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学术性论文
-------2007年经济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座稿
主讲人:何大安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下午好。受学校科技部,研究生部以及校团委的委托,给大家做个学术报告。
今天这个报告会做得有点飘逸,想到哪讲到哪。用我们经济学的术语讲的话就有
点像华尔街漫步一样,想到哪讲到哪。这个报告以前做过,在哪个地方做过呢,
当然对象不一样,浙江省有几个高校,它们的几个青年老师,我给他们做过这个
如何撰写学术性论文的报告,做过几次。那今天对象发生了点变化,因为今天的
对象大部分是同学,学生。那么学生听我这个报告呢,可能在某些地方有点吃力,
那我就尽可能的把这个知识面,知识层次给压下来。目标就只有一个,就是你听
完这个报告以后对写学术性论文时有个大体的框架,以后知道学术性论文在写
的过程中我曾说过这些东西在这个地方可以用到。如果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
本人就感到无上的聊以自慰了。
我们首先讲一个我们在做经济学或者社会学其它的科学的学术性论文的时
候,它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规范问题。什么叫做经济学或者哲学、法学或者管理
学这个规范问题呢?规范问题概而言之应该把它理解为这个学科它特定的组织,
以及它关于对某个社会问题,比如经济问题,社会学问题,或者法学问题,它有
个基本的看法,然后又是在符合这个学科本身的要求的边界范围内能把这个问题
给说出来,那么这样的一个任务应该把它理解成为标准的规范性的学术论文。反
之,如果你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然后这个口语话的东西很多,把报纸上的东西也
弄来了,那不是学术性论文。讲到这个问题我们往外面延伸一点。学术性论文规
范要求比较严谨,这个严谨在抽象的时候我把它说的具体点。比如说,某个问题,
这个问题一定是这样,有可能是这样,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这样,或者说在什么
样的条件约束下它是这样等等,它应该有这么一个框定。它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
说。又比如文学个体就有区别,我们大家熟悉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
的孩子是个宝,这样的话从文学说明的角度来讲的话,很有道理,大家都很喜欢,
也接受了这个语言。但从学术性规范性论文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是错误的,为什
么这么说?因为他只有妈妈好,那么爸爸就不好啦?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这种要求
对学术性的论文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定的规范。那我们围绕这个问题来讲1~2小
时。
首先学术性论文分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做纯理论性的论文。纯理论性的
论文就是对你所研究的对象中间某些带有义理性的,机理性的,或者趋势性的,
或者规律性的某种东西,你对某一个侧面,某一个问题展开一定深度的,广度的
发表自己理论见解的观点。这种论文并不一定要实证分析,不一定要数据。现在
社会上存在一种现象,以经济学为例,好像经济学没有数据就不是论文了,那这
句话是不对的。实际上有很多经济学大师是不写数据的。比如现在我们所知道的
现代的哈力克、诺斯,他们都不写的,就是纯粹的经济学论文。马克思的东西也
很少有数据,相当少非逻辑的分析。当然这个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不同。我们在
这里不多讲。我们只是告诉大家纯理论性的论文是研究经济问题中间,法律问题
中间某一个侧面,观点,某一个理论见解,对这个问题自己展开带理论色彩的描
述论证,像这样的论文我们一般叫做纯理论性的论文。
第二种论文叫做实证性论文。实证性论文就是你观察到社会的一种现象,对
这种现象你自己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你要论证这个观点的时候就要采集数据,用
数据来佐证,用我们现在比较时髦的术语说就是来证明这个命题是否成立,这个
一般称之为实证性论文。这个你是一些西方国家和一些海归写的比较多,这其中
也有很多问题,这个问题我们不是我们这儿所谈论的问题。实证性论文就是对社
会的某一种现象,认为不敞开自己的学术性观点,不忍为它应该是什么样,而是
说它是什么样或者说不是怎么样,而这个完全是靠数据靠对社会中一些样本的采
集来论证这个观点,这个一般被称之为实证性论文。
还有一种论文就是介于两者之间,既有理论,又有实证。这个档次要求比较
高,就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证,这个要求档次比较高。就是对社会现象比如经济问
题有个明确的观点,你认为一种社会现象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把它论证
出来,围绕这个论点,在理论论证的同时又把实证资料放进去,来佐证这个观点,
糅合在一块,这中间既有数据又有模型,然后又有自己的理论,把它结合在一起。
这个我们通常把它称作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论文。这种论文相对而言跨度比较大
一点。它为什么要求跨度比较大一点呢?就是要求作者的理论素质涵养要求比较
高。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制问题比较了解,同时要有一整套搜集
资料,建筑模型,取舍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把这些结合在一块,那么这就要谈到
一个问题哪一种论文的质量比较高呢?这个分情况而定。那么论文写作碰到的第
一个大问题就是谋篇布局。这个一定要引起同学们注意,这个非常难。谋篇布局
就像这中间很多同学下围棋一样,下围棋的前提就是要谋篇布局。这个局布的比
较好,相当于你悉心论证的时候,围棋里的渡棋一样,论文写完后还要写些概括,
就像围棋里的观棋一样。这个论文整个从,谋篇布局开始,到中途剿杀,然后到
观棋这整个阶段。是三个布局,应该是能把它理解。那么这个谋篇布局就是说不
