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明珠弹雀

更新时间:2022-12-09 08:21:40 阅读: 评论:0

中小学免费题库-什么是复韵母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孝女彩金)

1大寒索裘

【词语】:大寒索裘

【释义】: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

十分慌乱。

【出处】:汉·扬雄《法言·寡见》:“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

【人物:小顽童,阿雷;道具:色子、碗、桌椅、泡沫粉一小包】

字幕:春天

(艳阳高照,阿雷依门框上打盹,一顽童过来把阿雷晃醒,指指门梁)

小顽童:叔叔,叔叔,你家门框都快掉下来了,你怎么还不修修啊。

阿雷:着什么急啊,马上都夏天了,天更暖和了。家短)

(阿雷在大街上和邻居们闲聊,东家长里

字幕:夏天

阿雷:哎,你知道吧,昨天晚上狗蛋和他媳妇干仗了,;哎,你说菊花和金锁他

俩真好了;哎你跟我说说,村西头王二麻子和春妮是啥关系啊…

(小顽童,在身后拉拉阿雷)

小顽童:叔叔,叔叔,你家房子破了个洞,你怎么不补补啊。

阿雷:现在天热,不碍事。

字幕:秋天

(阿雷和邻居在家里打牌)

阿雷:6点大,6点,6点,哈哈,又赢了!

(小顽童,站在门口)

小顽童:叔叔,叔叔,你家墙都快倒了。

阿雷:哪来的小孩子儿,真讨厌,快走,快走~~

字幕:冬天

(咚咚,阿雷敲门,小顽童开门)

小顽童:叔叔,你有什么事吗?

阿雷:天太冷了,我家房子塌了,求求你借我个皮大衣吧。

大寒索裘:出自汉·扬雄《法言·寡见》

大寒索裘,这则成语讲的是因为平时没有准备,等到天冷了才去找御寒的毛

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2焚琴煮鹤

【释义】: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

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

楼,烧琴煮鹤。”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人物:小顽童,父亲;道具:古琴或吉他,一只鸡,仙鹤的纸张,一把刀,

米缸,大米几粒。】

(从外入内,看到爹爹正在弹琴)

小顽童:爹爹,我要学琴,我要学琴。(伸手去抓,拨,拨不成调儿,比比

没琴高)

父亲:儿子,等你长大了,父亲再教你吧,你在家好好看家,为父出去一下。

(空房子,小顽童一人,继续拨弄琴。突然,肚子咕噜乱叫。一手捂肚)

小顽童:饿死了,饿死了。

(跑到灶炉前,环顾四周,没有柴火,抓耳挠腮)

小顽童:没有柴火怎么办啊?(看到了父亲的琴,抱来塞进炉灶里)对有了。

还有米呢?(跑到米缸前,空空如也,脸上沾几粒米)

小顽童:没有米?院里溜达。看到一只鸡经过。(此处指鸡为鹤,给鸡挂上

大大的牌子上书:仙鹤二字。)

(小顽童,飞身上前,与鸡展开激烈追逐,最后终于抓住了。)

一手握利刃,一手握鹤头,哈哈哈~~

焚琴煮鹤: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

焚琴煮鹤,这则成语讲的是因为没有柴,把琴当柴火给烧了,没有吃的把仙

鹤给煮着吃了。比喻糟蹋好东西。

3酒入舌出

释义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欢唠叨。谓酒后话多。

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十卷:“臣闻之酒入者舌出,舌出者弃

身,不宁弃酒乎?”

【人物:客人甲、客人乙,阿帆、阿雷、小顽童;道具:桌子,四把椅子,

酒壶,酒盅。】

(众人落座,小顽童捧着酒壶跑过来)

小顽童:爹爹,爹爹,请喝酒。

阿雷:哈哈,谢谢儿子,玩去吧,来弟兄们喝,喝。

(一组镜头,频频举杯,碰杯,干杯,音效)

阿雷:都说我媳妇是个母老虎,我在家怕媳妇,你看我像吗?告诉你们我在

家哼一声,我媳妇连大气都不敢出。

张三:是,是,是

李四:雷兄,威武

小顽童:爹爹,爹爹,什么是母老虎啊?

