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复原读书笔记
、推荐序⼀——与创伤真正和解
这篇序是我很喜欢的⼼理学著名的⽼师施琪嘉所写。⽼师在第⼀段就很直⽩的说:“我们也研究还忙不过来,他们已经在忙加害着研究了。
”对于这句话我感同⾝受。在中国,受害者⼀词,在某种程度上给⼤家的感觉是贬义的。看起来,受害者就是⽆能,软弱,懦弱,没⽤的代名词。
很多的受害者并不希望别⼈知道⾃⼰就是受害者,他们往往会选择沉默,隐瞒,甚⾄独⾃舔舐伤⼝……
施⽼师告诉我们,⼼理创伤的后果导致记忆两极发展。⼀⽅⾯我遗忘,⼆,⽽另⼀⽅⾯记忆以增强的闪回⽅式存在。
“其实创伤导致的所谓遗忘只是假装遗忘,它在家庭中,在社会上,你代际传递的⽅式横向传递给其他亲属,相关家庭,纵向传递给向下数
代”。这是⼀种多么可怕的结局呀,伤害代代相传,痛苦代代相传。
“有时创伤还会以其⼈之道还治其⼈之⾝的⽅式进⾏下去。这时多年前的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辜的我们,⽆辜受害。⽽我们⼜上其他
⽆辜者,⽆辜受害。纵观社会上的各种乱象,处都充斥着这样的影⼦。在⽗母暴⼒拳头下长⼤的孩⼦,长⼤后也成为了施暴者。⽆意中被传染上艾
滋病的受害者,刻意的做出报复社会的⾏为,成为了故意传播艾滋病的社会毒瘤。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看起来,痛定思痛,并没有让我们更好受
⼀些,⽽通过伤害别⼈也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益处。
还有⼀些⼈会通过⾃伤⾃残⾃我放逐的⽅式,来应对⾃⼰的创伤记忆。⼼灵与⾁体的割裂其实同样痛苦不堪。伤害⾃⼰的⾝体真的就能让⾃
⼰的⼼灵更好受⼀些吗?
“个体创伤如此,群体创伤就更加危险。”“我们的近代史就是⼀个创伤的历史”把这两句话放在⼀起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虽然现在的中国看
起来朝⽓蓬勃,健康向上,但是那得创伤的历史已经深深的扎根在我们的记忆,甚⾄是基因当中。虽然看起来我们好了伤疤忘了疼,可是根植在⾎
液当中的⽆缘⽆故的暴虐因⼦,却以他的⽅式在向我们诉说着,请正视我。时事新闻中的很多虐杀,虐打以及让⼈觉得不可思议的⼀些⽆缘⽆故的
冲突,⽆不在说明的这⼀点。
在序⾔的后⾯,⽼师提出这本书既可以为⼼意创伤治疗专家所⽤,也可以供那些专攻急性创伤的⼯作团队参考。
在序⾔的最后,⽼师指出,本书的重点提到⼉童和妇⼥的创伤,是第三阶段(现在),主要性格家庭暴⼒所导致的创伤,这对我国实际情况有很⼤
的现实意义。因为中国历来是⼀个男权国家,虽然现在情况⽐以前有好转,国家也已经⽴法禁⽌对⼉童和妇⼥的暴⼒伤害。但是,实际情况却⼀样
的不容乐观。历年来,性侵害和暴⼒伤害家庭成员的时间频发,⽆不说明创伤治疗的⼯作仍旧艰苦卓绝。
就我个⼈的经验⽽⾔。在我们看不见的地⽅,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有很多的伤害以我们不知道的形势正在发⽣。虽然有⼀些情形在新闻上⾯鲜少
报道,但并不代表没有或者是不存在。相反,正因为鲜少报道,我们更加⽆法监控,⽽国家在相关⽅⾯也有⼀定的法律漏洞。因为没有案例⽽⽆法
增加⽴法条例。这样案例的经历者,却永远都在痛苦中挣扎。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22:17: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0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