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塞下曲·林暗草惊风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
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注释
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石棱:石头的边角。
将军:指的是西汉的飞将军李广。
鉴赏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
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
夜里巡逻时景况。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
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
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
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
“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
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
作了铺垫。
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
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
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
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
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
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
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
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
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
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
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
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
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
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
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
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恰好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
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
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
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
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
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
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
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
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
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
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
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
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
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
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7:2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38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