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诗句】轻易识得春风面,姹紫嫣红老是春_全诗赏析
出自宋代诗人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人们个别都以为这是一首游春。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
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来日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等于寻找
美妙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
写欣赏春景中取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体景色景物。“一时新”,
既写出春回大地,天然风物面目一新,也写出了作者远足时线人一新的惊喜感到。第三句
“等闲识得春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
容与特点是很轻易识别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老是春”,是说这姹
紫嫣红的气象全是由春景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意识了春天。这就详细解答了
为什么能“轻易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花团锦簇”又照顾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
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详细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首句点明出游的气节、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
新。恰是这新颖的感触,使诗人认识了东风。好像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
而百花斗丽的景象,不正是活力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入,统率
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处
所早已失守于金国,怎能去游春呢?本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
“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提倡的“仁”。这些意思
假如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未免单调乏味。本诗却把哲理熔化在活泼的形象中,不
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超之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23:33: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8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