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赵襄子饮酒

更新时间:2022-12-09 11:46:11 阅读: 评论:0

初中微机考试端下载-晋书文苑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中秋节的句子)

九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

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

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

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

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2.项王则夜起()

3.自为诗曰()4.莫能仰视()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

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译文

四面楚歌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

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汉军都已经取得楚

地了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

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

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

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

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

一,1.和几2.就3.自己,亲自4.没有人

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

起来.

三,乌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惋惜不可沽名学霸王

二、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

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

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

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

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

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

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3.今天下尽桀也()4.不亡何待()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参考答案及译文

三、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

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

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

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

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

也危险了!"

一,1.确实2.尽力,努力比不上3.全,都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

二,危险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四,对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28题(14分)

吕蒙深明大义

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jī)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

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

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

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

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歔(xǖ)欷(xī)曰:“负卿!”

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选自(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26.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徒跣:________________(2)负卿:________________

(3)蒙素至孝:________________(4)欢宴竟日:________________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

(2)汝是为臣下非法。

(3)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28.请简要分析文段中吕蒙的性格特点。(4分)

26、(1)光着脚(2)辜负(3)向来(4)终、整

27、①吕蒙大怒,擂起战鼓,调动军队,打算上船攻打甘宁。

②你作为臣下也是违犯法律。

③于是甘宁与吕蒙一起回去见吕蒙母亲,欢欢喜喜地宴饮终日。

28、吕蒙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深明大义、顾全大局。(2分,答对性格中的一点得1分,

每多答对一点加1分,附加分不得超过2分)在甘宁背信弃义的情况下,吕蒙听从母亲的意

见,以国事为重,不以私怒而攻杀甘宁。

(2分)

参考译文:

甘宁的一个厨子曾有过失,投奔吕蒙,吕蒙担心甘宁杀他,因此没有立即让他回去。后来

甘宁带着礼物拜访吕蒙的母亲,吕蒙便叫出(那个)厨子,送还给甘宁。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他)。

一会儿(甘宁)回了船,便将(那厨子)绑在桑树上,(甘宁)亲自挽弓射死了厨子。事后,(甘宁)

脱了衣服躺在船里。吕蒙大怒,擂起战鼓,调动军队,打算上船攻打甘宁。甘宁听说后,故

意高卧不起。吕蒙的母亲赤脚步行出来劝谏吕蒙说:“吴王待你如亲骨肉,托付给你大事,,

有什么私人恩怨而攻击甘宁呢甘宁死的日子,纵使吴王不问罪,你作为臣下也是违犯法律。”

吕蒙向来孝顺,听了母亲的话,马上豁然释怀,亲自到甘宁的船上,笑着喊他说:“兴霸,

老母亲做好了饭等你去吃呢,赶快上岸走吧!”甘宁涕泪俱下哽咽着说:“我辜负了您啊!”于是

甘宁与吕蒙一起回去见吕蒙母亲,欢欢喜喜地宴饮终日。

四、张齐贤明察(10分)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

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②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③久

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

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④

百官,志在激浊扬清⑤,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

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②乘间:乘着空闲。③相公:古代对宰相

的称呼。④进退:任免。⑤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尝为江南转运使为:(2)念汝事我久念:

19.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不足为外人道也

B.奴乘间再拜——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相公独遗吾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门下奴仆皆得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20.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21.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3分)

18.(2分)(1)为:担任(2)念:考虑,想到

19.(3分)B

20.(2分)考虑到你侍候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

吧。

21.(3分)示例一:“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表现张齐贤坚持以德为主的用人原则,知

人善任。

示例二:“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表现张齐贤的大度与宽容。

示例三:“吾待相公久矣”表明该奴仆只是偶尔犯错,但是张齐贤最后还是让他“去吾门下,

自择所安”,表现张齐贤铁石心肠,缺乏同情心。

示例四:“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表现张齐贤没有及时指出仆人的错误,

不与人为善。

五、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桓公明日弋①在廪,管仲、隰朋②朝。公望二子,弛弓脱钎③而迎之曰:“今夫鸿鹄,春北

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夫唯有羽翼以通其意于天下乎今孤之不得意于天下,非皆二子之忧也”

桓公再言,二子不对。

桓公曰:“孤既言矣,二子何不对乎”管仲对曰:“今夫人患劳,而上使不时;人患饥,而上重

敛焉;人患死,而上急刑焉。如此,虽鸿鹄之有翼,济大水之有舟楫也,其将若君何”桓公蹴

然④逡遁⑤。

管仲曰:“昔先王之理人也,盖人有患劳而上使之以时,则人不患劳也;人患饥而上薄敛焉,

则人不患饥矣;人患死而上宽刑焉,则人不患死矣。如此,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四方

之外归君其犹流水乎!”