同的作者,不同的知识面再说到底一点,你这个人身上冒的气不一样,那么谋篇
布局就不一样。同样一个问题在张三手上写是一回事,在李四手上又是另一回事
了。这个在古代科举制度是也存在这个问题。比如古代科举早考进士的时候,他
有策论,这个策论皇上殿试的时候出一道题,这个题往往跟政治问题有关。状元
就比一般进士要高,是因为他历试高,关于历试的问题我们下面还要谈到。谋篇
布局布得好,那么论文就成功了30~40%,如果你的论文布局布得不好,在很
大程度上损害了你的文章的理解,文章的写作,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谋篇布局的
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个人逻辑思维展开的过程,逻辑思维混乱的人布局肯定不好。
如果你的逻辑思维比较清晰,结构比较清爽,那么你的论文档次比较高,这中间
有个内在的联系。这讲到了第一个问题。由谋篇布局确定以后以下就是结构安排
问题。
论文的结构安排问题:假如有篇论文题目名字叫x,这个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你写五个部分,六个部分,四个部分,这个没有问题,首先这些内在关联一定要
很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会写论文的人通常会犯一个毛病,比方说一篇论文
的内在要求是ABCDE这么写下来的,那么他A可能写对,C放在B的位置,
D放在C的位置,把它倒置,这引起结构混乱。结构该怎么学呢?这就看你的
修养了,就是你书看的多,写的多,你的周围的氛围比较好,有人教你这个论文
该怎么写,论文比较难写。你去写文章的时候,文章写得好的人肯定是不错的,
文章写的不好的人,他的书肯定写得不好。文章写的好的人,书一定写得好。书
写的好的人文章不一定写的好。文章就像一个压缩饼干,为什么是这样的道理
呢?因为文章要你在一个具体的文章篇幅内要你把这个观点说出来,一切与这个
文章没有关系的统统不写,这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可言可不言。不言这个难度很
大,比如说很多同学老师,文章写了一大段,死活不肯删掉,其实这一段跟文章
没有关系。你水平比较低可能看不出来,水平高了你就会发现这个跟文章没有关
联。我经常看论文,画圈标注这个是什么意思,建议删除。他舍不得删,舍不得
删是人身上的思维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干瘪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任何一个问题都
有无限的话好说,当没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说不好这个话。这个问题很重要,
你们要适当注意,这是结构问题。结构问题中间其实暗含着另外一个在学术要求
上比较高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一篇文章它有主线,你的一
切论证,一切旁征博引也好,一切数据也好都要围绕这个主线转,千万不能偏离
这条主线。有的同学写论文写不来,或者有些老师自认为写论文写得好,其实很
多东西都跟主线没有关系,这条主线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论文的题目,你论证
的东西要跟这个主线有关系,有我的观点来说,论文就是要写的飘飘洒洒,但是
要形散神不散,比方说你在A这个问题,A这个问题涉及到A1,A2,A3,A4,
A5这五个问题,那么我在写A问题写到某个程度的时候,我会把A问题粘上去,
粘上去不久又回到A这个问题上来,然后又到B这个问题上,反应出去,转来
转去还是围绕A这个问题转。如果你把A问题丢掉或者是写到别的地方去了,
我们做一个恰如其分的比方,在教工路校区里,人家问路。问你这个道怎么走,
他的研究生说告诉他那边是南,哪边好似北,往南边走,到第三个红绿等的时候
往左拐,再过几个红绿灯那个地方就是了。有的人不会说,他怎么说呢?他说:
你往前面走,第二个红绿灯的旁边有个九百碗,这个店的面条很好吃,开始说了
很多关于九百碗的问题,这就麻烦了。这个比方可能不是很恰当,但是你想想你
的论文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跟那个问题没关系了,那么有的同学会问:为什
么一些没有关系的问题会写在纸上呢?那么问题出自哪个方面。你不知道这个问
题跟那个问题有么有关。另一方面与这个偏好有关。从高中生到大学,大学刚毕
业的人有一个共性,喜欢剪辑一些词汇,一些画面,这是没有用的,学术性的论
文不管是社科类的还是理工科类的,它不讲究这个。它讲究什么呢?讲究实际问
题,把这个问题论证出来。论证比较好的时候,用一两句话括起来,拉得很漂亮,
然后回到主题上。那这就比较好,这就是我们讲的“可言可不言”,“形散神不散”
的问题。底下有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随着科学的交叉,各种学科交叉在一块
的时候这个模型额问题,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现在包括法学甚至包括政治学,历
史学也建立一些模型。那模型该用不该用呢?我的观点是该用的时候用,该不用
的时候就不用。那么我们什么叫该用呢?就是我在这篇论文中所阐述的理论性
观点,而这个观点有蕴含一系列的变量,这个变量可以通过线性函数或非线性函数
或一个抽象的模型能够把它客观地表现出来.那么这个时候你这个模型就非用不
可.那么这个是什么情况呢?就是说,模型是为你的观点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而很
多人先找一个模型然后粘上去.那这篇文章就散了,肯定是不行的.为什么在数学
中有个建模问题呢?你到了那个时候就自然会建这个模型.你没有这个模型也可
以.其实我比较同意林逸夫的观点:任何一个经济问题都可以用语言表达而不一定
要用模型.当然用模型的时候也有模型好的地方.模型好的地方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按照我的理解,就是迟钝的人脑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时候,他的逻辑面会出现
某些断裂层.而模型它以直观的形式直接把它衔接起来,这就是模型的优点,而模
型又有模型的缺点.为什么呢?因为模型中一直暗含着一系列作者没发现的假设.
而一旦把这个假设抽掉以后,那这个模型就不成立.也就是说:你有一个观点,先用
文字表达出来,然后用模型去论证,这就是锦上添花.如果说你是先搞一个模型,然
后把社会问题往里面塞,一定要说这个社会问题与模型有关,那这个文章就跑掉了.
