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一般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5)
四、读音的统一
要实现《植物志》的一般名读音的统一(包括一般话读音的统一和方言读音的统一,本文只讨论一般
话读音的统一),需要完成以下几步工作:第一,一般名中多音字的整理;第二,单音字的准确信音;第
三,白读的审订。
具体说来,多音字的整理显然是普通名读音统一首先要做的工作,它们往往是造成读音混乱的主要原
因。知道了普通名中有哪些多音字,在以后的拟名中,就可以有意地回避使用这些字的破读音。而且对于
计算机检索来说,如果不将多音字的读音弄清楚,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按音序排列。
在多音字整理完成之后,下一步自然是单音字的准确定音。当然,这里的单音字,指的是在普通名中
只有一个读音的字;有的字在整个语言环境中是多音字,但其他的读音并不用于普通名,如中有zhong1、
zhong4二读,在一般语境中都很常见,但在普通名中,就只有zhong1这一个读音,这种字也属于这里所
说的单音字的范畴。
这两步工作完成之后,普通名的文读读法就得到了统一。普通名的文读读法(一般用普通话读音代表)
是它在汉语一切方言中的白读读法(如果存在的话)的基础,有了这个统一的文读读法基础,就可以根据
各方言自己的特点,规定某些普通名在各方言中的白读读法。普通话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北京方言的
白读非常丰富,所以普通话的白读也很丰富,对普通名来说,主要体现在儿化、轻声和部分字音白读这三
点上。由于时间精力所限,笔者未能对种的普通名的白读进行审订,下文仅对科属普通名的白读进行了论
述。为了行文方便,部分字音白读的问题提前放到“多音字的整理”一段中讨论。
1.多音字的整理:
经整理,《植物志》的普通名中共有55个多音字(壳、爪、芥这三个字属于普通话的文读和白读的区
别),占所使用的全部字数的%。其中属的普通名和种(含种下等级)的普通名中都有的多音字有20个,
仅在种(含种下等级)的普通名中出现的多音字有35个,下面分别讨论(均按该字的破读音音序排列):
属的普通名和种(含种下等级)的普通名中都有的多音字(举属的普通名以赅该属中种和种下等级的
普通名):
(1)藨: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植物名用字,读音一直比较混乱。《说文解字》只记载它的一个意义是指“鹿
藿”,这个意义已经不见于《植物志》的普通名了。它还有另外两个意思,一指悬钩子属Rubus(蔷薇科)
的一些结多汁、可食的果实的植物,一指藨草属Scirpus(莎草科)植物,则均见于普通名。《现汉》虽
然收录了此字,但只记载了一个读音biao1,在这个读音下也只记载了“藨草”这一个义项。因此,“藨
草”的“藨”读biao1是没有问题的,但用做“悬钩子”一义的“藨”字,是否也应读biao1呢?
传统上,这个义项有两读,一为biao1(《广韵》为甫娇切,下引反切均出自《广韵》),一为pao1
(普袍切)。从减少字音复杂性、使植物中文名易读、易记的原则考虑,这个义项似乎应该同样读biao1,
从而使“藨”成为一个单音字。但是《植物志》悬钩子属中有许多带“泡”字的普通名,如“空心泡”“插
田泡”“大乌泡”“高粱泡”“蛇泡筋”“栽秧泡”之类,上文第三节“正字”中的“异体字的改正”一
段中已述,这些“泡”字实际上是“藨”的别字。很显然,在这些俗名来源地的方言中。“藨”和“泡”
是同音的,对应的是普通话的pao1,只不过因为“藨”字较为冷僻,当初记录这些名字的学者一时找不到
这个读音的本字,就用“泡”字做了替代。既然“藨”的这个pao1的读音在方言中还有一定的生命力,而
且如果将藨字规定统读为biao1,则《植物志》收录的这些带“泡”字的普通名在正字之后读音就会发生
