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比内能

更新时间:2022-12-09 16:03:39 阅读: 评论:0

初中中考英语-关于梦想的作文题目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暗藏后悔歌词)

31

第三章内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3.1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能量守恒原理——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

能量可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但不能创

造,也不能消灭,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

本质分析: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没有运

动的物质正如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不可思议。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

量,物质存在各种不同形态的运动,因而能量也具有不同的形式。各

种运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这就决定了各种形式的能量也能够相互转

换。能量的转换反映了运动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能

力。物质和能量相互依存。既然物质不能创造和消灭,能量也就不能

创造和消灭。能量守恒反映的是物质世界运动不灭、生生不息这一事

实。目前,能量这一概念已贯穿了所有物理学科,并已成为

物理学中统一的概念之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任何发生能量传递

和转换的热力过程中,传递和转换前后能量的总

量保持恒定。

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上是能量转化与守恒

原理在热现象中的运用。

32

它给出了热能传递以及与其它形式能量转化所

遵从的原则,是对任何热力系、任何过程中的各种能

量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依据。

它的建立同时宣告了那种不耗费任何能量,就可

连续不断对外作功的所谓第一类永动机是造不成的。

3.2内能

3.2.1状态参数--内能

我们在第一章介绍了热和功的概念,现在将它们联系起来。让系

统按一定的方式由初始平衡态1改

变到终了平衡态2,过程中系统吸

收的净热量2

1

Q

Q

,而系统所

作之净功2

1

W

W

。然后来计算

WQ

。再次让系统从同一个初态

1开始而改变到同一个终态2,但

是这一次是按另一方式而经历一条不同的路径。多次进行这样的实

验,但每次所取的路径不同。我们就会发现,在每一情形中,

WQ

都相同。也就是说,虽然

Q

与W各自与所取路径有关,但

WQ

与却与系统从初态1改变到终态2的路径完全

无关,而只与初、终两个(平衡)状态有关。

v

p

0

c

b

a

2

1

图3-1不同路径的热力过程

33

结论:在热力学中,存在着一个状态函数,这个

函数在系统终态时的数值减去它在系统初态时的数

值就等于这个过程中的变化量WQ。

这一状态函数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Q

是通过热量传递而加进系统的能量,而W是系统做功

过程中所放出的能量,因此,

WQ

应为系统从外界得到的

净能量。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这一能量不会自行消失,必等

于系统内部能量的增加。故我们称这个函数为内能函数,用

字母U表示。系统在终态2的内能减去系统在初态1的内能

就是系统内能的变化,这个量具有一个确定的值,它不依赖

于系统怎样由初态1变到终态2的过程。

UUU

12

(3-1)

WQU

(3-2)

微分形式

WQdU

(3-3)

正如势能一样,对于内能来说,重要的也是它的变化。如果把某

一标准参考态的内能定为某一任意值,则对其它任何态的内能就可以

确定一个值。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状态参数

内能存在。

由式(3-2)或式(3-3),第一定律还同时提供了定量测定内能

变化的方法。

34

微观分析:内能是系统内物质微观粒子所具有的

能量。按尺度大小,它可分为多个层次。由物体表面向内首先是分

子尺度,内能包括分子无规则移动、转动、振动运动的动能,以及由

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势能;在分子尺度以下,内能还包括不

同原子束缚成分子的能量,电磁偶极矩的能量;在原子尺度内,内能

还包括自由电子绕核旋转即自旋的能量,自由电子与核束缚成原子的

能量,核自旋的能量;在原子核尺度以下,内能还包括核能,等等。

热力系所进行的过程往往不涉及分子结构及核的变化,

此时系统内部的化学能和核能等可不考虑。因此,热力学

中的内能一般只停留在最上面的层次--分子尺度

(单质为原子或离子)上,如不特别说明,仅指分子

热运动的各种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势能。我

们通常讲的热能也就是这一层次的内能。

既然内能U是状态参数,因此可用其它独立状态参数表示。如对

简单可压缩系,其内能可表示为

VTfU,

或pTfU,

;VpfU,

(3-4)

内能中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只是温度的函数,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势能还与分子间距离,即与物质所占的体积有关。

