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胜学》
【原文】
不知势,无以为人也。
【译文】
一个人,如果不明白事物发展趋势,就没有了做人处世的根基。
【原文】
势易而未觉,必败焉.
【译文】
形势有变而不能及时察觉应对,一定会失败.
【原文】
察其智,莫如观其势。信其言,莫如审其心。人无识,难明也.君子之
势,滞而不坠。小人之势,强而必衰.心不生恶,道未绝也。
【译文】
对一个人来说,考察他的智慧,不如考察他的发展趋势;相信他的
言辞,不如审视他的内心.人若没有见识,就不会保持明智。君子的发
展趋势,虽有滞碍但不会沉沦;小人的发展趋势,即使强大终究必会
失败。一个人只要心里不生恶念,前途就会充满希望。
【原文】
未明之势,不可臆也。彰显之势,不可逆耳。
【译文】
不明朗的形势,不可以主观臆断;非常明显的形势,不可以违拗它。
【原文】
无势不尊,无智非达。迫人匪力,悦人必曲.
【译文】
没有威势就不会尊贵,没有智慧就谈不能腾达。逼迫他人不能依靠蛮
力,取悦他人一定要委婉表达。
【原文】
受于天,人难及也。求于贤,人难谤也.修于身,人难惑也。
【译文】
一个人有天赋的特长,他人就难以企及了;向贤人求助,他人就难
以毁谤了。加强自身的修养,他人就难以迷惑了.
【原文】
奉上不以势.驱众莫以慈。正心勿以恕。
【译文】
侍奉上司,不要显示自己的威势,否则必定遭忌身危;驱使众人,不
可以心有不忍,否则必定软弱无力;校正世道人心,不可以己量人,否
则必定失败.
【原文】
亲不言疏,忍焉.疏不言亲,慎焉.
【译文】
对亲近的人,不可说疏远的话.即使对方拒人千里,斗狠发怒,也要
忍让。对不亲近的人,不可以说心里话,即使对方投吾所好,也要特别
谨慎小心。
【原文】
贵贱之别,势也。用势者贵,用奸者贱。
【译文】
富贵与贫贱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威势(财力、权力、学力所营造
的势力)。善于发挥威势作用的人,就会尊贵;只会使用虚伪狡诈手段
的人,必定得不到尊重。
【原文】
势不凌民,民畏其廉.势不慢士,士畏其诚.势不背友,友畏其情.
【译文】
有了权势不能欺凌百姓,百姓敬畏的是公正廉洁,有了权势不能怠慢
读书人,读书人敬畏的是正直无欺。有了权势不能背弃朋友,朋友敬畏
的是情感如一。
【原文】
下不敬上,上必失焉。上不疑下,下改逊焉.不为势,在势也.
【译文】
下属不敬重上司,说明上司一定是有缺失的;上司不猜疑下属,下
属就会改变恭顺的态度。不要故意营造威势,而是自然地居于威势之中.
【原文】
无形无失,势之极也.无德无名,人之初也。
【译文】
没有外在的形象,没有内在的疏失,这是权势达到顶峰的标志。没
有仁德之观念,没有名望之企求,这才是人的本初心态。
【原文】
缺者,人难改也。智者,人难弃也。命者,人难背也.
【译文】
天生的缺陷,依靠自身的努力难以改变;后天的智慧,任何人都难以
抛弃;尊长的命令,一般人难以违背。
【原文】
借于强,谀不可厌.借于弱,予不可吝。人足自足焉。
【译文】
向强者借势,奉承他不可以厌烦;向弱者借势,给予不可以吝啬。
使他人满足,自己才会如意。
【原文】
君子怜弱,不减其德.小人倚强,不增其盛。时易情不可改,境换心
不可恣矣.
【译文】
君子同情弱者,不会减损他的品德;小人依靠强者,并不会增加他的威
风;岁月变化,真情不可以改变;环境变了,心思意念却不可以放纵。
【原文】
天生势,势生杰。人成事,事成名。
【译文】
上天造就时势,时势造就豪杰,人成就事业,事业成就人的名望.
【原文】
奸不主势,讨其罪也。懦不成势,攻其弱也。恶不长势,避其锋也。
【译文】
用奸诈的手段不能主导形势,对手自会讨伐他的罪过;怯懦的态度
成就不了大势,对手自会功击他的弱处;凶恶不会增长势力,对手自会
躲避他的锋芒。
【原文】
善者不怨势劣,尽心也。不善者无善行,惜力也.察人而明势焉。
【译文】
善良的人不会抱怨形势恶劣,他们只会尽心竭力;不善良的人不做
善事,他们吝惜自己的力气。观察人的作为就能知道事情发展的趋势.
【原文】
不执一端,堪避其险也。不计仇怨,堪谋其事也.
【译文】
不固守一种看法,才可以规避风险;不计较个人仇怨,才可以谋划大
事。
【原文】
势者,利也.人者,俗也。
【译文】
权势,能给人带来利益;世人,多是普通平凡的.所以,趋炎附势的现
象是常有的。
【原文】
世不公,人乃附。上多伪,下乃媚。义不张,情乃贱.