变化,从而引而混乱,最好的解决的方法,当然是承认“藨”字pao1的读音,并用它作为“悬钩子”这个
义项的唯一的正读。
这样一来,不仅上述植物名中误写为“泡”字的“藨”字应读pao1,其他如藨寄生属Gleadovia(列
当科,因寄生在悬钩子属植物根上而得名)、茶藨子属Ribes(虎耳草科,部分种结的果实和悬钩子一样
多汗、可食)、莛子藨属Triosteum(忍冬科,所结红色肉质果实虽不能食,但外貌似悬钩子)中的“藨”,
也均应读pao1。因此从涉及类群的数目和使用频率上看,pao1实际上才是“藨”字的正读,而藨草的“藨”
的读音biao1是破读。
(2)柏:这个字作“松柏”的“柏”讲时,读如字,即bai3。但《现汉》还收了它bo2、bo4两个破读。
其中,读bo4时仅用于“黄柏”,这时它是“檗”的异体。读bo2时则是译音用字,虽然《现汉》仅举了
“柏林”一例,但其他如柏拉图(Plato)、库柏(Cooper)等音译词中的“柏”也都读bo2。柏拉木属Blastus
(野牡丹科)中的“柏拉”也是该属学名的音译,因此也应该读bo2,而不读bai3。
(3)薄:这个字是个入声字,原本只有一个读音,但在普通话中,却发展出了bao2、bo2、bo4三个读
音,而且意义已经各不混淆了。其bao2的读音专门指“厚薄”的“薄”,bo2表示“稀疏”之义,bo4则
专门用于“薄荷”一词。因此,薄荷属Mentha和美国薄荷属Monarda(均为唇形科)这两个属的普通名中
的“薄”读bo4,“薄雪火绒草”“薄毛茸荚红豆”“薄毛粗叶榕”“薄毛委陵菜”等个别普通名中表“稀
疏”之义的“薄”读bo2,其他表“厚薄”之义的“薄”均读bao2,“薄”字也就成为普通名中唯一一个
有三个不同读音的多音字。
(4)藏:普通名中绝大多数的“藏”是“西藏”的简称,读zang4,唯独在藏掖花属Cnicus(菊科)、
藏药木属Hyptianthera(茜草科)和藏蕊鸡骨柴a(唇形科,即《植物
志》上的“鸡骨柴藏蕊变型”)三个名字中表示“隐藏”之意,读cang2。还有一个武藏山枇杷Eriobotrya
ensis(蔷薇科,即《植物志》上的“台湾枇杷武藏山变型”)中的“藏”也读zang4。
(5)大:这个字在普通名中极常见,绝大多数情况下读da4,仅在大黄属Rheum(蓼科)中读dai4。除
了这个属的植物外,其他读dai4的仅有大黄橐吾Ligulariaduciformis一个(指其叶子像大黄),而“大
黄檗”“大黄药”“大黄柳”“大黄花堇菜”等名中的“大黄”和大黄属毫无关系,“大”仍读da4。
(6)倒:大部分情况下读dao4,为形容词,表示“颠倒的”之意,但在熏倒牛属Biebersteinia(牻牛
儿苗科)和攀倒甑Patriniavillosa(败酱科)这两个名字中,为动词补语,读dao3。
(7)杆:上文第三节“正字”中“别字的订正”一段中已述,这个字有gan1、gan3二读,表示“有一
定用途的细长的木头或类似的东西”之义时,读gan1,仅见于“花旗杆”、“旗杆芥”二名;表示“器物
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之义时,读gan3,如“扁担杆”“箭杆风”“箭杆杨”“酸脚杆”“秤杆树”等均
取这个读音。
(8)干:此字一般读gan1,但在绿干柏Cupressusarizonica(柏科)和直干蓝桉Eucalyptusmaideni
(桃金娘科,《植物志》误作“直杆蓝桉”)中做“树干”讲时,读gan4(这时其繁体字为“幹”或“榦”)。
射干Belamcanda(鸢尾科)的“干”字不是“幹”或“榦”的简化字,故只能读gan1,而不读gan4。至
于“射”字,古有she4、ye4二读,其中ye4是一个十分冷僻的破读音,宜废,只读she4。
(9)葛:此字用于普通名时一般读ge2,但在诸葛菜属Orychophragmus(十字花科)中读ge3。在作译
音用字时,也读ge3,所以葛萝槭Acergrosri(槭树科)、锐颖葛氏草Garnotiaacutigluma(禾本科)