那我们就讲到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层面的几个主要要点,这和四第一个问题.第二
个问题,我就把论文分为几个档次给你们介绍一下.那么高档论文是什么,一般论
文是什么,下三流论文是什么.那么高档论文一定有一个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立观点.
这个观点在论文的论证中你把它说圆了,就是这个论文本身把它说清楚了,这个论
文这个观点对和错没有关系,注意了:对和错没关系,实际上世界没有什么是绝对
的对的,尤其是社会科学,这使我我想起恩格斯的名言: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是绝对
的,只有这句话是绝对的.你不要去强调它的对与错,你寻找真理,那这篇论文就出
麻烦了.你只要把它论证出来,观点是独立的,自己的,那有的同学就会问:我这篇论
文真的是我写出来的,观点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啊,但是你别忘了,在你学过的浩如
烟海的前面文献里每页有别人说过这个观点,这就不是你的观点.尽管你没有受到
抄袭的谴责,但不是你的观点,你的观点肯定是别人没有的.这个问题是我想到一
个人做人的道理:学术上是没有欺骗的,你可以骗到很多桂冠,但你的学术性论文
骗不了,为什么呢?假如说你出名了,人家开始看你的论文了,张三不知道,李四不知
道.李四不知道王五会知道.这个论文不是你的闽浙赣论文以前别人写过的,这个
观点在国外的某个杂志上有,他马上就把你抖出来.所以在这里面就碰到一个问题,
我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发现新的理论观点进行论证.来找出一些原创性的东
西,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一般呢,年纪轻的人读了很多书,这都是没用的.按照
我的观点讲你就是在哈佛大学拿了个博士学位,也会死没用的,因为你很难创造出
很新的东西,这起码要到35~40岁以后,而且你一直在学术中遨游,脑子非常好
的人,才会逐渐找到别人确实没有论证过的观点,找到了这个观点这个文章的档
次马上就上来了,也成功了百分之五十。讲到这个问题时给同学们提一些建议:
你们以后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假定碰到一个非常好的观点,这个观点你现在在
目前条件下无法论证。怎么办?握住它,就像一支好股票一样,千万不要在涨到
5%,8%就把它抛了。你把这个观点抛出来后,写得又不好,在一个很差的杂志
上发表,然后人家看到你的观点受启发,人家把它加深,这个观点就跑到别人那
去了,这种事情在学术界是屡见不鲜的。你这个观点你把它论证出来,这个观点
是我自己的,然后我又按照学术规范把它论证得层次比较高。这种论文一般我把
它理解成为高档论文,质量比较高。一个人一辈子真的能够写出被同行认为是这
样的论文有一到两篇属于高手,一般的人一辈子写不出一篇,你写不出来,你写
的是别人的。有人会问:何老师,你写得多不多?我写得多不多,不是我说,我
说也没用,学术界有一个市场的,这是一个学术市场。我在05,06年在《光明
日报》上发过一系列文章,这写文章关于这个问题我谈了自己的很多观点。学术
市场不是靠你一个人去蒙的,我说我这个文章是全国一流的,世界一流的,你瞎
说吧,有什么用呢?那学术同行人,他会认为一篇好的问题。打个比方,比方说,
我和张三是同事,我和他两个人搞的是同一个理论研究,我和他矛盾很深,我写
了一篇论文,他不敢说我这个论文坏,也不得不说这个论文好,那才是好论文。
那么,什么叫二流论文?就是对前人的某些研究成果或某个独立的观点提出个别
修正性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在学术规范的前提下,把自己对这个规范问
题的看法有一个新的看法,这个也算是比较好的论文,我把它理解为二流论文。
那么什么是三流论文呢?俗话讲,叫剪刀加粘贴板,把这个拉过来一粘,那个拉
过来一粘,网上这个地方复制一下,那个复制一下,把它串成文,那这种论文叫
三流论文。我们不管作什么文章,你要搞清楚你这个文章是在哪个档次上。我经
常给同学们讲,一个人一辈子除了作品,他是一个宴席,好的文章是龙虾,鱼翅,
差的文章是青椒,鱿鱼。好的要有,差的也要有,没有龙虾,鱼翅,那这个宴席
不是高档宴席。有人说我发了200多篇文章,那人家问你:你这200多篇文章代
表作拿出来看看,结果是没有。那200多篇论文有什么用呢?有的人,比方说中
国古代的唐诗中有一个张若虚写了一篇《春江花月夜》,他一辈写了两首诗,结
果成了大家,他只要写一两篇文章就够了。我这是用极端的说法,所以好的论文
和差的论文你自己心里要有数。就是选题本身就决定了论文属于哪个档次,你应
该怎么处理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写任何一个领域的问题,你要把中国的问题
结合起来写,要把中国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要放置到你的研究框架中进行研究,
这样你这个论文就和实际结合得比较好,容易发表,也容易得到认可。中国的实
际问题一旦放进去,它的实证分析就进来了。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为题,
同学们要引起高度关注。写文章的主要难点在于别人看得懂而不是自己懂,你一
定要清楚这句话。你如果文章写了之后,你自己看懂了,你不能站在所有的读者
面前“我设个是什么意思,那个是什么意思”。我读了大量论文就凹陷一个问题,
比如说这个领域我不研究的,我略知一二,但是这个论文我一看以后呢,我大体
就看懂了,那它这个论文写得比较好。如果你写的只有你一个人看得懂,那这篇
论文就麻烦了。那这个过程是要有一个很强的写作技巧的,你一般人只能写得自
己看得懂,别人看不懂,他把别人说得一塌糊涂,这是不对的。我经常对学生们
说一句话,我说:“写文章要处处为读者着想,笔笔为兵戟交战。”这句话是有点
味道的,文章本身会说话,文章不要你去说,文章自己话说话,要让别人看懂,
投一个稿,才会以为编辑把你枪毙了,你就把人家编辑骂得一塌糊涂,你骂的时
候是不是要反省一下自己,你骂得有没有道理,你这个文章编辑有没有看得。这
样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比较多,我就简单讲一下。好,我底下有一些类似的问题
