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纯碱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12-09 16:55:46 阅读: 评论:0

ofo视频共享资源站-锄禾的作者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梅花的诗句)

“氨碱法制纯碱”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渗透

在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了氨碱法制纯碱这一反应原理,这是初中化学最复杂

的一个化学反应,要让学生扎实地理解并记住这一反应,难度较大。教学中,我运用了探究

性教学方式,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设疑、层层引导,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教学效果。

依照教材,本知识点是第六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中的一部分内容。这一节共由两

部分内容组成,按照教材顺序,第一部分是氨碱法制纯碱,其中涉及到“多识一点”:侯氏制

碱法;第二部分是纯碱的性质,其中涉及到“多识一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在处理教材时,

我将这节课分为2课时,而且在授课顺序上也做出了很大调整。第一课时完成了纯碱的性质

并且总结了盐的化学性质,给出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主要讲授“氨碱法制

纯碱”。其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复习旧知识,导入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首先请学生分析:下列四组溶液混合时,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①NaOH+HCl;②Na

2

CO

3

+HCl;③NaCl+KNO

3

;④NaCl+AgNO

3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交换成分后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就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第三组中的两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能否从溶液中离子的构成这一角度思考这一

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以第一组物质为例:反应前的溶质为NaOH和HCl,其离子的构成为:Na+、OH-、H+、

Cl-;而反应后按照交换成分的规律,溶液中含有NaCl和H

2

O,其离子的构成变为Na+和Cl-。

这时学生不禁会产生疑问:溶液中的H+和OH-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过程:当氢氧

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时,溶液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而钠离子和氯离子

仍然存在于溶液中,形成氯化钠溶液,这一过程使溶液中离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

说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和水。这一反应的实质就是氢离子与氢氧根

离子结合成水分子,而使溶液的组成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氢离子与氢氧根离

子不能共存。

以第三组物质为例:反应前的溶质为NaCl和KNO

3

,其离子的构成为:Na+、Cl-、K+、

NO

3

-;而反应后按照交换成分的规律,溶液中含有NaNO

3

和KCl,其离子的构成还是Na+、

Cl-、K+、NO

3

-。由此看来,溶液在混合前后其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说NaCl和KNO

3

NaOH

HCl

Na+OH-H+Cl-反应前:

交换成分后的产物

H

2

ONaCl

Na+Cl-H

2

O

反应后:

从微观角度来看:

反应前后,溶液的组成改变

能发生化学反应。我们还可以这样说:Na+、Cl-、K+、NO

3

-可以共存于一份水溶液中。

以第四组物质为例:请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说NaCl和AgNO

3

能够发生化学反

应?其反应的实质是什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AgCl沉淀,Ag+和Cl-脱离了溶液,从

而使溶液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偏偏是AgCl沉淀下来,而不是NaNO

3

?(因为AgCl

的溶解度非常小,表现为不能溶于水)在这里引入氨碱法制纯碱的第一个铺垫:离子之间相

互结合所形成的物质中,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有可能会从溶液中析出。

通过以上举例,请学生分析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其实质是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若离子之间互相结合,使溶液的组成发生了改变,则复分解

反应就能发生,反之,反应就不会发生。也就是说,两种离子之间若能结成水、气体、或沉

淀(这些物质可使溶液的组成发生改变),反应就会发生。

第二板块:从“海水`制碱'”这一要求出发,探究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

在这一板块中,首先提出问题:海水“制碱”中的“碱”是指什么物质?这是很多学生

回答道“纯碱”。再提出问题:“纯碱”是什么物质?你认为海水中的什么物质可以用来制备

纯碱呢?通过以上问题,复习了碳酸钠的俗名,并且了解到了这一板块所要了解的中心问题:

我们要用氯化钠(NaCl)来制备碳酸钠(Na

2

CO

3

)。

再请学生分析:由NaCl转变为Na

2

CO

3

,物质的元素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制备的过

程中,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在制备纯碱的过程

中需要用二氧化碳作原料。

进一步分析:我们利用二氧化碳的目的是要将二氧化碳转变成碳酸根离子,这样才有可

能制备出Na

2

CO

3

,如果直接将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钠溶液中会得到大量的碳酸根离子吗?为什

么?当提出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出提示: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他在水中的溶