内能U作为一种能量,其法定计量单位也是焦耳,用字母

J

表示。

单位质量的内能称为比内能,用小写字母

u

表示,单位是

kgJ/

35

3.2.2总能

内能是储存于系统内部的能量。若系统整体在作

宏观运动和/或处于引力场中,则其外部还储存有规

则运动的动能及势能。则系统的总储存能(简称总能,

E

表示)

PK

EEUE(3-5)

mgzmcUE2

2

1

(3-6)

式中,

c

、z是系统在某一外部参考坐标系中的速度和高度。

单位质量的总能,即比总能

e

gzcue2

2

1

(3-7)

若考虑外部储存能,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式(3-1)和(3-2)

应分别表示为

WQE

(3-8)

WQdE(3-9)

总能中的内能、动能和势能都是储存能,是系统在某一状态下所

含有的能量,但我们不能说系统含有多少热或功。因功、热都是转换

中的能量,采用不同的方式、路径使系统从初始状态达到相同的终态,

其可有不同的值,也即其在某一状态下没有确定的值。

36

3.3焓

3.31推动功和流动功

将物质送入或送出具有一定压力的热力系是要做功的。如图3-2

所示,设某开口系统进口处的压力为

1

p,欲克服这一压力将一定量的

物质从该开口系的进口送入,外界需做的功为

11111111

VpLApLFW

式中

1

F

1

L

1

A和

1

V

分别为进口处外界需施加的力、移动的距

离、截面积及物质所占的体积。

同样,若要将物质从开口系的出口送出,而出口处的压力为

2

p

物质所占的体积为

2

V

,则系统需做的功为

222

VpW

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形式,即

pVW(3-10)

我们称其为推动功。它是将处于压力

p

,体积为V的

2

z

1

z

w

q

1

系统

2

基准面

11

1

vp

c

22

2

vp

c

界面

控制容积

图3-2开口系统能量平衡

37

物质推入或推出系统所需做的功。

推动功只起克服抵抗运送物质的作用,它不改变所送物质的状

态,当然也不改变其内能。

对于稳定流动系统,流入与流出开口系统的质量时刻相等。则每

一定量物质(在进、出口处的压力、体积分别为

11

,Vp和

22

,Vp)的流

入流出,系统作出的净功为推动功之差,即

pVVpVpW

1122

(3-11)

我们将其称为流动功。它是系统为维持物质流动所需

做的功。

3.32状态参数--焓

一定量的物质流入系统,不仅这些物质的内能

U

随之进入了系

统,同时还带入了外界的推动功

pV

,因此,进入系统的能量应是

pVU

。物质流出系统所带出的能量也是如此。故在热力计算中

pVU时常整体出现,为简化公式和方便运算,我们

将其定义为焓,用符号H表示,即

pVUH(3-12)

单位质量的焓称为比焓,用

h

表示,即

pvuh

(3-13)

因具有能量量纲,焓的单位是J,比焓的单位是kgJ/。

由于

U、p、V都是状态参数,故它们的复合参

数--焓H也是一个状态参数。

38

其在某一状态下的值与达到这一状态的路径无关。所以,考虑到

式(1-1)和式(3-4),有

VpfpVUH,(3-14a)

及用其它独立状态参数表示的

TpfH,

VTfH,

(3-14b)

同样也有

12

2

1

2121

HHdHHH

ba



(3-15)

和0dH

(3-16)

对于开口系统,焓是进出系统时随物质一起转移的能

量。在热力设备中,工作物质总是不断地从一处流到另一处,其所

携带的能量不是内能而是焓。对于闭口系统,焓作为一种复合参数,

后面将要讲到,其变化可表示定压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

故焓在热力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

3.4能量方程式——热力学第一定律

的表达式

能量方程式是系统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平衡方程式,是分析状态变

化过程的根本方程式。它可以从系统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各项能量的变

化和它们的总量守恒这一原则推出。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原则应用于

系统中的能量变化时,可写成如下形式:

39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中储存能量的增加

(3-17)

