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鸡蛋结构

更新时间:2022-12-09 15:46:21 阅读: 评论:0

初中生该怎样提高成绩-店拼音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房地产月工作总结)

鸡蛋的形态结构及对蛋黄的深

加工

鸡蛋的形态结构及对蛋黄的深加工

摘要鸡蛋是人类最好的营养来源之一,鸡蛋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

物质及有高生物价值的蛋白质。对人而言,鸡蛋的蛋白质品质最佳,仅次

于母乳。因此,了解它的结构及对其进一步加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形态结构性状成分用途蛋黄卵磷脂蛋黄高磷蛋白

涎酸蛋黄抗体

AbstractTheeggsarethebestsourceofhumannutrition,andthey

containalotofvitaminsandmineralsandhavehighbiologicalvalueof

ngoftheperson,theeggproteinqualitybest,cond

ore,understandingitanditsstructurefurther

processinghastheextremelyvitalsignificance

Keywordsformstructurecharactercomponentsueggyolk

lecithineggyolkhighphosphorusproteinsaliaryacideggyolk

antibodies

一.形态结构

鸡蛋一般是由蛋壳、壳膜、气室、蛋白、蛋黄和系带等部分组成。

1.蛋壳部分蛋壳部分包括外蛋壳膜、石灰质蛋壳和蛋壳下膜三部分。

(1)外蛋壳膜是指鲜蛋表面覆盖的一层膜,又称壳上膜,是由一

种无定形结构、透明、可溶性的胶质黏液干燥后形成的膜。其主要化学组

成为糖蛋白。

外蛋壳膜有封闭气孔的作用。完整的膜能阻止蛋内水分蒸发、二氧化

碳逸散及外部微生物的侵入,但水洗、受潮或机械磨擦均易使其脱落。因

此,该膜对蛋的质量仅能起短时间的保护作用。

(2)石灰质硬壳厚度一般为0.3毫米左右,大多在0.27—0.37

毫米范围之内。由蛋壳内侧的乳头状层和外层的栅状层两部分组成。不

同厚度的蛋壳其乳头状层均在80微米左右,差异主要在栅状层。栅状层

越厚,蛋壳也越厚,蛋壳的耐压强度也越大。

蛋壳上密布孔隙,称为气孔,总数约为1000—12000个,气孔外大内

小,为禽胚发育时与外界气体交换之通道;在鲜蛋存放过程中,蛋内水分

通过气孔蒸发造成失重;微生物在外蛋壳膜脱落时,通过气孔侵入蛋内,

加速蛋的腐败;加工再制蛋时,料液通过气孔浸入。所以,要根据需要,

科学合理地对待气孔的作用。

(3)蛋壳下膜蛋壳下膜由两层紧紧相贴的膜组成,外层紧贴石灰质

蛋壳,称为外壳膜,内层包裹蛋白称为蛋白膜或内壳膜。两层膜均为有机

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外壳膜结构较为疏松,微生物可以直接穿过;内壳

膜较为细密,微生物不能直接通过,需用蛋白酶破坏膜后才能进入蛋白内。

未产出的蛋,其两层膜是紧贴在一起的。蛋离体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鸡

的体温,蛋的内容物收缩,多在蛋的钝端两层膜分开,形成一个双凸透镜

似的空间,称为气室。气室的大小可反映禽蛋的新鲜程度。

2.蛋白部分蛋白亦称蛋清,是一种胶体物质,约占蛋重的45%~

60%,颜色为微黄色。

禽蛋内蛋白似为一体,实分四层,由外向内其结构是:第一层为外稀

蛋白层,贴附在蛋白膜上,占整个蛋白的23.3%;第二层为外浓蛋白层(亦

称中层浓厚蛋白层),约57.2%;第三层为内稀蛋白层,约占16.8%;