解性怎样?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怎样的性质?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已经能清楚

的理解,若直接向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这种方法并不能产生碳酸钠。其主要原因是,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因此不能在中性环境中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大量碳酸根离子。

基于前面的讨论,学生很容易就会自主地发现问题:怎样才能使二氧化碳气体转变成大

量碳酸根离子呢?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你学习过二氧化碳转变成碳酸根离子的例子

NaCl

KNO

3

Na+Cl-K+NO

3

-反应前:

交换成分后的产物

KClNaNO

3

Na+NO

3

-反应后:

从微观角度来看:

反应前后,溶液的组成不变

K+Cl-

吗?能否总结一下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可以使二氧

化碳转变成碳酸根离子?在这里要让学生明确,我

们今天所提的海水制碱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碱性环

境下进行的。

接着,学生又会自主地产生疑问:怎样制造碱

性环境呢?难道是在海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

化钙吗?这时,教师给学生指明方向:我们今天学

习的制碱的方法是“氨碱法制纯碱”。学生也就能

想到,原来这里是利用氨气来制造碱性环境。这样,

虽然“氨碱法制纯碱”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个复

杂的名词,但是通过上面的铺垫,这个名词理解起

来反而不是很困难。

最后请学生整理思路,找到氨碱法制纯碱的原

料:氯化钠、水、氨气、二氧化碳。实际操作是这

样的: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

水,再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教师再次引导学

生发现问题:为什么要用饱和食盐水,而不是普通

的海水呢?巧妙地设置悬疑,吸引学生继续听讲,找出问题的答案。

第三板块:以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为基础,

探究氨碱法制纯碱的产物

首先提出问题:以上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呢?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来分析溶液中离子

的成分。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他们能够分

析出反应前溶液中存在以下离子:Na+、Cl-、

NH

4

+、CO

3

2-。这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溶液

中还存在着HCO

3

-以及非常少量的OH-(在

反应中忽略不计)。然后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这么多的离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究竟会生

成什么样的物质呢?能否联系到前面所讲的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或者说离子反应的实质)

得出结论?此时教师可以给出提示:复分解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结合,生成水、气体

或沉淀。当学生有了大致的思路后,教师再

给予启发: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沉淀出现呢?

这时就会有学生联想到前面的内容:当离子

之间结合时,若结合而成的物质的溶解度远

小于其他物质的溶解度,则这种物质就有可

能结晶,而从溶液中析出来。此时,再请学

缺什么元素?

由谁提供?

海水“制碱”

氨碱法:氨气溶于水

CO

2

NaClNa

2

CO

3

这里的“碱”

是什么物质?

利用海水中的

什么物质?

怎样将二氧化碳转变成碳酸根?

怎样制造碱性环境?

碱性环境

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

NaCl、CO

2

、H

2

O、NH

3

Na+、Cl-、NH

4

+、CO

3

2-

HCO

3

-、OH-(极少)

产物是什么?

原料:NaCl、CO

2

、H

2

O、NH

3

溶液中有哪些离子?

离子之间怎样反应?

一定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

在什么情况下,物质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溶解度小NaHCO

3

沉淀出来

产物究竟是什么?

NaHCO

3

和NH

4

Cl

Na

2

CO

3

是怎样制备出来的?

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生分组讨论,通过查阅物质的溶解度,分析出氨碱法制纯碱的产物,得出结论。由于溶液中

各种离子所构成的物质中,在常温下NaHCO

3

的溶解度最小,因此它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在这种情况下,溶液中的CO

3

2-会全部转化成HCO

3

-,其余的离子构成氯化铵。这样看来氨碱

法制纯碱的产物为NaHCO

3

和NH

4

Cl。

此时学生又会产生疑问:我们所要制备的不是Na

2

CO

3

吗?而此时得到的是NaHCO

3

啊!