阿雷:啊,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来再给为父打酒去。来,弟兄们,喝,喝。

(碰杯,喝酒,阿雷喝高了。)

阿雷:告诉你们,你们的嫂嫂,我的媳妇特别怕我,真的,我说一她绝对不

敢说二。

(此时,阿帆站在阿雷背后,张三李四猛然抬头发现,不敢说话了,唯有阿

雷自己低头言语。)

阿雷:我老婆,平时见我都和老鼠见了猫似的,哎,你们,你们怎么不说话

啊?(一扭头发现,阿帆,一个机灵,酒醒了一半)啊,夫人?

阿帆:嘿嘿,吹,你给我接着吹。(顺准备扭耳朵,小顽童跑过来。)

小顽童:妈妈,妈妈,什么叫母老虎啊。

(闻听此言,阿帆对阿雷怒目而视;阿雷双手捂嘴,十分害怕。闪黑回来,阿

帆坐在太师椅上,阿雷低着头。)

阿雷:夫人,我错了,这酒一入口,我就管不住我这张嘴了。一喝就我这话

就多,就乱嚼舌头。

酒入舌出,出自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酒入舌出,这则成语讲的是人喝了酒以后就喜欢唠叨,也可以理解为酒后话

特别多。

4量金买赋

【人物:阿帆扮陈皇后,阿雷扮皇帝,某男扮司马相如,某女扮宫女,小顽童

扮皇子;道具:纸两张(子虚赋、长门赋),】

阿帆(陈皇后):(独依栏上,长吁短叹)想当初,武帝对我是何等柔情;他却又

如此狠心把我关在这长门宫,哎…哎…

宫女:娘娘,娘娘

陈皇后:什么事啊,一惊一乍的

宫女:娘娘你看。(捧子虚赋奉上)

(陈皇后,认真捧读,赞不绝口)

宫女:娘娘,写辞赋的人叫司马相如,才华横溢,听宫里的人说,皇帝看了辞赋

以后也是连声称号,对此人的才华十分推崇。奴婢,想娘娘对陛下也是一片痴心,

何不请先生也为你做赋一篇。让陛下也了解您的心思啊。

陈皇后:哎,玉儿,你还不明白吗,陛下把我贬到这长门宫,还是因为我这不

争气的肚子,结婚11年,没为陛下生下一个子嗣。仅凭一篇文章岂能让陛下回

心转意。

宫女:娘娘,不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不如奴婢把这位司马先生请来,赠予千金,

求他一篇文章如何?陛下非常欣赏此人的才华,倘若因此回心转意也未可知啊。

司马相如:娘娘,把小人找来因为何事?

陈皇后:司马先生,你才华横溢,就连当今圣主对你所做的子虚赋也是赞不绝口,

这有黄金千两,望先生念在我对陛下一片痴心的份上,也为这弱女子做赋一首。

汉武帝:…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哎可怜我那阿娇,陈皇后,可

叹她对寡人是一片痴心啊,罢了,罢了。来人啊,速传陈阿娇前来觐见。

量金买赋,出自【出处】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

量金买赋,这则成语讲的是,西汉时期,汉武帝与陈皇后结婚11年没有生育

儿子。因为陈皇后嫉妒卫子夫妃子生儿子,被打入“长门宫”,失去了宠爱。

她看了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就送去一千金请他为自己写一篇《长

门赋》,汉武帝看后就重新宠她。量金买赋比喻文章写的非常好,非常值钱。

5龙多乃旱

【人物:游人甲乙丙仆人一名官差一名;道具:火炉,柴火,火柴。】

(天气寒冷,三游人相约火炉取火烤手。炉火很旺)

游人三名:哎呀,冷,真冷啊,你说这天怎么这么冷呢?

(火炉不慎引燃了旁边的柴火。)

甲:着火了,着火了。

乙:哎呀呀,怎么着了。

丙:(连忙拽拽包袱)哎,可别烧了我的东西。

(三位都撤到一边,大眼瞪小眼)

乙:各位,这火要着大了,可要吃官司的,来来来,一起动手把火浇灭吧。

甲:救火,你再行还是你来吧。

丙:你不动手,凭什么让我动手啊,我不干。乙,你提议的,要不你灭吧。

乙:火是三人一起点的,吃官司也是三人一起吃,哼,我也不管了。

(火势渐大,一名仆人跑了过)

仆人:几位爷,你们怎么不救火啊。这都快烧了衣服了。哎呀。(仆人灰头土脸

的灭火。)

龙多乃旱,出自宋·李季可《松窗百说·恃众》

龙多乃旱,这则成语讲的是,古时候人们烤火,炉火很旺引燃了周围的木头,

众人互相推脱,不知道如何处理,直到仆人赶到才把火扑灭。比喻人多了会

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6眉下添眉

【解释】:在眉毛下面再画一道眉。比喻多余重复。

【出处】:明·李贽《四书评·大学》:“则第一章释‘明明德’,第二章释‘新民’,是本

来已释过了,何必又释‘本末’?无乃眉下添眉耶?”