派生的相关问题。从事一项社会科学领域,比如说管理学,经济学,无论是哪一
样,你这个人要想做好学问,千万不能只懂管理学或者只懂经济学,这个一定是
这样,这个是我做了20多年的学问得出的一个很深的体会。比如说你这个人不
懂历史学,就不能登泰山,晓天下。不懂历史的人是很可悲的,干什么事情都干
不好。一个懂历史的人。这件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可能是一件小事情。发生在
一个不懂历史的人身上,心胸狭窄、压抑的很可能跳楼。你要懂得哲学,哲学会
帮助你思辨。有人会问:“我哪有这个精力去懂这个呢?”请你记住很多东西要
蜻蜓点水,并不要求挖得很深。常常听人说:”写小说的人不是中文出身的,学
中文的人往往写写不好小说。”我看很多大哲学家他也不是学哲学出身的,这个
也很怪。那么哲学家这个东西呢!比如说国外的PHD,PHD是哲学博士啊。哲
学没有就没有思辨。你这个人就死掉了。那哲学怎么看呢?平时看一点并不要求
把某个哲学家的逝语背劳了。没有用的。你要逐渐感悟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哲学
启迪。它会告诉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选择行为,人的思想心理之间的关系。
你可以通过哲学的语言。哲学比较高层次把它拔出来。你要懂得一点,要懂得心
理学。因为你研究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的。认识世界上最复杂的。我以前
就在读研究生的时候,理工科的学生瞧不起读社会科学的,你这个东西是空的。
后来又有几个理工科的学生搞经济学。后来发现这个东西比理工科还难呢!
我告诉你,比它难几倍。你本科学完后,学了材料,知道材料是什么构成,说
了一大串。你经济学完后,让你说个甲丑丙丁出来。你还不一定说得出来。这个
东西很难。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个成功的教育家。首先
要会两方面的事。一会识人,二要会用人。不识人不会用人。你这个人有天大的
本事也做不成大事。这个在历史上有很多叱咤风云的人,都会识人用人。比如说
曾国藩。他这个人的能力并不是很强。他自己后来总结了一下。我这个人不能到
战场上去。我一到战场上打仗必败无疑。他的弟弟曾国栓把南京围了几天,第二
天早上要破城,他当天晚上就过去,他说:“大哥,你不要走。我明天早上我肯
定破城。明天我就打进南京城,把太平军全部杀了”。他说:“我今晚一定要走,
不能呆在这里,我在这里。你攻不了城。”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识人用人。他
方把这招功夫教个了李鸿章,所以李鸿章也会识人用人。你这个人不会识人用人。
你这个人就没戏了。这个很有道理。那么你研究社会科学的时候也研究人。人中
间又有另一个世界。另外一个世界是什么世界呢?它就是心理世界。那么你心理
或多或少也要懂点东西。是不是这个道理?!那么人家说,在人文社会科学中间
影响最大的三个人是谁?一个是达尔文,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弗雷德。达尔文
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人,他告诉你人是有猴子变来的,根本不是由什么上帝创造的。
他把这个政教黑衣体制从西方给撤回来了。有的人瞧不起马克思。我告诉你马克
思是我一辈子中间文笔最好的人。你不要去看他的东西是对的还是错的。一个人
研究某个理论家的时候。如果也对或错来评定某个理论家。那这个人水平太臭了!
要品位他,你要看这个东西。明知道与现实不吻合。但这个逻辑好,这个人语言
美,这个人知识面比较宽泛。你能够把这个东西读下去,而且读得好,读的津津
有味。那么这个本身一种理论修养。那么弗雷德研究什么呢?一个把自然的东西
研究了,一个把社会的人研究完了。那么他研究人的经济现象,他把人的一些经
济现象和一些泛型主义和孟子的东西给结合在一起。他画一个新的时代,实际上
社会科学就被这三个人分家了!他们的知识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非常宽。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被讲了这个问题。你和其它学科之间要有关联,那么关联只
是一个方面,只是具备了你做学文的一个普通性、一般性的基础,那么关联之间
怎么配套呢?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这个要靠自己去摸索,要经常去看论文。
我建议同学们多看论文,少看专著,专著中间重复的东西太多了,选好的论文去
看,那个论文一看就懂的可千万别看,那个论文看来一点也不懂放入也不要去看,
以后再说,那个论文有的地方看得懂,玩偶的地方看不懂,这就是你看论文的主
要方向,这个对你的帮助也特别大,一会看得懂,一会看不懂,再说你看不懂的
地方就找比你高的老师同学,找他们讨论,这个对你的帮助也很大,你要学会学
科知识间的交叉,z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我再说深一点,任何一篇好的论文,
它有个意义在里面,谭岘曾对曾国藩说过一句话,他说:“老师,我怎么才
能把学文做好呢?”他们讲的是程朱理学,程颐,程浩,朱熹他们这个学说是中
国历史上起主要思想控制的,很了不起的程朱理学。他说我告诉你文章要做得好
就是六个字:“义理通,文章达。”你怎么能把握它的义理呢?关键就是对学科很
了解,你不能只掌握一点点东西。实际上,我们第一部分说完了。第二个,我们
进入选题。文章怎么选题,这个难度非常大。文章的选题应该是因人而异,有本
事的人看了人家的意画就能选题,没本事的人,水平差的人,文献看得眼花缭乱
也找不出好的选题,但是有一点别忘了,文章总是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写出来
的。这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我曾经写过很多论文,这个论文就是饭后茶余看看人
家的文章,看到其中的一两句话,把它提取出来就可以引用,非常好!人有两种
意识,一种是潜意识,一种是明意识。这个明名意识见你是知道的,这个潜意
识你是不知道的。但是不知道是一会事,但是他的客观存在又是另外一会事!
