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成语解释
三顾茅庐的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
帝以驱驰。”
成语繁:体三顧茅廬
成语简拼:SGML
成语注音:ㄙㄍㄨˋㄇㄠˊㄨ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三顾茅庐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形:庐,不能写作“芦”。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成语例子: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
英语翻译:edly
日语翻译:三顧の礼(さんのれい)
俄语翻译:неонокрáтнооращáться
其他翻译:<法>prieravecinstanceunhommedetalentde
fournirsonconcours
成语谜语:刘备请孔明
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
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
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
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
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
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
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
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
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
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
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
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
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
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
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4:2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30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