【人物:两名顽童,一个女性;道具:气球、棒棒糖、纸张。】

某女:(手拿一个棒棒糖)

小顽童1:啊,姐姐,姐姐,我要吃这个糖。

小顽童2:姐姐,我也要这个糖,给我吃吧。

某女:可我只有一个糖啊,怎么分呢。

(两小孩闹)

1:给我。

2:给我。

某女:好,好,这样吧,你们俩个上幼儿园都学过画画吧,这样你俩画个姐姐的

画像,谁画的又快又好,姐姐就把糖送给他。

1:好吧,我在幼儿园画画还得过小红花呢?

2:我也得过。

某女:预备开始。

(小顽童1、2提笔奋战;1很快就画完了,看着2还在画得意洋洋,闲来无事,

又在眉毛底下添了一画。成了两个眉毛。正在此时,2大呼我画好了。)

2:我画好了,画好了。(手握棒棒糖,准备吃)

1:明明是我先画好的,我先画好的,我画好了看你在画,我又添了几笔?

某女:又画了什么?我看看?(看后一脸囧像)姐姐眼睛上面有几根眉毛?

1:1根?

某女:哪你怎么画了2根,这不就多余了吗?

眉下添眉,【出处】:明·李贽《四书评·大学》。

眉下添眉,这则成语讲的是本来眼睛上面只有一道眉毛,又在眉毛下面画了

一道。比喻做事重复多余。

7明珠弹雀

【解释】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做法不当。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大材小用、得不偿失

故事梗概:鲁哀公听说颜阖非常贤明,就派人给他送礼物请他出山。贫穷的

颜阖不受。庄子就此事发表感慨,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资送上门,他不欢迎。

这样的人难得。而那些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富贵就如同“以隋侯之珠,弹千

仞之雀”一样不值得。[3]

【人物:鲁哀公、谋士、颜阖;道具:金银珠宝、补丁衣服一件,珍珠。】

鲁哀公:寡人,正值用人之际,你有什么贤明之人,与我推荐。

谋士:陛下,微臣,听说有个叫颜阖的学富五车,深谙治国之道,何不把他

请来辅佐圣主?

鲁哀公:呵呵,好,寡人命你,把颜阖速速与我请来。(谋士赴颜阖家)

谋士:颜先生,陛下命我挟金百两,请先生出山。陛下承诺,若你能出山还

将送先生百顷良田。

颜阖:多谢陛下、先生抬爱,学生一心想读圣贤书,无意于富贵荣华,先生

还是请回吧。(谋士返回宫殿)

谋士:陛下,颜阖他说无意于富贵,拒不出山。

鲁哀公:哎…难得,难得。

谋士:要不,要不我带几个人把他抓来,放进大牢关他几天。

鲁哀公:且慢,你懂什么。眼下像颜阖这种无意于富贵的人,你不觉得十分

难得吗?

谋士:请主公明示?

鲁哀公: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眼下有多少人为了权势钱财拼的头破血流,甚

至不惜牺牲生命。他们就如同拿着这样一颗珍珠去打麻雀,往往得不偿失。

明珠弹雀,出自《庄子·让王》汉·扬雄《太玄经·唐》。

明珠弹雀,这则成语讲的是用价格昂贵的珍珠当弹子去打麻雀。比喻得到的

补偿不了失去的。

8满舌生花

满舌生花(mǎnshéshēnghuā)

解释:比喻能说会道。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十二回:“锦囊形容水夫人,能令

玉麟发想,变男为女作妾,以听其言语,真词令妙品,满舌生花者。”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会说话

【人物:能言善道者、重病患者、患者家属;道具:蓝幕布一块,白布一块。】

(运气,练功)

能言者:嘿嘿…(配点神曲的音乐+周星驰算死草对海练习镜头)

(走在大街上,扭头一看,有一患者躺在路边,人事不醒,见家属在一侧哭泣,

上前)

家属:啊,你醒醒啊,你醒醒啊~~

能人:…..(对着患者一通说教)

(患者,突然睁开眼睛,站了起来;能言者扬长而去,家属一脸崇拜)

