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编制依据:.............................................................2
三、施工准备...............................................................2
四、材料选用...............................................................3
五、模板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3
1、垫层模板施工........................................................3
2、柱模板施工..........................................................3
3、墙模板施工..........................................................4
4、楼梯模板施工........................................................6
5、梁模板施工..........................................................7
6、楼板模板施工.........................................................9
六、模板的验收.............................................................9
七、模板的拆除............................................................10
八、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10
九、成品保护..............................................................11
十、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11
十一、模板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2
附:各模板计算书.......................................................14
一、工程概况
朝南水岸二期鼎盛佳园B座B1号楼采用筏板混凝土基础,剪力墙结构,
本楼分为住宅和地下车库连接部分;B1楼地上28层、地下2层及设备夹层,
建筑高度84m,建筑面积22292.16㎡。抗震为8度设防,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柱墙、梁板模板安装材料均采用木胶板、木方与钢筋、步步紧、模板卡、
钢管相结合。
二、编制依据
序号名称编号
1鼎盛佳园B1楼工程施工图纸
3
鼎盛佳园B1楼图纸会审、设计交底记录
4B1楼施工组织设计
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
范
JGJ130-2011
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7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1建设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2
模板安装、拆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表
三、施工准备及模板配置
将楼层每道轴线分别弹线,并引测好标高线,按照工程的柱、剪力墙、梁板
进行模板和配套明确其刚度和稳定性、在安装模板前必须,将模板清理干净,刷
好脱模剂,防止污染钢筋及混凝土接触,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本工程的模板分部位按下述要求进行配置,垫层采用50*100mm木方;筏板
基础北侧及东侧基坑采用砖胎体模,用MU10机砖和M10水泥砂浆砌筑。主体结
构采用多层胶板,支撑体系采用碗扣式脚手架,主钢楞为Φ48×3.5钢架管,次
龙骨为40×80的方木。
模板准备:梁板按三层工程量准备,剪力墙按一层半的工程量准备。
四、材料选用
1、模板材料
模板材料选用δ=15mm厚的木芯胶合板,模板的背带选用40×80mm厚的
木枋。
2、紧固材料
紧固材料采用Φ14螺杆,其中防水砼采用带止水板的螺杆,其他剪力墙采
用一般直钢筋螺杆。
梯井地下部分防水剪力墙中带止水板钢板片,人防临空墙为一次性使用,其
他剪力墙内加固杆为Φ14螺杆,穿Φ16PVC管后,重复使用。
五、主体模板施工工艺及操作要求
1、垫层模板
垫层厚度为10cm,垫层模板采用5×10cm木方。施工时,将轴线和标高投放到
基坑内,再依据垫层边线与轴线的相关尺寸支设垫层边线模板,模板支撑采取在
模板的正、背两面将Φ20(间距为1m)钢筋打入土层的方法稳定模板,支模时
应拉通线校正模板。待垫层砼初凝后,将短钢筋拔出。
模板支设完毕后,用水准仪测控垫层面标高,标高控制采取在基坑内用短钢
筋头打水平控制桩的方法。
2、柱模板施工
柱模板安装顺序是:安装前检查——模板安装——检查对角线——长度差
——安装柱箍——全面检查校正——整体固定——柱头找补。柱模板采用
15厚胶合板,背楞采用40×80mm木枋,柱箍用φ48×3.0钢管。模板根据柱截
面尺寸进行配制,柱与梁接口处,采取柱模开槽,梁底及侧模与槽边相接,拼缝
严密,并用木枋压紧,柱模加固采用钢管抱箍,每400mm一道。安装前要检查是
基础砼垫层
50×100方木
短钢筋Φ20@1000
否平整,若不平整,要先在模板下口外找平以免砼浇筑时漏浆而造成柱底烂根。
3、墙体模板施工
1)、墙模安装顺序是:支模前的检查——支侧模——钢筋绑扎——安装对拉螺
栓,支另一侧模——校正模板位置——紧固对拉止水螺栓——支撑固定—
—全面检查。
2)、墙体模板支设前须对墙内杂物进行清理,弹出墙的边线和模板就位线,外墙
大角应标出轴线,并做好砂浆找平层或通过在模板下口粘贴海绵条以防止漏浆。
3)、墙体模板安装前先放置好门窗模板及预埋件,并按照墙体厚度焊好限位钢筋,
地下室外墙限位钢筋内外禁止联通。限位钢筋要提前在混凝土浇筑前在剪力墙内
预埋2根竖向Φ14的钢筋,然后焊接模板定位筋,定位钢筋要求砼浇筑前预留插
筋,严禁直接焊接在主筋上。
4)、模板安装从外模中间开始,以确保建筑物的外形尺寸和垂直度的准确性;立
好一侧模板后即可穿入焊接好止水的对拉螺栓,再立另一侧模板就位调整,对准
穿墙螺栓孔眼进行固定。
5)、模板安装前须清除模板上的杂物;支模时须对模板拼缝进行处理,在面板拼
缝处用双面胶带粘贴;在墙的拐角处(阳角)也应注意两块板的搭接严密;阴
角模立好后,要将墙体模板的横背楞(48钢管)延伸到阴角模,并穿好对拉
螺栓使其与对应的阴角模或墙体模板固定,以确保角度的方正和不跑模。
6)、剪力墙模板采用散支散拆方式,模板采用胶合板,用40×80mm木枋作龙骨,
用“3形卡”将对拉螺杆与钢管连接起来,木枋间距150,钢管间距500,对
直角扣连角并双扣件
50*100木方间距250
18厚胶合板
48钢管
12螺杆
Ø14螺杆
Ø48钢管
40*80mm木枋间距
直角扣连角并双扣件
15mm厚胶合
拉螺杆间距500×500,模板采用钢管支撑和对拉螺栓共同支撑稳定。(具体见
后计算书示意图)
墙体支设示意图
定位筋
护坡壁
50*20木方
16的止水螺杆,间距为1000。
12的定位钢筋
防水导墙
300高导墙支设节点详图
40X80
竖楞@450
Φ14螺栓Φ16
PVC
穿墙管
@350~600双向"3"形卡具
2X48X3
.5脚手钢管围楞
15
厚胶合板模
丁字墙支模平面示意图
40X80竖楞@450
十字扣件
2X
Φ48
X3
.5脚
手钢管
15厚夹板模
2X48X3
.5脚手
管木楞
L
形墙支模图
4、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一般比较复杂,如施工时不注意对后期装修工程会产生较大影响,
