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尚书仆射

更新时间:2022-12-09 06:43:01 阅读: 评论:0

中考英语词汇-3388算24点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文武砂水库)

唐朝官制

唐代是一个中央官制比较成熟和完备的阶段,其宰相议事制度和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

书省)组织架构,成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集团统治国家的上层核心。

1、唐代的宰相与政事堂

根据唐代官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为宰相;此外,唐代常以他官行宰相

之职,即所谓“参议得失”或“参知政事”。宰相也称宰辅,是对一个官僚小群体的统称,他们的

职责是在皇帝的领导下或代表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即辅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

唐代宰辅制度的一个特点是,他官只有冠以“平章事”、“同三品”和“同平章事”之类的名号,

才称其为宰相。贞观八年,中书令李靖年老请求致仕,皇帝李世民准其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

每隔二、三日到“中书门下平章事”。此为“平章事”作为宰相名号的先例。这里“平章事”的原意

是研究和处理国家大事。唐代使用频率较多和时间较长的宰相名号是“同三品”和“同平章事”。

贞观十七年,李勣被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简称“同三品”);高宗李治永淳元年(682年),

又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担任宰相者。

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尚书省长官不加“同平章事”,也就是说尚书仆射的权力被严重削弱,

他们已经不属于宰相之列了。

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升为正二品,因此,

“同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名号随之取消;另外,代宗以后,中书令和门下侍中通常由藩

帅兼任,不独自作为宰相来设置。这样,唐代中、后期宰相的名号基本上只剩下“同平章事”

了。

宰相议事场所称为“政事堂”。唐初,宰相在门下省议事,其场所即为“政事堂”。高宗李治

统治时期,因为裴炎由侍中改任中书令,故“政事堂”随裴炎迁至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

“政事堂”的名称改为“中书门下”,下设“五房”(吏房、机务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于是“政

事堂”也由宰相的议事场所演变成办公机构了。

2、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唐代负责管理国家的政务机构为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和门下省

又合称“北省”或“两省”,尚书省又称“南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简单地说分别司职国

家政务或大政方针的决策、审核和执行。在三省之中,中书省和门下省作为“机要之司”,同秉

军国要事,中书省草拟制令,门下省批驳审议,它们的长官即所谓的“真宰相”;而尚书省则负

责承办,并向中央和地方诸部门落实实施。

(1)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①中书省

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二人),原为正三品(代宗后改为正二品)。中书令下有中

书侍郎(二人)、中书舍人(六人)……品阶递减。中书令的职权是“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

事”;中书侍郎是中书省副职长官,参议朝政,临轩册命,接奏夷表;中书舍人则草拟敕令,

进奏和参议表疏。中书省的属官依次还有起居舍人(二人)、通事舍人(16人)、主书(四人)、

主事(四人)、右散骑常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等。

②门下省

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为门下侍中(二人),原为正三品(代宗后改为正二品)。门下侍中下

有门下侍郎(二人)、左散骑常侍(二人)、左谏议大夫(四人)、给事中(四人)、起居郎(二

人)、录事(四人)、主事(四人)等。

③尚书省

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为尚书仆射,分左、右两仆射,品阶为从二品,以左仆射为首。不过

在唐初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尚书省最高长官称尚书令(正二品),李渊二子李世民登基前曾经

担任过此职,故在李世民继位后尚书令一职虚而不设,以示尊崇,直至后世干脆将尚书令这

一官职取消。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下设四司,共计24司。

尚书省的六部长官称作某部尚书,品阶为正三品,副长官称侍郎(正四品),各司正、副

长官则为郎中、员外郎。

唐代尚书省设有一总负责机构——尚书督省,官员编制有尚书左右丞(正四品)、左右司

郎中(从五品)、左右司员外郎(从六品),他们的工作关系分别对应吏部、户部、礼部(俗

称“左三部”)和兵部、刑部、工部(俗称“右三部”)。

(2)三省名称的演变

有唐一代,三省及职官名称几经更改,尤以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为甚。高宗李治

龙朔二年(662年)二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改称西台、东台、中台,中书令、门

下侍中、尚书仆射分别改称右相、左相、匡政(咸亨元年又将匡政恢复旧称);此外,尚书省

的左、右丞改称左、右肃机,各部尚书改称太常伯,各部侍郎改称少常伯……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原中书省(西台)和原门下省(东台)分别改称凤阁和鸾台,