满舌生花,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十二回。

満舌生花,这则成语比喻人口才特别好,特别能说会道。

9囊萤映雪

【释义】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

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字词解释】囊萤:包着的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1]

【人物:讲述者、小顽童;道具:白纱布、油灯、古书,手电筒,蓝幕布,

抠像。黄色的纸张】

(讲述者讲+小顽童表演)

讲述者:“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家中并没有多余的

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一天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

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小顽童: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小顽童做抓虫子的动作)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

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配漫画)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

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讲述者:晋代时,有位叫孙康的,由于家里没钱,不能买油灯,只能早早的

睡觉,他觉得时间白白浪费很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

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

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小顽童:

我可以看书了,我可以读书了。)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

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

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

个大官。

囊萤映雪“囊萤”典出《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映雪”则出自《孙

氏世录》。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讲的是晋代车胤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

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庭贫苦,勤奋苦读。

10牛鼎烹鸡

释义牛鼎:古代烹煮整只牛的大容器。烹:煮。用烹煮整牛的大鼎煮

一只鸡。现多比喻大材小用。

出处《吕氏春秋·应言》:“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

少洎则焦而不熟。”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

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小汁则熬而不可熟。”

【人物:何进、边让、蔡邕;道具:铠甲一副】

何进:边让,本将军听说你,颇有文采,并且在当地名气很大。你就在本将

军帐下做个史官吧。

边让:谢谢,将军抬爱。

蔡邕:边让,才学不凡,应该作更高一些的官吧,不行我找何进去说说。

蔡邕:何将军,我看边让这个人,才能超群呀,他聪明贤智,心通性达,非

礼不动,非法不言,实在是难得的奇才呵。

何进:噢,边让真有这么大的才能?(表示怀疑)再者说,我命令刚刚下达,

岂能随便乱改。

蔡邕:将军,打个比方用煮牛的大锅来煮一只小鸡,水放多了,就没味了。

(配漫画)水放少了,就煮不熟,更不能吃。在任用边让这件事上就好比用

来煮牛的大锅没有用来煮牛啊。

牛鼎烹鸡,出自《吕氏春秋·应言》。

牛鼎烹鸡这则成语讲的是用烹煮整只大牛的鼎来煮一只小鸡。比喻大材小用,

用人不当。

11牛角挂书

用法作定语;指勤奋读书。

释义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

【人物:李密、杨素、杨玄感;道具:牛,斗笠,古书,麻绳】

(李密牵着牛,边走边看书,牛角上挂了一卷《汉书》;杨素碰巧路过,看见,

在后面慢慢跟随。)

杨素:哪来的书生啊,这般勤奋。

李密:“宰相,学生给您行礼。”

杨素:啊,免礼,免礼。你叫什么名字,读的是什么?

李密:学生李密,字法主,读的是项羽传。

杨素:哦,你对项羽这个人怎么看。(拍几个交谈镜头配音效)

(杨素回到家中,找来儿子)

杨玄感:父亲大人,叫孩儿什么事啊?

杨素:有位叫李密的你认识吗?

杨玄感:此人孩儿不认识。

杨素:这位年轻人,见识气度不凡,不是你能相比的。若有时间你们二人好好亲

近,亲近。

杨玄感:好的,孩儿谨听父亲教诲。

牛角挂书,出自《新唐书.李密传》

牛角挂书,这则成语讲的是在牛角上挂一卷书,边走边看。比喻读书非常勤奋。

12千金市骨

千金市骨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

【国君、小侍臣、众人;道具:大包袱】

国君:(大发雷霆)我的千里马,我的千里马。你们这群饭桶,都三年了,你们

连一匹千里马也没有给我找到。

小侍臣: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

国君:你?就连那些职位高高在上的百官都办不成的事,你个个职位低下的小吏

能办成?

小侍臣:陛下,微臣找不到千里马绝不还朝。

(小吏背个包袱敲开一户家门)

小侍臣:老乡,听说你们家有千里马?

