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
《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则寓言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内部的发展规律,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材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
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是: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
4.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5.从语言中体会一个道理:做事情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生活中要有美好的愿望,
也要有正确的奋斗方法,才能达成愿望。
6.朗读课文,能用自身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根据我执教多年低年级的经验,我觉得: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
力,对一些比较浅显的词语,已经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准确理解出来,较长的句子
也基本能准确断句,读通顺。
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结合课文的插图,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
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较为成功地执教了这篇课文。
回头反思,我的基本做法是:
1.自学过关、尝试感悟。
教学中,我注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独立阅
读的主动性,培养独立阅读的不错习惯。实践证明,自学自悟学习方式在二年级课
堂教学中适当渗透,是非常必要的,真正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例如:开课亦始,我就以“预习过关”的方式,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
学方式
1)、首先,我们来预习这则寓言,中有五道关卡挡在我们面前你能闯过去吗?
2)、出示寓言大闯关,请同学们根据闯关要求试着预习吧!
朗读关:读通课文
字词关:读准生字字音
理解关: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筋疲力尽
思考关:再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提问关:对课文内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3)、这些关卡你能过吗?你想过哪一关就在小组内认真展示一下,让小组同
学为你加加油!想过哪一关?试试看!
2.重视朗读,激活感悟。
读、思、议是阅读教学的三种重要手段,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课
堂上进行多层次的朗读并引进默读训练,是有效理解本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的
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我合理利用朗读这一“感悟媒介”,师生读中悟情。特别是讨论“巴
望”能否换成“盼望”“希望”和理解“总算”等词语时,通过朗读引导使学生们达成高
度的共识。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2
教学这两则寓言故事中,学生针对插图与课文内容提了一些问题,想想还真有
些道理。
如《揠苗助长》这课,学生对着插图明确提出质疑:“既然文中写老农干的是
筋疲力尽,那为何图中真在拔苗的他连一滴汗也看不到呢?不太符合常理呀!”针
对课文内容,学生问:“既然是老农,应该是很有这方面的经验才是,怎么连这简
单的道理也不懂呢?是不是改成刚刚学种田的年轻人比较恰当呢?”
如《鹬蚌相争》这课,学生也对插图存在质疑:“鹬蚌身旁不是有一块大石头
吗?鹬为什么不把蚌甩向石头,让它破碎,不是可以美食一顿,又不至于被抓吗?”
针对内容,问:“既然双方的嘴都被夹住,又怎么能说话呢?”
看对这么一群善于思考的孩子,特别欣慰。虽然上面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理由让
他们明白,但这些问题还是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的。希望自身教出的孩子能有自身的
思想,有个性,这样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
今天我讲了一节语文课《揠苗助长》,学校的各位领导都来听课,说实话刚开
始很紧张,昨天准备了一天的时间,很怕自身讲的不好,也怕自身出错。
第二节课终于开始了,我事先写好了课题,首先我是出示了整个板块地内容:
寓言故事,我问学生寓言是什么意思,接着我解释了寓言的意思,然后引出今天我
们学习的小故事,也是告诉大家一个小道理。
我让学生自身读题目,学习“揠”字,解释揠地意思:拔,然后紧接着理解课题
“揠苗助长”的意思。接着走进课文分为一下几步:
1.教师范读,学生完成两个任务,圈画出本课的生字,看准字形,校准字音。
2.找四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3.学习生字。
4.指导朗读。
5.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道理,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
6.写字。
整个教学环节基本上按照自身预想地完成,只是在指导朗读地过程中觉得自身
有些啰嗦,啰嗦地原因应该是自身在指导朗读这块是弱点,不太会抓住学生的心里,
因此指导的不够深入。
课后各位领导也都给了建议和指导,我觉得很高兴,听了他们说的我豁然开朗,
有些迷雾慢慢解开了,李主任告诉我在指导朗读时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抓住重点
词语,领着学生从课文中找重点词语,从词语出发,还有如果出示图片可以放手让
学生自身去说,像田主任告诉我多把时间留给学生会更好。而且也没有必要总是重
复孩子们地话,这样会显得更啰嗦。牛校长.田主任都提到了孩子地写字习惯,以
及要规范学生的写字顺序。领导还提到了在指导朗读时一定要具体,三年级地孩子
还不能抽象的分析,因此指导时不能大概地概括一定要具体。
听了各位领导的评课,虽然自身有那多地不足但我仍很开心,因为我知道了自
身到底哪里不好,这样以后我会对这些不足之处加倍努力,我一定不会辜负领导对
自身地期望,我会不断进步的。因为我相信自身!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4
通过对《揠苗助长》这篇课文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分成以
下几点:
1.首先犯了知识性错误,例如在生字教学上,“揠”里面的“女”字和“截”的笔顺
搭错了,以后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应尽量避免,现在我们的管教王上就有生字教
学这一部分,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
2.对“寓”字的字面解释上,它是“寄托”的意思,由于口误说成了“精神”。
3.给“焦”组词中,学生组了焦耳这个词语,它是正确的,焦耳是一个计量单位,
作为老师忘记了给她加以诠释。“截”字既可以组成“截留”也可以组成“截流”,在这
里应该都加以肯定。
4.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所要表达在效果。例如:
寓言的寓意应该由学生自身总结出来,并由教师加以指导,这样让学生更能体会其
中的寓意。或者在教学时可明确提出疑问,既然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应
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使禾苗正常成长,并联系实际谈谈我们生活中哪些事情不能
揠苗助长,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
5.如果选择课件上课,有些突发状况是难以预测的。我在这里给老师们一个建
议,在多功能话筒的利用中,请不要中途关闭开关。否则就像我今天这样,设备暂
停工作,导致不能正常为你服务。
6.整堂课时间把握得不够好,在生字和词语上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整堂课
龙头蛇尾。作为教师,教二年级的孩子时,在“我会读”“我会写”的生字中一定要分
清主次。
7.最后,整堂课欠尾了。其实《揠苗助长》中的寓意和道理在动画中也专门涉
及到,但是由于已经下课,不好意思再拖堂和浪费各位老师的时间,便草草结束,
没有让学生真切感悟和对课文加深更深的印象。
在这里我也真诚的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传经送宝,多多指点、指出不足、明确
