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V字形法则

更新时间:2022-12-09 07:34:59 阅读: 评论:0

魏书生教学法心得体会-违反的反义词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王宝强离婚最新进展)

第34卷第11期

2008年11月 水力发电

文章编号:0559—9342f2008)11—0039—02

●- v¨字形i去则的量化指标及其应用

崔小东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

关键词:“V”字形法则;量化指标;方法对比;地质填图

摘要:地质人员在勾绘地层界线(或断裂)的出露线时经常用到“V”字形法则,但“V”字形法则受地层产状及地形

坡向的影响较大,且目前的“V”字形法则仅是地质现象的性质表述,没有量化指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应用“V”

字形法则的量化指标,并且通过方法对比,提出了一种更加准确有效地勾绘地层界线(或断裂)出露线的方法,在实

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The Quantitative Index and Application of V-like Rule

Cui Xiaodong

(Kunming Hydropower Investigation,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CHECC,Kunming Yunnan 65005 1)

Key Words:V-like rule;quantitative index;eontrastive method;gedogical mapping

Abstract:Geologists always used the v—like rule when they delineate the boundary of geological or rupture.But the V—

like rule influenced by the attitude of stratum and topography all the time and it is just the properly definition out of

the quantitative index.Through contrasts different methods,this paper offer the quantitative index of the v-like rule and

introduced a more effectively method to delineate the boundary of geological or rupture,has preferable value i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B

0引言

勾绘地层界线是野外地质填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借

助“V”字形法则实现的。“V”字形法则的意义在于:它使得地

质工作者只需确定地层界线(或断裂)上的两个点.就可以根

据等高线大致勾绘出两点问的出露界线.当然这是在一定的

前提下进行的

“V”字形法则形象地描述了倾斜地层界线(或断裂)的出

露界线与平面图上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形态间的关系.即:倾

斜地层在地表的出露界线在穿越沟谷和山脊处同地形图上

的等高线一样呈“V”字形态。但是,由于地层产状及地形的坡

向间的复杂关系。“V”字的形态变化较大.人工勾绘地层界线

很容易存在误差甚至造成错误.并且目前“V”字形法则仅是

地质现象的原则性定性表述。地层界线(或断裂)的出露线究

竟受岩层产状和地形及二者相互关系的影响到什么程度.出

露曲线弯曲到什么程度.这需要地质工作者的经验判断.因此

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能够找出“V”字形法则的量化

指标,则无疑将大大提高勾绘地层界线的精度和效率

1 “V”字形法则的原理

地形图是以垂直投影勾绘出地形等高线.根据走向的定

义可以得到,在地形图上地层界线(或断裂)的出露线与同一

等高线的交点的连线即是该地质界线(或断裂)在该地段、该

标高的平均走向线(可以定义为总体产状的走向线)

为了简要说明问题.我们假设理想状态下地层界线(或

断裂)在不同地段、不同标高的产状一致(实际上大多数是不

~致的)。如图1a所示透视图中.事先知道某砂岩层的上层

面与100 m和150 m高程的两个水平面相交得I—I和Ⅱ一Ⅱ

两条不同高程上的走向线。沿层面做它们的垂线AB为倾斜

线:AB与其水平投影AC的夹角 则为岩层的倾角.CA方

向为岩层的倾向.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C为两条走向线

的高差。

将透视图投影在平面上.可以得到平面图b.可以发现

砂岩层上层面与100 m和150 m的两条等高线的交点相连

得到的I—I和Ⅱ一Ⅱ两条不同高程上的走向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其实就是图1a中的距离AC

反过来思考.如果得到某地区某岩层在某个位置的出露

产状,如何可以得到该岩层在地表的出露线呢?

收稿日期:2008一O1—09

作者简介:崔小东(1982一),男,河南新乡人,助理工程师,从事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工作.

Water Power Vo1.34.No.11圜

小/J及电 ZUU 工F11月

H透视图

图1倾斜岩层在透视图及平面图上的出露形态(高程单位:m1

2方法对比

2.1 方法一

针对上述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中提出了一个

解决方法。步骤如下:

(1)已知观察点 为某岩层的顶板(或断层)出露点,并

测得该点的高程为800 in.岩层(或断裂)产状要素为走向

EW,倾向S,倾角20。(见图2)。

图2倾斜岩层出露界线的室内作图方法一弹位:m1

(2)过观察点 引一走向线SS f走向EW1

(3)在图框外取任一适当距离引AB直线垂直于走向

SS .交点为C.并由交点C引直线CE使其与AB的夹角等

于岩层(或断裂)的倾角(20o)。

(4)由C点起.按平面地形图的比例尺.以平面地形图的

等高距(100 m)为单位.将CD加以分割。

(5)过CD上的各分割点引AB的平行线.并都交于CE

上,再由CE上的点引平行于SS 的直线.这些直线都代表一

定高程上的走向线 连接同样高程的走向线与地形等高线的

交点,即为该岩层顶板(或断层)的露头线。

2.2方法二

通过分析方法一可知,地层界线(或断裂)在地表的出露

线是地质界线(或断裂)的倾斜面在不同地段、不同标高(地

形线)的垂直截距(或水平相对截距)的反映,即地形地质图

上,地质界线(或断裂)在地表的出露线上的各点与地质界线

(或断裂)空间上的实际露头的各点是垂直的、一一对应关

系。并且,在平面地质图上地层界线(或断裂)在地表的出露

线主要与不同高程走向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占有关。这个距离

无论是从图1还是图2中都可看出.其仅与地层界线(或断

裂)的倾角 和地形图的等高距h有关.据此我们即可得到

“V”字形法则的量化指标.即公式(1)。

8=hxctgo ̄ (1)

