图中三位同学所提问
题的参考答案如下:蝌蚪在发育的过程中,随着四肢的逐渐长出,尾部也逐渐
消失。经科学家研究发现(fāxiàn),蝌蚪的这种发育现象是受基因(遗传物质)
控制的,就好像是按照编好的“程序”使蝌蚪尾部细胞死亡消失,因此科学家将
此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刚孵出的小蝌蚪不会取食,经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靠残存(cáncún)的卵
黄获得营养,2~3天后才开始吃藻类和水蚤等。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jǐzhuīdòngwù)由水生向陆生
过渡的一个类群,在蛙的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具有外形像
鱼、用鳃呼吸等特点,说明生物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还保留着水栖祖先在水
中生活的特点。
向阳温暖,水中最好(zuìhǎo)放有一些水草(如金鱼藻)。
(2)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
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3)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
陆上生活。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观察与思考1.卵壳和卵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
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对胚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是卵细胞的主
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在卵黄外面包裹着卵黄膜。
2.受精卵的胚盘将发育成雏鸡。胚盘是鸡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形成的初始胚
胎,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鸡。
练习1.提示:本句诗来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全诗内容是“孤山寺北
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也作春)燕啄春泥。乱
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
反映诗人在西湖白沙堤看到的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在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反映鸟筑巢时的占区行为。莺类栖息在树枝上,
常常将巢筑于树上或树洞中,早春气候还冷,莺为筑巢而争占暖树(向阳的树
枝)。
“谁家(shuíjiā)新燕啄春泥”反映燕子的筑巢行为。燕子在选定好筑巢的地点
后,用喙衔泥、草秆和草根,混合以自己的唾液,在屋檐下筑成半个碗形的
巢。
2.提示: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nénglì),可让学生
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思路、设计实验。下面的实验方案可供参考。
将蛋壳用针扎一个小眼(xiǎoyǎn),在小眼处插入注射器的针头,注意小眼
和针头间的缝隙,应尽量密实。然后用注射器从这个小眼向里缓缓打气,使蛋
壳里的压力增大。过一段时间后,可见蛋壳表面就出现一点一点的液珠,由此
说明蛋壳上有小孔。
也可将鲜蛋浸没(jìnméi)在40℃~50℃的温水中,看蛋壳上有小气泡发
生。
3.根据(gēnjù)生活经验可知表中列出的鸟卵是依次增大,如鸭蛋比鸡蛋
大,鸡蛋比鸽蛋大,鸵鸟蛋的大小大约是其他鸟蛋的数倍甚至十几倍。而从表
格中列出的各种鸟卵的孵化时间也是逐渐增长,由此可以推测鸟卵孵化的时间
长短与卵的大小有关。
和幼体发育的特征,只适于在有水的环境中生活。鸟卵的结构复杂,胚胎
的发育受到良好的保护。此外,鸟类能营巢、孵卵、育雏,这都提高了鸟类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
5.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
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的鸟巢内,让这些鸟为其孵卵、育雏。
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鸟必须具有
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观察与思考1.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并不能知道自己的所有性状。
肉眼仅能观察到某些形态结构、行为特征,而无法观察到生物的生理特征等。
2.性状(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
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5.不是。比如,麦田中水肥充足的地方,麦苗比正常的要粗壮,这一性状
差异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并未涉及到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不可
遗传的。
资料分析1.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dàxiǎo)。控制这个
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2.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3.传递的是控制性
状的基因。
练习1.(1)(3)不对。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
式,比如,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玫瑰花的红色与粉色等等。(2)对。(4)
对。受基因控制的性状可遗传。(5)不对。环境条件的不同可使性状发生差
异,比如,玉米中有些隐性基因(如其中(qízhōng)一对为aa)使叶内不能形成
叶绿体,造成白化苗,它的显性基因A控制叶绿体形成。基因为AA的种子,
如果在不见光的暗处发芽,长成的幼苗也是白化的;而光照下发芽,长成的幼
苗就成绿色。由此可见,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可发育成不同的表现
型。
2.原理(yuánlǐ)同第1题的第(5)小题。设计方案略。
第二节基因(jīyīn)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观察与思考1.23对。因为在生物(shēngwù)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
在的。
2.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3.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不断把长绳螺旋缩短变粗,
就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样子。
体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备母体的遗传特
性,所以,无性生殖的后代能够较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个体之间十分
相像,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状况无关。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练习1.当惯用右手是显性性状时,孩子的细胞内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
当惯用左手是显性性状时,孩子的细胞内没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
2.不能,决定无酒窝的基因为隐性基因d,所以无酒窝的夫妇决定有无酒窝
的基因型都为dd,当亲代形成生殖细胞时只能将d传递给子代而不会出现显性
基因D,所以,其子女是无酒窝的。
3.不合适。宝玉和黛玉是表兄妹,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按我国现行
婚姻法规定是不能结婚的。如果近亲结婚,其后代有害基因纯合的机会比随机
婚配的后代要高许多倍。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观察与思考1.最后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2.左图为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右图为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
3.Y染色体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有很明显的区别:X染色体较大,Y染色
体较小。
4.男性的精子(jīngzǐ)与女性的卵细胞中,都只有1条性染色体。男性有2种
精子,分别含X、Y性染色体;女性只有一种卵细胞,含X性染色体。
练习1.不科学。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
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基因,当卵细胞X与精子Y
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fāyù)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
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
的,所以这种说法不科学。
2.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一个母亲
如果生一个孩子(háizi),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如果统计众多的母亲所生
的孩子,男女比例会接近1∶1。所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整体
比例大致为1∶1。但如果只生一个孩子,或是男孩或是女孩,不可能1∶1,同
样道理,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出现男女比例不是1∶1是不奇怪的。
3.这种做法不对。如果人们(rénmen)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将会打破生育
的自然规律,导致人类社会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五节生物(shēngwù)的变异
探究3.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地上,其果实将会变小;小花生的种子
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长大。因为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4.不一定,要看控制花生大小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假设A
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а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型可能是
AA或Aа,如果是AA,其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Aа,其后代就有大和小两
种可能。
也可回答:不一定。如果大花生的大小是一种数量性状,则大花生中一粒
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有大有小,但平均值仍和原大花生品种
相近(若不考虑环境因素的话)。
练习1.“南橘北枳”是说南方的橘子移栽到北方之后其味道、色泽等品质都
发生变化,不能称为橘,只能称为枳的现象。原因:二者基因型虽然相同,但
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使性状发生改变。
3.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由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
异。染色体属于遗传的物质基础。使用化学试剂使亲代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
当亲代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时,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也会比正常
的增加一倍,产生可遗传变异。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资料(zīliào)分析1.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而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
气。
2.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shēngmìng)。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
境条件。
3.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
生命(shēngmìng),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
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4.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shìshí),可以推测构成生
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练习(liànxí)1.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
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
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2.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老子原话的理解。如果理解为“天下的任何事
物都是从“有”,即现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产生的,而这些事物又是从“无”,即
目前不存在的事物,而是从别的事物中产生的”,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
源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理解为“有生于无中的‘无’,是虚无,是不存在的、什
么都没有的状态”,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大相径庭(可以让学
生各抒己见,练习辩证地思维,不必刻意求得统一答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资料分析1.在资料1中,科学家采用了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
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的方法。在资
料2中,采用了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
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是由始祖鸟进化而来的,始祖鸟
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在资料3中,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
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
2.3个资料中,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
3.根据上述3个资料,对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作出如下的推测:生物是不