提出建议,在今后在教学中大家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5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
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
《拔苗助长》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就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
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
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
语文学习应时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带到生活中。
本片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回忆自身参加拔草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劳动的
辛苦,再让学生演"筋疲力尽"可谓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唤醒了生活场境在头
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
话。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
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
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
澜教授也指出:"只关于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
在这里我摒弃了以往教学寓言时,把隐含的寓意用语言向学生描述的做法,大胆放
手让学生去演、去说、去感悟、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拓展。在轻松、愉悦
的表演中、笑声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挖掘出了生活中许很多多的
类似"拔苗助长"的现象,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这些是我始料不及的,但这
又仿佛是必然的,因为我给他们的不但仅是翅膀,还给他们展翅腾飞的空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给学生一个空
间,学生就能释放潜在的才能,在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教材"只会令课堂产生
窒息,"用教材教"才能凸显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应抛开一切杂念,做课改全
心全意的拥护者,去追求教学合一的境界。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6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篇课文,是一则传统寓言。它展
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急于
求成,违反规律的道理。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身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
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怎样让学生既明
理又会表达呢?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的:揭题释题--初读了解大意--品读体会“焦
急”--感悟寓意--点明寓意。
首先,从《揠苗助长》的课题着手,在图片的辅助下,理解揠苗的意思,并从
文中找出关于揠苗意思的句子。当学生明白揠苗的意思后,我适时追问:把禾苗一
棵一棵往高里拔是为了什么呢?这样让孩子们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水到渠成。紧
接着我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这个种田人为什么揠苗助长?结果怎样?孩子们明白了
这个问题也就能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其次,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农夫的“焦急”。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语?什么叫“自言自语”?做做“喘气”的样子……对于句子“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
山”则通过3次不同层次的引读体会农夫的焦急。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不是死
板地用语言来解释,而是让学生看图想象农夫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这样就非常自
然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整个板块教学中,“读”贯穿始终。我采用多种形式
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
中“说”。既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最后,借用植物生长规律的经验,引导学生体会寓意。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
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二年级的学
生而言让他们说出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比较难。因此,我先让孩子们观看番茄
生长的录像后让他们说说自身从录像中明白了什么?再追问孩子文中的这个人犯了
什么错误?当孩子们用自身的语言表达出其中的道理时,我再做稍微引导,如此一
来,孩子们就能明白其中的寓意。
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真实的扎实的有争议的课。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的
不足。设计好教案后,总习惯于按照教案一步一步走下来,时间来不及了,就开始
为了完成教案中的设计开始赶教案。学生在对于《揠苗助长》的寓意没有理解透彻
的时候,就可以再多花些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而不是为了一定要把后
面的赶完而匆匆了事。其实上课就和生活一样,很多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
我们学会放弃,先把前面一步扎扎实实打牢,再往后走。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7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他透过古时候一个种田人想让他的禾苗长得快
一些,就想出了一个愚蠢的办法——把禾苗往高处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诉我们
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
读懂这个故事的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弄懂寓意就有点困难了。因此,在教学
时,采用了以下几步做法:一.以多种形式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
有感情的读课文。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文章的意
思就不用老师多费唇舌了。二.为了弄懂寓意,在讲完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每个父母都期望自身的孩子能快高长大,如果此刻你的父母将你当小禾苗一样拔
高,你说行吗?”学生都笑着说:“不行,不行。”老师再引导:“如果你就是种田人
的亲人或朋友,你会对他说一什么?”学生会根据事物的生长过程去分析说:“禾苗
也需要拔草、除虫、施肥才能生长,不能违背了事物生长的规律,急于求成,反成
坏事。”另外,还设计了续编故事,第二年,这位农夫有去种禾苗,他会怎样做呢?
让学生透过续说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长过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做什么事都不能
急于求成,要遵照事物发展的规律。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简
单了。
老师也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8
《揠苗助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篇课文,是则传统寓言。它展现
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