式(3-17)是系统能量平衡的基本表达式,任何系统、任何过程均

可据此原则建立其平衡式。

3.4.1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式

锁定一定量的物质即为一闭口系统。对于闭口系统,进入和离开

系统的能量只包括热和功两项。设其在状态变化过程中,从外界吸入

净热量

Q

,并向外界作出净功

W

。若系统的宏观动能和势能变化可

忽略,则其储存能量的增加即为内能的增加

U

。根据式(3-17)可

UWQ

此亦即式(3-2)。上式可写为

WUQ(3-18a)

式(3-18a)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闭口系而得的能量方程式,

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它表示:加给系统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

加系统的内能,储存于系统的内部,其余以做功的方式传递给外界。

状态变化过程中热功即热能转化的机械能为

UQW

这是热力计算的基本部分,故上式又称为最基本的能量方程式。

对于微元过程,第一定律解析式的微分形式是

WdUQ(3-18b)

40

对于单位质量物质,则有

wuq(3-18c)

及wduq(3-18d)

式(3-18)由能量守恒原理直接得来,没作任何假定,因此它对

闭口系是普遍适用的。不论系统进行的是可逆过程还是不可逆过程;

也不论系统物质是何种气体、液体还是固体。只需其初态和终态是平

衡状态。

对于可逆过程

pdVW,2

1

pdVW

所以pdVdUQ(3-19a)

2

1

pdVUQ

(3-19b)

单位质量物质

pdvduq(3-19c)

2

1

pdvuq

(3-19d)

对于循环过程

WdUQ

完成循环后,系统回到原状,而内能是状态参数,故0dU

于是WQ

(3-20)

即闭口系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与外界交换的净热量等于

与外界交换的净功量。

41

3.4.2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式

在实际的热力装置中实施的能量转换过程常常是较复杂的。工作

物质要循环不断地流经各相互衔接的热力设备,完成不同的热力过

程,才能实现热功转换。分析这类热力设备,常采用开口系统的分析

方法。

假定:工作物质在设备内流动,其状态参数及流速在不同的截面

是不同的。在同一截面上,各点的参数也有差异。但由于物质微观粒

子热运动的缘故,热力参数差异不大,可作准平衡处理,近似看作均

匀。简单起见,截面上各点流速也认为相同,以各点流速的平均值作

为截面上的流速。

(一)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

稳定流动过程是指开口系统内部及边界上各点工质的

热力及运动参数都不随时间改变的流动过程。热力设备在不

变的工况下工作时,其工质的流动可视为稳定流动。

选定一定的空间作为开口系统(见图3-2)。对于开口系统,进

入和离开系统的能量除了热和功外,还有随物质带进带出系统的能

量。因为是稳定流动,故流入与流出的质量相等。设某一过程,有质

量为

m

的物质从系统流过,则

42

进入系统的能量:1.从外界吸入的净热量

Q

;2.工质进入系统

带进的能量,其包括(1)流入物质总储存能

1

2

1112

1

mgzmcUE

(2)外界的推动功

11

Vp

离开系统的能量:1.工质在系统内向外界作出的净功

i

W;2.

工质流出系统带出的能量,其包括(1)流出物质的总储存能

2

2

2222

1

mgzmcUE

,(2)系统的推动功

22

Vp

稳定流动的开口系统,其内部状态不变,故系统中的储

存能量也不变。根据式(3-17)可得

0

2

1

2

1

2

2

22221

2

1111



mgzmcVpUWmgzmcVpUQ

i

将上式移项整理,并考虑到焓的定义,则



i

WzzmgccmHHQ

12

2

1

2

2122

1

(3-21)

式(3-21)称为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为便于分析功的来源,更

好地理解热-功转换,将上式改写为



21

2

2

2

122112

1

zzmgccmVpVpUQW

i



(3-22)

根据上式,系统对外所做的功由四部分组成:①

UQ

②进出口推动功之差;③进出口动能之差;④进出口势能之差。其中

后三项本来就是机械能,即工质经过系统所减少的机械能变成对外所

做的功。机械能做功是无条件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第一项

UQ

原来是热能(外界传入和自身的),在过程中,通过工质的

膨胀等方式转变成了机械能向外做功,因而有能量形态的重大变化。

43

所以,它是式(3-22)中真正实现热-功转换的部分。该部分亦即闭

系能量方程式(3-18),故式(3-18)才是热力计算的核心。热力

学第一定律的各种能量方程式在形式上虽有不同,但由热变功的实质

都是一致的。

为进一步挖掘式(3-22)的内涵,换个角度看问题,将其整理为



112212

2

1

2

22

1

VpVpUQzzmgccmW

i



(3-23)