第四层为内浓蛋白层,亦称系带膜状层,为一薄层,加上与之连为一体的

两端系带,约占2.7%。系带膜状层分为膜状部和索状部。膜状部包在

蛋黄膜上,一般很难与蛋黄膜分开。索状部是系带膜状层沿蛋中轴向两端

的螺旋延伸,为白色不透明胶体。系带膜状层使蛋黄固定在蛋的中央。随

存放时间的延长,系带弹性降低,浓厚蛋白稀薄化,这种作用就会失去。

在加工蛋制品时,要将系带索状部除去。

3.蛋黄部分蛋黄位于蛋的中央,呈球状。包在蛋黄外周的一层透

明薄膜称为蛋黄膜,厚0.016毫米,其韧性随存放时间的增加而减弱,

稍遇震荡即行破裂,成为散黄。蛋黄上部中央有一小白圆斑,在未受精

时,圆斑呈云雾状,称为胚珠,直径约l.6—3.0毫米。由于比重较小,

一般浮于蛋黄的顶端。受精后的蛋,其胚胎发育已进行相当程度,有明暗

区之分,肉眼可见中央透明的小白圆斑,直径约3.0—5.0毫米,称为

胚盘。受精蛋的胚胎在适宜的外界温度下,便会很快发育,这样就会降低

蛋的耐储性和质量。蛋黄似为一色,实由黄卵黄层和白卵黄层交替形成

深浅不同的同心圆状排列。这是由于禽昼夜代谢率不同所致,其分明程度

随日粮中所含叶黄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而异。浅黄色蛋黄一般仅占全蛋

黄的5%左右。

二.性状成分

鸡蛋的一般化学组成(100克蛋可食部中的各成分含量):水71克,蛋白

质14.7克,脂肪11.6克,糖1.6克,热量711.8千焦,钙55毫克,磷210毫

克,铁2.7毫克,维生素A1440国际单位,硫胺素0.16毫克,核黄素0.31毫

克,胆固醇2680毫克

1.蛋壳的化学成分

有机成分3.2%,碳酸钙93.0%,碳酸镁1.0%,碳酸钙及碳酸镁2.8%

2.蛋白的化学组成

水分85-88%,蛋白质11-13%,无氮浸出物0.80%,葡萄糖0.10-0.5%,脂

肪及少,矿物质0.6-0.8%.

(1)水分大部分以溶剂形式存在,少部分与蛋白质结合,以结合水形式存

在。

(2)蛋白质包括卵白蛋白、卵伴白蛋白(也称卵转铁蛋白)、卵黏蛋白、

卵类黏蛋白、卵球蛋白GZ和G3、溶菌酶(GI)、抗生物素蛋白、黄素蛋白等。

(3)碳水化合物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与蛋白质结合,以结合状态存在,

约占蛋白的0.5%;另一种以游离态存在,其98%为葡萄糖,其余为果糖、甘

露糖、阿拉伯糖等,约占蛋白的0.4%,这些糖类含量虽很小,但与蛋白片、

蛋白粉等制品的色泽有密切关系。

(4)脂肪含量极少,约占0.02%。

(5)灰分种类很多,其中钾、钠、氯等离子含量较多,而磷和钙含量少于

卵黄。

(6)其他蛋白中维生素含量较少,主要含维生素B,色素含量很少,主要是

核黄素,所以蛋白呈淡黄色。

3.蛋黄的化学成分

水分47.2-52%,脂肪21.3-23%,蛋白质15.6-16%,卵磷脂8.4-10.7%,脑

磷脂3.3%,矿物质0.4-1.3%,葡萄糖色素0.55%。蛋黄中的蛋白质大部分是脂

蛋白质,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卵黄球蛋白、卵黄高磷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蛋

黄中的脂质含量最多,约占32%—35%,其中属于甘油脂的真正脂肪所占的

比重最大,约占20%;其次是磷脂(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和神经磷脂),约占

10%;还有少量的固醇(包括淄醇、胆固醇和胆脂醇)和脑苷脂等。蛋黄脂类

中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易氧化,在蛋品保藏上,即使是蛋黄粉和干全蛋品的贮

存也应引起充分重视。鸡蛋中尤以蛋黄色素含量最多,使蛋黄呈黄色或橙黄色。

这些色素大部分为脂溶性色素,属类胡萝卜素一类。鲜蛋中的维生素主要存在

于蛋黄中,不仅种类多而且含量丰富,尤以维生素A、E、BZ、B6、泛酸为多,

此外还有维生素D、K、B1、B2、叶酸、烟酸等。蛋黄中约含1.0%~1.5%

的矿物质,其中以磷最为丰富,占无机成分总量的60%以上,钙次之,占13%

左右,还含有铁、硫、钾、钠、镁等,且其中的铁很易被人体吸收。

三.用途;

食品添加剂土壤改良剂家畜饲料

人造皮肤照相机的滤光镜等

利用蛋壳制取有机酸钙

蛋壳

制小工艺品

利用蛋清制取溶菌酶利用蛋清进行卵转铁蛋白的

分离提取

鸡蛋蛋白食用药用(治疗体表炎症对早期疖肿

外伤性肿胀和严重的局部注射反应

局部敷蛋清,有止痛、消炎、防止化脓的作用)

深加工(利用蛋黄生产蛋黄卵磷脂、涎酸

蛋黄高磷蛋白、制取蛋黄抗体)

