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一眼望不到边

更新时间:2022-12-09 01:54:03 阅读: 评论:0

查询6级成绩-时不我予


2022年12月9日发(作者:万芳新不了情)

智多星阅读六年级上册答案

《巡道工的故事》【001】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

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

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

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

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

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

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

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沿,一盏红

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

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

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

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

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

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

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

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⒈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

么(3分)

⒉在文中用“-----”画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

的描写说明了什么?(2分)

⒊写出这篇短文中各段的小标题:①②③(3分)

4、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2分)

5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2分)

参考答案:

⒈①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把汗水比

作小溪)

②那光着的上身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油光滑亮,好人旬用紫铜铸成

的。(把上身比作紫铜)

⒉“身上的汗水仍然像……好像紫铜铸成的。”说明了巡道工工

作的艰辛。

⒊①坚守岗位②认真负责③美好印象

⒋回忆详写,乘火车和联想略写。这样不仅突出了巡道工的高贵

品质,而且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⒌尽职尽责,平凡而伟大,默默地工作忠于职守的精神。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002】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

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

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

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

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

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

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

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

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

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

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

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

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

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

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你把母

爱比作()。(2分)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

子的意思不变。(1分)

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是按()的顺序写的。(2分)

7、短文已用"‖"分成了四段,请归纳第三段段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穿针线;

2、自豪;

3、解释说明;

4、表示重复的次数;

5、教会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6、事情发展;

7、儿子和母亲心灵的沟通。

《钱被刮跑以后》【003】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

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

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

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

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

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

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

“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

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

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

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

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

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

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

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

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

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

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

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

“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

‘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

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⒈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

趔趄(liéliè)散落(sǎnsàn)微颤(chànzhàn)

⒉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⒊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⑴突如其来:

⑵喜出望外:

⑶不约而同:

⑷自言自语:

⒋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分)

⒌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2分)

⒍文章是按顺序写的。(1分)给前四个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

题。(2分)

①②③④

⒎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

参考答案:

⒈lièsànchàn

⒉:“……”,:“?”

⒊(基本符合词意即可)

⑴突如其来: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⑵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⑶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⑷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⒋“抢钱”二字加引号,说明并不是真正的抢钱,而是人们急于

帮老大爷把钱从地上捡起来。

⒌由于“我”不小心撞到了老大爷,钱掉在了地上,“我”担心

钱被风刮走或被过路人抢走,后来从人们还钱中,看到了当今社会人

们拾金不昧的高尚风格,所以“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⒍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掉钱——抢钱——交钱——数钱

⒎(略)

《我爱家乡的秋夜》【004】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

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

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

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

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

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

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

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

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

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

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

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

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

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

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

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

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

始了。

⒈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3分)

()的月光()的翡翠()的交响曲

()的山野()的柿子()的水墨画

⒉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4分)

⑴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⑵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⑶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⑷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⒊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各一句)(3分)

比喻句:

拟人句:

排比句:

⒋缩写下面的句子。(1分)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⒌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

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2分)

⒍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⒈(柔和)的月光(碧绿)的翡翠(绝无伦比)的交响曲

(空旷)的山野(沉甸甸)的柿子(美丽)的水墨画

⒉⑴不甘示弱⑵垂涎欲滴⑶载歌载舞⑷一望无际

⒊(略)

⒋田野是翡翠。

⒌详见第5自然段。

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夜的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005】

⑴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钮扣松动了。

⑵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⑶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

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⑷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

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

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

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⑸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

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⑹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

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

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⑺……还是失败。

⑻再试……

⑼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⑽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

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

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

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⑾儿子的眼睛热了……

⑿“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⒀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

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

无阻。如此简单。

1、请你从文中找出不少于四个成语(2分)

2、第⑷段中的划线句子如果改成“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怕弄

出声响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推好抽屉。”好不好?请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

析。(3分)

3、第⑽段中划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在这个句子里“孔”的

准确含义是。(3分)

4、第⑿段中的划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

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里的“美丽的梦”指什么?如何理解

这句话?(4分)

。5、文中最后一段说“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

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

简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偿不是这样呢?请结合你的

生活体验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句话。(5分)

母亲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

如春;母亲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

参考答案:

1、行云流水、文思泉涌、朝夕相处、没完没了

2、原句中“不敢”“惟恐”“轻轻地”这些词语从心理和动作

上刻画了母亲怕打搅儿子工作而处处小心谨慎的心态,形象生动地勾

勒出了一个一切为了儿子,对儿子充满无微不至的爱的母亲形象。改

换后的句子语言比较平淡,无法从细节上体现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备至。

3、特殊含义,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渠道(如答“母子间情感交流

的机会”,“母子间情感交流的空间”等也可。

4、①这个“美丽的梦”指母亲希望自己对儿子的爱能畅通无阻;

②母亲“笑纹如花”写出了母亲在得到儿子对她的简单的爱的表示之

后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情,而“缝合”一词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想要让

她对儿子的爱畅通无阻的愿望在得到儿子的回应时终于得到满足。

5、略

《露珠赞》【006】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每当夜幕

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

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

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那样挟风雷闪电炫耀武力,更不

像冰雹那样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

生风险给人类,而对人类却从来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

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灯西下夜以继日地

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1分)

短暂-()奉献-()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2分)

3、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1分)

4、作者为什么把露珠比作老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这段话赞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1、长久索取

2、(略)

3、(略)

4、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风险给人类,

而对人类却从来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灯西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

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

5、这段话赞美了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

《青蛙和大雁》【007】

一只大雁和一只青蛙在水平如镜的湖面同住了很久,他们相亲相

爱,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后来天旱,湖水干枯没水了,大雁想飞到有

水的地方,但舍不得把青蛙留下来。

“怎么办?”大雁和青蛙商量着说。

青蛙想了想说:“用一根小绳子,你衔着两头,我衔在当中,我

们一起飞到有水的地方去。”大雁同意了。

他们在空中飞了起来,飞过几个蒙古包的时候,有人看见了,人

们惊讶地喊道:“大雁带着青蛙飞行,真有办法!”青蛙心想,这是

我想的办法。

又飞到了有很多蒙古包的上空,更多的人看见了。人们齐声赞美

道:“大雁带着青蛙飞行,谁想出这么好的办法!”青蛙更得意了,

它差一点喊出来:“这是我想的办法呀!”