上式的左边第一项为过程中系统实际对外做的功;第二项和第三

项为工质在系统中所增加的机械能,诚然这部分能量还不是功,但正

因为它们是机械能,可随时随地无条件地用于对外做功,因此它们是

潜在的功源。所以,上式的左边为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称

为技术功,用

t

W

表示:



12

2

1

2

22

1

zzmgccmWW

it



(3-24)

式(3-23)的右边第一项为热能转化的功;第二项为流动功。故

式(3-23)的右边表示的是左边技术功的来源,即在由热能转化

而来的功里面刨掉一部分系统用于维持流动所需的

功,剩下的即为可对外做的技术功。

综上,开口稳流系统一切功的总源头为借助于工质的热-功转换

UQ

。这种转换来的功,一部分用于维持工质在系统中的流动,

一部分通过机器等实际对外输出,一部分变为了工质的外部储存能。

后两部分合起来为对外输出的技术功。

44

如果流动过程是外界耗功,即

0

i

W

,则上述各式全部反过来

理解。式(3-23)两边各项同时变号,则左边为来源,右边是去向。

外界通过实际的功和/或利用机械能对系统做了技术功,其一部分用

于对工质做功,一部分维持流动。

技术功在工程上有重要意义,它是流动过程中系统(或

外界)做出的总功。如气体在增加流速的喷管或增加压力的扩

压管中流动时,虽然与外界间没有实际功的交换,但喷管使得气体的

动能增加,其对外做有技术功;同样,扩压管使得气体压力升高而动

能减少,即外界对其付出了技术功。

考虑到式(3-12)焓H及式(3-24)技术功

t

W的定义,式(3-22)

可简化为

HQW

t

(3-25a)

HWQ

t



(3-25b)

对于微元过程,则

dHWQ

t

(3-25c)

式(3-25)叫做用焓表示的第一定律解析式,也称为热力

学第一定律的第二解析式。式(3-22)和式(3-25)都是从能量

方程式直接推出,因此普遍适用于可逆和不可逆过程,也适用于各种

工质。

对简单可压缩工质,热-功所转换的功只有体积膨胀功

W

种,故

WUQ

(3-26)

45

代入式(3-25),则有

pVWW

t



(3-27)

即技术功等于膨胀功减去流动功。

对可逆过程2

1

pdVW

故2

1

2211

2

1

VdpVpVppdVW

t(3-28)

微元可逆过程

VdpW

t



(3-29)

它们可分别用图(3-3)中面积5-1-2-6-5和画斜线的微元面积

表示。

由式(3-29)可知,若

dp

为负,即过程中工质压力降低,则技

术功为正,此时,系统工质对外做功;反之外界对系统工质做功。

将式(3-28)代入式(3-25),有

2

1

VdpHQ

(3-30a)

VdpdHQ

(3-30b)

p

v

图3-3技术功的表示

6

v

dp

1

5

4

3

2

v

p

v

46

对于单位质量工质,则相应有

有限过程i

2

2

1

wzgchq

(3-21a)

t

whq

(3-25d)

可逆有限过程2

1

vdphq

(3-30c)

微元过程

dhwq

t



(3-25e)

可逆微元过程

vdpdhq(3-30d)

(二)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热力设备在正常工况下运行,工质的流动状况稳定,可应用稳定

流动能量方程。若热力设备在变工况下运行,工质流动不稳定,如高

压容器的充放气过程,则我们需研究不稳定流动问题,以建立开口系

统能量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图(3-2)也可用来研究工质的不稳定流动。图中用虚线围起来

