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有效同义词

更新时间:2022-12-09 15:49:52 阅读: 评论:0

中学生假期计划表-帮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长征的历史价值)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

□张丽娟李芳芳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同义词指的是一组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在

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由于同中有异,往往造成汉语学习者的困扰,出现一些错误的用法。本

文试图从词义和用法两个方面着重对近义词进行辨析,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提供一些

借鉴。

关键词同义词近义词近义词辨析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88(2005)11-165–02

一、问题的提出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个阶段,

也包含于各种类型的教学之中,词汇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能力、书写能力等各方面能

力的提高。

词汇的教学容易。实物展示、图片介绍、同义互训、举例造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流

行和有效的方法。虽然学界在对外汉语课堂实践中严格控制英语的使用量方面已经达成一致,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解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语,适当的使用少量英语也是

可行的。另外,身势语也是一种有效的词汇教学手段。

但是,词汇的教学又不容易。大凡有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人都有这种体会。而在词汇

教学中,同义词教学又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一方面,汉语中丰富的同义词资源为课堂教

学提供了便利,我们在解释一个词的时候,可以引入相关的同义词,前提是用于解释的词在难

度上要小于被解释的词,而且解释的词必须为留学生已经掌握的词。但是另一方面,问题也会

随之而来,留学生会问解释的词和被解释的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如何给学生一个

满意的回答,是很多对外汉语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词汇中冗余

的词会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清除出语言的大家族,保留其一(当然并不排除临时并存的情况),

因此语言中保留下来的同义词大都是有差别的,以满足不同的表达需要和交际需要;而这些区

别往往是细微的,操汉语的人不大注意的。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深有体会,如在解释“精

力”的时候引入了“精神”,在解释“贡献”的时候又引入了“奉献”,而“精力/精神、贡

献/奉献”的区别又常常被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所忽视,这就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辨析

研究的必要性。

本文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词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对近义词进行辨析,希望能为对外

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二、同义词辨析

一般所说的同义词指的是我们在语言使用中遇到的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

词。如:

A组教室-课堂西红柿-番茄玉米-棒子

B组制造-创造成果-后果偶然-偶尔

这里成对出现的两个词都是同义词,但是A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是所谓的“等义词”;B

组词意义有相同之处,但也有细微的差异,是所谓的“近义词”。等义词基本意义完全相同,多

为语体的不同,一般是借用方言词和外来词的结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较易区分;但近义词

由于同中有异,往往造成汉语学习者的困扰。如:

(1)我的汉语水平很矮,请多多关照。(低)

(2)周末学生们要去访问历史博物馆。(参观)

这些就需要我们对同义词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有效的实施教学。

辨析同义词主要应该从词义和词的用法两个方面进行。

(一)词义方面

这一方面的差异,应该着重从基本意义、感情意义、语体意义等方面入手。基本意义是

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它反映所指对象的共同特征以及与其他事物现象

的区别。感情意义是词语所反映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语体

意义是某些词语由于常常用于某种特定的语体而形成的某种风格色彩。他们构成了词汇意义

的主体,也是同义词辨析的理论依据。

1.基本意义不同

如:⑴近来近期

“近来”是表示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间,不能表示将来的一段时间。“近期”表示最

近的一个时期。可以是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期,也可以是从现在到不久的将来的一段时

期。“近期”所表示的范围要比“近来”所表示的范围大。

⑵才华才能才干才智

“才华”“才能”“才干”“才智”共同的意义是,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优异

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但它们在表意上各有侧重。“才华”是指人表现于外的才能,侧重指文

学艺术方面的能力和特长。“才能”表示知识和能力,侧重指人对知识、能力、技巧、技能的

掌握情况。“才干”侧重指人的工作和办事的能力。“才智”指才能和智慧,侧重指富于智慧

和思维敏捷。

2.感情意义不同

如:⑴成果后果

“成果”和“后果”都有“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达到的最后状态”的意义。但“成果”

多用于事物顺乎发展规律而达到的最后状态,而“后果”则多用于言语和行为违反事物的发

展规律而产生的结果,因而多用在“坏”的方面。

⑵鼓动煽动

“鼓动”“煽动”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激发人们的情绪,使其行动起来。但“鼓动”是中

