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学案(附答案)(2)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学案
文章来自:xx
学习目标:
1、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
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
“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
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
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第一课时
一、
1、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
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
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2、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
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
抒情诗。
“离”,通“罹”,“_______”义;“骚”,“________”
义。“离骚”,即“________”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
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
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3、屈原: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_____,字____,又自云名_____,
字_____。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
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诵读课文
1、指导朗读
注意节拍如:长太息/以掩涕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注意延长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
——
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
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四、基础知识
1、注音
姱鞿謇謇谇纕茞诼偭忳侘傺溘死鸷
方圜攘诟朕芰荷裳岌岌
2、指出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心
情抑郁不伸的样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3、多义词辨析
【善】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善于,擅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此处活用,讲作“向
往”
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诹善道:好的,美好的
【度】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法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估计
【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本来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本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定,稳固,可引申为“固执”
【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互相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看,审察
【反】
忽反顾以游目兮。:翻转,颠倒
然而成败异变,功出相反也。:相反,对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背叛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省不能及,
其可怪与欤?:反而,反倒
【虽】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即使,纵然
虽无予之,路车疾马?:难道
【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语气词
且焉置土石?:在哪里
【修】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美好的
退将复修吾初服:修理,整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高、长
文章来自:xx
学习目标:
1、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
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
“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
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
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第一课时
一、
1、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
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
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2、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
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
抒情诗。
“离”,通“罹”,“_______”义;“骚”,“________”
义。“离骚”,即“________”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
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
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3、屈原: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_____,字____,又自云名_____,
字_____。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
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诵读课文
1、指导朗读
注意节拍如:长太息/以掩涕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注意延长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
——
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
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四、基础知识
1、注音
姱鞿謇謇谇纕茞诼偭忳侘傺溘死鸷
方圜攘诟朕芰荷裳岌岌
2、指出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心
情抑郁不伸的样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3、多义词辨析
【善】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善于,擅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此处活用,讲作“向
往”
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诹善道:好的,美好的
【度】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法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估计
【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本来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本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定,稳固,可引申为“固执”
【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互相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看,审察
【反】
忽反顾以游目兮。:翻转,颠倒
然而成败异变,功出相反也。:相反,对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背叛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省不能及,
其可怪与欤?:反而,反倒
【虽】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即使,纵然
虽无予之,路车疾马?:难道
【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语气词
且焉置土石?:在哪里
【修】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美好的
退将复修吾初服:修理,整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高、长
,
文章来自:xx
学习目标:
1、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
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
“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
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
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第一课时
一、
1、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
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
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2、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
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
抒情诗。
“离”,通“罹”,“_______”义;“骚”,“________”
义。“离骚”,即“________”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
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
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3、屈原: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_____,字____,又自云名_____,
字_____。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
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诵读课文
1、指导朗读
注意节拍如:长太息/以掩涕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注意延长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
——
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
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四、基础知识
1、注音
姱鞿謇謇谇纕茞诼偭忳侘傺溘死鸷
方圜攘诟朕芰荷裳岌岌
2、指出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心
情抑郁不伸的样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3、多义词辨析
【善】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善于,擅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此处活用,讲作“向
往”
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诹善道:好的,美好的
【度】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法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估计
【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本来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本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定,稳固,可引申为“固执”
【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互相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看,审察
【反】
忽反顾以游目兮。:翻转,颠倒
然而成败异变,功出相反也。:相反,对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背叛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省不能及,
其可怪与欤?:反而,反倒
【虽】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即使,纵然
虽无予之,路车疾马?:难道
【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语气词
且焉置土石?:在哪里
【修】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美好的
退将复修吾初服:修理,整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高、长
文章来自:xx
4、词类活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形容词活用作动
词,译为“向往”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分别译为“加高”“加长”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的“为”动
用法,译为“为……而死”。
5、古今异义
【朕】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今义:用于特指古
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今义:认为
6、特殊句式
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步余马于兰皋兮
3、不吾知其亦已矣,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
知吾”。
五、作业
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1、指导朗诵,当堂背诵;
2、检查复习知识点。
二、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
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
文思路。
明确:1-6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
合污。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心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五、重、难点解决过程
1、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
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两句启下。
2、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
“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小人投机;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3、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屈原是什么态
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
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
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
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
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
责。
2、赏析重点诗句
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
品德和爱国情怀?体现出屈原那些品质情怀?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四、分析特色
1、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
结合。
《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
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
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作者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
神上的追求。
2、语言特色。
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
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
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3、赋的运用。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
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
余以善淫。”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艰。”
4、比兴手法。
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
王逸《楚辞章句》评《离骚》:
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
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评《离骚》:
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五、布置作业
你最喜欢《离骚》中哪两句诗,哪句或哪几句诗引起了
你的共鸣,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
400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2:3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25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