中的“葛”均读ge3。
(10)行:在一般语境中,这个字读xing2为读如字,读hang2则为破读,但在普通名中,读hang2的
情况和读xing2的一样多。所有带地名“太行”的普通名如太行菊、太行花、太行铁线莲、太行阿魏等,
以及二行芥属Diplotaxis(十字花科)、单行节肢蕨Arthromeriswallichiana(水龙骨科)、单行贯众
Cyrtomiumuniriale(鳞毛蕨科)、行柑n中的“行”都读hang2,读
xing2的则有阴行草属Siphonostegia(玄参科)、独行菜属Lepidium(十字花科)、平行鳞毛蕨Dryopteris
indusiata(鳞毛蕨科)、留行草Blasturnae(野牡丹科)、独行千里Capparisacutifolia(山柑科)、
爬行马先蒿Pedicularisreptans(玄参科)、匍行狼牙委陵菜na
(蔷薇科)这些普通名。
(11)壳:这个字也是入声字,原本只有一个读音,但在普通话中有qiao4和ke2两读,前者为文读,
后者为白读。显然,若用普通名的文读读法,所有的“壳”都应读qiao4。但鉴于“壳”的这两个读音相
差太大,而且声母也不相同,把它看成一个多音字也是可以的。带“壳”字的普通名,如贝壳杉、红厚壳、
厚壳桂、厚壳树、壳菜果、山壳骨等,其中的“壳”字基本都出现在口语中很少使用的复合词(如“壳菜”)
和准复合词(如“红壳”“厚壳”之类)中,仅“贝壳”在口语中比较常见。植物中文普通名本身是一套
书面语系统,所以口语读音能少用就应少用,鉴此,笔者建议,在属种的普通名中,除“贝壳杉”的壳读
ke2外,其余“壳”字宜一律读qiao4。
此外,蕨类植物还有一个科的普通名叫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模式属我国不产)。和“贝壳”类
似,其中的“壳”字也以读ke2为好。
(12)蚂:在普通名中,这个字只出现在“蚂蝗”“蚂蚁”和“蚂蚱”这三个原本表示动物的词中。前
二者中的蚂读ma3,“蚂蚱”的蚂读ma4,是不难区分的。
(13)蒙:读如字时,音meng2,作音译字时,音meng3。在普通名中,这两个读音都很常见。纯大多数
读meng3的场合,“蒙”都作“蒙古”解,如蒙椴、蒙菊、蒙桑等,或出现在“蒙古”一词中,如蒙古韭、
蒙古蒿、蒙古葶苈等,仅一个蒙氏马先蒿Pedicularismonbeigiana(玄参科)中的“蒙”是其他专有名
词的音译字。读meng2时,意义则比较多样,主要是出现在“蒙自”(县名,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
治州首府)和“乌蒙”(山名,在云南、贵州交界处)这两个地名中,此外还有蒙蒿子属Anaxagorea(番
荔枝科)、密蒙花Buddlejaofficinalis(马钱科)、罗蒙常山Dichroayaoshanensis(虎耳草科)和蒙
山附地菜Trigonotistenera(紫草科)四名。
(14)泡:上文第三节“正字”中“异体字的订正”一段中已述,这个字有pao1、pao4二音,读pao1
时意为“虚而松软,不坚硬”,如泡桐属、泡滑竹、泡沙参等,读pao4时意为“泡沫”“像泡沫的”。植
物中文名中表示“鼓起的中空物”之义的“泡”,笔者在上文该段中已建议作为“脬”的异体。
(15)荠:除在“荸荠”一词中读qi2(口语中常念轻声)外,其余场合均读ji4。
(16)尿:此字在普通名中一共只出现4次,在马尿藤Campylotropisbonatiana(豆科)和尿罐草
Corydalismoupinensis(罂粟科)中读niao4,但在马尿脬属Przewalskia和马尿脬ica(均为
茄科)中则读sui1。
(17)芫:此字在普通名一共只出现8次,但其中却有3个属名。这7个普通名是:芫荽属Coriandrum、
芫荽m(均为伞形科)、山芫荽属Cotula、山芫荽haerica、芫荽菊oides
