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吃青团作文

更新时间:2022-12-09 14:25:16 阅读: 评论:0

中考成绩查询入口官网-小数的读法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今年十一放假安排)

包青团作文范文

包青团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

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怎么写作文

才能防止踩雷呢?下面是帮大家的包青团作文,,欢送大家阅读。

那天是除夕,奶奶提议:“既然明天是大年初一,就来为明天

做点小吃吧!”听到“小吃”这个字眼,我立马来了精神,问:

“什么小吃呀?”奶奶神秘地冲我笑了一下,说:“你猜!”当我

看到的材料是一大盘湿漉漉的正在解冻的艾草时,我立刻没有了食

欲。奶奶见我这个样子,就解释道:“这次我说的小吃--青团,别

看它材料普通,但尝起来十分好吃。”很显然,“十分好吃”是说

给我听的。好了,马上要开始包了,我来给你介绍一下青团。

青团,是江浙一带的说法,在我们宜春来说,就是“艾粑

粑。”我们做的是豆沙青团,材料有:面粉,糯米粉,艾草,水,

白沙糖,豆沙,花生油,猪油和粽叶。

开始要揉面团,比例是:6:3:2,就是糯米粉为6份,面粉为

3份,艾草2份,爸爸正在揉面团,揉得气喘吁吁,我接过他手上

的活,继续揉面团。好家伙,这么大一坨。不一会儿,我也气喘如

牛,还满头大汗,还好,面团终于揉好了。

现在开始第二阶段:包青团。我们分了一下工,奶奶负责把青

团的面和豆沙弄成大小一致的大面团和小豆沙团。然后,我就负责

把这些面团做成碗状,再给妹妹,妹妹就把豆沙蘸点猪油和白沙

糖,裹入我做成的“碗”内,并封好口。最后到了妈妈手上,妈妈

要把这个“半成品”上的缝细“缝上”再揉圆,放到粽叶上,一个

完整的青团就做成了。我做得不亦乐乎,但心里还是认为不会好吃

到哪里去,妹妹有点困了,然而她并不想睡觉,因为是第一次包青

团,所以我们两个显得很有兴趣。外面十分的冷,而屋里却热热闹

闹的,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们这一“流水线”包了好几笼青团,然后上锅蒸十五分钟,

终于熟了,我观察了一下,青团呈青绿色,气味不说香飘万里,但

也是十分好闻。我尝了一口,哇!味道好极了,跟我初想的完全不

一样,真是色香味俱全,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青团呢!

这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美食——青团。想吃的欢送大家来我家

吃!

青团,是汉族清明节最有特色的季节食品之一。为了加深对这

个传统节日的认识,在老师和家长们的精心筹划下,我们班举行了

一次包青团的活动。要说吃,长这么大我已吃过屡次青团了;可要

说到包,我可是初次尝试,面对桌上那一大团揉好的青面团,我跃

跃欲试。

看来心急的不止我一人,老师才宣布活动开始,只见六、七只

小手纷纷伸向面团,转眼间,面团就变了型,这边一处高山,那边

一片洼地——面目全非。我也揪起了一小团面团,软软的,还带着

点余温,闻了闻,一股浓郁的艾草香扑鼻而来。我先把它揉得圆圆

的,然后放在桌上用力压扁,变成了一张薄薄的面饼,接着往面饼

中间放了两勺豆沙馅儿,揭起一端的皮向另一边合拢,把边缘压牢

并按出花边,我的第一个清明饺就这样出炉了,看着自己的`第一个

作品就做成功,心头涌出喜悦和成就感。

趁热打铁,接下来做个什么呢?瞧了瞧身边的同学们,对,清

明团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又揪了一团面团,把它揉圆,然后

在中间用力按下去,使它呈现出一个碗状的坑,为了让我的清明团

能多装些馅儿,我要把坑按得大一些、深一些,哎呀,一不小心,

底戳破了,“失败怕什么,重新揉过,何况这还是我第一次做清明

团呢!”我不禁想到。这回,我小心翼翼地按压,中间的坑逐渐变

大变深,耶,我成功了!我快乐的手舞足蹈,这次包个芝麻馅儿

的,放好馅儿后,我一手拿着团子,一手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把洞

口一点点捏拢,直到封住为止,为了美观,我特地把它放到了做青

团的模具上按一下,一个漂亮的花形清明团就呈现在了我眼前。

我越做越带劲儿,越做越有信心,又连续做了好几个动物形状

的青团,一个比一个有进步,一个比一个有特色。望着桌上这些大

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青团,它们仿佛变成了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

带着我走进了艾的童话世界!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4:25: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30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军舰速度
标签:吃青团作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