原中书令(右相)和原门下侍中(左相)分别改称内史和纳言,原尚书省(中台)改称文昌

台,原尚书左、右仆射(匡政)改称文昌左、右相……

玄宗李隆基统治初年,原中书省一度改称紫薇省,原中书令则为紫薇令……

大凡此类名称更改,不胜枚举,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体制之核心并没有性质

上的变化。

唐代中央官制大体沿袭隋代,在隋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本文通过对唐代宰辅和

三省情况的一些粗略介绍,旨在使普通读者对这种上层核心的最基本结构,包括其功能和官

职,有一个初步认识。

3、唐代中央官制简表

类别官名品阶

职权与隋代异同

太师正一品

三师天子所师,法无所总,

非其人则缺。是一种荣誉职

位,国家的元老重臣任之,

并无实权。

隋初置三师,后废;至

唐贞观十一年置。

太傅正一品

太保正一品

三太尉正一品

三公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同隋

公司徒正一品

国,无所不统,非其则缺。

司空正一品

尚书令正二品

尚书六部总理国家庶政,尚

书令掌典理百官;左右仆射

统理六部,为尚书省副官,

尚书令缺,则总理尚书省

事;六部尚书之下,有六部

侍郎(正四品)。

六部各司正、副长官则为郎

中、员外郎。如吏部下属有

吏部、司封、司勋与考功,

分别置吏部郎中、司封郎

中、司勋郎中与考功郎中为

主管。

同隋代,但六部名称略

异。

尚书左仆

从二品

尚书右仆

从二品

吏部尚书正三品

户部尚书正三品

礼部尚书正三品

兵部尚书正三品

刑部尚书正三品

工部尚书正三品

门下侍中正三品

门下掌出纳帝命,赞相冖

仪,凡国家事务,与中书令

总参与;侍郎为门下省副

官,原为正四品,大历后升

为正三品。门下省属官还有

宏文管学士等

隋时门下省侍中称纳

言,余略同。

门下侍郎正三品

左散骑常

正三品

左谏议大

给事中

左补阙

左拾遗

起居郎

中书令正三品

掌佐天子执大政,并承旨制

定制命策书;侍郎为中书令

副手,原为正四品,大历后

升为正三品。中书省属官还

有集贤殿学士等

隋时中书令原称“内史”,

其他略同。

中书侍郎正三品

右散骑常

正三品

右谏议大

中书舍人

右补阙

右拾遗

通事舍人

御史大夫正三品

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

之罪,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

副手,御史分司弹劾之职。

隋分三台,谒者台、司

隶台和御史台;御史台

月大夫、侍御史和监察

御史。

御史中丞正四品

御史

八品~

六品

国子祭酒从三品

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

学、广文、律、四门、书、

算七学,博士掌教授。

同隋

主簿

录事

博士等

少府监从三品

掌百工技巧之政,总中尚、

左右尚、织染,掌治五署及

诸铸钱、互市等监。领诸署。

同隋

主簿

录事

将作监从三品

掌土木工匠之政,总左、右、

中三校,甄官等署,与百工

等监。领诸署。

同隋

主簿

录事

军器监正四品

掌缮甲弩以时输武库,总

弩、甲、两坊。领诸署。

隋为大长秋

主簿

录事

都水使者正五品

掌川泽、津梁、渠堰、陂池

之政。领诸署。

唐增置

主簿从三品

太常寺从三品

掌礼仪、郊庙、社稷之事同隋

光禄寺从三品

掌酒醴膳羞之政同隋

卫尉寺从三品

掌器械文物同隋

宗正寺从三品

掌天子宗卿属籍同隋

太仆寺从三品

掌厩牧辇舆同隋

大理寺从三品

掌折狱详刑同隋

鸿胪寺从三品

掌宾客、凶仪、四夷朝见之

同隋

司农寺从三品

掌仓储委积之事同隋

太府寺从三品

掌财货、廪藏、贸易之事同隋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6:4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09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4lb
下一篇:先抑后扬作文
标签:尚书仆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