(三者均为菊科)、水芫花属Pemphjs、水芫花a(均为千屈菜科)和芫花Daphnegenkwa(瑞
香科)。前5个含“芫荽”的普通名中的“芫”,读yan2,后3个含“芫花”的普通名中的“芫”,则读
yuan2。
(18)柚:此字一般作“橘柚”的“柚”讲,读you4,仅在柚木属Tectona和柚木s(马鞭草
科)中读you2。
(19)爪:此字虽然不是入声字,但在普通话中,也有意义几乎没有差别的文读和白读两个读音,文读
为zhao3,白读为zhua3。根据上面“壳”字下所述的口语读音尽量少用的处理原则,笔者建议仅盐爪爪属
Kalidium(藜科)、金爪儿Lysimachiagrammica(报春花科)这两个口语色彩十分浓厚的普通名中的“爪”
读zhua3,其他普通名,如鹰爪花、爪耳木、大爪草、猫爪藤、假鹰爪、鸡爪草、东爪草、龙爪茅、鹰爪
豆、鸡爪簕等,其中的“爪”均宜读zhao3。
(20)钻:在多数情况下,此字为名词,读zuan4,如钻喙兰、钻柱兰、假钻毛蕨等。但在个别普通名
中作动词,读zuan1,这些普通名包括钻天柳属Chonia(杨柳科)、钻地风属Schizophragma(虎耳草
科)、钻天杨Populusnigra和小钻杨P.×xiaozhuanica(均为杨柳科)等。
最后要讨论一下“杉”字的读音。这个字原本只有shan1一个读音,但普通话吸收了吴方言的sha1的
读音,遂使之成为有文白二读的多音字。据笔者所知,在植物学界,把此字统读为sha1的人是相当多的。
但据《现汉》,这个sha1的读音仅出现在“杉篙”“杉木”二词中,其他情况下均应读shan1。
那么杉木属Cunninghamia(杉科)的“杉”是否应该读sha1呢?《现汉》对“杉木”一词的解释是:
杉(shan1)树的木材。这就是说,只有在指Cunninghamialanceolata这种植物的木材时,“杉木”中的
“杉”才读sha1。但是作为普通名的“杉木属”和“杉木”两词中的“木”,作“木材”解似不妥,似乎
作“树木”解才更合理。比如像灰叶杉木和软叶杉木olia这两个普
通名,显然不能理解为“灰叶杉树的木材”或“软叶杉树的木材”。因此,“杉木”在用于普通名时,“杉”
字仍应读shan1,不读sha1。诚然,我们可以认为“杉木”一名是来源于“杉树的木材”这个本义,而实
际上,这种来源的普通名也确实有不少,如红木Bixaorellana(红木科)、蚬木Excentrodendronhsienmu
(椴树科)、轻木Ochromalagopus(木棉科)、铁木Ostryajaponica(桦木科),其中的“木”本义都
是“木材”。但这至多说明,现在“杉木”一词中的“木”作“木材”和“树木”两义讲是都可以说通的。
既然如此,何必仅仅为了一个并不是“杉木”的唯一解释的“杉树的木材”之义,就在普通名中生生保留
一个两读音使用频率严重不对称的多音字?
因此,恰恰和流行的念法完全相反,笔者建议,普通名中所有的“杉”字,均应统读为shan1。
仅在种(含种下等级)的普通名中出现的多音字:
(1)把:多读ba3,仅在刀把木Cinnamomumpittosporoides(樟科)、长把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stipitata(玄参科)、伞把竹Fargesiautilis(禾本科)三名中读ba4。
(2)卜:在“萝卜”一词中读bo(轻音),是“蔔”的简化字。但在勒加卜蕉Musanagensium(芭蕉
科)和拉卜楞杜鹃Rhododendronlabolengen(杜鹃花科)二名中为音译字,不是“蔔”的简化字,读
bu3。
(3)埔:广东东部县名“大埔”中的“埔”读bu4,为地名特殊读法(粤方言中“埔”字只有这一个对
应普通话的bu4的读音,但在普通话中,除大埔县外的其他广东地名中的“埔”仍读pu3,如黄埔)。含
这一地名的普通名有大埔杜鹃、大埔槭等。在东南亚国名“柬埔寨”中,埔读pu3,如柬埔寨子楝树、柬
埔寨草胡椒。
(4)场:杨在普通名中虽仅出现5次,却有3个是破读。常用的chang3的读音仅用于牧场黄芪Astragalus