的部分表示所划定的控制容积,以CV表示。下面我们来分析研究控

制容积中能量的变化。

设在微元时间d内,进入控制容积的质量为

1

dm,离开控制容积

的质量为

2

dm(如图中影线部分所示),两者不一定相等。

在进口截面1-1处,随质量为

1

dm

的工质进入系统的能量为

11

dme

,从后面获得的推动功为

111

dmvp

在出口截面2-2处,随质量为

2

dm

的工质离开系统的能量为

22

dme

,对外界所做出的推动功为

222

dmvp

47

又设在

d

时间内,系统经分界面从外界传入的热量为

Q

,工

质在系统内通过机器等对外所作的功为

i

W

,控制容积内总储存能的

变化为

CV

dE

于是,对该控制容积应用建立能量平衡方程的原则式(3-17),则得



CVi

dEdmvpeWdmvpeQ

22221111

(3-31)

将单位质量工质的总能及焓的定义式(3-7)和(3-13)代入上式,

并整理得

iCV

WdmgzchdmgzchdEQ





11

2

1122

2

222

1

2

1

(3-32a)

式(3-32)即为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显然,开口稳定流

动能量方程式(3-23)是它的特例。

将式(3-32)两边同除以

d

,得用流率形式表示的开系能量方程式

i

CVWmgzchmgzch

d

dE

Q







11

2

1122

2

222

1

2

1

(3-33a)

如果流进流出控制容积的工质不是一股而是若干股,则上述式

(3-32)和式(3-33)可分别写成

iCV

WdmgzchdmgzchdEQ



11

2

1122

2

222

1

2

1

(3-32b)

i

CVWmgzchmgzch

d

dE

Q





11

2

1122

2

222

1

2

1

(3-33b)

48

3.5能量方程式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方程式是能量守恒这一物质世界的普遍

规律应用于热力过程的数学描述,故其适用面很广。

在实际运用能量方程分析问题时,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条件,作

出某种假定和简化,可针对性地得到一些简明的能量方程式。

(一)动力机

工质流经汽轮机、燃气轮机等动力机(图3-4)时,压力降低,

对机器做功;进口和出口的速度相差不多,可认为

0

2

1

2cm

;同

时重力势能差极微,也可忽略,即

0zmg

;对外界略有散热损失,

Q

是负的,但数量不大,可以不计,即

0Q

。将这些条件代入稳定

流动能量方程式(3-21)并考虑到式(3-24),可得工质对机器所作

的功为

t

WHHW

21(3-34a)

每单位质量工质流过,动力机可向外输出功

t

whhw

21

(3-34b)

i

w

2

h

1

h

图3-4动力机能量平衡

图3-5压气机能量平衡

2

h

1

h

C

w

49

(二)压气机

工质流经回转式压气机(图3-5)时,机器对工质作功,使工质

升压;工质对外界有少许放热,

W

Q

都是负的;动能差和势能差

可忽略不计。从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3-21)可得压缩气体需作的功

tC

WQHHWW

12

(3-35a)

每压缩单位质量气体,需耗功

tc

wqhhww

12

(3-35b)

(三)换热器

工质流经锅炉、回热器等热交换器(图3-6)时和外界有热量交

换而无功的交换,动能差和势能差也可忽略不计。若工质流动是稳定

的,从式(3-21)可得工质的吸热量为

12

HHQ

(3-36a)

单位质量工质的吸热量

12

hhq

(3-36b)

(四)管道

工质流经诸如喷管、扩压管这类设备(图3-7)时,不对外界做

功,势能差也很小,可不计;因喷管长度短,工质流速大,来不及和

外界交换热量,故传热量也可忽略不计。若流动稳定,则用式(3-21)

可得工质动能的增加为

50



21

2

1

2

22

1

HHccm

(3-37a)

对单位质量工质,有



21

2

1

2

22

1

hhcc

(3-37b)

22

,hc

(五)节流

工质流过管道中的阀门或缩孔(图3-8)时流动截面突然收缩,

压力下降,这种流动称为节流。由于存在摩擦和涡流,流动是不可逆

的。在离阀门不远的两个截面处,工质的状态趋于平衡。设流动是绝

热的,前后两截面间的动能差和势能差忽略不计,又不对外界做功,

则对两截面间工质应用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3-21),可得节流前后

焓值相等,即

21

HH

(3-38a)

21

hh

(3-38b)