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身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
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怎样让学生既明理
又会表达呢?我是这样设计本科教学的:联系旧知导入--初读了解大意--品读感悟
寓意--点明寓意拓展—动画创景复述。整堂课上得较扎实,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新旧知识链接,首尾相呼应
课伊始,复习上学期《识字四》的成语导入,通过复习,激活相关旧知识,既
有利于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可为新知识作好辅垫,使学生更清楚知识
的相关性。从而引出寓言的学习。在学完课文后,又再次回到“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句,更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揠苗助长的理解和感悟。
二.抓词品句炼意,并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帮助孩子们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儿童在深切的
感受中领会寓意。因此本课教学中,利用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那可笑而又
发人深思的形象,如抓“巴望、天天、好像”等品味农夫的“急”,抓“好像”在不同句
中的作用体会语言文字的妙用,抓“一棵一棵、一直”体会农夫的“傻”。期间融入
“焦”字及给“焦”换偏旁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寓意,又进行字词的积累。同时十分重
视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训练,因为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指导
学生对感兴趣的地方想象,如:种田人看着拔高的禾苗,,()地想()。教学课
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儿子看到禾苗枯死会对爸爸说些什么?你会对种田人说写
什么?在学生在想像中发表自身对寓言故事的领悟、见解,说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三.课内课外链接,使孩子的语文素养更丰厚
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寓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与
感染。在学完课文时,我将《揠苗助长》的原文引入,让学生阅读孟子写的原文,
明白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古今表达的多样性等等,无不蕴涵着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
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感悟这一充满智慧的寓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悠久历史。
对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有重要的作用。
四.激趣复述,培养孩子们的表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而忽视策略知识教学或重视策略知识教学
而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在这节课中我注意两者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尽力做到两
者的齐驱并进。在讲故事活动中,我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深刻理解文中农夫的
“焦急”心理。课的最后,我创设了说的训练—给《揠苗助长》的无声动画配音,为
学生生动的讲述故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课中还有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
其一,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形式太单一,重点语句读的不够透彻;
其二,生字书写教学过于集中,可适当置于文本教学过程中,音、形、义相结
合。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9
这篇寓言故事很老了,基本的含义是教育人们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
违背。但一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这点。本单元主题是“愿望”。和这个主题结合,和
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应落脚到人不但要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还要有正确的奋斗
方法。我设计了让学生分析这个农夫的思想行为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读书、思
辨的过程中明白道理,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我没有用多媒体课件。语言本身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因此需要的不是再现情
景,而是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的广度,是发散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确体现出了思维的不断提升。他们不断讨论,倾听,
思考,争辩。我都不置可否,没有直接给出我的判断。而是适时的给与引导。最终
道理很自然地摆在大家面前,一点也不勉强。)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0
培养学生独立创造、主动求索的精神,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重要一
环,这在《揠苗助长》的教学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猜测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有效手段,
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教者较好地利用了“猜
想”的方法,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自身猜出意
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
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教者首先是引导
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诸如:盼苗生长的形象、帮苗生长的
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黄的形象。第二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
教者还注意随机引导,推动学生拓展开去,创造新的形象,诸如:儿子焦急的形象、
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这就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想象创造中加深对课文
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强对课文蕴涵的感悟和挖掘。
再则是引导介入评价。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
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为此,教者引导学生一会儿充当拔苗人,
一会儿充当旁观者,进入情境,介入其中,谈看法,提建议,说感受。这样,能有
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筹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激发学生
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求索,以浅化知识难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
解和课文蕴涵的领悟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想使自身田里的禾苗长
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课文主要分三个
部分组成:拔苗的原因,如何拔苗,拔苗的结果。故事通俗易懂,二年级学生能读
