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编者的话

更新时间:2022-12-09 16:48:52 阅读: 评论:0

初三寒假逆袭反超-慈祥的意思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中国文明网登录入口)

龙源期刊网

红梅赞

作者:汤素兰

来源:《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2019年第04期

编者的话

从2019年第一期起,我们将刊登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老师为《东方少年》小读者

特别撰写的“笨狼妈妈讲作文”系列辅导文章,希望对大家写好作文有所帮助。

由衷欢迎小读者把在写作文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写信告诉我们,我们将反馈给汤素兰老

师为你解答。我们的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东方少年》杂志“笨狼妈妈讲作文”栏目

收,邮编100031。

汤素兰,一级作家,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

沙市文联主席。创作出版儿童文学作品60余部,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

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代表作有《笨狼的故事》《小巫

婆真美丽》《阁楼上的精灵》《红鞋子》《阿莲》等。

有一首歌叫《红梅赞》,是赞美红梅花的:“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

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有一首古诗,是赞美小草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人们在梅花的身上,发现了它不惧严寒、率先报春、唤醒百花的自我牺牲精神,所以歌颂

它。人们在小草的身上,发现了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所以赞美它。

你发现没有?我们在写花和草的时候,其实不是单纯地写花和草,而是为了写它们身上所

隐藏的意义。而这一层意义是谁发现的?是写作的人发现的。因此,最终表达出来的,并不是

花和草的心声,而是写作的人自己的心声。

如果是写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亲身经历,从而发现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而对于一个客观

的事物,比如一个果实、一朵花、一棵树,我们如何去发现它的意义和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多

观察、多阅读、多了解,增加我们的体验,开阔我们自己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只有这样

才会发现客观事物中不平常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大文豪郭沫若有一首赞美银杏的散文诗《银杏》。银杏之所以值得赞美,是因为它

是树中的活化石,树龄非常古老;它还被叫做“公孙树”,说的是银杏的生长周期很长,爷爷栽

下的银杏树,要到孙子辈才结果实,这一点容易让我们想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龙源期刊网

又比如,明代诗人于谦有一首诗叫《石灰吟》,是吟咏“石灰”的: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相传于谦是在经过一座石灰窑的时候,看到了石灰的烧制过程,才写出了这首诗。如果他

不知道石灰是如何烧制的,一定写不出这首《石灰吟》。

又如叶圣陶先生自从院子里的瓦盆里种了十几株牵牛花后,便日日观察,看它们细小的藤

蔓沿着牵引的麻线,一点一点往上生长,有时候因为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了,但藤蔓的末梢依

然蛇头似的努力向上昂起。他正是从对牵牛花的观察中,看到生命的力量,写出了《牵牛花》

这篇作品。

当我们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了事物的意义以后,我们就需要运用一种叫“托物言志”的方

法来进行写作了,就是将你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事物之上,传达出你的情感、抱负和思

想。就像宋代的周敦颐观察到荷花在污泥里长出来,却依然能一尘不染,美丽高洁,便写出了

脍炙人口的《爱莲说》,表达自己“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志趣。

我们每一个人的“志”——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趣味和抱負,这些东西都是抽象的或者概念

化的,没有办法具体化。而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我们就能变抽象为具体,变概念为形象

了。比如,说一个人“志存高远”,我们可以用雄鹰来比拟;说不怕风浪,我们可以用海燕在暴

风雨中依然高傲地飞翔来表达。

托物言志是中国古典诗词里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也称寄意于物,是指作者运用象征或

比拟的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要做到托物言志,我们首先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和用心的体验,去发现事物的特征,寻觅到

能代表你心声的事物。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人类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便达到了诗人布莱克

所说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效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富有哲理,也更能引起读者

的共鸣。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6:4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36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五羟基己醛
标签:编者的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