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简单经过;知道失败的原因。
2、使学生知道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大批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亡,奋起抗争,主张
变法救国的事迹。
3、知道谭嗣同献身变法,为国家昌盛捐躯的英雄壮举,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
1、知道戊戌变法的基本过程和其失败的原因。
2、知道谭嗣同献身变法,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清朝末年,中国饱受西方力强的欺凌。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为了维护自己行将崩溃的封
建统治,苟延残喘,勾结外国势力,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已换取列强的支持。在这两重压迫之
下,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了。
中华民族已经处在危险境地。许多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积极行动起来,探索救国之路。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我学习,我知道”
学生分小组学习P21完成下列问题:
1、说说戊戌变法的过程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戊戌变法为什么也称“百日维新”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按照原因、经过、结果的思路进行分析。
各小组推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原因: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康有为、梁启超等会试举人的不满。
公车上书:1300多名举人联合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经过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让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
参与变法
结果:1989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屠杀变法人士,无心变法使
变法失败。
(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戊戌变法的其他内容。)
学生交流讨论:
从变法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清政府害怕变法会危及他们的权利和利益,这更加说明清政府的腐败、制度的落后。
活动二:了解戊戌变法内容,寻求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的内容
一、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提倡
实业,鼓励私人投资,令各省设立商务局(或农工商分局);命各省地方官兼采中西各法,切
实振兴农业;奖励科学著作发明,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2款,规定对士民著新书、
创新法、制新器者,赏给官职或给予专利;在京师及各通商口岸,广设邮政分局、裁撤驿站;
编制国家预、决算,由户部按月公布;取消满人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二、政治方面:令各衙门删改则例;中央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等闲散衙门,外
省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此三省督抚同城)巡抚、东河总督等重叠机构;广开言路,允
许官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
三、军事方面:裁汰旧军,令八旗及各省军队一律改练洋操;筹办兵工厂,筹造兵轮,
添练海军;力行保甲,实行团练。
四、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改试策论;设立学堂,提倡西学,首先
开办京师大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将现有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许开设报馆,举办学会;派人出国游历、游学等等。
(多媒体出示上述材料)
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
2、结合变法内容,小组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学生代表发言、补充。
教师总结:维新派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缉拿屠杀变法认识,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
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和康广仁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活动三:“像变法勇士学习”
阅读谭嗣同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什么?
谭嗣同材料: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男,字复生,号壮飞,
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长沙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
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著名维新人物。在北京北半截胡同41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
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
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
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愧
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总结、评价。
三、解疑释疑,拓展升华。
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四、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学生说说学习收获。
教师出示知识网络总结所学内容。
五、达标检测,巩固提高。
教学反思:学生在预习中已经基本了解了戊戌变法的过程,当学
生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不到位,例如:公车上书的原因,光绪帝为什
么没有实权,变法失败的原因等问题,这些教师要利用已知的资料来
给学生作进一步的解答才行。
检测题
一、填空题
1、年月日,光绪帝颁布开始变法。年月日,
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指的是、、、、、。
二、简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898年6月11日《定国是诏》1898年9月21日
2、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
二、维新派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8:1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1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