采用木模定形加工。施工前根据楼梯几何尺寸进行提前加工放样,先安装休息平
台梁模板,再安装楼梯模板斜楞,然后铺设楼梯底模。安装外帮侧模和踏步模板,
踏步模板用木板做成倒三角形,局部实测实量。安装模板时要特别注意斜向支柱
(斜撑)的固定,防止浇筑砼时模板移动。支架采用φ48钢管。楼梯支模详见下
图。
5、梁模板施工
1)工艺流程:抄平、弹线(轴线、水平线)→支撑架搭设→支柱头模板→铺设
底模板→拉线找平→封侧模→预检。
2)根据主控制线放出各梁的轴线及标高控制线。
3)梁模支撑。梁模板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钢管脚手架支撑,立杆纵、横向间距
均为0.9m;立杆须设置纵横双向扫地杆,扫地杆距楼地面200mm;立杆全高范围
内设置纵横双向水平杆,水平杆的步距(上下水平杆间距)不大于1200mm;.立
杆顶端必须设置纵横双向水平杆。在满堂架的基础上在主次梁的梁底再加一排立
杆,沿梁方向间距1.0m。梁底小横杆和立杆交接处立杆加设保险扣。梁模板支
架宜与楼板模板支架综合布置,相互连接、形成整体。
孔
平台板
楼板
楼梯底模
木枋
Ø14对拉螺杆
模板(定型化)
穿墙套管
在梁底以上150mm处设置穿墙螺杆
40*80的木方为背楞,间距不大于250mm
每个碗处均用48的钢管与碗扣架相连
48的钢管用扣件与碗扣架相连做为梁底管
用扣件固定,防止梁底位移
结构板面
15mm厚竹胶板
4)剪刀撑。竖直方向:纵横双向沿全高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水
平方向:沿全平面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
不应小于6m,纵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度之间,水平剪刀撑与
水平杆的夹角宜为45度。
5)梁模板安装
○
1大龙骨采用Ø48×3.0mm双钢管,其跨度等于支架立杆间距;小龙骨采用40mm
×80mm方木,间距150mm,其跨度等于大龙骨间距。
○
2梁底模板铺设:按设计标高拉线调整支架立杆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梁跨
中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2‰,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
3梁侧模板铺设: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应设置斜撑,
当梁高≥600mm时设置腰楞,并用对拉螺栓加固,对拉螺栓水平间距为500mm,
垂直间距300mm。
6、楼板模板施工
1)工艺流程:支架搭设→龙骨铺设、加固→楼板模板安装→预检。
2)支架搭设:楼板模板支架搭设同梁模板支架搭设,与梁模板支架统一布置。
立杆顶部如设置顶托,其伸出长度不应大于300mm;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
应靠近立杆,且不大于100㎜。
3)立杆支撑横纵间距不超过1.2m,且立杆支撑钢管不能有接头,如有少数接头
现象,所有顶撑之间要设水平撑或剪刀撑,进行横纵向扫地杆加固,以保持顶撑
的稳固可靠。
4)模板安装:采用木胶合板作楼板模板,一般采用整张铺设、局部小块拼补的
方法,模板接缝应设置在龙骨上。大龙骨采用Ø48×3.0mm双钢管,其跨度等于
支架立杆间距;小龙骨采用40mm×80mm方木,间距150mm,其跨度等于大龙骨
间距。挂通线将大龙骨找平。根据标高确定大龙骨顶面标高,然后架设小龙骨,
铺设模板。
5)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清扫干净。
六、模板的验收
1、模板及其支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必须要符合
图纸设计要求。
(2)具体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和
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梁、柱接头处模板支设
(3)构造应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筑、养护
等要求。
(4)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2、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脱模剂),对油质类等影响结构或妨碍装
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不宜采用,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砼接槎处。
3、预留孔洞及预埋件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4、模板验收时,应由项目工程师带队,施工、质检、安全等人
员全部到现场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七、模板的拆除
1、拆模程序: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先
拆除柱模板,再拆楼板底模、梁侧模板→最后拆梁底模板。
2、柱、梁板模板的拆除必须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范要求的脱模强度。柱模板应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板与梁底模板
应在梁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有同条件养护拆模试压报告,经监理
审批签发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除。
3、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
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4、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片(段)模板全
部拆除后,将模板、配板、支架等清理干净,并按文明施工要求运出堆放整齐。
5、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
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
八、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由木工翻样绘制模板图和节点图,经施工负责人复核后方可施工,安
装完毕,经有关人员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等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2、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轴线位移5
2底模上表面标高±5
3截面内部尺寸柱、梁+4,-5
4层高垂直度大于5m8
5相邻两板表面高底差2
6表面平整度5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3、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满足要求,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
40~65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4、模板施工前,对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拆模要有项目施工员签发拆模
通知书。
5、浇筑混凝土时,木工要有专人看模。
