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
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1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
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请判断:(C)
A、正确B、错误
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
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
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
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请判断:(D)
A、正确B、错误
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
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
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
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
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10分)
1、人们认识的起点是(D)。
A、客观事物B、社会意识C、感觉D、理性认识
2、实践是指(C)。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
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
3、“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表述体
现了认识论中的(A)。
A、辩证法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可知论
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
……………………………………………………………最新资料推荐…………………………………………………
2
5、社会历史观是(A)。
A、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B、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观念
C、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基本观念D、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特殊观念
6、经济结构是指(A)。
A、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D、经济因素
7、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表述为(A)。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政治决定经济
C、政治和经济互相决定D、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基础
8、社会形态是(D)。
A、社会存在各个方面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9、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A)。
A、辛勤劳动B、耐心等待C、事事关心D、大力宣传
10、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
A、经济基础B、生产关系C、生产力D、上层建筑
三、多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
30分。)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实践由认识指导的
2、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会导致(B.C.E)。
A、唯物论B、经验论C、唯心主义唯理论D、唯物主义唯理论E、教条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反映论,是因为(C.D)。
A、它是唯物主义经验论B、它是唯物主义可知论
C、它将实践引入认识论D、它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E、它将科学引入认识论
4、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A.B)。
A、从实践到认识B、从已知到未知C、从唯心主义经验论到唯物主义经验论
D、从不可知论到可知论E、从认识到实践
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A.B.C.D)。
A、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标志
B、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
……………………………………………………………最新资料推荐…………………………………………………
3
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D、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E、生产方式决定自然界的变迁
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表现在(A.B.C)。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
C、是否承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是否承认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E、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作用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下列属于社会发展五种形态的是:(C.D.E)。
A、农耕社会B、阶级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共产主义社会
8、国家的对内职能有:(A.B.C)。
A、政治统治B、经济建设C、社会管理D、组织学习E、劳动致富
9、有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机制”是(A.B.C.E)。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是一个辩证过程D、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是内容
E、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
10、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的因素有(A.B.D)。
A、生产力B、生产关系(经济基础)C、意识形态D、上层建筑E、政治
11、下面属于“群众观点”的是(A.B.C.E)。
A、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D、把人群众当作英雄E、向人民群众学习
12、智能化生产力包括:(A.B.D)。
A、以白领阶层为主的劳动者B、由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化制造系统即劳动工具
C、全智能的劳动资料D、以“人造物”为主的劳动对象E、全智能的生产流水线
13、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B)。
A、整个人类都得到全面发展B、人的各方面素质和潜能的普遍提高和充分发展
C、内部和外部都得到全面发展D、物质利益得到全面提高E、产品分配更加全面
14、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包括:(A.B.E)。
A、以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B、人、财、物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
C、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发展阶段
D、物质利益得到全面提高的历史阶段
E、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历史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
15、共产主义的主要目标包括:(A.B.C.D.E)。
……………………………………………………………最新资料推荐…………………………………………………
4
A、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充分涌流B、生产资料公有制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度平等D、按需分配E、共产主义道德水平普遍提高
四、思考题(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展开论述,每题不少于500字。每题10分,共50分):
1、试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四方面作用。
1.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并不否认可以
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实践给解决新课题提供经验
资料,提供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推动人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
1、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前提。历史
是人创造的,但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首先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就要进行劳动以谋取
生活资料,也就是说人类为了生存,就需要解决食品,衣服,住房,燃料等问题,如果离开
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发生和面貌。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除了物质
生活以外,还有社会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等。但是只有“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
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领域中的各种关系都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广度工,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及其政治制度。也
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例如,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社会性质也必然蛮
资本主义的。总之,一个社会是什么样的性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上,最终都是由生产方式
决定的。
3、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发展决定着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化。生产方式并不是
凝固不变的。由于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运动的尖锐化,一种生产方式便会转化为另一种生产
方式,即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从原始社会转化为奴
隶社会,由奴隶社会转化为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由资本主义社会转
化为社会主义社会,都是生产方式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
到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历史。
综上所述: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决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
会的发生及其面貌,而且还决定社会形态的。所以,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
的决定力量。
……………………………………………………………最新资料推荐…………………………………………………
5
3、“智能化”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
(1)生产力产生的是以劳动者为首的社会,这里的劳动者不是一般的劳动者,是知识分子。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等化”员工与老板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都更加平等。
(3)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元化”。
(4)产品分配关系的“合理化”。
(5)其他社会关系的变化,政治上越来越民主;道德水平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普遍提高。
4、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
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这些上层建筑
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相适应的。但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
上缺陷的存在,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资本主义作风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
盾的。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
抗性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不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5、如何理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人民群众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最终的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客观物质力量。人类社会赖以
生存的而物质资料是劳动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
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民群众在物质生产劳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
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而以不同的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的活动的劳动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的作
用。劳动群众在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22:5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1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