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宫组词

更新时间:2022-12-08 21:18:14 阅读: 评论:0

挑战压轴题初中数学2019答案-丁母忧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学生会期末工作总结)

《九宫大成北词宫谱》曲词中

两字组词素重音情况考察

口高航

摘要:(《九宫大成北词宫谱》是一部昆曲曲谱。通过对相邻曲词的工尺谱统计情况得知:曲词中两字组词

素的连音调值关系很有规律性,除上声外,其他声调无论调值高低,只要在前时,音高就要高于后调。进而得

出:戏曲语言虽是夸张了的语言,但在两字组重音方面,与实际语流中的普通话是完全相同的

关键词: (《九宫大成北词宫谱》 两字组词素重音

、引言

《九宫大成北词宫谱》是乾隆初年由朝廷组织的一

批御用文人和宫廷乐师集体修撰的用昆山腔歌唱的北曲谱

集,按照宫、商、角、徵、羽分作五函,共42卷,均用工

尺谱谱曲。工尺谱的音高由十个汉字来表示,即“合、

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这十个谱字实

际为一个七声音阶扩展了三个自然音级,包括中音区、低

音区和高音区。在为例曲标注曲谱时,一方面要满足宫调

和曲谱对音高和旋律的总的要求,另一方面更要满足曲字

的声调特点,即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王守泰(1982)认为,“词素是由曲词的一整句中分

割出来的,由一个字或两三个字组成的完整段落。”①并

指出:“一个词素中的相邻两个字,各依其四声的隶属,

服从这一声的字调而出现调值上的高低差别,这就是连音

调值关系。优秀的谱曲家对词素的连音调值关系非常重

视,设法在词素所配合的工尺谱上鲜明地把这关系透露出

来。”@看来,根据相邻两个字的工尺谱即可推测出声调

的相对音高表现。而在汉语普通话中,音高的升高是重音

的主要声学特征。关于这个问题,林茂灿(1984)、沈炯

(1994)、高明明(1993)、王蓓(2002)等分别从不同

角度,以不同方法得出了同一结论。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

认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也就是

说,歌曲是吟咏的延伸,是语言声调的夸张形式,可以配

合音律而达到和谐。自然,普通话中重音的声学表现同样

适用于戏曲语言。因此,通过统计曲谱中相邻两个字的相

对音高表现即可推测出两字组词素的重音情况。

本文将以《九宫大成北词宫谱》为基本语料,以《中

原音韵》为标准,选取各声调常用字5O~100个,且均非多

音字,统计这些常用字在成词情况下的工尺谱情况,一并

统计出与其成词的前字或后字的工尺谱,改写为简谱。

二、两字组词素相对音高情况

统计结果如下:

表1:代表字在前时的两字组词素相对音高情况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前高 等高 后高 前高 等高 后高 前高 等高 后高 前高 等高 后高

阴平 37% 61% 2% 51% 31% 17% 12% 2% 86% 44% 56%

阳平 55% 3996 6% 56% 38% 6% 16% 3% 81% 58% 21%

上声 88% 2% 10% 53% 19% 28% 24% 41% 35% 72% 7% 21%

去声 60% 26% l4% 36% 20% 45% 30% 2% 68% 64% 21% 15%

表2:代表字在后时的两字组词素相对音高情况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前高 等高 后高 前高 等高 后高 前高 等高 后高 前高 等高 后高