pastorius(豆科)、草场蝇子草ola(石竹科)二名。另三个土场白头
婆n(菊科)、龙场梅花草Parnassiaesquirolii(虎耳草科)和
猴场耳蕨Polystichumhouchangen(鳞毛蕨科)中的“场”都出现在南方地名中,而南方地名中的“场”
多做“集市”解,这时应读chang2而不是chang3。
(5)当:仅在小叶当年枯Arctousmicrophyllus(杜鹃花科)一名中读dang4,其余情况均读dang1。
(6)地:这是普通名中很常用的一个字,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读di4,仅忽地笑Lycorisaurea(石蒜科)
一名中作形容词的副词化后缀时,读de轻声。这个读音完全是口语,没有对应的文读;其他没有“地”这
个后缀的方言都是按普通话中di4的读音将这个字转换到自己的语音体系里的。
(7)肚:本读du4,但在作“用作食品的动物的胃”解时,读du3。符合这一意义的普通名有两个,即
牛叠肚Rubuscrataegifolius(蔷薇科)和猪肚木Canthiumhorridum(茜草科)。另有一个鱼肚腩竹Bambusa
gibboides(禾本科)中的“肚”则因为出现在“肚腩”这个复合词中而仍读du4。
(8)发:在普通名中,多数情况下读fa4,意为“头发”,仅甜橙的一个品种贾发脐橙Citrussinensis
“Jaffa”(芸香科)中的“发”因为是音译字而读fa1。实际上,该类群的品种加词Jaffa本是以色列一
港市的名字,通译“雅法”,因此该类群的普通名定为“雅法脐橙”更妥,但笔者在此暂不更动。
(9)菲:多数情况下读fei1,为音译字,仅菲叶猕猴桃Actinidiacinerascens(猕猴桃科)中的“菲”
意为“菲薄”而读fei3。
(10)芥:此字在普通话中文读为jie4,白读为gai4,且gai4只出现在“芥蓝”“芥菜”两词中。其
中“芥菜”又是一个多音词,读jie4cai4时指Brassicajuncea的原变种,读gai4cai4时仅是.
foliosa(均为十字花科)这个变种的俗称,而且正写应为“盖菜”。在《植物志》的普通名中,芥蓝B.
alboglabra(亦为十字花科)的芥应读gai4,是没有问题的;但“芥菜”一词单用时仅用于的
种和原变种,这时应读jie4,至于a,《植物志》上叫“大叶芥菜”,这里的“芥菜”
并未单用,而且显然是继承自种名,所以读gai4cai4是不合适的。综上所述,《植物志》的普通名中,
只有芥蓝的“芥”读gai4,其余均读jie4。
(11)莞:刺子莞属Rhynchospora(莎草科)中的“莞”用的是本义,读guan1,而东莞润楠Machilus
longipes(樟科)中的莞应破读为guan3,是地名的特殊读音(当然,大部分人对这一破读比对本读熟悉)。
东莞为广东市名。
(12)华:大部分情况下读hua2,仅在“华山”这个地名中读hua4。华山位于陕西省,为我国名山,又
名西岳。以“华山”为名的植物共有11个类群,如华山新麦草、华山野丁香、华山松、华山马鞍树等。但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华”和“山”的连用都是“华山”这个地名,华山姜、华山楝、华山矾、华山
竹、华山蒌这五个普通名中的“山”字是连后的,“华”单独表示“中华”之意,因此仍读hua2。
(13)奇:仅在奇羽鳞毛蕨Dryopterissieboldii(鳞毛蕨科)一名中读ji1,其余情况下读qi2。
(14)间:在间序豆腐柴、间序狗尾草、间断委陵菜、黄金间碧竹等8个普通名中,“间”做“间断”
解,读jian4,其余情况下读jian1。
(15)降:这个字在普通名中一共只出现4次,其中降香Dalbergiaodorifera(豆科)的“降”读jiang4,
而降龙草Hemiboeasubcapitata、密齿降龙草ulata、污毛降龙草.