懂故事的表层意思,但是由于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趋于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体会
深层寓意,对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针对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重难点
定在体会本则寓言的寓意上,并采用“创设情境“来突破重难点。预设与生成总是有
距离的,执教完后,我对这堂课教学有满意的也有遗憾的,下面把自身的感受反思
如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由自身周末在家读到的寓言小故
事入手,说说你读了什么寓言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练习说完整的话。孩子们争先
发言,进而也明白了寓言就是借助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然后读课题质疑,学
生明确提出很多问题,老师总结了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问题,拔苗的原因,如何拔苗,
拔苗的结果,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由于是自身明确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课
文时特别有兴趣。
二.情境创设点明主旨。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老师在指导让学生
清楚了解禾苗的生长过程时并不是通过枯燥的解说、问答,而是创设了两个情境,
教师直接让学生演一演田里的小禾苗,来问学生:小禾苗,小禾苗,你怎么一点儿
也没有长高呢?小禾苗,小禾苗,让我来帮助你把你拔高?你高兴吗?这一情境的
创设让学生自然地抒发,一下子就阐明了禾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不能违
反事物的规律,孩子们接受的又轻松又明了。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朗读指导切实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
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本节课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读的训
练,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
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读
到农夫一边喘气一边说时,通过初读、评价、比较、示范、再读,学生们都能读出
自身感受到的又累又高兴的情绪,张扬了个性又提升了朗读兴趣。
四.激发想象引出道理。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
身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
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而老师在教学了全文后顺着文章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
故事的结果在意料中也在意料之外,种田人犯了一个错误,你知道是什么错误吗?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在这一环节指导时,在教师的启迪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
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张津铭说:什么东西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不能
违背它。祁晋熹说:种田人如果嫌他儿子长得慢
了,也来拔一下他儿子,那会怎么样呢?并自然而然地引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
道理——急于求成,徒劳无功。这一道理是学生们自身在想象说话中慢慢地得出来
的,而教师在其中起了引领的作用。而且在后一步的写字教学中我把刚刚所学的寓
意与学生平时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说:“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写
字也一样不能太着急,要耐心得来写,千万不能——学生又一次大声地朗读了黑板
上的寓意:急于求成,徒劳无功”。再一次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学生头脑中生
根。为了再加深寓言理解让学生扮演农夫、小禾苗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
故事续编等,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萌
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
在课的最后,向学生推荐课外也可以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了解蕴含的道理。
一堂语文课教给孩子的不但仅是揠苗助长一个故事,懂得的不但仅是急于求成,徒
劳无功一个道理,而是把课堂知识引向课外,让孩子们在课外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
充实自我。
在上完课后,我认为还有几个地方在处理上还欠到位:
1.整堂课中,教师说的似乎多了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还不够。
2.朗读指导最好再有层次性一点,体现一定的坡度。
3.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方面还可以再好一点。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2
《揠苗助长》是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讲的是古时候
有个农夫为了能让禾苗快些长高,而将之一棵一棵往高处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
有趣故事。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读懂课文,并能从中明白所
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在第一则《刻舟求剑》的教学
时重点教会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点拨下自读自悟,掌握学习的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课教学基本上能达到我预期想达到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听完课后,老师们都
有一个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本课教学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模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真正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确实落实新课程改革。在对
学生的朗读训练上做得到位,也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首先,在初读课文的设计上,
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初步感知,并能利用观看动画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再读课文
时,带着一定难度的问题深入学习,步步深入,循序渐进,自渎自悟,在小组里合
作探究,真正落实单元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敢于放手,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机
会,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将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但不足还是存在的,如
果教师能更全面地关注全体学生,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将更锦上添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正视自身的优点,祢补自身的不足,使自身不断成长。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3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