阴平 4O% 54% 6% 58% 38% 4% 86% l4% 71% 24% 5%

阳平 49% 26% 25% 5o96 4o96 l0,6 57% 30% 13% 32% 19% 49%

上声 21% 21% 72% l5% 5% 8o96 52% 18% 3o% 28% 2% 70%

去声 5996 12% 29% 4096 30% 3o% 7896 6% 16% 68% 21% l1%

结合表1和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出:阴平与阴平相

连,除等高外,前高比例最高:阴平与阳平相连,前高比

例最高;而阳平与阴平相连,前高比例也为最高;阴平与

上声相连,前高比例最高;而上声与阴平相连,前高比例

也最高;阴平与去声相连,前高比例最高;而去声与阴平

相连,前高比例也最高。阳平与阴平相连,前高比例最

高;而阴平与阳平相连,前高比例仍为最高;阳平与阳平

相连,前高比例均为最高;阳平与上声相连,前高比例最

高;上声与阳平相连,后高比例最高;阳平与去声相连,

除等高外,后高比例略高些:去声与阳平相连,前高比例

略高些。

由表l可知:阴平与其他声调相连,除阴平外,前高比

例均为最高;阳平与其他声调相连,除去声外,前高比例呈

c玎

2009.07

语林考古

声与其他声调相连,除上声外,后高比例均

为最高;去声与其他声调相连,除阴平外,前高比例均为

最高。

由表2可知:阴平与其他调相连,除阴平外,前高比例

均为最高;阳平与其他声调相连,除去声外,前高比例均

为最高;上声与其他声调相连,除上声外,后高比例均为

最高;.去声与其他声调相连,前高比例均为最高。

三、曲词中两字组词素重音情况

邓丹④、王韫佳等⑤通过语音实验的方法得出:普通话

语流中双音节词的词重音倾向于前重,前重和等重是普通

话双音节词较常见的两种重音模式,而后重的出现机率较

小。曲词是语言的一种夸张形式,一句曲词由不同组的词

素组成,一个字或两三个字都有@,那么,曲词中两字组词

素的重音情况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普通话中双音节的词重

音情况一样呢?本文将试图对此问题加以探讨。

为与王守泰(1983)的统计结果相比较,本处只选取

代表字在后时的音高表现来考察,根据上文统计结果,现

列表如下:

表3:北曲谱各声调连用时音高表现情况

阴 阳 上 去

前高l后高l等高 前高l后高l等高 前高l后高j等高 前高I后高l等高

阴 4o%l 6%l 54% 58%l 4%l 38% 86%l14%l 71%I 5%l 24%

阳 49%l 25%l 26% 5O%l1O%l 40% 57%l13%l 30% 32%l 49%I 19%

上 21%l 72%l 7% 15%l 8O%l 5% 52%l 30%l18% 28%l 70%l 2%

去 59%l 29%I12% 40%l 30%l 3o% 78%l16%I 6% 68%}l1%l 21%

为使统计结果更加醒目,用图示表示为表4。

表4北曲谱连音调值关系:

、\后调 \ 阴 阳 上 去

阴 \ \

阳 \ \ 7

上 / \ 7

去 \ 、

王守泰(1982)统计了北京字音的连音调值关系,为

便于本文的比较,现根据王守泰统计结果列为表乳

表5:北京字音连音调值关系

、\后调

前调、\ 阴 阳 上 去

阴 、

阳 / \

上 / ,

去 / 7

表4和表5的箭号表示前后两字调值的高低关系,只是

上行、下行或平行的趋势,不表示调值的绝对位置。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表4中,阴平为前调时,音高等