老乡:这位爷,您来的真不凑巧,俺那匹马昨天刚刚病死了。

小侍臣:啊?(焦急,思量半天)

小侍臣:这是500两黄金?你把死马的尸骨给我包包,我要带回去。

老乡:这,500两太多了吧,再说这马的尸骨也没死马用处啊。

小侍臣:这不用你管,钱你拿着,赶快给我装尸骨去。(返回大殿)

国君:你,你,你好大的胆子。寡人要的是只活着的千里马,你给寡人拉回一车

死去的马骨,真是气煞我也。寡人那500两金子不是白花了吗?来人啊,把这

小吏推出去重打50大板。

小侍臣:陛下息怒,陛下息怒。陛下花出去的金子不会白费的。陛下想想一匹死

马您都愿意高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想您是真心喜爱千里马,而且非常

识货这样一定有人自己上门献马。

国君:哼,寡人,姑且信你一次。(字幕一年后)

国君:哈哈哈,哈哈哈,千里马,我的千里马啊?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有

人给寡人献了三千匹千里马,哈哈哈。

千金市骨,出自北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

千金市骨,这则成语讲的是为了得到真正的千里马,不惜花费花费百两黄金购

买千里马的尸骨。比喻重视人爱、爱惜人才、渴望求得人才。

13囫囵吞枣:

【人物:医生、呆子、众人;道具:梨、枣子】

(周围落座一旁)

医生: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

众人:言之有理。

呆子:这有何难。(憨一点)我道是有个办法,可以避免他们的害处。

医生:(十分惊讶)噢,不妨这位先生说来听听。

呆子: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

不会伤牙啦!”

(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众人连忙把他劝

住)

客人甲:千万别吞,卡在喉咙里可就麻烦了。

客人乙:你吃梨的时候不咽下去,肠胃就没有吸收,怎么能对牙齿有益呢?你吃

枣的时候不经过咀嚼,而是一个个囫囵吞下,肠胃同样不能消化吸收,对脾胃哪

有什么好吃啊?

囫囵吞枣,出自宋·白王廷《碧岩录》卷三

囫囵吞枣,这则成语讲的是枣子不经过牙齿咀嚼整个儿一起吞进肚子里。比喻

学习不求消化理解,而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14出尔反尔

【邹穆公、孟子、士兵、百姓】

(步履蹒跚的士兵敲击百姓家门)

士兵:求求你,救救我吧,我受伤了。

百姓:(看看士兵,啪把门给关了。)

邹穆公:这次我们邹国与鲁国交战,我手下官吏死了30多人,老百姓却袖手旁

观。百姓如此不讲情义,先生说我该怎么办呢?

孟子:(摇摇头说)百姓见死不救,完全是您自己造成的啊。记得有一年闹灾荒,

年老体弱的百姓都饿死了,而您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而您的那些

官吏却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隐瞒灾情不报。曾子说过,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大王,您不要责备百姓了,反省一下自己吧,如果您好好爱护百姓,那么百姓也

会爱护您和您的官吏。

出尔反尔,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指的是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在多指

自己说了或做了事后;又自己反悔了。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

话不算数。

15歧路亡羊

歧路:岔路;亡:丢失。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

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人物:杨子、童仆、邻居;道具:羊】

(邻居坐在山头上打盹,睁开眼看看,一只羊爬在山坡上;再次睁眼,羊不见

了。迅速跑到村口高出大喊。)

邻居:羊丢了,羊丢了。

(哗啦,从几个门里出来不少的村民。)

村民甲:杨子先生使我们村最有学问的,我们应该请杨先生帮忙。

(敲门)邻居:杨先生,我们家羊丢了,请你帮帮忙吧?

杨子:呵,不就丢只羊吗?干吗这么多人去追啊。

村民:因为道上的岔路实在太多了。

(杨子跟随大伙去找羊,众人寻找的镜头。屋内,杨子从外回来。)

杨子:找到了吗?

村民:没有

杨子甲:找到了吗?

村民乙:没有。

杨子:出去这么多人为什么找不到呢?

村民:岔路实在太多了,一条大路两边有许多小的岔路,而岔路之上还有岔路。

邻居:我们实在不知道羊会跑到哪条路上,所以我们只能空手而回。

(哎,杨子是若有所思)

学生:(小顽童)老师,羊只不过是只畜生,并且还不是老师您家的,你怎么还

闷闷不乐呢?

杨子:为师是在想,我们求学和做人时,如果不能专一,就会像那只迷失方向的

羊一样,误入歧途便再也回不来了。

歧路亡羊,出自《列子.说符》

歧路亡羊,这则成语讲的是羊走在岔道很多的路上就会丢失,迷失方向再也回

不来了。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方向不明确,容易导致误入歧途。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8:2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13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疏雨滴梧桐
下一篇:分字成语
标签:明珠弹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