又往飞到了更多蒙古包的上空,更多更多的人看见了。人们赞不

绝口:“大雁带青蛙飞行,想出这个办法的人真聪明。”青蛙再也憋

不住了,终于张开了大嘴。

青蛙从空中掉下来,活活地摔死了。有谁知道青蛙摔死的原因了

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1)惊讶——

(2)赞不绝口——

2.前两次,青蛙听到人们称赞为什么不张口?第三次为什么忍

不住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干枯——()聪明——()赞美——()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1.(1)惊讶:惊奇,奇怪。

(2)赞不绝口:不停地称赞。

2.因为它知道自己一张口就会掉下去。因为夸奖的人更多了,

青蛙太得意了,再也憋不住了,终于张开了大嘴。

3.湿润、愚蠢、批评

4.略。

《攒钱》【008】

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那

是件很破旧的衬衫,领口卷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我知道,妈妈

就两件衬衫,倒换着穿。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

好、好好读书。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

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校门正好有卖饼的,许

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

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

就这样,我攒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那钱里包含着多少

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

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母亲的生日。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母

亲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楼到怀

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

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1、“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联系上下

文写出“渴望”和“忍耐”分别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长大的含义”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渴望指为妈妈买一件衬衫的迫切愿望;忍耐指我一次次忍受

着饥饿的煎熬。

2、懂得孝敬父母,关心父母。

3、短文记叙了“我”攒钱为妈妈买衬衫的事。

4、文章表达了作者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居里夫人的故事》【009】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

动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

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

—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上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

回乡的(希望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

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

家里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

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结束的时候,居里

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

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

着她走上主席台。这位老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

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

忘记曾经(传播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4分)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内写上序号。(6分)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

①“簇拥”的意思是()。

A.聚成一团B.许多人紧紧地围着C.许多人围着

②“盛誉”的意思是()。

A.很高的荣誉B.称赞C.赞美、夸奖

(2)“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

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侯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

感动,所以流下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3.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4分)

(1)

(2)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参考答案:

1、震动希望愿望传播

2、(1)①B②A(2)B

3、(1)居里夫人帮助她的法语老师完成重游出生地的愿望。

(2)在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典礼上,居里夫人把鲜花献给她小时

候的老师。

4、居里夫人虽然有很高的名望,但她在获得荣誉的时候,仍不

忘传授她知识的老师,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她是一个尊敬老师的科

学家。

《父亲,树林和鸟》【010】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hūtuó)河岸

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的树林,上上下下的望了又望,用鼻

子闻了又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

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

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读

huì鸟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向天空离开树

林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请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同义词:(4分)

兀立()舒畅()

快活()惊愕()

2、文章用“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话开头有什

么作用?

(3分)

3、春天的黎明,父亲来到树林边怎么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

(2分)

4、父亲喜欢鸟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简要概括。(3分)

5、文中写道“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我只闻

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2分)

6、文章为什么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结尾?(3

分)

参考答案:

1、(略)

2、①开门见山,点题;②概括了父亲、树林和鸟三者的关系;

③抓住了全文中心和情感基调。(写出一点得两分,写出两点得3

分)

3、因为父亲闻到了鸟味;没有风,看到了树叶在动。

4、①父亲对鸟的气味很敏感,对鸟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很了

解;②父亲说话的声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③鸟快活的时刻父亲也

最快活。(每点1分)

5、写“我”的“茫然”……是反衬(或突出)父亲对鸟的相知、

敏感。

6、这句话作为结尾是庆幸,因为父亲爱鸟而不会伤害鸟,这样

写也表现了父亲对鸟的喜爱,照应了开头。(意思对即可)

《父亲,树林和鸟》【010】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hūtuó)河岸

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的树林,上上下下的望了又望,用鼻

子闻了又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

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

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读

huì鸟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向天空离开树

林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请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同义词:(4分)

兀立()舒畅()

快活()惊愕()

2、文章用“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话开头有什

么作用?

(3分)

3、春天的黎明,父亲来到树林边怎么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

(2分)

4、父亲喜欢鸟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简要概括。(3分)

5、文中写道“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我只闻

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2分)

6、文章为什么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结尾?(3

分)

参考答案:

1、(略)

2、①开门见山,点题;②概括了父亲、树林和鸟三者的关系;

③抓住了全文中心和情感基调。(写出一点得两分,写出两点得3

分)

3、因为父亲闻到了鸟味;没有风,看到了树叶在动。

4、①父亲对鸟的气味很敏感,对鸟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很了

解;②父亲说话的声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③鸟快活的时刻父亲也

最快活。(每点1分)

5、写“我”的“茫然”……是反衬(或突出)父亲对鸟的相知、

敏感。

6、这句话作为结尾是庆幸,因为父亲爱鸟而不会伤害鸟,这样

写也表现了父亲对鸟的喜爱,照应了开头。(意思对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1:5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96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代付款证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