【译文】
世道不公平,人们才会依附威势;上司多虚荣,下属才会献媚。正义
得不到伸张,真情才会遭人轻视。
【原文】
卑者侍尊,莫与其机。怨者行险,仁人远避.不附一人,其祸少焉。
【译文】
地位低的人侍奉地位高的人,不要参与其机密大事;心怀怨恨的人
做事冒险,有德行的人应该远远避开;不要依附一个固定的人身,这样
祸患就可以减少了。
【原文】
君子自强,惟患不立也。小人自贱,惟患无依也。
【译文】
君子自己努力图强,只担心不能安身立命;小人自己轻视自己,只担
心没有依靠。
【原文】
无心则无得也。无谋则无成也。
【译文】
不用心就没有收获,没有谋略就不会成功。
【原文】
困久生恨,其情乃根.厄多生智,其性乃和。无困无厄,后必困厄也。
【译文】
一个人穷困久了,就会产生怨恨,如此,他的性情才会有根基;困
厄多了,就会催生智慧,如此,他的表现才能平静。没有经历过困厄的
人,将来一定会遭受困厄的。
【原文】
贱者无助,必倚贵也.士者无逊,必随俗也。勇者无惧,必抑情也.
【译文】
地位低的人无人扶持,一定要依仗地位高的人;读书人不知谦逊,
一定要注意顺应习俗;勇敢的人无所畏惧,一定要抑制过激的情绪。
【原文】
守礼莫求势,礼束人也。喜躁勿求功,躁乱心矣。
【译文】
严守礼节不要追求权势,因为礼节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爱好急躁
不要企求成就,急躁使人心绪纷乱.
【原文】
德有失而后势无存也.心有易而后行无善也.
【译文】
先有道德的缺失,后有威势的消亡。先有思想的变化,后有不良的
行为。
【原文】
善人善功,恶人恶绩。善念善存,恶念恶运.以恶敌善,亡焉。
【译文】
善待人必有善良的功效,憎恨人必致邪恶的后果.好的念头能使好人
好事得到保护保全,坏的念头使自己遭受坏运的惩戒.用邪恶来对抗正
义,一定会灭亡。
【原文】
人贱不可轻也。特贵不可重也。神远不可疏也。
【译文】
一个人即使地位低贱也不可以轻视,公牛即使再珍贵也不可以(超
过对人的)重视,神灵即使再遥远也不可以疏忽怠慢.
【原文】
势有终,早备也.人有难,不溃也。
【译文】
势力有终了的时候,凡事要早做准备;一个人只要早做准备,即使有
灾难,也不会溃败的。
《宋史·列传第二十三》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
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
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
晋天福中,华帅刘遂凝辟为从事。遂凝兄遂清领邦计,奏署盐铁判
官.开运初,改度支推官。宰相李崧领盐铁,又奏署推官,加大理寺直,迁
右拾遗。桑维翰为开封府尹,奏署判官.
汉乾佑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
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
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
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
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弘文馆学士,
判馆事。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判
吏部铨。
宋初,迁户部侍郎。太祖亲征李筠及李重进,并留司三司,俄出知
许州。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
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
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剪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
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
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以本官参知
政事。五年,加吏部侍郎。开宝五年,兼淮南、湖南、岭南等道都提
举三司水陆发运使,又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又监修《五代史》,逾
年毕,锡以器币。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八年二月,上谓居正
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
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初,加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从平晋陽还,进位司空。因
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至殿门外,饮水升余,堂吏掖归
中书,已不能言,但指庑间储水器.左右取水至,不能饮,偃阁中,吐气如
烟焰,舆归私第卒,六年六月也,年七十。赠太尉、中书令,谥文惠。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
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
替.
先是,太祖尝谓居正曰:“自古为君者鲜克正己,为臣者多无远略,
虽居显位,不能垂名后代,而身陷不义,子孙罹殃,盖君臣之道有所未
尽。吾观唐太宗受人谏疏,直诋其非而不耻。以朕所见,不若自不为
之,使人无异词.又观古之人臣多不终始,能保全而享厚福者,由忠正也.”
开宝中,居正与沉伦并为相,卢多逊参知政事,九年冬,多逊亦为平章
事。及居正卒,而沉伦责授,多逊南流,论者以居正守道蒙福,果符太
祖之言.
居正好读书,为文落笔不能自休。子惟吉集为三十卷上之,赐名《文
惠集》.咸平二年,诏以居正配飨太祖庙庭。
惟吉字世康,居正假子也。居正妻妒悍,无子,婢妾皆不得侍侧,故
养惟吉,爱之甚笃.少有勇力,形质魁岸,与京师少年追逐,角抵蹴□匊,纵酒
不谨。雅好音乐,尝与伶人游,居正不能知。荫补右千牛卫备身,历太子
通奉舍人,改西头供奉官。
太宗即位,三相子皆越次拔擢,沉伦、卢多逊子并为尚书郎,惟吉
以不习文,故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及居正卒,太宗亲临,居正妻拜于
丧所,上存抚数四,因问:“不肖子安在,颇改行否?恐不能负荷先业,奈
何!”惟吉伏丧侧,窃闻上语,惧赧不敢起。自是尽革故态,谢绝所与游
者,居丧有礼。既而多接贤士大夫,颇涉猎书史,时论翕然称之。上
知其改行,令知澶州,改扬州。上表自陈,迁左千牛卫大将军.丁内艰,
卒哭,起复本官,恳求终制,不许。俄诏知河南府,又知凤翔府。
淳化五年,秦州温仲舒以伐木为蕃户攘夺,驱其部落徙居渭北,颇致
騷动.诏择守臣安抚之,乃命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未几,迁左领军卫
大将军。至道二年,移知延州,未行,卒,年四十二。
惟吉既知非改过,能折节下士,轻财好施,所至有能声。然御家无
法,及其死,家人争财致讼,妻子辨对于公庭云。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21:3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8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