sordidopuberula(均为苦苣苔科)三名中的“降”读xiang2。
(16)枸:枸头橙Citrusaurantium(芸香科)中的“枸”来自“枸橼”一词,因而应读ju3,另两个
复合词“枸骨”和“枸杞”中的“枸”均应读gou3。
(17)筠:冷僻字。在筠竹Phyllostachysglauca(禾本科)中读yun2,在筠连雪胆Hemsleya
pengxianensis(葫芦科)中读jun1,为地名特殊读法。筠连为四川省南部一县名。
(18)莨:在“莨菪”中读lang4,在“薯莨”中读liang2。
(19)量:在“无量山”这个地名中读liang4,如无量山铁角蕨、无量山小檗、无量山箭竹等。无量山
为云南省山脉名。其他情况读liang2,如量天尺、度量草、小叶度量草等。
(20)绿:也是普通名中的常用字。大部分情况下读如字,即lv4,仅在“鸭绿”这个地名中读破为lu4,
如鸭绿蔷薇、鸭绿乌头、鸭绿薹草等。鸭绿江为中朝界河。
(21)漂:此字在普通名中仅出现2次,在漂筏薹草Carexpudo-curaica(莎草科)中读piao1,在
漂亮风毛菊Saussureabella(菊科)中读piao4。
(22)翘:此字读如字时,音qiao4,如翘喙马先蒿、翘距虾脊兰、翘首杜鹃。但在“连翘”一词中读
破为qiao2。
(23)苣:绝大多数情况下读ju4,仅在苣荬菜Sonchusarvensis(菊科)中读qu3。
(24)撒:此字在普通名中也只出现2次,在撒金碧桃olor(蔷薇科)
中读sa3,在撒尔维亚Salviaofficinalis(唇形科)这个音译的普通名中读sa1。
(25)散:本义是指一种中药制剂名时,读san3,如铁箍散、赤胫散、通光散、拔毒散等。作形容词、
意为“零散,不集中”时,也读san3,仅用于散毛樱桃Cerasuspatentipila(蔷薇科)和散痂虎耳草
Saxifragadiffusicallosa(虎耳草科)二名。其余情况下读san4。
(26)莎:大部分情况下读suo1,仅在莎车柽柳Tamarixsachuensis(柽柳科)中读sha1,为地名特
殊读法。莎车为新疆县名。
(27)少:大部分情况下读shao3,仅在少年红Ardisiaalyxiaefolia(紫金牛科)中读shao4。
(28)缩:大部分情况下读suo1,仅在缩砂密Amomumvillosum(姜科)中读su4,为中药名传统读法。
(29)台:大部分情况下读tai2(多指“台湾”),仅在“天台”这个地名中读tai1,包括天台铁线莲、
天台阔叶槭、天台鹅耳枥和天台小檗四名。天台山为浙江中部山名。
(30)弹:此字在普通名中少用,在金弹Fortunella“Chintan”(芸香科)、紫弹树Celtisbiondii、
异叶紫弹树phylla和黑弹树na(均为榆科)中做名词,读dan4。在弹裂碎
米荠Cardamineimpatiens(十字花科)和弹刀子菜Mazusstachydifolius(玄参科)中做动词,读tan2。
(31)鲜:凡出现在“朝鲜”这一国名中,均读xian3,其余读xian1。
(32)相:出现在地名和人名中时,读xiang4,包括相岭南星Arisaemasmithii(天南星科)、大相岭
蹄盖蕨Athyriumdaxianglingen(蹄盖蕨科)和相马石杉Huperziasomai(石杉科)。其中(大)相岭
是四川西南部山名,相马为日本人名。其他情况下读xiang1。
(33)宿:多数情况下读su4,仅出现在“星宿”一词中时读xiu4,包括矮星宿菜Lysimachiapumila
和多育星宿菜era(均为报春花科)二名。与二者同属的红根草ei,如为了避重名而
改为“星宿菜”的话(详见上文第一节“改重名”中的相关论述),其中的“宿”自然也读xiu4。
(34)椅:这个字在普通名中极少见。在椅子竹Dendrocalamusbambusoides(禾本科)一名中读如字,
即yi3。但在椅杨Populuswilsonii及其变型短柄椅杨etiolata和长果柄椅杨P.w.f.
pedicellata(均为杨柳科)三名中,“椅”字的本义是指山桐子Idesiapolycarpa(大风子科),此处
用来拟形,故应按这一义项的破读音,读为yi1。
(35)长:这个字在普通名中极常见,绝大多数情况下读chang2,仅在徐长卿Cynanchumpaniculatum
(萝藦科)一名中读zhang3。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5:2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32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