公曰:“孤之闻二子之言也,耳加聪而视加明。”

公辍射,援绥⑥而乘。自御,管仲为左,隰朋参乘。

(选自《管子戒》)

【注释】①弋:泛指射猎。②隰(xī)朋:齐桓公的重臣。③钎(hàn):臂铠。

④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⑤逡(qūn)遁(xún):迟疑徘徊。⑥绥:登车时用的绳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弛弓脱钎而迎之曰弛:

②济大水之有舟楫也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人患死,而上急刑焉”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

B.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C.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蒲松龄《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如此,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

(4)请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管仲和齐桓公在本文中的表现。(2分)

(5)管仲的民本思想,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关键。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一些体现民

本思想的语句,请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六)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

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

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

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

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

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

业的人。③圆:圆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闻有戏儿之器闻:听说B.及见之及:等到

C.趋焚之趋:追逐D.长必好之好:喜欢

1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以悦婴儿

A.何以战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以美于徐公D.以光先帝遗德

16.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17.把第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答案14、C15、D16、C17、(1)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

子都圆滑呢(2)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18、依恋(不舍、挽留)19、示例1:诗人久住湖

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

不舍之情。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译文:

元子家里有位乳母,制作了一个圆转玩具来引逗婴儿高兴,婴儿很喜欢。母亲就让乳母召

集一些幼童陪伴婴儿一同玩乐。

朋友公植,听说有取乐婴儿的玩具,便请求看看;等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把它烧了,并责

怪元子说:“我听说古代有个憎恶圆的读书人唱道:‘宁可正直沦为奴隶,不能圆滑谋求显荣。

宁可因为正直地位低下,也不能做人圆滑求得富贵显达。’次山你怎么能随意制作圆转玩具,

听任用它来取乐婴儿,使婴儿从小就喜欢圆,长大必定爱好圆。教婴儿学圆滑,已陷入不义;

亲自玩圆,又丧失了正直的品德。唉、唉,次山啊!回家喜欢婴儿玩圆,出外一定喜欢小人

趋奉圆滑。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这样圆滑地度过一生呢我

哪能做次山的朋友啊!”

元子召唤季川对他说:“由于我让婴儿耍戏圆转玩具,公植尚且这样骂我和我绝交;唉!我与你

如果圆滑应付事物,圆滑迎合时俗,不圆滑的事不参与,不圆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会拿

着矛或戟来刺杀我们的!”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3分)

景公之时,大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狐白②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

“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③闻古之贤君,饱而

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乃令

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⑤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⑥,无言

其名。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摘编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霁:天晴。②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③婴:晏子,名婴。④闻命:听从教诲。

⑤里:里闾乡里。⑥循国计数: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

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分)

(1)公被狐白之裘

(2)与饥寒者

(3)孔子闻之曰

6.下面句中的“劳”与“逸而知人之劳”中的“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无案牍之劳形B.劳其筋骨C.无奔走之劳矣D.不劳而获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

译文: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

8.请你说说文中的景公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5.(3分)(1)被通披,穿着(2)给(3)听说

(3分)(原句“劳”解释为辛苦,劳累。A、B劳:使动用法:使……劳累;D劳:劳动)

7.(4分)

(1)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2分)

(2)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挨饿。(2分)

8.(3分)

一开始,景公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能体恤天下百姓;(1分)但是他能虚心接受晏子的批评(1

分),知错就改,心胸宽广(1分)。

【参考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

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

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

君王,吃饱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却知道有

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得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

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上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的,

看见在乡里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的,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

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

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

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②明()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2分)10.①丧失(1分)②明智(1分)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

全。(1分)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

缺点。(1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9—22题。(一)

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敻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

独酌独吟。会有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逡巡,

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而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名丘。”

初,颖士尝造门,未之面,极所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

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顷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

士终扬州功曹。

(二)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

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

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

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

注:公子:魏公子,战国时魏昭王少子,昭王死后,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颖士仓忙觇之(打听,调查)B.颖士尝造门(到……去)