蛋黄

食用(蛋糕、面点、直接食用、当配料等)

由于蛋黄是鸡蛋中营养价值最为丰富的一部分,蛋黄中的蛋白质主要是以

低密度脂蛋白、卵黄球蛋白、卵黄高磷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几部分组成。

目前,由于许多高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的使用,对于蛋黄中功能因子的提取方面

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利用蛋黄生产蛋黄卵磷脂

蛋黄卵磷脂主要是由卵磷脂(磷脂酰胆碱)、脑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等三部分构成的混合物。从磷脂的含量上可分为粗蛋

白卵磷脂(磷脂含量约占30%)和精制卵磷脂(磷脂含量≥90%)两大类[1]。目前我

国的卵磷脂产品大多是从大豆油,菜籽油等植物的水化油脚或动物的脑及蛋黄

中获得,但是蛋黄卵磷脂的磷脂酰胆碱的含量比大豆中的磷脂含量高约3倍,

同时蛋黄卵磷脂的产品纯度较高,氧化稳定性较大豆磷脂为好,因此蛋黄卵磷

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工业上生产蛋黄卵磷脂通常采用乙醇萃取法,利用酒

精可以从蛋黄中提出脂肪,进一精制可以得到蛋黄卵磷脂产品〔2〕。但是,单纯

的采用此种方法制得的产品得率较低并且容易有丙酮残留,因此采用乙醇萃取

与超临界CO2萃取两种方法相结合会使蛋黄卵磷脂的得率与纯度都大大提高

[3]。此外,用混合床离子交换树脂精制蛋黄卵磷脂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4〕。

蛋黄卵磷脂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可改善血清脂质代谢,改善肝脏脂质代谢,

预防动脉硬化,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以及作为胆碱、花生酸等的供给源。

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及肝、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及作为药物的载体[5]

(二)利用蛋黄生产蛋黄高磷蛋白

卵黄高磷蛋白(phosvitin,简称PV)是由脂蛋白与卵黄磷脂蛋白形成的复合体,

相对分子量35000Da,含氮量11.9%,含磷量9.7%(占蛋黄总磷量的80%),碳水化

合物的含量为6.5%。卵黄高磷蛋白是卵黄颗粒中主要的蛋白质之一,占蛋黄总

重的11%。分析表明,卵黄高磷蛋白是由2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包括

124个丝氨酸残基,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6%(其中98%的丝氨酸残基与磷酸基结

合。〔6〕卵黄高磷蛋白含有两种蛋白质结构,即卵黄高磷蛋白α和卵黄高磷蛋白

β,两者的蛋白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尽相同,α中含有59.2%的丝氨酸和10.2%的

磷;而β中则含有51.5%的丝氨酸和8.9%的磷,并且两者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上亦有差别。卵黄高磷蛋白是所有蛋白质中磷酸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在溶液中

表现出与酸性多肽同样的特性,易与多种阳离子结合,尤其是它与铁离子的结

合能力极强,超过了柠檬酸、铁传递蛋白等与铁离子的螯合作用,从而,使其

在蛋及其它制品中可作为有效的抗氧化剂[7]。国外对于卵黄高磷蛋白的研究起步

较早,而国内的研究则刚刚起步。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卵黄高磷蛋白的

提取,高度磷酸化的特殊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卵黄高磷蛋白磷酸肽持钙及促进

钙吸收能力等方面〔8〕。目前工业上生产卵黄高磷蛋白主要是通过乙醇萃取法。〔9〕

由于卵黄高磷蛋白具有较好的乳化性、热稳定性,并且兼具安全,营养等特性,

因此可作为磷酸丝氨酰残基的资源库。同时,其本身或水解产物都有可能作为

很好的钙强化的辅助剂,对于提高铁离子与锌离子的生物利用率有较大的作用。

在医疗保健方面,卵黄高磷蛋白可作为药用成分,可用来治疗心肌炎,冠心病

等心脏疾病,同时,也可作为功能食品的成分[10]〔11〕。

(三)利用蛋黄生产涎酸

涎酸,又称为唾液酸,广泛存在于动物体中。鸡蛋中涎酸的含量较高,蛋黄中

含有0.095%,蛋清中含有0.01%,蛋壳膜还含有0.02%,蛋黄膜中含有0.153%,

蛋黄韧带中含有0.18%,蛋壳中含有0.0028%。对于蛋黄中含有的涎酸的总量约

占整个鸡蛋涎酸含量的78.8%。目前,国内外的涎酸制备方法主要是采用日本

太阳化学株式会社的生产方法,即利用脱脂的蛋黄加酸进行水解,将涎酸游离

出来,然后再经过中和,过滤,脱盐,离子交换等处理,最后得到纯度在97%

以上的涎酸产品[12]。

实验证明,涎酸对大脑的发育与智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涎酸还

具有抑制血压升高的功效。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5亿的儿

童患有轮状病毒引起的幼儿疾病,然而,涎酸对于轮状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对于涎酸低聚糖,经口摄入至排泄,大概需要24h,在生物体中的吸收