断进化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资料1表明,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和哺乳类的进化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资料2表明,鸟类
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资
料3表明,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和向日葵则较远。
技能训练支持假说A的证据有:1、2、3,其中证据1的支持力度最大。
支持假说B的证据有:4、5、6、7,其中证据5的支持力度最大。
练习1.有的化石人类还未发现;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地壳或环境的变
化导致一些化石的毁灭等等。
2.先有鸡还是(háishi)先有蛋,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因为任何生物都是不
断进化发展的,进化的历程是漫长的,而且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在由爬
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异,并经自然选择将这种变异保存
和遗传下来。从进化的角度看,鸡这一物种形成时,鸡和鸡蛋同时形成。从基
因水平看,鸡和鸡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也是无所
谓先后的。
3.这些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由于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灭
绝,而且分布(fēnbù)还非常广泛。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yuányīn)
练习1.治理环境,减少(jiǎnshǎo)工厂排出的煤烟,使曼彻斯特地区的自然
环境尽量恢复正常并得到保护。
2.这是因为人工选择的结果,与自然选择相比,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
好有目的的选择可以加快生物(shēngwù)演变的历程,缩短生物演变的时间。
3.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
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
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
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
别多。
4.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
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
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
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资料分析1.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在
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这些带
有飞沫的空气被周围的人吸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
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
以更易患流感。
篇三: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
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biǎodá)了自己情感的诗句
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如果(rúguǒ)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xiānshān)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
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4)有人认为(rènwéi)“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
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qiǎomiào)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
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
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
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
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
两个
“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
量。
(6)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
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
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7.读《无题》(李商隐),完成1—2题。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
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
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
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
会多得很。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
因的理解。
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
妙多姿(duōzī),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8.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huídá)问题。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xiéyīn)“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
的思
念。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
喻、双关修辞(xiūcí)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jīntiān)现实生活中
有何延伸意义?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9.阅读《无题》,回答1-6题。
(1)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2)选择有误的一个是(C)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
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
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
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
“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
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
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4)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答:“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
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
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
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
答: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
取
10.选出对李商隐《无题(wútí)》赏读有误的一项:(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
(hōngtuō),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
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
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
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shǔyú)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yúnbìn)改,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
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
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
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shuāngfāng)住地
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12.阅读《无题》,回答1-3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
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
(2)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
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
人。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
改,应觉月光寒。
二: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
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
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
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
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qíngrén)的思
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yúnbìn)改,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shèxiǎng)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
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
受,一往情深。
6.尾联“蓬山(pénɡshān)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
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pénɡshān)”,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
越的障碍。
7、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的表达效果。
答:第一个“难”是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的意思。两个“难”
字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8、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9、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男主人公触景伤情,怅恨离别的情景。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助比喻来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
不渝的爱情。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
理:对工作或对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11、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
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翻译: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
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
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
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
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
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
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
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
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
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
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
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rónɡɡuàn)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
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
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
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
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
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
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wénxué)
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春蚕到死丝方尽全诗》
内容总结
(1)篇一:大学语文
《国殇》
1、本诗选自《楚辞
(2)其次借助“淡酒”和|“晚风”来渲染愁情
(3)练习1.不科学
(4)假设A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а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
(5)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谐音
(6)6.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
有何深意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9:40: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4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