于阴平、高于阳平、上声和去声;阴平为后调时,音高等

于阴平、高于上声、低于阳平和去声。在表5中,阴平为前

调时,音高等于阴平、高于阳平、上声和去声;阴平为后

调时,音高表现与为前调时一样。可见,阴平在曲词中,

当前调为阳平和去声时,调值容易变低。而在北京话中,

阴平无论在前或在后,无论与何种声调相连,均为高调。

表4显示:阳平为前调时,音高高于阴平、阳平和上

声,低于去声;阳平为后调时,音高高于上声,低于阴

平、阳平和去声。表5显示:阳平为前调时,音高低于阴

平,等于阳平,高于上声和去声;阳平为后调时,音高表

现与为前调时一样。可见,阳平在曲词中,当后调为阴

平和阳平时,调值较高;当前调为阴平和阳平时,调值变

低。而在北京话中,阳平无论在前或在后时的音高表现均

相同。

再看上声,表4显示:上声为前调时,音高低于阴平、

阳平和去声,高于上声;上声为后调时,音高均低于阴

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表5显示:上声为前调时,音高低

于阴平、阳平和去声,等于上声;上声为后调时,音高表

现与为前调时一样。可见,上声在曲词中,当后调为上声

时,音高较高;当前调为上声时,音高较低。而在北京话

中,上声无论在前或在后,音高均较低,而上上相连时,

音高前后相同。 ,

最后来看去声,表4显示:去声为前调时,音高均高于

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去声为后调时,音高高于阳平

和上声,低于阴平和去声。表5显示:去声为前调时,音高

高于上声,低于阴平和阳平,等于去声;去声为后调时,

音高与为前调时一样。可见,去声在曲词中,当后调为阴

平和去声时,音高较高;当前调为阴平和去声时,音高较

低。而在北京话中,去声无论在前或在后时的音高表现均

相同。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在曲词中,调值在前和在后时的

音高表现不同,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相同声调相连时,

除阴平和阴平相连音高前后相同外,其他均前高后低。二

是阴平、阳平和去声三个声调无论如何搭配,前调音高均

高于后调。可见,曲词中两字组词素的连音调值关系很有

规律性,除上声外,其他声调无论调值高或低,只要在前

时,音高就要高于后调。而在北京字音中,四个声调按照

其调值的高低无论在前或在后时的表现一直不变。正如王

守泰所说“北京字音的连音变调现象不很显著。”⑦

音高升高,意味着前字位置比后字位置重要,在演唱

时,前字要唱得比后字饱满,因而,曲词中两字组的重音

应在前字。在汉语普通话中,重音的声学特征主要表现在

音高的升高等方面,林茂灿(1984)、沈炯(1994)、高

明明(1993)、王蓓(2002)等分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

方法得出了同一结论。看来,凭音高的升高来判断重音是

正确的。为能直观地看出这一特征,本处只列出相同声调

的重音表现情况。而不同声调的重音表现只从表6中难以直

观看出。

表6:北曲谱相同声调连用时的重音情况(表中数字均

为百分数)

阴 阳 上 去

前重 后重 等重 前重 后重 等重 前重 后重 等重 前重 后重 等重

阴 40 6 54

阳 50 10 40

上 52 30 18

去 68 l1 21

如果不考虑等重情况,只就前重与后重来说,前重

比例明显高于后重。在普通话的实际语流中,双音节词

的词重音被感知为前重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后重,王韫佳

(2003)、邓丹(2006)等均得出这一结论。表7即为邓丹

的实验结果@,为与本文比较方便,略去不同声调相连时的

实验结果。

《诗经・邶风》 其

口查静远周根飞

字用法略考

摘要:本文对《诗经・邶风》中出现的35个“其”字逐一分析,对前贤的研究做了梳理。同时,结合汉语

语法规则,对它们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它们各自的用法和意义。

关键词: 诗经・邶风》 其指示代词副词助词

《邶风》是“国风”中的一篇,在《诗经》中共

有十九篇。而“其”字在《邶风》中共出现35次,使用

频率相当频繁,分别出现在《雄雉》《燕燕》《谷风》

《静女》《北风》《终风》《绿衣》《击鼓》《凯风》

《旄丘》《柏舟》《匏有苦叶》和《二子乘舟》中。这些

“其”字,由于各自所处的上下文环境不同,里现出了不

同的词语特性和意义。

鉴于“其”字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本文着

手分析《诗经・邶风》中的“其”字句的运用,并归纳了

它的语法意义。

、“其”为指示代词

葛根贵先生(1982)指出:“‘其’字作为指代词,

它的指代范围较广。一般说来,只要是处于说话人与听

话人之外的第三者地位,人、物、事都可以用‘其’指

代”。下面分别阐述《诗经・邶风》中“其”作为指示代词

的几种情况:

(一)“其(+NP)+谓语”式

(1)仲氏任只,其心塞渊。((《邶风・燕燕》)

例(1)中的“仲氏”是指弟。“任”,可以信托的

意思。“只”,语助词。“塞”,实。“渊”

表7:普通话两字组重音情况(表中数字均为百分数)

表7与表6相比,除阳阳相连等重比例略高些外,其他

均完全相同。阴阴相连与阳阳相连等重比例均较高,如果

不考虑二者,只就前重与后重来说,前重比例明显高于后

重,这个结果与本文统计结果则完全相同。看来,戏曲语

言虽是夸张了的语言,但在两字组重音方面,与实际语流

中的普通话是完全相同的。

(本文为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系列论文,项目

号为[52WR11】)

注释:

①②见王守泰Ⅸ昆曲格律》。

,深。“塞

⑦见徐奇堂译注《尚书・尧典》。

④见邓丹的博士论文《普通话多音节韵律词的实验研究》。

⑤见王韫佳,初敏,贺琳,吕士楠《连讯话语中双音节韵律词的重

音感知》。

⑥见王守泰《昆曲格律》.

⑦见王守泰《昆曲格律》.

④引自邓丹的博士论文,2007年5月。

参考文献:

…1周维培.曲谱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2】王守泰.昆曲格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3】徐奇堂译注.尚书・尧典【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

【4】邓丹.普通话多音节韵律词的实验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

论文,2007.

[5】王韫佳,初敏,贺琳,吕士楠.连讯话语中双音节韵律词的重音

感知【J】.声学学报,2003,(6).

(高航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300074)三

t口

2009.07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21:18: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83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大惊失色造句
下一篇:深的组词
标签:宫组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