6、认真执行三检制度,未经验收合格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
7、严格控制楼层荷载,施工用料要分散堆放。
8、在封模以前要检查预埋件是否放置,位置是否准确。
九、成品保护
1、模板涂刷隔离剂时,不得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
2、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楞角。
3、坚持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涂刷脱模剂。
4、按楼板部位层层复安,减少损耗,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5、可调底座、顶托应采取防止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的措施。
6、使用后拆卸下来的门架及其构件,将有损伤的门架及构件挑出,重新维修,
严重损坏件的要剔除更换。
7、门架支顶可调底座及可调托座螺纹上的锈斑及混凝土浆等要清除干净,用后
上油保养。
8、搬运时,门架及剪刀撑等不能随意投掷。
十、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模板拆除后的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2、模板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涂刷脱模剂,涂刷隔离剂时要防止撒漏,以
免污染环境。
3、模板安装时,应注意控制噪声污染。
4、模板加工过程中使用电锯、电刨等,应注意控制噪音,夜间施工应遵守
当地规定,防止噪声扰民。
5、加工和拆除木模板产生的锯末、碎木要严格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理程序处
理,避免污染环境。
6、每次下班时保证工完场清。
十一、模板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并应
系牢。
2、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
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空
中滑落。
3、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派责任心较强的木工看护模板,如量较大,应多设人员
看护,发现爆模或支撑下沉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浇筑,并采取紧固措施,若爆模或
支撑下沉变形严重时,应通知项目部有关负责人到现场提示方案,并及时采取补
救措施。检查和观察模板支撑是否有下沉或松动现象,具体检查方法:在顶板模
板低端支撑点用绳吊一吊垂至地面以上10cm处,观察其是否下沉,如发现其下
沉,立即通知砼浇筑人员并停止浇筑,待加固支撑后再进行浇筑。
4、安装与拆除5m以上的模板,应搭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下在同一
垂直面操作。
5、高空,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6、遇六级
以上的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空作业,雪霜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略干不滑
时再进行工作。
7、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递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
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抛。
8、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9、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
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
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
10、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混凝土板上的预
留洞,应在模板拆除后即将洞口盖好。
11、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棒,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楼板模板
时,要注意整块模板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拆模人
员要站在门窗洞口外拉支撑,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12、在组合钢模板上架设的电线和使用电动工具,应用36V低压电源或采取其
他有效的安全措施。
13、高空作业要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台,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许站立在墙上工
作,不准站在大梁底模上行走。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有跟鞋作业。
14、装拆模板时,作业人员要站立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
面工作,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意识。
15、拆除板、梁、柱墙模板,在4M以上的作业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
设防护栏杆,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16、拆模必须一次性拆清,不得留下无撑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
整齐。
墙模板(支撑不等间距)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砼墙特性标准层剪力墙砼墙厚度(mm)200
砼墙高度(mm)3000砼墙长度(mm)1800
二、支撑构造
小梁布置方式竖直小梁间距l(mm)250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D(mm)150对拉螺栓水平间距s(mm)900
主梁固定方式对拉螺栓
主梁和支撑构造
支撑序号主梁上支撑点距墙底距离hi(mm)
第1道100
第2道500
第3道900
第4道1400
第5道2000
第6道2600
简图如下:
墙模板(支撑不等间距)剖面图
墙模板(支撑不等间距)正立面图
三、荷载组合
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模板安
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混凝土重力密度γ
c
(kN/m
3
)
24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
0
(h)
4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
1
1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β
2