C.欲厚遗之(遗留)D.公子从车骑,虚左(空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老人上马,呵殿而去人不知而不愠

B.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苟全性命于乱世

C.为大梁夷门监者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原创)

①.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

②.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4.萧颖士和魏公子(信陵君)的待人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2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山中雪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①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②请对“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作简要赏析。(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

“然。”黄帝曰:“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

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

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é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奚:何,

什么。

1.解释加点字。(2分)

(1)若知具茨之山乎若()(2)异哉小童异()

2.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3.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2分)

4.文中的黄帝是一个能、的人(3分)

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援前在交趾①,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

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②,此吾所大

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③,申父母之

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

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

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

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

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

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②正法:正当的法制。③衿:佩带。缡:佩巾。施衿

结缡:

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④谨敕:谨慎。

6.对文中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书诫之曰书:写信。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汝曹:你们。

C.清浊无所失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郡将下车辄切齿下车:刚到某地。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轻通侠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所以复言者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陷为天下轻薄子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D.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马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

友而交。

C.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

行修养的人。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0分)

孔子相卫,弟子予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

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

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日:“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

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日:“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

臣也,公倾侧③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公憱④然不悦,

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

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

③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

④僦(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2分)

(1)及狱决罪定

(2)非私臣而然也

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

(2)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10.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法官子皋(3分)

11.读了本则小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处才有最好的效果(2分)

答案8。(2分)(1)狱:案件(2)私:偏袒,偏爱

9.(3分)(1)有一个向卫君讲孔子坏话的人。(1分,语序不当者不得分)

(2)这就是我欣慰并感激您的原因。(所以:……的原因,德:感激。每字1分)

10.(3分)(1)自己确实有罪,应该受到处罚。

(2)子皋在断案时,反复对照法令,想找出轻判的理由。

(3)依法处罚了犯人之后,子皋又显出不安和同情的神色。

11.(2分)(1)不偏袒,不严苛,依法惩处。

(2)对被惩处者予以应有的人文关怀。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崔昭行贿事

李肇

裴佶①尝②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

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

言未竟,阍者③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④,又令秣⑤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⑥千匹。

(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裴佶(jí):人名。②常:通“尝”,曾经。③阍(hūn)者:看门人。④馔(zhuàn):

食物,多指美食。⑤秣(mò):喂牲口。⑥絁(shī):粗绸子。

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会其朝退(适逢,正赶上)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B.如此安得不乱(怎么)窥谷忘反(通“返”)

C.束带强出(勉强)皆朝于齐(朝廷)

D.又令秣马、饭仆(用饭招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佶至宅看其姑门人弟子填其室B.将鞭之公将鼓之

C.前何倨而后何恭也面山而居D.乃昭赠官絁千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崔昭是一个靠行贿博得“众口称美”的朝廷官员。

B.裴佶姑父“呵阍者”“良久,束带强出”,表明他是一个素有雅望、为官清廉的人。

C.这则小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D.文章塑造崔昭这一人物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言未竟,阍者③报寿州崔使君候谒。(2分)

(2)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2分)(2分)(2分)11.(1)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

是醉翁亭。(2分;句式把握准确1分,表达通畅1分)(2)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

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分;“趋”“叩问”翻译准确1分,表达通畅1分)

(一)

裴佶常话:少时姑夫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

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①报寿州崔使君候谒。

姑夫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

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

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②千匹。

(二)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大将军邓骘闻其

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

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

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注释】①阍(hūn)者:守门的人。②絁:(shī):丝绸。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有雅望(高尚的名望)B.良久,束带强出(强行)

C.闻其贤而辟之(举荐)D.性公廉,不受私谒(拜访)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少时姑夫为朝官不足为外人道也

B.姑夫怒呵阍者,将鞭之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②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20.文中“姑丈”与“杨震”对待行贿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文中材料简要评析。(4

分)

17.B(3分)18.AB(4分,各2分)

19.①姑姑(疑惑)道:“(他)先前倨傲后来谦恭,为什么啊”

②杨震从小好学,明晓经籍,博览(群书),(各种学问)无不精通。(4分,各2分)

20.姑丈口是心非,先大骂行贿,“安得不乱”,后接受贿赂,面有“得色”;

杨震始终如一,拒贿“暮夜无知者”,避贿,“不受私谒”。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1:46: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22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赵襄子饮酒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