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次非杀蛟

更新时间:2022-12-09 07:48:12 阅读: 评论:0

童星部落格-京杭大运河简介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黄承松)

1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

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模拟试题】

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

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妇亦/起大呼

2

B。又夹百千/求救声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不能/名其一处也

2.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几欲先走走:走开

3.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

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

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

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

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下面各句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居五日,扁鹊复见。B.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

2。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

3.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整个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三.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岂能无怪哉?”

1。解释加点词.

(1)天雨,解素衣.()

(2)岂能无怪哉?()

2。翻译下面句子。

(1)衣素衣而出

(2)迎而吠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试题答案】

(一)

1。DA项应为“妇/亦起大呼”,B项应为“又夹/百千求救声”,C项应为“虽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2。C“虽”是“即使";“指”是“指明";“走”是“跑”。

3.D画线句的用词都是观众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表演者引起的,所以从侧面

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B根据“施八尺屏障”可知表演者与听众隔开的.

(二)

1。B

2。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3。1-9句为第一层;10—11句为第二层;最后两句为第三层。

4。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

4

能拒绝批评帮助。

(三)

1。(1)下雨(2)感到奇怪

2.(1)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2)冲着杨布叫

3.向者/使汝/白而往黑而来

4.举例:遇事要善于思考;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

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

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

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

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

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

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

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5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

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

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

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

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

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

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

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

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

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

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

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

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

‘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

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

2.翻译:

6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

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

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

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

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

(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

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

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

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

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

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

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

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7

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③全:保全;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

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

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

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

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

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

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

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

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

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

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

自己丑。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

2.翻译:

8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

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

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

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

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

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

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

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

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

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

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

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9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

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

(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

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

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

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

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1.解释:

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

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

10

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

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

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

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

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让,

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

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

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

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

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

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

11

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

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

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

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

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释

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

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

形容感觉灵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

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

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

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

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

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

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

《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

12

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

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

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

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认识;②岂:难道;③道:遵循;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

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

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xiè):小步

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

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

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

2.翻译:

13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

是不可取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5分)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每空0。5分,共1.5分)

自谓可将十万(率领)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让)人几为鱼(几乎)

2、翻译下面的句子:(1.5分)

总是每天独自漫步在庭院里,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不能读死书,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参考译文:刘羽冲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

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

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

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

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

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难道是欺骗我的吗?”

解析:本题考察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即字句翻译以及内容理解,在句子翻译时一

定要注意句中的翻译点。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

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

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14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

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一、解释加点字:

1、是非君子之道()()

2、以待来年然后已()

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

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

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15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话篇

(一)

[甲]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婚姻

。《绎史·风俗通》

[乙]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山海经》

1。翻译句子:

①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婚姻。

②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3。比较以上二种古书上有关“女娲"的记载,说说“女娲”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甲]

[乙]

(二)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注解:大泽,大湖.邓林:桃林。

1.给加点的字注音:夸父(

16

2.给加点的字解释:夸父逐走

3.

翻译: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5。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从积极意义考虑)?

(三)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②,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是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故为⑤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⑦。

[注释]①发鸠:山名.②乌:乌鸦。③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④是:这(鸟)。⑤故为:所以变成。⑥堙:填塞.⑦河:黄河。

1。给这个神话故事拟一个四字短语的标题:.

2.

翻译: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口衔高山上的木头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

义?

(四)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注解]息壤:一种能自长自息的土壤。

17

1.这个神话故事中的两个治水英雄分别是和。

2.鲧治水的方法是(填一个动词),借助的神奇的工具是。

3。

翻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4。鲧为了拯救万民,毅然携息壤以治洪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天帝为什

么要杀死他?

5。鲧的被杀并没有阻断治水的进程:“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

复生禹”反映出一种什么可贵的精神?

(五)

盘古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

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

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引《五运历年纪》

注释:黎氓:黎民、民众.

思考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髭:

金:

诸: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的意思:

(六)

开天辟地

18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

注释:浑沌: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思考题: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其:辟:为:

2、万八千岁,天地开辟的意思是: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7:4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12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真空中的光速
下一篇:澄江静如练
标签:次非杀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