1.15混凝土浇筑速度V(m/h)2.5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H(m)3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
4k
(kN/m
2
)
min{0.22γ
c
t
0
β
1
β
2
v
1/2
,γ
c
H}=
min{0.22×24×4×1×1.15×2.5
1/2
,24×3}=min{38.403,72}=
38.403kN/m
2
倾倒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值Q
3k
(kN/m
2
)
2
有效压头高度h=G
4k
/γc=38.4/24=1.6m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
S
max
=0.9max[1.2G
4k
+1.4Q
3k
,1.35G
4k
+1.4×0.7Q
3k
]=
0.9max[1.2×38.400+1.4×2.000,1.35×38.400+1.4×0.7×2.000]=48.42kN/m2
S
min
=0.9×1.4Q
3k
=0.9×1.4×2.000=2.52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
Sˊ
max
=G
4k
=38.400kN/m2
Sˊ
min
=0kN/m2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覆面竹胶合板面板厚度(mm)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
37
面板弹性模量E(N/mm
2
)
10584
根据《规范》JGJ162,面板验算按简支梁。梁截面宽度取单位宽度即b=
1000mm
W=bh2/6=1000×152/6=37500mm3,I=bh3/12=1000×153/12=281250mm4
考虑到工程实际和验算简便,不考虑有效压头高度对面板的影响。
1、强度验算
q=bS
max
=1.0×48.42=48.42kN/m
验算简图
M
max
=ql2/8=48.42×0.2502/8=0.38kN·m
σ=M
max
/W=0.38×106/37500=10.09N/mm2≤[f]=37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ˊ=bSˊ
max
=1.0×38.40=38.40kN/m
验算简图
挠度验算,ν
max
=
5qˊl4/(384EI)=5×38.40×2504/(384×10584×281250)=0.66mm≤[ν]=l/250=250/250=1.0
0mm
满足要求!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钢管小梁材料规格Ф48×3.5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
205
小梁弹性模量E(N/mm
2
)
206000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
3
)
5.08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
4
)
12.19
小梁合并根数n1小梁受力不均匀系数η1
1、强度验算
q=ηlSmax=1.000×0.250×48.420=12.10kN/m
qmin=ηlSmin=1.000×0.250×2.520=0.63kN/m
验算简图
弯矩图
M
max
=0.31kN·m
σ=M
max
/W=0.31×106/5080=61.08N/mm2≤[f]=205.00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ˊmax=ηlSˊmax=1.000×0.250×38.40=9.60kN/m
qˊmin=ηlSˊmin=1.000×0.250×0=0kN/m
验算简图
变形图
ν
max
=0.13mm≤[ν]=l/250=600/250=2.4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剪力图
R
1
=3.34/η=3.34/1.000=3.34kN
R
2
=5.11/η=5.11/1.000=5.11kN
R
3
=5.24/η=5.24/1.000=5.24kN
R
4
=6.59/η=6.59/1.000=6.59kN
R
5
=4.76/η=4.76/1.000=4.76kN
R
6
=2.10/η=2.10/1.000=2.10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剪力图
Rˊ
1
=2.65/η=2.65/1.000=2.65kN
Rˊ
2
=4.05/η=4.05/1.000=4.05kN
Rˊ
3
=4.17/η=4.17/1.000=4.17kN
Rˊ
4
=5.19/η=5.19/1.000=5.19kN
Rˊ
5
=3.74/η=3.74/1.000=3.74kN
Rˊ
6
=1.33/η=1.33/1.000=1.33kN
六、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钢管主梁材料规格Ф48×3.5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
205
主梁弹性模量E(N/mm
2
)
206000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
3
)
5.08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
4
)
12.19
主梁合并根数n2主梁受力不均匀系数ζ0.5
主梁计算方式三等跨梁
由上节'小梁验算'的'支座反力计算'知,主梁取小梁对其反力最大的那道验
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ζMax[3.335,5.106,5.242,6.589,4.763,2.1]=0.5×6.589=3.294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ˊmax=ζMax[2.646,4.047,4.167,5.193,3.736,1.332]=0.5×5.193=2.596kN。
1、强度验算
验算简图
弯矩图
Mmax=0.97kN·m
σ=M
max
/W=0.97×106/5080=191.33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支座反力计算
剪力图
第1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Rmax(1)=12.58/ζ=12.58/0.5=25.16kN
计算方法同上,可依次知:
第2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Rmax(2)=19.26/ζ=19.26/0.5=38.52kN
第3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Rmax(3)=19.77/ζ=19.77/0.5=39.55kN
第4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Rmax(4)=24.85/ζ=24.85/0.5=49.71kN
第5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Rmax(5)=17.97/ζ=17.97/0.5=35.94kN
第6道支撑所受主梁最大反力Rmax(6)=7.92/ζ=7.92/0.5=15.84kN
3、挠度验算
验算简图
变形图
ν
max
=1.26mm≤[ν]=l/250=900/250=3.6mm
满足要求!
七、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计算依据最不利荷载传递方
式
对拉螺栓类型M12
轴向拉力设计值N
t
b
(kN)
150
同主梁验算过程,可知对拉螺栓受力:
N=49.708kN≤N
t
b=150kN
满足要求!
