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
细胞融合是一个随机的物理过程。在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混合细胞悬浮液中,经
融合后细胞将以多种形式出现。如融合的脾细胞和瘤细胞、融合的脾细胞和脾细胞、融合的瘤
细胞和瘤细胞、未融合的脾细胞、未融合的瘤细胞以及细胞的多聚体形式等。正常的脾细胞在
培养基中存活仅5~7天,无需特别筛选,细胞的多聚体形式也容易死去。而未融合的瘤细胞则
需进行特别的筛选去除。
细胞DNA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途径是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叶酸作
为重要的辅酶参与这一合成过程。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
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的催化作用合成DNA。细胞融合
的选择培养基中有三种关键成分: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氨基蝶呤(aminopterin,A)
和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T),所以取三者的字头称为HAT培养基。氨基蝶呤是叶酸的拮
抗剂,可阻断瘤细胞利用正常途径合成DNA,而融合所用的瘤细胞是经毒性培养基选出的HGPRT
-细胞株,所以不能在该培养基中生长。只有融合细胞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性能,可在HAT培养
基中长期存活与繁殖。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在流行的教辅资料中,通常都把氨基喋呤错写成氨基嘌呤。其实这两种
物质完全不同。氨基喋呤,商品名白血宁,能抑制DNA的复制,曾作为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因其
毒副作用大,现已被氨甲喋呤取代。而6—氨基嘌呤就是腺嘌呤,是组成DNA和RNA的一种含氮
碱基。请诸位明察。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7:38: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1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