2

h

1

h

q

图3-6换热器能量平衡

22

,hc

11

,hc

图3-7喷管能量转换

51

2

(六)充气

除了稳定流动过程外,还有一些非稳定流动过程,如对一个容

器的充气过程或充有气体容器的放气过程等。在充、放气过程中,尽

管容器内气体的状态随时间不断变化,但因气体的热运动,每一瞬时

可认为容器内的气体处于准平衡态。考察干管中气体对容器的充气过

程(图3-9),干管中气体的参数可视为恒定,因充气时间较短,与

外界来不及交换热量,故可看作是绝热充气。

对容器这一开口系统,应用能量方程式(3-32)。考虑到0Q

0

i

W

0

2

m

,忽略充入气体的动能和势能,并用脚标

in

替1表示进入容器的参数,则得

ininCV

mhdE

因忽略了进气外部储存能,故系统的总储存能即为系统的内能

所以



CV

CVCV

muddUdE

于是可得



inin

CV

mhmud

图3-9充气过程

1

1

2

2

图3-8节流现象

52

积分上式,并考虑到干管中参数不变,

in

h

为常数,有



2

1

2

1

inin

CV

mhmud



inin

mhmumu

12

inin

mhUU

12

(3-39)

此即充气过程的能量方程式。

若容器在充气前为真空,即

0

1

m

0

111

umU

,则其充气

后的质量

2

m

等于充入的质量

in

m

,此时上式可进一步写为

inin

hmumU

222

即充气后,容器中单位质量气体的内能

in

hu

2

(3-40)

实际上,因进入系统的能量为

inin

mh

,离开系统的能量为0,

系统中储存能量的增量为



2222

0umum

,故应用系统能量平衡的

基本表达式(3-17)可直接得到上面的结果。

小结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在

热现象中的应用。

53

2.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推论:存在一状态函数--

内能U。通常情况下,它代表的是物质内部储存

的热能。

3.状态函数pVUH对于开口系统代表随物质一

起迁移的能量。推动功pV作为一种传递能量与内

U

同步进出系统。

4.能量方程式

闭口系统:

WUQ

开口系统:

(A)稳定流动

t

WHQ

其中zmgcmWW

t

2

2

1

为技术功

同时

pVUQW

t



即对简单可压缩物

质,技术功等于热能转化的膨胀功减去流动功。

(B)一般情况

WdmgzchdmgzchdEQ

CV





11

2

1122

2

222

1

2

1

Wmgzchmgzch

d

dE

QCV





11

2

1122

2

222

1

2

1

54

例题2-1如图3-10所示,一定量的气体在气缸内体积

由39.0m膨胀到34.1m,过程中气体压力保持定值MPap2.0。

若在此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kJ12,试:

(1)求此过程中气体吸入或放出的热量;

(2)若活塞质量为kg20,且初始时活塞静止,求终态时

活塞的速度。已知环境压力MPap1.0

0

。

解(1)取气缸内的气体为系统。此是一闭口系,其能量方程为

WUQ

由题意

kJUUU12

12



因压力为常数,故



12

2

1

VVppdVW

kJmPa1009.04.1102.036

所以

kJkJkJQ11210012

因此,过程中气体自外界吸热

kJ112

(2)气体所做的功,一部分用于排斥活塞背面的大气,另一

部分转变成活塞的动能增量。

)(

1200

VVpVpW

r



2

1

p0

p

图3-10大气压下气缸气体膨胀做功

55

kJmPa509.04.1101.036

ru

WWW

kJkJkJ5050100

因为

2

1

2

22

1

ccmWE

uk



所以

sm

kg

J

m

W

c

m

W

cuu/71.70

20

50000222

2

12



例题2-2已知新蒸汽流入汽轮机时的焓

kgkJh/3232

1

,流速

smc/50

1

;乏汽流出汽轮机时的焓kgkJh/2302

2

,流速

smc/120

2

。散热损失和势能差可忽略不计。试求:

(1)每千克蒸汽流经汽轮机时对外界所做的功;