性词,但一般是用来表示激发人做好事情。“煽动”是贬义词,表示鼓动人做坏事情。

3.语体意义不同

如:⑴譬如比如

“譬如”和“比如”都是举例时的发端语。都有“一,引出实例;二,引出比喻。”的意思,

但是“譬如”书面色彩较浓“,比如”口语色彩较浓。

⑵甚至乃至

“甚至”“乃至”都是连词。用在并列成分的最后一项之前,强调、突出这一项,后面有时

用“也”或“都”呼应,有时可以互换。它们的区别是“甚至”口语和书面语都常用,语义较

重。“乃至”多用于书面语,语义较轻。

(二)用法方面

这一方面的差异,应该着重从词性、搭配对象和造句的能力入手。

1.词性不同

如:⑴傲慢高傲

“傲慢”“高傲”做形容词,都有自高自大的意思。“傲慢”侧重在对人态度轻慢,目中无

人;“高傲”侧重把自己看得过高。但“高傲”也可做名词。表示骄傲的神态。

⑵偶尔偶然

“偶尔”是副词,只能用作状语,不能作定语和补语。“偶然”是形容词,可以作状语,也可

以作定语和补语。

2.搭配对象不同

如:⑴商量商讨

“商量”“商讨”都是表示商量的意思。“商量”就是交换意见的意思,多指一般性问题。

“商量”是交换意见,并不是认真地讨论,所以和“商讨”意思不同。“商讨”表示为了解决较

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进行商量讨论。

⑵执行履行

“执行”“履行”都是用行动来实现。但“执行”着重指按规定去实行。常是上级规定

必须做的事情。如命令、指示、任务、法令、判决以及纲领、政策、计划、方针、决议、原

则等。“履行”则着重指按事先约定的或规定的去实行。对象常是带约束性的事情,或双方(多

方)约定的。如条约、契约、协定、合同、诺言、嘱托、义务、手续、职责等。

3.造句的能力的不同

如:⑴万万千万

“万万”和“千万”都是副词,但是“万万”多用于否定句,而“千万”就没有此限。如:

“刚下了雪,路滑,开车一定要小心,万万不可粗心大意”,也可以说:“刚下了雪,路滑,开车一定

要小心,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到了那里千万来个电话,免得家里担心”,不说“3到了那里

万万来个电话,免得家里担心”。

⑵甚至乃至

“甚至”常用在后一小句开头,前一小句用“不但”“不仅”或“不独”等与它呼应。“乃

至”则不常用于后一小句的开头。例如:“它已不是我幼年间所看到的北京,甚至于今天的北

京已不是昨天的北京!”不能说“*它已不是我幼年间所看到的北京,乃至于今天的北京已

不是昨天的北京!”

三、辨析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同义词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几种差异并存。所以,我们在辨析同

义词时,往往要将它们的词义和用法的差异全部指出。

如:法令法则规则

1.法令:词性是名词。结构是并列。色彩是中性。它是指国家机关或政府机关颁布的代表

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命令、指示、决定等的总称。如:

我国封建时代官吏或人民因触犯封建统治者的法令被流放到边远地区承担防守任务。

长期以来,不少国家通过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必须优先采购本国生产的商品。

2.法则:词性是名词。结构是并列。色彩是中性。它有几个意思,分别如下:

①规律。可以是自然规律也可以是社会规律,是人们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现象

总结出来的用于指导实践的准则。规律是可以重复的,是不可以改变的,人们只有遵守它,而不

能改变它。如:

草悄悄地发了芽,随着时序,又悄悄地枯去了,这不过是跟着自然的法则在荣枯,说起来,毫

不足奇。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一条铁的法则。

②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的总称。如:在战争中只有一个法则,就是一切要服从战争

的胜利。

③模范;榜样。如:一些人主张遵守公元纪年固有的法则,年代、世纪和1000年均从1始

到0终。

历史的法则就是这样无情而公正:那些生前千方百计为自己树碑立传的人,死后⋯⋯

3.规则:词性是名词。结构是并列。色彩是中性。它有几个意思,分别如下:

①规定出来的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如:

人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文明世界有文明世界的游戏规则。

②规律;法则。如:人类和动物的适应过程都依据一条简单规则“:适者生存”。

③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表示整齐。在这里是用做形容词。如:

这条河流的水道原来很不规则。

每个孩子都被蒙着眼睛,用一些不规则的积木摆一座塔。

[辨析]:都做名词时,表示的是人们所共同遵守的原则的意思。“法令”是法学术语,指由

国家某机关颁布的规定、条例,具有法律效力;“规则”所指的规定、章程,不一定由国家机关

颁布,一般不具有法律性质;“法则”②侧重指为人效法的原则,不一定具有法律性;法则①也

和“规则”同义,但“法则”是客观存在的“,规则”是人为制定的。但规则③可以表示在形

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指整齐,在这里规则是用做形容词的。“法则”是书面用语。

“法令”也带有一定的书面语色彩;“规则”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第二、对于留学生来讲,他们关于目的语的知识有限,我们无法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

的语法结构进行解释。所以大量感性材料的应用有助于同义词的辨析,如为解释配备例句就

是同义词辨析的一种有效方法,许多停留在理性阶段的解释可以通过举例变得感性化。

第三、同义词之间的差异需要通过不断反复来加以强化。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许多已经

解释清楚了的差异,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会逐渐被遗忘,因此适当的重复是有必要的。这种重

复包括课堂上有节奏的重复,也包括课下的作业和有意识的交谈。

当然,课堂中什么时候会出现同义词的辨析,以及如何辨析具体的同义词,给我们对外汉

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具有丰富的词汇知识,敏锐的语感,以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课堂的

“万变”。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宇明.理论语言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杨寄洲.课堂教学中怎么进行近义词语用法对比[J].世界汉语教学,2004,(3).

[4]周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理论观察,2004,(1).

[5]曾育嫔.论语文教学中的同义词的辨析[J].龙岩师专学报,2002,(8).166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5:4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34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reg是什么缩写
下一篇:4cif
标签:有效同义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