标准层剪力墙模板计算书
墙模板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
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规范。
墙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龙骨(木楞或钢楞)组成:直接支撑模板的为次龙
骨,即内龙骨;用以支撑内层龙骨的为主龙骨,即外龙骨。组装墙体模板时,通
过穿墙螺栓将墙体两侧模板拉结,每个穿墙螺栓成为主龙骨的支点。根据规范,
当采用溜槽、串筒或导管时,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为2.00kN/m2;
梁侧模板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梁名称标准层KL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xmm)400×600
梁板结构情况见下图楼板厚度(mm)100
二、荷载组合
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模板安
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混凝土重力密度γ
c
(kN/m
3
)
24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
0
(h)
4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
1
1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β
2
1混凝土浇筑速度V(m/h)2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H(m)0.6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
4k
(kN/m
2
)
min{0.22γ
c
t
0
β
1
β
2
v
1/2
,γ
c
H}=min{0.22×24×4×1×1×2
1/2
,
24×0.6}=min{29.868,14.4}=14.4kN/m
2
振捣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值Q
2k
(kN/m
2
)
4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
4k
=min[0.22γ
c
t
0
β
1
β
2
v1/2,γ
c
H]=
min[0.22×24×4×1×1×21/2,24×0.6]=min[29.87,14.4]=14.4kN/m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
=0.9max[1.2G
4k
+1.4Q
2k
,1.35G
4k
+1.4×0.7Q
2k
]=
0.9max[1.2×14.4+1.4×4,1.35×14.4+1.4×0.7×4]=0.9max[22.88,23.36]=0.9×23.36
=21.024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
=G
4k
=14.4kN/m2
三、支撑体系设计
小梁布置方式水平向布置
小梁道数9
主梁间距(mm)600
主梁合并根数2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300
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隐蔽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600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150,400
设计简图如下:
模板设计剖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mm)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
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
2
)
10000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bh2/6=1000×152/6=37500mm3,
I=bh3/12=1000×153/12=281250mm4。面板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q
1
=bS承
=1×21.024=21.024kN/m
q
1静=0.9×1.35×G
4k
×b=0.9×1.35×14.4×1=17.496kN/m
q
1活=0.9×1.4×0.7×Q
2k
×b=0.9×1.4×0.7×4×1=3.528kN/m
M
max
=0.107q
1静L2+0.121q
1活L2=0.107×17.496×0.0622+0.121×3.528×0.0622=
0.009kN·m
σ=M
max
/W=0.009×106/37500=0.239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bS正
=1×14.4=14.4kN/m
ν
max
=0.632qL4/(100EI)=0.632×14.4×62.54/(100×10000×281250)=
0mm≤62.5/250=0.25mm
满足要求!
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
max
=1.143×q
1静×l左
+1.223×q
1活×l左
=1.143×17.496×0.062+1.223×3.528×0.062
=1.52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
max
=1.143×l左
×q=1.143×0.062×14.4=1.029kN
五、小梁验算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300小梁计算方式简支梁
小梁类型方木小梁材料规格(mm)80×40
小梁弹性模量E(N/mm
2
)
9350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2
)
1.78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
3
)
42.667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
15.44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
4
)
170.667
计算简图如下:
跨中段计算简图
悬挑段计算简图
1、抗弯验算
q=1.52kN/m
M
max
=max[0.125×q×l2,0.5×q×l
1
2]=max[0.125×1.52×0.62,
0.5×1.52×0.32]=0.068kN·m
σ=M
max
/W=0.068×106/42667=1.603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
max
=max[0.5×q×l,q×l
1
]=max[0.5×1.52×0.6,1.52×0.3]=0.456kN
τ
max
=3V
max
/(2bh
0
)=3×0.456×1000/(2×40×80)=0.214N/mm2≤[τ]=1.78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q=1.029kN/m
ν
1max
=5qL4/(384EI)=5×1.029×6004/(384×9350×1706670)=
0.109mm≤600/250=2.4mm
ν
2max
=qL4/(8EI)=1.029×3004/(8×9350×1706670)=0.065mm≤300/250=1.2mm
满足要求!
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
max
=max[1.52×0.6,0.5×1.52×0.6+1.52×0.3]=0.912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
max
=max[1.029×0.6,0.5×1.029×0.6+1.029×0.3]=0.617kN
六、主梁验算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600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300
主梁类型钢管主梁材料规格(mm)Ф48×3
主梁合并根数2
主梁弹性模量E(N/mm
2
)
206000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2
)
120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
4
)
10.78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
3
)
4.49
因主梁2根合并,则抗弯、抗剪、挠度验算荷载值取半。
计算简图如下:
同前节计算过程,可依次解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
1
=0.158kN,R
2
=0.456kN,R
3
=0.38kN,R
4
=0.38kN,
R
5
=0.38kN,R
6
=0.38kN,R
7
=0.38kN,R
8
=0.456kN,R
9
=0.158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
1
=0.106kN,R'
2
=0.309kN,R'
3
=0.251kN,R'
4
=
0.251kN,R'
5
=0.251kN,R'
6
=0.251kN,R'
7
=0.251kN,R'
8
=0.309kN,R'
9
=0.106kN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σ
max
=M
max
/W=0.073×106/4490=16.28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梁左侧剪力图(kN)
τ
max
=2V
max
/A=2×0.994×1000/424=4.689N/mm2≤[τ]=120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梁左侧变形图(mm)
ν
max
=0.041mm≤250/250=1mm
满足要求!
七、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类型M14
轴向拉力设计值N
t
b
(kN)
17.8
同主梁计算过程,可知对拉螺栓受力N=0.95×1.877×2=3.566kN≤N
t
b=
17.8kN
满足要求!