(2)若蒸汽的流量是

ht/10

,求汽轮机的功率。

解(1)取进出口间的汽轮机为一开口稳流系统。其对单位工

质的能量方程为



i

wzzgcchhq

12

2

1

2

2122

1

由题意

0q

0

12

zzg。于是得每千克蒸汽所作的功为

2

1

2

2212

1

cchhw

i



3222210/50120

2

1

/23023232smkgkJ

kgkJkgkJkgkJ/05.924/95.5/930

其中kgkJ/95.5是蒸汽流经汽轮机时动能的增加。可见工质流速

56

在每秒百米数量级时,动能的影响仍不大。

(2)汽轮机的功率为

kWkgkJskgwmN

i

2567/05.924/

3600

1

10103

例题2-3一可自由伸缩不计张力的容器内有压力

MPap8.0

温度27t℃的空气74.33kg。由于泄漏,压力降至

MPa75.0

,温度

不变。称重后发现少了

kg10

。求过程中通过容器的换热量。已知大

气压力

MPap1.0

0

、温度

27

0

t

℃,且空气的焓和内能均只与温度

有关。

解取容器为控制容积。此为一有非稳定流动的开口系统。

先求容器的初状态容积:

初态时



3

6

1

11

1

0.8

108.0

27273/28733.74

m

Pa

KKkgJkg

p

RTm

V





终态时

kgkgkgkgmm33.641033.7410

12





3

6

2

22

2

39.7

1075.0

300/28733.64

m

Pa

KKkgJkg

p

RTm

V





列出漏气微元过程的能量方程:

进入系统的能量Q

离开系统的能量mhW

系统储存能的增加dU

故由能量平衡

dUmhWQ

由题意,过程中容器内空气温度维持

27

℃不变,因此空气的比

h

与比内能

u

也不变,为一常数;同时因不计张力,故空气与外界

57

交换功仅为容积变化功,即环境大气对之做功。对上式积分可得

UmmhVVpQ

21210

所以



2102112

VVpmmhUUQ



210211122

VVpmmhumum



2102112

VVpmmhumm



21021

VVpuhmm



2101121

VVpvpmm



210121

VVpRTmm



J

mmPaKKkgJkg

5

336

108

39.70.8101.0300/28710





本题另解:

取初始容器内的气体为控制质量,此为一闭口系统。

终态空气因此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容器内;另一部分进入

大气(假想有一边界将其与大气隔开),压力为

0

p,温度为

0

T。此时,

能量方程为

WUQ

若用

2

u

2

V

分别表示漏入大气中的空气的比内能和体积,则



VVVpumummumQ













0

021

120222121p

RTmm

VVpuumuum

由题意

021

TTT

,故

221

uuu



所以



021120

RTmmVVpQ

58



J

KKkgJkgmPa

5

36

108

300/287100.839.7101.0





可见,选不同的热力系,有不同的能量方程和解法。

例题2-4管道1中温度为200℃、流量为6kg/s、流速为100m/s

的空气与管道2中温度为100℃、流量为1kg/s、流速为50m/s的

空气在直径为100mm的管道3中绝热混合。混合后空气的压力为4

bar。若管道均水平放置,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且具有定比热,其定

压平均比热及气体常数同上题。试求混合后空气的温度和流速。

解:根据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可得

s

wgz

c

hmgz

c

hmgz

c

hmq









2

2

2

1

2

1

3

2

3222

由题给过程条件

0q

,0

s

w

,0

321

zzz





222

2

2

22

2

1

11

2

3

33

c

hm

c

hm

c

hm



3

2

1

图合流

59





222

2

2

22

2

1

11

2

3

33

c

Tcm

c

Tcm

c

Tcm

ppp

(1)

由质量连续性方程

213

mmm



(2)

3

3

3

2

3

3

3

33

3

33

34

1

RT

p

cD

RT

p

cA

v

cA

m

(3)

