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猿猱

更新时间:2022-12-09 11:31:12 阅读: 评论:0

初二分式方程题20道-黄河有多深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大学生求职简历模板下载)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原文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1)《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

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

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据西汉扬雄巜蜀

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

丛,积三万四千岁。"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

往来。

(5)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

(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

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

(7)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

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

最高峰。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

漩涡的河流。

(8)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

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9)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

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

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

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10)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

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

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

吸。膺:胸。坐:徒,空。

(11)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12)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

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

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14)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

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15)去:距离。盈:满。

(1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

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

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壑:山谷。

(17)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18)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

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两句:《文

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

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夫:一人。当关:守

关。莫开:不能打开。

(19)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

“非”。

(20)朝:早上。吮:吸。

(21)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

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

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22)咨嗟:叹息。

鉴赏

整体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

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

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

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

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整体把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

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

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

蜀道之难。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

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

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

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

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

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

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

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

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

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

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

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

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

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

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

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

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

“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

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

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

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

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

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

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

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

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

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

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

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

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

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

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

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

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

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

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

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

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

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

懑,迄无定论。

逐段分析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

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

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

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

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

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

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

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

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

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

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

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

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

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

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

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

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

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

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

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

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

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

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

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

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

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

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

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

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

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

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

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

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

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

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

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

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

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

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

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

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

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

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

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

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

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

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

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

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

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1:3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22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若明若暗
下一篇:供需曲线
标签:猿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