模板支架对混凝土楼盖影响分析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一、工程属性
新浇楼板单元名称标准层模板支架计算
当前施工层第6层每标准层施工天数8
单向板的计算跨度L
0
(m)
4单向板的计算跨数5
楼盖板配筋信息表
楼层钢筋位置配筋量及等级
钢筋面积(mm
2
)
第5层
正筋HRB400Ф8@180
A
SX
=279.253
负筋HRB400Ф8@200
A
SX
'=251.327
第4层
正筋HRB335Ф10@150
A
SX
=523.599
负筋HRB335Ф10@150
A
SX
'=523.599
二、模板支架搭设参数
每标准层层高H(m)3支座周长(m)0.35
立杆的横向间距L
a
(m)
0.9
立杆的纵向间距L
b
(m)
0.9
三、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
2
)
0.3
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kN/m
3
)
25.1
施工荷载Q
1k
(kN/m
2
)
1
振捣荷载Q
2k
(kN/m
2
)
2
结构模型立面图
结构模型平面图
四、楼层承载力计算
1、第5层
承受的荷载
q=1.20×(0.663+25.1×0.12)+1.2×25.1×0.12+1.40×(2+1)=12.224kN/m2
每8天混凝土楼板强度验算
计算单元均布荷载q(kN/m)
板的计算跨度L
0
(m)弯矩系数m
1
'
板内所承受最大弯矩
M
max
(kN.m)
12.22441/1216.298
混凝土楼板承受的最大弯矩
8天后的强度比原砼强度8天后砼强度等效
8天后砼强度设计值
f
cm
(N/mm
2
)
62.4C30C18.708.976
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A
s
(mm
2
)f
y
(N/mm
2
)
b(mm)
h
0
=h-20(mm)f
cm
(N/mm
2
)
ζ
251.32736010001008.9760.101
备注ζ=A
s
f
y
/bh
0
f
cm
最大弯矩计算
查表得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能力计算系数为αs=0.096
此层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
i
=α
s
bh
0
2f
cm
=0.096×1000×1002×8.976×10-6=8.592kN.m
结论:ΣM
i
=8.592<M
max
=16.298
第8天以后的各层楼板强度和不足以承受以上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2、第4层
承受的荷载
q=1.20×(0.663+25.1×0.12)×2+1.2×25.1×0.12+1.40×(2+1)=16.633kN/m2
每16天混凝土楼板强度验算
计算单元均布荷载q(kN/m)
板的计算跨度L
0
(m)弯矩系数m
1
'
板内所承受最大弯矩
M
max
(kN.m)
16.63341/1222.178
混凝土楼板承受的最大弯矩
16天后的强度比原砼强度16天后砼强度等效16天后砼强度设计值
f
cm
(N/mm
2
)
83.21C30C25.0011.9
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A
s
(mm
2
)f
y
(N/mm
2
)
b(mm)
h
0
=h-20(mm)f
cm
(N/mm
2
)
ζ
523.5993.90.132
备注ζ=A
s
f
y
/bh
0
f
cm
最大弯矩计算
查表得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能力计算系数为αs=0.123
此层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
i
=α
s
bh
0
2f
cm
=0.123×1000×1002×11.9×10-6=14.671kN.m
结论:ΣM
i
=8.592+14.671≥M
max
=22.178
第16天以后的各层楼板强度和足以承受以上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五、楼板裂缝验算
1、本结构按压弯构件进行计算
公式参数剖析使用条件
ωmax=αcrψσ
sk[1.9c+0.08d/(νρte)]/
Es
d钢筋的直径
最大裂缝宽度验算
As纵向受力拉钢筋的截面面积
Mk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c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
离(㎜):当c<20时,取c=20,当c>65时,取
c=65
f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
αcr
构件的受力特征系数,综合了前述若干考虑,轴
心受拉构件取2.7,受弯、偏心受压取2.1,偏心
受拉取2.4;
ν
纵向受力钢筋表面特征系数,对于带肋钢筋取
1.0,对于光面钢筋取0.7;
Es钢筋的弹性模量
ρte=As/Ateρte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
筋配筋率,
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ρte<0.01,时取ρ
te=0.01
ψ=1.1-0.65ftk/(ρteσsk)ψ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在计算
中,ψ<0.2时,取ψ=0.2;当ψ>1.0时,取ψ
=1.0.对于直接承受重荷载的构件,取ψ=1.0
Ate=0.5bh+(bf–b)hf
Ate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于轴心受拉构件,
取构件截面面积
对于受弯、偏心受压和
偏心受拉构件
Ate=0.5bh矩形截面
σsk=Mk/(Asηh0),
h0=h-(c+d/2)
σsk裂缝处钢筋应力
2、最大裂缝宽度计算
楼层α
cr
ψc(mm)d(mm)
σ
sk
ν
ρ
te
E
s
(N/mm
2
)
ω
max
(mm)
第5层2.10.983208698.7910.012000000.736
第4层2.10.8882010512.48510.012000000.564
比较
第5层ω
max
/0.3>1
不符合要求
第4层ω
max
/0.3>1
不符合要求
建议保留本层支架或增加二次支撑
六、楼板抗冲切验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受冲切承载力应满足下式
公式参数剖析
F=(0.7βhft+0.15σpc,m)η
umh0
Fl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
βh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800mm时,取βh=1.0;当h≥2000mm时,取βh=0.9;
中间线性插入取用。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σpc,m
临界面周长上两个方向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按长度的加权平均值,其值控制在
1.0-3.5N/㎜2范围内
um
临界截面周长: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h0/2处板垂直截面的最
不利周长。
h0截面有效高度,取两个配筋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
η=min(η1,η2)
η1=0.4+1.2/βs,
η2=0.5+as×h0/4Um
η1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形状的影响系数
η2临界截面周长与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响系数
βs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为矩形时的长边与短边尺寸比较,βs不宜大于4:
当βs<2时取βs=2,当面积为圆形时,取βs=2
as
板柱结构类型的影响系数:对中柱,取as=40,对边柱,取as=30:对角
柱,取as=20
说明
在本工程计算中为了安全和简化计算起见,不考虑上式中σpc,m之值,将其取为0,作为
板承载能力安全储备,
承载力计算
楼层
F=0.7β
h
f
t
ηu
m
h
0
F1
β
h
f
t
η
u
m
h
0
F