有的文章中会流露出这种潜意识,但是在这个潜意识他自己不一定很清楚。他的
潜意识中可能有一个非常好的内容,他是不知道的。你看他的文献,受到他的启
发。你把它拉出来,跟他是哦一点关系也没有。实际上你受到这个文章的启发。
那我在给你说个极端的看法。一个高手把另外一个他人的一万字的文章看了一
篇,然后司马资料都不看,就对着这篇文章又写了一篇比这个论文还要好的论文,
会发现你这篇论文是看了哪个论文写的。你会发现选题存在这么一个问题。大家
要思索,一定要思索,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我有一个经历,这个经历我们经
济学院的年轻老师都熟悉。在1994年我得了一场大病,我离开了学校,离开了
学术界,不再做学术。2001年我回到学校里来,开始做学问。当时我当副教授
的时候,他们都还是讲师,而这时已经是教授了,我就不服气了。人要有所击有
所逼。我花了六个约的功夫,其中用一个月坐在沙发上想者一个选题,然后花了
五个月的时间,每天用十五个小时的时间把这个论文作出来了,发表在经济学刊
上。因此千万要想要思考。天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老子的哲学“天下事,
无可不为”。世界上没有论证不出来的论证题。而你能在论文中论证出来了,你
就成功了。但不要把它放在真理的位置上论证,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你考虑到
这个东西对不对,有没有用,那就错了。经济学家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学
家只是提供理念的。把这个理念提供出来,那些实际部门的拿着理念去在实践中
运用。我曾经看过商务印书管在中国在六七十年代翻译的中外名著,我发现一个
奇怪的现象。二六的哲学家不搞哲学饿,来搞经济学成了一流的经济学家;二流
的经济学家不搞经济了,而去研究金融学,财政学,居然成了一流的金融学家,
财政学家或者国际贸易专家。无可例外,非常有意思。大数学家和哲学都有关系
的,如果不懂哲学那也成不了大数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个很明显的例证,
他没有哲学思想,他怎么能接受牛顿的力学,很多东西现在论证出来了。比方说
康德,康德是个有意思的人,他不会英语,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有人劝他去学习
英语,因为英国的社会哲学发展的很快。康德是这样说的,干吗要学英语,要让
那些学哲学的英国人跟我来学习德语。这个话给他说对了,他的心理假说,二力
背反理论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我所举的是世界最著名的例子,非我们一个启迪性
的作用。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一篇好的文章,你会发一个比较好的选题,其中
创造出一两个中心概念。创造出一两个中心概念出来,那这个论文就撑住了。为
什么要中心概念呢?我们要记住大经济学家都有中心概念,比如说,科斯有教务
成本,马克思有价值说,威廉姆森有资产专用性和机会成本。这是从大的方面来
讲。从小的方面来说。仅就论文,一篇论文要让别人看到一个非常闪光的关键字。
这个关键字是学术界没有的,而这个关键字又非常朴素,能够揭示经济问题,政
治问题或者法律问题中的某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个篇文章能通过这个关键字通过
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这个关键字将整个论文贯穿起来,那肯定是高质量的论
文。讲到这个问题有同学会问,关键字是不就是关键词。非也。关键词是起引导
作用的,就是普通的词。因为别人要熟悉这个文章的时候,你有,B,C,D,E
五个关键词,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文章所涉及到的问题。关键词是起提示作用的,
并不是说有好的关键词就会有好的文章。那关键词要怎么起呢?这是个学问。要
朴实,千万不要搞的花花稍稍,别人看不懂。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问题揭示清楚,
表达明确。甚至这个关键字重要到什么程度呢?以这个关键字为核心来命名着篇
论文。我讲这么一个问题,就是文章写好了,发现文章的题目和文章是不吻合的。
有很多自以为文章写的很好的人,论文的题目达到与文章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的吻
合度,而被一个高手把题目改了,改的拍案叫绝。题目不准,如果你没有这么好
的透视是改不出来的。老是在旁边转,你就写不好。很重要,论文的关键词要想
办法弄好。另外一个问题,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那么热点问题要不要在论文中进
行研究呢?热点问题也是应该进行研究的,在选题中提出了一个比较严肃的问
题,什么问题呢?如果A这个问题人家研究得很多了,你浮在A这个问题的社
会表面现象上来寻找选题,这个题目人家肯定研究过了,你不要去差资料,没有
用的。你能不能转两个弯,转两个新的问题出来呢?这是选题技巧,浮在表面上
的问题肯定没用的,人家肯定研究过了。除非你是第一个发现的人,别人还没有
反映这个问题,你就开始研究,你是行的。等到一定时候,处于社会表层的,能
够被人的直观意识直接发现的问题。往往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一会儿这个
题目就爆炸性地出来了,很多很多,选题就没有你的置言之地了,所以选题也是
比较重要的。有时候我倒不赞成选择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有一个宗旨;
不强调热点问题。这点跟《经济研究》不一样,《经济研究》往往喜欢搞一些经