联立式(1)、(2)、(3)并将题给

21

,TT,

21

,cc,

21

,mm

及

33

,pD

和空气的Rc

p

,代入得混合后空气的温度426

3

T℃,流速

smc/272

3

。

例题2-5一刚性容器的容积为2.4m3,内盛有压力为2.86

kgf/cm2的气体。现用一泵以0.112m3/min的速率向外抽气。如

容器内的气体温度不变,试确定(1)将容器内的压力降到1

kgf/cm2时所需的时间,以及(2)容器内的气体与其周围环境间

的换热量大小及方向。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其宏观的动能

与势能变化忽略。

解:抽气过程可视为:气体等温膨胀,在

d

时间内气体压力变化了

)0(dp,体积膨胀了dV为气泵所抽取。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TmRpV

g

对于等温过程则有

0VdppdV

dp

p

V

dV

60

p

dp

Vd

d

dV



2

1

2

1

0

p

p

p

pp

dp

V

p

dp

VdV



由题意

V

V

为常量,积分上式可得

)(4.1346(min)44.22

86.2

1

ln

112.0

4.2

ln

1

2s

p

p

V

V



计算气体与周围环境交换的热量。假定气体从外界吸热

Q

,容器内

初始与终了的质量为

1

m

2

m

,则有

hmmumumQ)(

211122



因理想气体的

u

h

均只是温度的函数,而变化前后温度不变,故

uuu

21

所以

kJVppVpVp

TRmTRmTRmmpvmmuhmmQ

ggg

8.437104.2109807.0)186.2()(

)()())((

35

2121

21212121





因0Q,故为吸热。

例题2-6从具有不变参数

0

p

0

T

的压缩空气总管向初参数为

1

p

1

T

的贮气罐充气(

10

pp

)。充气过程在与外界绝热的条件下进行。

求充气终了,即罐中压力达到

2

p

02

pp

)时,罐中气体的温度。

可将空气看作定比热理想气体,其比热比



v

p

c

c

,并忽略进气的动

能及势能。

解:取贮气罐为开口系统,体积设为V。因将空气视为理想气体,故

61

绝热充气过程的起始和终了有:

111

RTmVp

(1)



212

RTmmVp

in

(2)

充气过程能量方程为

net

in

in

out

outvc

Wgz

c

hmgz

c

hmdEQ





22

22

,

由充气条件知

0Q

0

net

W

0

out

m

0

2

2

in

gz

c

vcvc

dUdE

,,

ininvc

hmdU

,

积分之,得

inin

hmUU

12



01121

TcmTcmTcmm

pinvvin



(3)

由(1)、(2)式,得

1

1

1RT

Vp

m

2

2

1RT

Vp

mm

in



将上式代入(3)式得

0

12TcmV

R

cp

V

R

cp

pin

vv



0

12

RT

Vpp

m

in

因而





0

12

1

1

2

0

12

1

1

2

1

2

2

T

pp

T

p

p

R

RT

Vpp

RT

Vp

Vp

Rmm

Vp

T

in

62

例题2-7某燃气轮机装置在稳定工况下工作,若压气机1入、出口焓

分别为

kgkJh

a

/300

kgkJh

b

/620

,燃烧室2出口焓

kgkJh

c

/1400,涡轮3出口焓

kgkJh

d

/850

,若忽略加入的燃料量,

则经各部分的气体流量可认为相等,均为

skgm/3

,且忽略散热损

失及动能和势能差。求燃气轮机装置的功率。(25分)

Q

s

W

解:方法1

分别计算涡轮及压气机的功,二者的代数和即为整台燃气轮机装置

的功。利用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wzgchq2

2

1

由题给

,0

ba

q0

2

1

22

ab

cc

0

ab

zzg

0

dc

q

1

2

3

a

b

c

d

63

0

2

1

22

cd

cc,

0

cd

zzg

,则

(1)压气机耗功:

kgkJhhw

bac

/320620300

(2)工质推动涡轮作功:

kgkJhhw

dcT

/5508501400

故燃气轮机作功:

kgkJwww

Tcs

/230320550

燃气轮机功率:

kWwmWN

sss

6902303

方法2

将整套燃气轮机装置取为系统。由题给

0

2

1

22

ad

cc,0

ad

zzg

,则

1kg气体流经燃烧室时的吸热量:

kgkJhhq

bc

/7806201400

故1kg气体流经燃气轮机装置所作之功:

kgkJhhqw

ads

/23

燃气轮机的功率:

kWwmWN

sss

6902303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6:03: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34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多谢后世人
标签:比内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