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揠苗助长》就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就三年级
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并概括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
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看图猜故事名”这个游戏导入,既复习了学过的寓言故
事,又顺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由于课文篇幅短,故事内容
容易理解,我就把朗读和感悟结合起来,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
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因此在课堂上,我设置了较多的问题
去引导学生朗读。从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第二遍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
语言和心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再到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
解了人物性格特点。最后,利用图片展示课文主要内容,并依此复述故事,自是水
到渠成。
虽说在上课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上完课后,仍不满意,觉得这节课存
在以下不足:
一.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例如学习“精疲力
竭”这个词时,如能结合上下文并加以表演,学生肯定会有更深刻的记忆。
二.理解课文内容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
引导,问题比较浅显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身去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如能在课
堂上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把文本加以更生动的形式去呈现解读,相信这节课
会更加成功,也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给学生一个空
间,学生就能释放潜在的才能,在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以机会和舞台,
不但是“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教”。只有这样才能凸显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想使自身田里的禾苗长
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
章。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身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
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但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而老师在教学了全文
后顺着文章的资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说:农夫来到田边一看,他
后悔极了,他想(学生能说农夫会怎样做,也能说农夫会怎样想)”在这一环节指
导时,在教师的启迪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并
自然而然地引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急于求成,徒劳无功。这一道理是学生
们自身在想象说话中慢慢地得出来的,而教师在其中起了引领的作用。而且在后一
步的写字教学中,教师把刚刚所学的寓意与学生平时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说:
“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写字也一样不能太着急,要耐心得来写,千
万不能——学生又一次大声地朗读了黑板上的寓意:急于求成,徒劳无功”。再一
次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学生头脑中生根。
在课的最后,教师还告诉学生像我们这天学的“揠苗助长”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
事,故事中又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呢,叫——寓
言。并且向学生推荐课外也能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一堂语文课教给孩子的不但
仅仅是揠苗助长一个故事,懂得的不但仅仅是急于求成,徒劳无功一个道理,而是
把课堂知识引向课外,让孩子们在课外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充实自我。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5
《揠苗助长》在品读表现农夫急性子的语句时,学生感情把握非常充分,文章
读得非常有味道。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孩子能把句子读得有感情,读出语文味,这
个过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品味,消化,吸收,今天同学们表现非常好。
1.读准字音。
古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异读字,如果不及时扫除这些障碍,将会对学生理解古
文意思、领悟内涵造成一定的困难。学生只有在读准难读字的字音后,才能把文章
读得字正腔圆。在初读这一环节,老师先让学生自读寓言,明确提出“读准字音,
读通寓言”的自读要求。之后,在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这一环节,又非常注意发现学
生的读音错误,并及时纠正。
2.读出语气。
古文教学如果单纯地讲解古文意思,不但学生不易听懂,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枯
燥、乏味,效果适得其反。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
培养语感。古文教学尤需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朗
读的指导。第一句“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是故事的起因,比较
难理解。老师从“方”字入手,通过师生对比的朗读,让学生体会鹬和蚌的动作非常
迅速、敏捷。第二.三句“鹬曰:‘今日不雨,时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是故事的经过,老师主要采用的是分角色读
的方法。老师扮演“鹬”,抽一名学生扮演“蚌”,连读三遍,老师(鹬)越读越快,
学生(蚌)也越读越快,“争”得不可开交,下面的学生大笑,都想来“争”一“争”。
接着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自悟自得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何
为“争”,如何“争”,“争”出了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
充分展示了“以读促悟”的理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堂也有需要进一步健全的地方:
1.要继续重视教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学
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让他们在今后的古文学习中有
法可循,并逐步形成一种学习能力。
2.学生接触古文,应多让学生用自身的话来讲讲寓言故事,而不能仅仅停留在
古文的字面意思上,这是初学古文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对
课文有更深的感悟。
3.朗读的深度不够。虽然贺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但还需在学
生讲清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出味。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有节奏地读,有韵味地读,读出感悟,读出深意。
本文发布于:2022-12-09 00:5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93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