济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不是的,它希望选择的是永恒性的问题,永恒性
的问题眼球学术比较厚实。这个问题20年后还是存在的,这就是我讲的经济中
的义理问题,它是义理,它不因为你这个国家领导人变了,这个国家的产业政策
变了,它这个问题就变了,它是不变的,所以选题很重要。有很多人读了博士以
后就开始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他选择一个领域,这个领域选得好不好,对自己
是至关重要的,弄不好的话,你学问就做不好。因为你这个东西是热点问题,
往往套出来了,这个问题再过5个月后它不热了。有的人这个文章写出来后,必
须在3个月发出,发不出你就不能往后放了那么研究义理的文章方5年后拿出来
还是新的问题,这个很重要。。最后这个问题就是这个问题的相关问题,就是你
选题的时候主要是靠思想,你拼命去想,苦思冥想,人的潜意识是很大的。任何
一格社会问题都有现实和潜在的区别。我们再讲这个潜在问题,哲学存在潜在问
题,市场存在潜在竞争等等等等。它是一个潜在问题,你不冥思苦想而只借助别
人的文章,借助别人的书,别人的论文,实际上就是论证选择的理性与非理性,
融合三年前五年前出版的论文,你就把脑袋交给别人了,这个实际上就是非理性
的。你不相信自己了。那么有人说有时候相信自己就错了,不相信自己又对了。
那么就出现了一个惯性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有个人去炒股,遇到一个很崇拜的
高手就会出现几种模式。你帮我炒,我死命都不管了,要么你帮我怎么做就怎么
做,要么一会听他的一会又不停他的,最后这个股票炒砸了,要么就干脆把脑袋
交给他,怎么搞就怎么搞,这种情况可能会盈利,因为这代表了这个人的水平。
炒股听消息,一会听这个消息,股票被套牢了或者赚了点小利逃了,而这个股票
涨得很高,而又听那个股票消息又亏了,任何一个股票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因此,不要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美国不有个注明的故事吗?让投资公司来
抓十支股票,结果回报率差不多,这个东西很有意思的。
我们底下开始讲技术性问题了,也就是我们关于一盘棋的布局结束了,开
始讲绞杀,也就是围棋的中盘。那么首先讲一个写作方法和技巧问题,这个问题
很大,我只能泛泛而谈。中国古代的进士文章,文笔确实很好,我们现在的博学
大事和他们比,也不过是他们的百分之二十,我看过很多文献,有人说毛主席的
国学学得很好,但要是跟进士比,差远了,那个东西太难了。他们喜欢做学问,
有很多人当了大官,甚至当了巡抚或护疆大使或总督。他以后就回家,从事学问,
学问地位看得很高。这是我给你引用一个人,这个人是清朝江南大使,帮助清朝
政府维护了清朝的江山,那就是曾国藩。他有个儿子叫曾纪泽,曾国藩去世以后,
清朝有两个主要的部门,一个是军机处,还有一个是总署,总理各部衙门,这里
面有翻译处,就是帮你学习洋务。曾纪泽就是在曾国藩的指导下学问做得很好,
可惜英年早逝。曾国藩跟它的关系很有意思,曾国藩从来不对他儿子笑一笑,他
看到他爸爸是很正规的一个人,他看到他爸爸站的时候都是两手垂在旁边,腰挺
得很直,他就问他父亲,那个文章怎么写才能把它写好?曾国藩就摸摸胡子,就
说文章要写好,就要怎么样,怎么样。这话很多,我把它提炼成六个字,第一个
叫圆润,这个是基本功,什么叫圆润呢?就是你对国学的底子很好的把握了,语
言非常的准确,没有错别字,句子跟句子间的衔接像小河流水一样,很从容,句
子很顺畅。我们其中有很多同学写文章,前一句跟后一句没有关联,甚至主语偷
换了,甚至没有主语,这个句子人家看不懂,就他自己看得懂,把口语化的东西
塞进去了,可是它就不圆润。这个功夫我觉得一个喜欢学习的人在大学毕业后应
该会的,这个不是很难。因为我们现在对于文字的要求不像以前那么高,现在的
要求就是你把语言表达清楚,没有歧义,语言比较精炼,那么你这个圆润就基本
上达到了。第二个就是形气,就是这个文章是从头到尾一口气惯出来的,人家
对这个文章从头到尾读下来是一个整体,你不能把这个文章分割成n个部分拼凑
起来这个是不行的,句子跟句子之间饿得衔接非常从容,段落与段落间的衔接比
较井然,这个有点难度,你这个问题论证完了。底下另一个问题是上面问题自然
的一个派生问题,而不是因为凑数,我这个部分应该写五个部分,只写了三个,
想办法再粘两个,那是什么东西呢?那肯定不行,你要让它很从容,这就是形气,
这个形气中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比如一篇文章,它有五个结构部分,
那五结构怎么安排?我之前就讲了,这中间衔接,谁放在前面,谁放在后面,zhehis
一个形气问题,这个难度较于圆润要难的多,你的结构安排不好,你的逻辑思维
不好,你的形气就形不成,那就肯定不行,这是第二个,那第三个呢?叫神和,
天人合一,中国文化实际上由三个自构成,一个是静,老子说?“心静天下镇,
心不静万事休”,一个心不静的人,作不好事,无论是哪一行都作不好,第二个
是忍字,第三个是和字,我们现在讲和谐社会就是这个和字,写文章要写和,古
人讲:万因和悦,万民和成邦,邦和成圆,天地和就是这种和,文章要档次高,
就要神和,一般人做不来,要有神韵,回味性的东西,这个难度掌握非常大,就
是这三个部分,要知道这个文章从方法论上,从要求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理念,第
二个方面,这个文章我们都知道是有几个部分构成的,渔歌部分内容提要,后面
的两个部分是中心内容,二三四几个部分,然后概括性的把它结束掉,一般是这
样构成的。
内容提要怎么写呢?这个很简单。你不要把这个问题搞复杂,最好的论文就
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在你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我看
来是大问题,在你看来这个问题很大,你认为不是问题,你水平较高。内容提要
是什么呢?我告诉你我这个论文写的是什么,你读了我这个论文以后,我要表达
什么思想,就这么简单。这是有一个套路的。我把这个套路,思想启迪跟你们讲,
