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我辈复登临

更新时间:2022-12-09 13:38:17 阅读: 评论:0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分类-吨组词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公共关系专业)

《与诸子登岘山》优质原创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2.教学方法:

朗读-赏读-背诵

3.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初中学过的《过故人庄》导入。

1.背诵

2.回顾孟浩然诗歌特点:生活气息浓郁,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

淡深远见长。

二、知人论世。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

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

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

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

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

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

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

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

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

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

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其“学不攻儒,务掇菁华;文不

按古,匠心独妙。五言诗天下称其善。”这是第一个替他编定诗集的人王士源对他

的赞美。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

浩然》)。杜甫也称赞他:“吾友襄阳孟浩然,新诗句句尽堪传”(《忆襄阳》)。

由此可见其为人和诗作均甚为当时所推重。他的山水田园诗很有名,在诗歌方面他

与王维齐名,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

三、尝试改文,初步体会。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效果如何?让学生讨论。

四、佳诗共赏――体味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与诸子登蚬山》,是孟浩然游岘山而作的诗。“诸子”是“诸君子”的省

略,意思是“几个朋友”,不可解作“几个儿子”。岘山在襄阳城外汉水上,是一

处与羊祜有关的古迹。我们必须先了解羊祜的故事,才能了解这首诗。(大家可以

参看教材P12注⑥)

羊祜是晋朝人,做褰阳太守的时候,常到岘山上与同僚饮酒游玩。一天,他感

慨地对朋友们说:“自古以来,就有这个山;自古以来,有过许多贤人名士在这里

游玩,可是这些人都默默无闻地消灭了,真使人悲伤。如果我死了之后,魂魄也将

留恋这个山呢。”后来,羊祜果然死在襄阳,百姓追悼他,在岘山上为他立了一块

碑。来读这块碑文的人,都欷歔感慨,不觉下泪。因此,人们就把这块碑称为堕泪

碑。

㈠思想情感:

思考1.结合诗人的遭际及以上羊祜的故事,初步感知此诗,你能说说本诗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

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烟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

“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

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这首《与诸子登岘山》是抒发他登临岘山时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

悲哀的怀古诗。

2.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

讨论后明确:诗的首联(开端两句)就起得很突兀,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象

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和全诗貌离而神合。正如

前人所评“起得高古”,有“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气概。

3.诗的颔联写的是什么?与上联有何联系?

讨论后明确:颔联(三、四句)由虚入实。意思是说人事虽然变迁,可是大自然

却依然如故,江山不改,胜迹长流,今天我们又继古人之后来登临了。诗人登临岘

山,不由想起历史人物羊祜的典故,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两句与上两句粘连甚紧,

“江山胜迹”是指古,“我辈登临”乃言今,一“复”字则指明是继羊祜和许多无

名游客之后而登临。这一联用了“流水对”,浑然天成,质朴无华。从诗意发展的

脉络看,应是先有三、四句,后有一、二句。诗人如此处理,使人有奇峰突起气

势,更见新颖。当然也是强调诗人的感慨。

4.颈联的写景,对于达情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颈联(五、六句)是全诗中仅有写景。远近的景物都是一片萧条、

肃杀,足见写景是衬托诗人的悲情。

5.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

的密切关系?

讨论后明确: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与诗的

起句相照应。据史书记载:羊祜镇守襄阳时,深得民心,死后百姓于岘山为他建

碑,看了碑文的人莫不为他的政绩而感动流泪,因此人们称此碑为堕泪碑。诗人一

句“泪沾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有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

有一番作为,遗爱百姓,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真

乃对比出效果!

㈡艺术特色:

思考:试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孟浩然长于五言,这首诗写得平易自然,用典贴切,用字凝练,反映了孟诗古

澹悠远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

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终不

薄”。

小结:

一二句说出一个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第二联前句承古,后句承

今,作者的伤感情绪来自今日的登临。一联初看突兀,结合二联又极自然。三联写

登山所见,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第四联写朝代更替,

人事变迁,羊公碑“尚在”,令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无所作为

的自己与尚在的碑构成对比。诗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

物,富有形象,又包含着作者的激情。语言通俗易懂。

五、表情诵读,尝试背诵。

由于本诗抒发的是一种郁闷愁苦伤感情,故诵读时要注意顿挫沉郁,速度宜稍

慢。

六、课堂练习: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答: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

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

你的看法。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

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

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

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

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七、布置作业

1.抄写、默写古诗,

2.完成“积累运用”第二、三、四题。

八、板书设计:

首联:凭空落笔貌离神合

颔联:由虚入实与上粘连

颈联:远近景物一片萧条

尾联:自然用典由人及己

附解读二:

㈠思想情感: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

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

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

伤!”羊枯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

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

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

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

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

呢,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

“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

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

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

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

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

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帆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

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

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

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

罢泪沾襟”了。

㈡艺术特色: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

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

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

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附解读三: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

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生短暂的感伤。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

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诗人慨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两句道出了一个平凡的真理。人

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

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

年,日复一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诗一落笔,就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

限惆怅。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诗句清楚地暗寓羊祜故事。登临岘山,首先

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据《晋书"羊祜传》载,一次,羊祜登岘山,对同游

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

灭无闻,使人伤悲!”(自古以来,就有这个山;自古以来,有过许多贤人名士在这

里游玩,可是这些人都默默无闻地消灭了,真使人悲伤。如果我死了之后,魂魄也

将留恋这个山呢。)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

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孟浩然登岘

山,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

黯然伤情。

接着,描述登山所见,“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诗人把视线从羊祜庙

暂时移开,远眺岘山周围景色。进入眼帘的,是岘山旁日夜流淌的汉水,秋天草木

凋零,河水清浅,水落石出,使人感到了水“浅”。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

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更远处,无边无

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

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

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

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

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

处施展的慨叹。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一句,蕴含了诗人极其复杂的情感。羊祜是晋初

的名将,相隔四百多年,但因为羊祜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又为国建立了功业,所

以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

门,不得已才以隐逸终了一生,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灭无闻,这与“尚在”的

羊公碑相比,自伤不能如羊公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岂不令人感伤?自然

就要“读罢泪沾襟”了。

附解读四:

孟浩然这首诗的前四旬,就是概括羊祜的话。"人事”,人物及其事迹,是有

新陈代谢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这就成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

个名胜,却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游玩。第三联写眼前所见景色:冬季水落,鱼梁中

水浅了,在山上看,云梦泽因水浅而觉得深了。这个“深”字,不是说水深,而是

形容从山顶到湖面的距离深远。这里用“梦泽”,只是表示江水、湖水,并不实指

洞庭湖。在唐代,襄阳已看不到洞庭湖了。鱼粱是在江水中竖竹积石,做成一道

堰,用以捕鱼。利用这道堰,作为一个渡口,就称为鱼粱渡。孟浩然的《夜归鹿门

歌》有句云:“鱼梁渡头争渡喧。”即指此处。这两句诗写的是一种萧条荒落的情

调,用来陪衬上下文。接下去说:羊祜的碑至今还在,使我读了碑文,也为之感伤

得掉泪。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当然是感生命之短促,精神状态很空虚、消沉,大约

是诗人在极不得意的时候所作。陈子昂有一首古诗,和孟浩然这首诗是同一种情

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3:38: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28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cad等距排列
标签:我辈复登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