第5层10.89210.3510021.8629.901
第4层11.1910.3510029.15313.473
比较
第5层F/F
1
≥1符合要求
第4层F/F
1
≥1符合要求
板模板(碗扣式)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楼板名称标准层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120
新浇混凝土楼板边长L(m)6新浇混凝土楼板边宽B(m)4
二、荷载设计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
1k
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
2
)
2.5
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集中荷载(kN)2.5
当计算主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
2
)
1.5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的均布活荷载
(kN/m
2
)
1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
1k
(kN/m
2
)
面板0.1
面板及小梁0.3
楼板模板0.5
模板及其支架0.7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
2k
(kN/m
3
)
24
钢筋自重标准值G
3k
(kN/m
3
)
1.1
风荷载标准值ω
k
(kN/m
2
)
基本风压
ω
0
(kN/m
2
)
0.3
0.2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
z
0.9
风荷载体型系数μ
s
0.8
三、模板体系设计
模板支架高度(m)3
立柱纵向间距l
a
(mm)
900
立柱横向间距l
b
(mm)
900水平拉杆步距h(mm)900
立柱布置在混凝土板域中的位置中心对称立柱距混凝土板短边的最近距离(mm)300
立柱距混凝土板长边的最近距离
(mm)
200主梁布置方向平行楼板长边
小梁间距(mm)300小梁悬挑端计算长度(mm)150,150
主梁悬挑端计算长度(mm)150,150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隐蔽
模板及支架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设计简图如下:
模板设计平面图
模板设计立面图
四、面板验算
模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模板厚度(mm)15
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
15
模板弹性模量E(N/mm
2
)
10000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5.2.1"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的规定,另
据现实,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因此本例以简支梁,取1m单位宽度计
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
281250mm4
1、强度验算
q
1
=0.9max[1.2(G
1k
+(G
3k
+G
2k
)×h)+1.4Q
1k
,1.35(G
1k
+
(G
3k
+G
2k
)×h)+1.4×0.7Q
1k
]×b=0.9×max[1.2×(0.1+(1.1+24)×0.12)+1.4×2.5,
1.35×(0.3+(1.1+24)×0.12)+1.4×0.7×2.5]×1=6.511kN/m
q
2
=0.9×1.2×G
1k
×b=0.9×1.2×0.1×1=0.108kN/m
p=0.9×1.4×Q
1k
=0.9×1.4×2.5=3.15kN
M
max
=max[q
1
l2/8,q
2
l2/8+pl/4]=max[6.511×0.32/8,
0.108×0.32/8+3.15×0.3/4]=0.237kN·m;
σ=M
max
/W=0.237×106/37500=6.332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G
1k
+(G
3k
+G
2k
)×h)×b=(0.1+(1.1+24)×0.12)×1=3.112kN/m
ν=5ql4/(384EI)=5×3.112×3004/(384×10000×281250)=0.117mm≤[ν]=l/250
=300/250=1.2mm
满足要求!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方木小梁材料规格(mm)60×80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
15.44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2
)
1.78
小梁弹性模量E(N/mm
2
)
9350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
3
)
64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
4
)
256
因[B/l
b
]取整
=[4000/900]
取整
=4,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又因小梁较大悬挑长
度为150mm,因此需进行最不利组合,计算简图如下:
1、强度验算
q
1
=0.9max[1.2(G
1k
+(G
3k
+G
2k
)×h)+1.4Q
1k
,1.35(G
1k
+
(G
3k
+G
2k
)×h)+1.4×0.7Q
1k
]×b=0.9×max[1.2×(0.3+(1.1+24)×0.12)+1.4×2.5,
1.35×(0.3+(1.1+24)×0.12)+1.4×0.7×2.5]×0.3=2.018kN/m
因此,q
1静=0.9×1.2(G
1k
+(G
3k
+G
2k
)×h)×b=0.9×1.2×(0.3+(1.1+24)×0.12)×0.3=
1.073kN/m
q
1活=0.9×1.4×Q
1k
×b=0.9×1.4×2.5×0.3=0.945kN/m
M
1
=0.107q
1静L2+0.121q
1活L2=0.107×1.073×0.92+0.121×0.945×0.92=
0.186kN·m
q
2
=0.9×1.2×G
1k
×b=0.9×1.2×0.3×0.3=0.097kN/m
p=0.9×1.4×Q
1k
=0.9×1.4×2.5=3.15kN
M
2
=max[0.077q
2
L2+0.21pL,0.107q
2
L2+0.181pL]=
max[0.077×0.097×0.92+0.21×3.15×0.9,0.107×0.097×0.92+0.181×3.15×0.9]=
0.601kN·m
M
3
=max[q
1
L
1
2/2,q
2
L
1
2/2+pL
1
]=max[2.018×0.152/2,0.097×0.152/2+3.15×0.15]
=0.474kN·m
M
max
=max[M
1
,M
2
,M
3
]=max[0.186,0.601,0.474]=0.601kN·m
σ=M
max
/W=0.601×106/64000=9.397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
1
=0.607q
1静L+0.62q
1活L=0.607×1.073×0.9+0.62×0.945×0.9=1.114kN
V
2
=0.607q
2
L+0.681p=0.607×0.097×0.9+0.681×3.15=2.198kN
V
3
=max[q
1
L
1
,q
2
L
1
+p]=max[2.018×0.15,0.097×0.15+3.15]=3.165kN
V
max
=max[V
1
,V
2
,V
3
]=max[1.114,2.198,3.165]=3.165kN
τ
max
=3V
max
/(2bh
0
)=3×3.165×1000/(2×80×60)=0.989N/mm2≤[τ]=1.78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q=(G
1k
+(G
3k
+G
2k
)×h)×b=(0.3+(24+1.1)×0.12)×0.3=0.994kN/m
跨中ν
max
=0.632qL4/(100EI)=0.632×0.994×9004/(100×9350×2560000)=
0.172mm≤[ν]=l/250=900/250=2.25mm
满足要求!