我给你举个例子,你们都知道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事件,这个事件发生的影响。
比如说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张学良,在西安,这个事件对推动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作用。有些人论文不会写,他怎么写
呢?我这个论文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你千万不能这么想,你记住我这句话
在:你这个论文有价值,有意义,不要你写出来,你这个论文看完了,那个意义,
价值就自然流露出来了,那就是好论文,千万不能说我价值一,价值二,意义一,
意义二,借助于序数词来写文章本身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当然也不否定在某一细
节问题时,可以用序数词表达,让设个问题更细致。那你整个文章框架一,二,
三,四,大一下套小一,小一下套大括号,大括号下套小括号…..这是你对自己
逻辑思维能力大否定,否则你不会用这个词,道理是通的,那你这个论文要怎么写,
其实很简单.我这个论文要研究什么问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研究的,这个问题是
对某个问题的修正或理解,这片论文如果说某些观点成立的话,对基础理论或应用
或实证某一问题从哪一视角,扩大了这个问题的研究方向,这就是很好的内容提要,
没有罗嗦的.有的人写得就是意识形态似的内容提要,写了很多大道理,这就是
不对的。内容提要很重要,你投稿投给编辑,编辑首先看得就是你的内容提要,
所以我给研究生辅导,博士生辅导,你这个内容提要真写不好,那外评是就很关
键,那外面专家哪看你的博士论文,这么厚,他就看你的内容提要,千万要把提
要写得很漂亮,这样印象分就好,然后中间结构翻翻,分数就出来了。你给人家
200元,10几万字,20几万字给人家读一遍,怎么可能呢?内容提要很关键,
你要在内容提要上下功夫。给你举一个我自己切身的例子,2002年第3期的时
候,我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过一篇文章,这个文章叫《市场体制下投资传到
循环及其激励特征》,这片论文是2万字,但是我的内容提要是600字,我从晚
上7点中泡了三杯茶,抽了两包香烟,中间有吃了一碗肉丝面,把它改成200
多字,全部概进去了。我就是要用内容提要来把你这个编辑征服,不信你们去看。
就是要把它概出来,你要在这上面上取胜,你千万不要把内容提要写得太臃肿,
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是关键词,刚才说过了,关键词的选择要准确到位,3到
5个之间,把你这个论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东西在关键词中把它反映出来,你一
定要把它点击出来,人家才知道你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就是结构安排,写作技巧
问题,然后这个文章写完厚有个结束语,这个结束语是个泛泛的说法。你可以叫
做补充性说明,你也可以叫做余言,你可以是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的几点看法,
或关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等等,这都是结束语,并不一定要有结束语三个
字,就是文章他自然行走是自然流露出来,给你一个余味的东西。哪结束语是什
么呢?一般要求把前面的内容感度概括起来,然后对你这个论文中有可能没有谈
到而引起别人共鸣的问题,在你这个结束语中说一下我为什么没有写这个问题,
等等然后再说一下你这个论文的价值所在,你按这个顺序写下去可能会衍生出其
他一系列问题,这样一个结束语就给别人一个余味,那么这个结束语就结束了。
在你写整个文章的过程中,大家切记一条:千万不要不要说绝话。动不动就说我
认为什么什么….然后又说别人的什么东西是没有道理的,把人家说得一塌糊涂,
这样不好.你们要切记一句话:写文章是要在探讨的过程中说问题,这个论文在最
好.什么叫傲骨犹存啊?就是这个问题表面上很谦虚,就像人家把你肩膀一抓,你脸
上还在微笑,有政治家的风采,其实你身上疼得要命.你就是要在探讨中说问题,把
不同角度考虑到,把设个问题抖出来,探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很好的.千万不
能把句子写绝了,动不动就下结论,也不是说结论不能下,只是要在关键时候下,然
后又回到探讨上,这个供大家参考.对问题的研究和评论一般要以平行的方式行文,
注意要以平行的方式,就是说不要过多地用关联词,你关联词用多了,就把句子写
绝了.因为你前面用了“因为”,后面肯定要有“所以”,即便不是“所以”,也有
“所以”的味道。你用了一个“即便”,后面就是“但是”,,你这个句子写绝了,
其实你看,我这个地方不用关联词,我就直接平行描述,这很好,,这样你这个
句子就越写越长,而且是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套别人的东西。你不要把句
子写得太绝,关联词写得太多,你检验一下,一篇文章写完后,你看你这篇文章
有多少关联词,关联词越多,文章越臭,你不信你试试看,不要用太多关联词。
结构的安排,就是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个问题的研究,我现在从表面上研
究,然后深扎下去,这时候有个过渡问题,这个要平缓一点,要很自然地过渡,
千万不能太陡,让人家搞不清楚就过去了。文章就像一条平滑的线,这个平滑区
县上每个地方都是可积,可微分的,千万不要出现主要的拐点或间断点,这样就
可以了。现在就起步,尽量去看别人好的文章,现在有一个倾向,就是认为中国
学者写不好文章,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还是有写得好的文章的,只是你们没有
