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沅怎么读音

更新时间:2022-12-09 11:20:43 阅读: 评论:0

初中数学超纲题-lnx图像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人类遗忘曲线)

1/7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A.竹林里B.深山里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

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①凉月如眉挂柳湾。()

A.圆圆的月亮。B.新月。

②越中山色镜中看。()

A.越过中间。B.周代诸侯国名。

③兰溪三日桃花雨。()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2/7

①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的正误。

①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

家的欢乐之情。()

②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

更加清澄。()

③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

④“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

图景。()

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吞,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包含了哪些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外阅读。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词的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

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2)本诗开头两句,以“”修饰离愁,以“”衬托离愁。

(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

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

为国效力。

3/7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

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③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

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4)从第三、四句中你得到的启示是,我还能写出意思类似的名

句:,。

(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寄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

有也有,更有。

5.牛刀小试。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

常痛苦的年代。鲁迅用这首诗来表达________。

[2]伟大领袖毛泽东认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你眼

中的鲁迅是: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

“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

“襄阳”走的是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解释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_________②却看:___________③漫:____________。

[4]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

[6]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4/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

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

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7.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

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

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李白《塞下曲》

8.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5/7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①排闼(tà):闯进门来。闼,小门。

[1]湖阴先生住的家和环境怎样?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与'开轩面场圃'(《过故人庄》)比较,写法有什么不

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

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柴侍御①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②接武冈③,送君不觉有离伤④。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⑤。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通波:四处水路相通。③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

西部。④离伤:离别的伤感。⑤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1]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

邻之感

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

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

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

情谊

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

[2]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

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反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诗歌并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1)好雨知时节A.hǎo()B.hào()

(2)花重锦官城òng()óng()

6/7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润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诗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题为《春夜喜雨》,在诗篇中“春”“夜”“雨”都有了,但“喜”字

却没有出现过。请仔细读原诗,揣摩体味,说一说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

“喜”的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句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起因。“具”的意思

是(1)。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第二句由

近及远写的是“故人庄”的自然之景。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

了(2)。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词更有味道了。“话”字,

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和乐趣让诗人产

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3),

聊(4),聊(5)。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

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注释]过:拜访。具:准备。场圃:农家的小院。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

思。

[1]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3)聊____________(4)聊___________(5)聊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

7/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

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曾几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

①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_____

②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_____

[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_____时节,难得有这样“_____”的

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②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_____,森林丛中传来

_____________,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

①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_____

②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

丽的景色。_____

③“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_____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11:2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21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懂字笔顺
下一篇:牮怎么读音
标签:沅怎么读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