挠度,跨中ν
max
=0.632qL4/(100EI)=0.632×0.994×9004/(100×9350×2560000)=
0.172mm≤[ν]=l/250=900/250=2.25mm;
悬臂端ν
max
=qL4/(8EI)=0.994×1504/(8×9350×2560000)=0.003mm≤[ν]=l
1
/250=
150/250=0.6mm
六、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钢管主梁材料规格(mm)Ф48×3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2
主梁弹性模量E(N/mm
2
)
206000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2
)
125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
4
)
10.78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
3
)
4.49
因主梁2根合并,则抗弯、抗剪、挠度验算荷载值取半。
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Q
1k
=1.5kN/m2
q
1
=0.9max[1.2(G
1k
+(G
3k
+G
2k
)×h)+1.4Q
1k
,
1.35(G
1k
+(G
3k
+G
2k
)×h)+1.4×0.7Q
1k
]×b=0.9×max[1.2×(0.5+(1.1+24)×0.12)+1.4×1.5,
1.35×(0.5+(1.1+24)×0.12)+1.4×0.7×1.5]×0.3=1.705kN/m
q
1静=0.9×1.2×(G
1k
+(G
3k
+G
2k
)×h)×b=0.9×1.2×(0.5+(1.1+24)×0.12)×0.3=
1.138kN/m
q
1活=0.9×1.4×Q
1k
×b=0.9×1.4×1.5×0.3=0.567kN/m
q
2
=(G
1k
+(G
3k
+G
2k
)×h)×b=(0.5+(1.1+24)×0.12)×0.3=1.054kN/m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按四跨连续梁,R'
max
=(1.143q
1静+1.223q
1活)L=
1.143×1.138×0.9+1.223×0.567×0.9=1.795kN
按悬臂梁,R
1
=1.705×0.15=0.256kN
R=max[R'
max
,R
1
]/2=0.897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按四跨连续梁,R'
max
=1.143q
2
L=1.143×1.054×0.9=1.084kN
按悬臂梁,R
1
=R
max
l=1.054×0.15=0.158kN
R=max[R'
max
,R
1
]/2=0.542kN;
2、抗弯验算
计算简图如下:
主梁弯矩图(kN·m)
σ=M
max
/W=0.234×106/4490=52.204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τ
max
=2V
max
/A=2×1.456×1000/424=6.87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跨中ν
max
=0.221mm≤[ν]=900/250=3.6mm
悬挑段ν
max
=0.056mm≤[ν]=150/250=0.6mm
满足要求!
七、立柱验算
钢管类型Ф48×3
立柱截面面积A(mm
2
)
424
立柱截面回转半径i(mm)15.9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
3
)
4.49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a(mm)500斜杆或剪刀撑设置剪刀撑符合《规范》
JGJ166-2008设置
要求
立柱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
205
λ=(h+2a)/i=(900+2×500)/15.9=119.497≤[λ]=230
满足要求!
查表得,φ=0.481
M
w
=0.92×1.4×ω
k
×L
a
×h2/10=0.92×1.4×0.216×0.9×0.92/10=0.018kN·m
N
w
=0.9×[1.2×(G
1k
+(G
2k
+G
3k
)×h)+1.4×(Q
1k
+M
w
/L
b
)]×max[0.3+L
a
/2,
L
a
]×max[0.3+L
b
/2,L
b
]=
0.9×[1.2×(0.75+(24+1.1)×0.12)+1.4×(1+0.018/0.9)]×max[0.3+0.9/2,
0.9]×max[0.3+0.9/2,0.9]=4.332kN
f=N
w
/(φA)+M
w
/W=4331.847/(0.481×424)+0.018106/4490=
25.217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八、可调托座验算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30
按上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受力N=4.332kN≤[N]=30kN
满足要求!
九、立柱地基基础验算
立柱底垫板的底面平均压力p=N/(m
f
A)=4.332/(1×0.1)=43.318kPa≤f
ak
=
70kPa
满足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22:2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