率可达58.7%左右,由于其在消化道中的滞留时间要比游离的涎酸长,因而对

轮状病毒的抑制时间也要长,其利用价值较高。若能够将游离的涎酸进行微胶

囊造粒技术处理,从而达到缓释的目的,相信其效果会更好。

(四)利用蛋黄制取蛋黄抗体

存在于鸡蛋黄中的抗体的总称为IgY,其主要成分为IgG,主要来源于母鸡的血

清中,从鸡蛋黄中提取抗体IgY不仅经济实用,而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由于从蛋黄中提取抗体可以减少为了提取血清对动物的处率,从而大大降低了

成本。目前提取蛋黄抗体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氨基硫酸盐、葡聚糖硫酸盐或

聚乙烯醇(PEG)作为蛋白沉淀剂进行分离,〔13〕也可以用离子交换色谱法进行分

离[14]。

蛋黄抗体IgY具有较强的耐热性、耐酸性、化学稳定性较好。研究表明,在

抗病毒方面,抗体IgY对非洲马病病毒、哺乳动物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乙肝病毒、抗轮状病毒等都有很好的抗病毒疗效。而在抗菌方面,IgY抗体不

仅能够对肠道杆菌以及沙门氏菌具有很好的抵抗作用,有效的抵御肠道感染,

防止腹泻。同时,蛋黄抗体又能够有效的控制艾美球虫的感染,在畜牧业上具

有很高的利用价值[15]。蛋黄抗体在医学方面同样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疗工

作者利用蛋黄抗体与特异性抗原能够结合的特性,对甲状旁腺激素相关的蛋白

进行标记、跟踪、探求其功能与代谢过程;利用变形链球菌细胞游离型葡萄糖

基转移酶和细胞结合型葡萄糖基转移酶免疫母鸡,所得到的特异性IgY,通过动

物试验表明,具有很好的防龋作用,利用此种特性,Hatta等人将抗变形链球

菌特异性IgY制成漱口液应用于人,能够有效的防止变形链球菌在口腔中的黏

附,从而防止牙齿菌斑的形成〔16〕。

由于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功能产品被相继开发

出来。而对蛋黄中的蛋黄卵磷脂、蛋黄高磷蛋白、涎酸、蛋黄抗体的分离与制

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其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李勇.鸡蛋蛋黄的功能及其制品[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2

2.刘小丽杨清翠郭璇蛋黄卵磷脂的提取工艺研究.食品科技2007,(10)

3.吴晓英,林影,叶倩君,等.蛋黄卵磷脂的制备研究[J].食品科学,2004,

4.吕秀阳,徐小红,吴素芳,许海丹;混合床离子交换树脂精制蛋黄卵磷脂的研究[J];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5年01期

5.林淑英,迟玉杰.卵磷脂储存加速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

6.皮钰珍岳喜庆卵黄高磷蛋白工业化提取工艺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

年08期

7.刘建涛,赵利,苏伟.鸡蛋中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和肽[J].中国酿造,2008,(24)

8.卵黄高磷蛋白磷酸肽制备工艺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6年08期

9.廖丹葵,万顺刚,黄爱民,梁秋霞,陈鑫,杨克迪,刘雄民.蛋黄降压肽酶解液脱色

工艺的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07,(01

10.廖丹葵,万顺刚,孙秀华,杨克迪,童张法,刘雄民.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蛋黄降

压肽工艺条件优化[J].食品科技,2006,(08).

11.刘瑜卵黄高磷蛋白磷酸肽的功能性质及其研究现状《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

工业)》2010年09期

12.杨茂华,江均平,赵晓瑜.酶解鸡蛋黄制备涎酸低聚糖肽的研究[J].食品科

技,2006,(09)

13.水稀释硫酸铵盐析法纯化卵黄抗体--《化学工程》2010年09期

14.段宝健;鸡抗人IgG1卵黄抗体的制备、纯化和分析鉴定[D]天津大学2009

15.抗痢疾志贺氏菌的特异性IgY的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006年01期

16.吴媛媛;包永明;李晓晖;修志龙;抗氯霉素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分离纯

化[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

)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5:4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3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鸡蛋结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