式中,6为地层界线(或断裂)在不同高程的走向线之间的水

平距离,in;h为地形图等高距,ITI;Ot为地层界线(或断裂)的

倾角,(。)。

经过以上的分析和总结.笔者提出了一种更简便有效的

方法。同样利用图1的地形,已知 点岩层的倾角Ot_20。.地形

图的等高距h=100Ill,利用式(1)可以得到6-275m 勾绘岩层

的出露线步骤如下:

(1)通过点3f引一条走向线(方向为EW)

(2)借助AutoCAD中的偏移功能.在这条引线两侧偏移

多条引线.偏移距离为275 m

(3)这些引线与不同的等高线相交.得到一系列交点(见

图3)

/ / |//

—// 一f s’

、// \//—、、、\/

/,, 一L八

////, —\// 一、、

/// /\、/厂]/、\、。

//一 , /// \1)0 50

图3倾斜岩层出露界线的室内作图方法二(单位:

(4)连接这些交点,即可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地质界线(或

断裂)的出露线。

3小结

(1)对“V”字形法则进行定量化研究.能够使地质人员更

加准确和快速地勾绘出地质界线(或断裂).达到有“法”可

依、有“量”可依。

(2)对比文中的两种方法可以发现.利用方法二在推测

倾斜岩层的出露线时并不需要在地形图的左侧绘制辅助线.

只需根据式(1).利用AutoCAD的偏移功能找出地质界线

(或断裂)在其他等高线上的交点.连接这些交点.即可得到

所需要的地层界线(或断裂)的推测出露线。(下转第44页)

小/J吸电 ZUU/5工F 11 I=J

层,层厚一般为20~llOcIn,岩层反倾坡内,产状305 ̄Z_45 ̄。

根据对左岸研究区域内48、38、42号3个平硐和众多基

岩露头进行相关结构面调查所得的相关资料.利用3DSS软

件进行构建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见图1

三维结构面网络模拟整体图及结构面分布细部特征见

图2.利用任意剖面的生成方法对三维边坡进行带有结构面

迹线的剖面生成.生成结果见图3

平硐实测和结构面网络模拟展示图分别见图4中(a)和

(b),通过图形对比法的模型检验可知,模拟效果比较理想,

能够满足工程研究的实际需要

图1 左岸导流洞进口区节理边坡三维可视化模型

图2边坡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

图3左导流洞进口区边坡剖面

a实测 b模拟

图4平硐实测和结构面网络模拟展示

4结语

本文提出的节理边坡 维可视化模型构建方法可以直

观地显示研究区域内不同方位的地质信息.特别是通过对三

维结构面网络的模拟.能够使地质工作者迅速了解地质体中

圈Water Power Vo1.34.No.1l

三维结构面的展布情况.对岩体中不稳定块体的初步判断起

到了很大的作用

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使可

视化模型与数值模型相互统一.相互转化.以达到工程地质

中稳定性评价的要求.是今后研究的工作重点.也是三维可

视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有天,周维垣.岩石高边坡的变形与稳定【M】.北京:中国水利

水电出版礼.1999.

【2】柴贺军,黄地龙.大型矿山岩土工程可视化模型与应用【J】.岩石

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4):2 526—2 530.

f31钟登华,李明超,杨建敏.复杂工程岩体结构二三维可视化构造及

其应用[J】_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4):575—580.

『41朱良峰.基于GIS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D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科学学院,2005.

[5]杜景灿,陈祖煜,弥宏亮,等.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的计算机模拟

[M】,北京:中困科技出版社,2002.

【6】蒲浩,宋占峰,詹振炎.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的道路三维

建模方法l J1.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6):111—

1】3.

『71刘唱晓,贺怀建,张柯军.基于三棱柱单元地层与桩基的可视化

研莉J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增2):5 961—5 964.

【8】 曾钱帮,刘大安,张菊明,等.地质T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

可视化研究I J1.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5,(3):29—33.

【9】柴贺军,黄地龙,等.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及其工程应用研究『J1.

岩土工程学报,2001,(2):218—220.

【10]LANCASTER P,SALKAUSKAS K.Surfaces generated by moving

least square method[Jl-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1981,37:

141一l58.

[1l】 曾钱帮,何小萍.三维地质建模的数学模型与显示方法【JJ.工程

地质计算机应用,2006,(3):1-8.

fl21郑文棠,徐卫亚,等.复杂边坡三维地质可视化和数值模型构建

l J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8):1634—1644.

【13】Oda M.Fabric tensor for discontinuous geological materials.Soils

and Foundation,1982,(22):96—108.

[14]Warborton P M.Ster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joint trace data:

influence of joint shape and implications for geological surveys

[J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

ences and Geomechanies Abstracts,1980./7(6):305—316.

(上接第40页)这种方法更简单快捷且误差小,便于计算机

做图的需要.在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志澄,等.构造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21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主编.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190—191.

【3]郭淑芳,等.“V”字型法则定量化研究及其: ̄Y-[JI.黄金,2002,

(11):10—12.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7:3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11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形格势禁
标签:V字形法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