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李清照是南宋还是北宋

更新时间:2022-12-09 03:45:33 阅读: 评论:0

以流浪地球为题写作文-梅花魂课文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合格率怎么算)

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

[摘要]本文以李清照的词,怎一个愁字了得为序,李清照以沧桑的生命之

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金兵入侵北宋,北宋灭亡,44岁的她和心心相印的丈夫

被迫从北方逃难到江南,赵明诚染病身亡,后来金兵又犯南宋,孤苦的她继续辗

转流离于江南,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李清照为“乱

世中的美神”。

[关键词]李清照;词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她是谁?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李清照,南宋杰出的女词人。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

面的文学艺术成就。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恩爱,在学

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

“相敬如宾”的爱侣,他们过着平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幸福生活。李清照以沧桑的

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金兵入侵北宋,北宋灭亡,44岁的她和心心相印

的丈夫被迫从北方逃难到江南,赵明诚染病身亡,后来金兵又犯南宋,孤苦的她

继续辗转流离于江南,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李清照

为“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愁情角度

分析:前期词写家愁、情愁、离愁、闲愁,风格清丽婉转。例如:《如梦令》“常

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这首词是李清照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

桨声、笑语声、惊起鸥鹭的拍翅声和群鸣声互相交织,组成一个优美欢畅的意境,

反映了她青年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后期词写浓愁、哀愁,写

尽国破家亡之忧,颠沛流离之孤苦,风格沉郁凄凉。例如:《武陵春》“风住尘

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

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

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词作借暮春之景,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

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

喝三叹,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刘杨忠评价李清照:“一个人的存在就足以抵一个词派的存在。“郑振铎评

价李清照:“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

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

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面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在我的心中李清

照是最优秀的,最苦情的,也正因为她的愁苦才使她更加真实,并趋于完美。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幸教授了李清照的两首愁情词,下面我以《声声慢》

为例谈谈教学中是如何解读李清照的愁情词作的,是怎样让学生深刻领悟李清照

的悲怀愁绪的,是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备课时,我将教学重点设计为: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初步体会词中蕴含的

情感;2、通过深入理解词文,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将教学

难点设计为: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我设计了三

项学生活动:【活动一】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来表达自

己的心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怀愁情。首先聆听配乐朗读录音,聆听她的倾诉,

初步锁定作者的情感关键词:“愁”。【活动二】学生自由诵读这首词,整体感

知词意,找到“词眼”——“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这光

景、这状况”的意思,是对上述种种情景的总括,让学生从词句中感受作者的这

种愁绪,可以说学生对每一句词都有感悟。例如有的学生写到:“‘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是写她似乎在寻找的动作,因为这时的

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灾祸,她渴望找回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但是,她什

么也没有找到,只剩下漂泊异地的自己、‘冷冷清清’的处境、还有‘凄凄惨惨

戚戚’的心情。这几句使人仿佛看到了老年李清照的孤独寂寞和凄凉处境。”有

的学生还写到:“‘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抬头看雁过长空,

低头看残花满地。菊花曾经绽放在枝头,极其茂盛,现在却已憔悴凋落。如今还

有谁忍心去摘?清照看到花的憔悴,想到了岁月流逝,自己人已衰老,更是愁上

加愁,更是无心摘花。”更有学生感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

滴在梧桐叶上,更滴向词人心头。那连绵的细雨难道不是连绵不断的愁思吗?”

等等,内容十分丰富。【活动三】最后总结提高:可以从哪些方面鉴赏诗词?学

生讨论归纳出:可以从炼字炼句的角度,抓住重点字句鉴赏;可以抓住意象分析

感情。我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是递进式的,层层深入的,环环相扣的,从深入

体味到经验总结,始终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怎样体悟李清照的“万古愁心”。

一生寻觅,终生求美的李清照,将身致残,把心撕碎,铸就无穷的美留给了

人间。作为后人应以能够学到她的佳作为幸,应以能够感悟她的情感世界为幸。

作者简介:杜红,河北省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语文组,研究方向:教育学。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3:45: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01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