教师趁热打铁,给出反应原理: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

分析完以上原理后,再由教师点出刚才问题供学生课下思考: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中,

为什么要用饱和食盐水,而不是普通的海水呢?

到此为止,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就讲完了。再请学生自己回忆一下整个思路:①利

用哪一种主要物质来制纯碱?纯碱是哪一种物质?②从元素组成角度考虑还缺少哪些元素?

③由什么物质来提供这些元素?④在什么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转变成碳酸根离子?⑤怎样制

造碱性环境?为什么叫做“氨碱法“?⑥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有哪些?⑦这些物质反应后生

成了什么物质?你是怎样分析出来的?⑧生成的NaHCO

3

又是怎样变成纯碱的?

第四板块:结合绿色化学的原理,在循环利用中感受化学之美

首先请学生结合氨碱法制备纯碱的反应原理,分析出工业上制备纯碱的原料以及产品。

原料:氯化钠、氨气、水、二氧化碳;产品:碳酸钠、氯化铵、水、二氧化碳。在此基础上

提出问题:原料和产品中都涉及到了水和二氧化碳,这说明了什么?启发学生意识到在实际

的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循环利用。再请学生思考:在工业生产中,最初的原料二

氧化碳怎样获得?启发学生回忆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并为后面做铺垫。

进一步分析:我们需要生产的是纯碱,而根据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我们还可以得

到副产品氯化氨。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氯化氨可以和熟石灰发生以下反应:

2NH

4

Cl+Ca(OH)

2

=CaCl

2

+2H

2

O+2NH

3

↑。基于上面的信息,如果你是化工厂的老板,为

了减少生产纯碱的成本,在生产中你可以怎样操作?启发学生联想到:若在副产品中加入熟

石灰就可以制备出氨气,再作为生产纯碱的原料,降低了成本,并且在反应中氨气又会变成

氯化氨,氯化氨又能制备出氨气。也就是说,在有熟石灰的条件下,氨气可以循环利用。

生成物CO

2

和H

2

O可循环利用

原料和产品中都含有H

2

O和CO

2

,说明什么?

原料:NaCl、CO

2

、H

2

O、NH

3

产品:Na

2

CO

3

、CO

2

、H

2

O、NH

4

Cl

最初的生产中,怎样获取大量二氧化碳?

NaCl+CO

2

+H

2

O+NH

3

=NaHCO

3

+NH

4

Cl

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分别是什么?

煅烧石灰石:CaCO

3

CaO+CO

2

高温

信息:氯化氨可以和熟石灰发生以下反应:

2NH

4

Cl+Ca(OH)

2

=CaCl

2

+2H

2

O+2NH

3

NH

3

可循环利用

怎样得到熟石灰?

CaO+H

2

O=Ca(OH)

2

怎样得到生石灰?

此反应生成氨气,意味着什么?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上面的反应中需用到熟石灰,工业上怎样制备熟石灰呢(利用生石

灰和水的反应)?怎样制备出生石灰呢(煅烧石灰石)?煅烧石灰石在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

中还有什么意义?(生产出二氧化碳,作为反应原料)

这时,学生已经惊奇地感受到了化学之妙,化学之美!教师还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即便

这样周全的设计也是有不足之处的,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侯氏制碱法,并且分析其优缺

点。到此为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经全部结束。

课后记

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中,不断的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断

的在头脑中对已解决问题产生新的想法。课后,我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

表明,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氨碱法质制纯碱的化学反应的掌握程度明显地高于传统

的讲授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在这节课中,有几个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第一,整体来讲,本节课的时

间较紧,针对于这一点,应在课前布置针对性较强的预习作业,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可

以更快,节约课堂时间。并且下课之前应利用少许时间让学生自己理顺知识点,然后在完成

相应的练习。第二,教学设计的第二板块中,教师直接给出了“氨碱法制纯碱”,由此说明利

用氨气达到碱性环境。在这里也可以考虑让学生自主讨论:怎样达到碱性环境?为什么不用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并且与后面的氨气的循环利用形成呼应,这样的效果也许更好。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6:5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37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铸铁的密度
标签:纯碱是什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