注意到。当你看到二三流的文章时,那是没有好文章的,一流大文章就不知道同
学们有没有注意看。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一篇好文章我要读将近20遍,你们可
能不相信,这多我有很大启发。中国有几个学者现在不做学问了,他们的文章写
得很好,人家是有真笔头功夫的,他是慢慢吸取经验的,他为什么这么写,这个
国成人能够至少要有3年的功夫,没有三年你是写不出来的。在写文章的过程中
你会碰到很多跟主题相关的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大题小写,这是个非常强的能力,
一般人做不到,钱江晚报的记者绝对做不到,他们没有这么好的概括能力。还有
一个小题大写,这个很难,就是要在别人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你要把它看成很
像样的学术问题。从哪个视角进去呢,这个暂且不提。文章要有气势,不同的人
写的文章冒的气是不同的,这个我非常有感受。清朝有个非常有名的例子:湖广
有个总督叫张之洞,他手下有一个很能干的人,这个人跟着严复当过北京大学第
一任教务副长,他叫顾洪敏,是个混血儿,这个人非常聪明,他回国后对同学不
了解,经过十年后,成了国学大师。他去拜访张之洞,对他说有篇文章写得很好,
并且说了一些优点,张之洞学术功夫相当好,他听了之后就说:“在我看来,文
章最主要在于气势,这就和中国古话联系起来了,叫“人无气不立”。人要有气
势,这很重要,毛泽东就很有气势。所以同学们写文章的时候,就是要该发气的
时候就要发气,没气就只好忍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注的问题,注就是在行文中
不好表达,但对你文章的理解至关重要的东西。你去看一本书,没有注的肯定不
好,你若把《资本论》翻开看,里面有很多注,所以你们要学会写注。
我再讲一个技巧性的问题,就是段落之间衔接的时候,自然段的首句和尾句,
要注意什么呢?再写文章之前,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你要表达的意思,这就是好
的。你要是概括不了,就飘了,写文章不能飘,要扎扎实实的,要能接得住逻辑
观点,是一气喷下来的,不然就容易跑题了,而认识到跑题和没认识到跑题又是
两个不同的层次。当你知道你跑题的时候要怎么办呢?这就要明修栈道,暗渡陈
仓,用一个观点把前后两个观点串起来,当然这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
第四个大问题: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自己的观点缺没有东西可写,写
不出来,这个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你要注意,人再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是不同
的,口头的一些东西你把它用文字表达的时候,就觉得不准确,不严谨,所以有
些口头的东西不能用文字表达,正式的是用文件的形式表达。这时候,要有哲学
的观点,任何一个问题它都有横向面和纵向面的。你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再一个特
定的时空上,这个问题运行状况怎么样,由浅入深,再掉跟头,这不就写出很多
东西吗?然后以事件序列把它贯下去,这不又是很多东西吗?这样文章就有很多
东西可写了,你千万不能对这个问题直接去写,一会儿就把它写,写不出来
了,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方面,我要研究的某个问题,我发表我的理论观点,
这时候你心里用该有数,这个学科中多这个问题肯定有响应的理论观点,你要敢
于把这个观点拿出来进行评论,解说,然后从侧面烘托出这个观点的价值,我们
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有个“烘云托月”的说法,古代人家画月亮时,有人不画月亮,
他把周围涂黑,留个月牙状,哪就是月亮了,用这种方法把文章写实,写透,写
扎实。当然,你引用相关性文献的时候,你要以探讨的口气,要评论得比较自然,
你千万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这样很不好。另外一个方面,你对文章出现的问题,
你要看这个问题读者和编辑有没有考虑到,这很关键。比如我写这个问题,这个
实际上写文章有这么一个问题:要论证这个问题,阿各问题设计三个方面,这三
个方面一个是明显的,那是有义务论证的,但是我还有另问题从哪个角度论证,
外两个方面,别人陡不知道的,那是无义务论证的。这三个方面是明显读者和编
辑能意识到的问题,你一定要说的,但是这里面又有一个技巧性问题,别人陡知
道的东西,两笔带过,千万不能大写特写,别人不知道的问题,你要大写特写,
围绕主题去转,这样学术价值马上就出来了,一定是这样。这里又碰到另外一个
问题,别人不知道的问题,你自己又越不过去,哪怎么办?逃掉。别人不知道的
问题,你要像办法引起他的注意,让他回到这个思想轨迹上来,那么你把这个问
题大写特写甚至单独拿出来写一篇论文,这个就是技巧。有的人写文章时越写越
大,就是这个问题。有的同学把模型写出来就完了,模型出来了要看图说话,要
把这个模型解析透,这个解析有多种方法,最初的解释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这
是教科书的写法。你不是说不写,而是别人不知道,你点一下就好了,中间就主
要写它的思想。我这个模型说明了什么问题。好,说得不好,请原谅!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21:5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85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