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寄情于物

更新时间:2022-11-12 21:21:08 阅读: 评论:0

广西灵山新城区中心-想要的英文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环境法律法规)

寄情于他的咏物言志诗

一、解读

古代诗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

鸟虫鱼,都可以成为他们描摹的对象。古代诗人在细致描摹事物时,

总是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因此,在鉴赏这类诗歌时,必须掌握方法,

一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第一、注意把握所咏之物的形神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但如

果仅仅是客观地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一个

出色的咏物诗人,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他的镜头要深入对象的

灵魂,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

似。所以古人对于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就是说不停

留在事物的表面上(不滞于物),而要切合所咏之物,写出物的特点(曲

尽其妙)。

古人赞赏林和靖(北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

园小梅》),就是因为作者借月下水边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了它凛然

冰清的神态品格?黄巢(唐)的“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

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托物言志,借决心改

变菊花开放的时间来表明自己推翻李唐王朝的远大政治抱负。来鹄

(唐)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

处作奇峰”(《云》),作者表面仁是写云,实际上却是托物咏怀,表达

了对不关心人民疾苦的人的愤怒和鄙视。所以,读一首咏物诗,先要

体会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第二、注意感悟诗人的个性情感

咏物,单纯写物不会感人,一般都有诗人的情感在内,有物有情,

写出的诗歌才有活力。我们在欣赏一首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所描

摹的事物中寄托的个性化感情。陶渊明(东晋)咏菊花:“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饮酒(五)》)抒写自己的悠然闲适,不慕荣贵的心境?

萧纲(南朝·梁)咏萤火:“本将秋草并,今与夕风轻。腾空类星陨,拂树

若花生。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轻。”(《咏

萤》)运用拟人化手法,表达了只要遇到知音或识者,自己不惜献出微

薄力量的心情。韩愈(唐)咏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榴花》)于景物的描写中流露

出作者的仕途坎坷之感……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的角度,深浅的不同,

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唐代有三位诗

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人诬陷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

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一生平庸的文

学宠臣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清华”(清高

华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又都糅进了自己

的不同感受,堪称咏物的上乘之作。同是咏梅,谢燮(南朝·陈)咏梅: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早梅》)巧

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王安石(北宋)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借

颂梅花,暗喻了自己不畏强暴的性格。陆游(南宋)咏梅:“闻道梅花坼

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

花绝句》)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叶燮(清)咏梅:“亚枝

低拂碧窗纱,镂月烘霞日日加。祝汝一分留作伴,可怜处士已无

家。”(《梅花开到八九分》)在赞扬梅花高尚气节和潇洒风度的同时,

表达了自己高洁纯正的情操。因此,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

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有深有浅地透过所

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

道理。这都需要我们在解读时细加领悟。

第三、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一般地说,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看,或用拟人,如上述的咏蝉诗,

或用比喻,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

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

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作者自我形象不明显的客观

咏物,往往采用比喻的手法,作者形象并未融入描写对象中。此外,

从具体描写方法看,对于所咏之物,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常运用

侧面烘托的方法。如陆龟蒙的《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

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作背

景,写出了白莲独特的气质和神韵。

总之,诗歌是抒情和言志的语言艺术。为了发挥诗歌的这种功能,

我们的诗人往往把抒情与写景、言志与描物结合起来,因而读者便可

通过景和物所呈现的特点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如以“竹”象征

正直谦虚,以“菊”象征孤高傲世,以“荷”象征志行高洁等。因此,我们

遇到托物言志诗时,不能仅停留在事物自身的特点上,应该在此基础

上深入探讨作者所寄予的思想情感。

二、练习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表述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_的精

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

(参考答案:不甘埋没目光短浅)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___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

第二句的_______字写出其锐不可当的发展势头。

(参考答案:刺出)

3.三、四句的“凌云”含义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_,后者指_______。

(参考答案:未长成的小松长成后的松树)

[选择题]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出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情景。

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出”是“刺”的必然结果,

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兆。

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风使舵,

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

C.诗人出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于

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

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

(参考答案:B,应是艺术地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在

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待到长成气候,才去重视。)

洞中蝙蝠

白居易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表述题]

1.试解释“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的意思。

(参考答案:远离祸害,保全自身。使动用法)

2.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最生动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藏避)

3.“一生幽暗又如何”这个反问句表明作者对洞中蝙蝠怎样的态

度?

(参考答案:否定、贬斥)

[选择题]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年”指洞中蝙蝠活得长久,表面上是称赞羡慕,实际上是为

下文否定蝙蝠的生活方式作铺垫。

B.“远害全身”中“全身”二字的意思是保全、保护自己,作者在诗

中并不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C.“诚得计”中“诚”字本义是“的确”,这里有“固然是”的意思,其

作用在于引出下文的转折。

D.末句“又如何”是问:“在黑暗的洞中蝙蝠是怎样度过一生的呢?”

反映了作者追根问底的探究精神。

(参考答案:D,“又如何”的意思是“又有什么意义呢”,表明作者的

贬抑态度。)

[双调]拨不断大鱼

王和卿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

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表述题]

1.“胜神鳌,夯风涛”中的“夯”字的本义是指使用打地基的工具砸

地的动作,请指出在诗中“夯”字的意思和作用。

(参考答案:形容大鱼砸碎风浪,极其夸张地描写大鱼的力量。)

2.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清指出这首诗一共用

了几处衬托,并说明衬托物是什么。

(参考答案:4处,神鳌、蓬莱岛、万里夕阳、东洋。)

3.试分析结尾一句“太公怎钓”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现作者抱负非凡、不受利诱、不受羁束的傲岸形象。)

[选择题]

4.对这首元代散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夯”字本来指使用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这里移用为形容

大鱼砸碎风浪,极其夸张地描写大鱼的力量。

B.“轻负着”是说大鱼即使背负蓬莱岛也轻而易举,用蓬莱岛的重

量衬托鱼的体积之大和力量之巨。

C.“犹恨东洋小”是说大鱼怨恨海洋太小,容不得它翻身,实际上

是作者对小人当道、难有作为的现实世界的愤怒抨击。

D.最后一句用的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以大鱼喻

人,刻画了一个抱负非凡、不受羁束,不受诱惑的形象。

(参考答案:C,“恨”的意思不是“怨恨”而是“遗憾”。)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表述题]

1.同是写梅,但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不同的:陆词运用

的是_______,范词运用的是_______。

(参考答案:拟人比喻)

2.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陆词突

出环境的_______,塑造了梅花的_______形象;范词突出环境的_______,

塑造了梅花的_______形象。

(参考答案:偏僻、凄苦寂寞清冷、萧疏“脉脉”)

3.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托之意有别:陆词抒写梅花的

_______品格,范词抒写梅花的_______品格。

(参考答案:高洁,刚强孤寂,幽独)

[选择题]

4.对两首词中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词中“著”字不是助词,而是动词。“更著”意思是“再加上”,

在上句的基础上递进一步。

B.陆词中“无意”一词的意思是说“没有条件”、“没有资格”,与“苦”

字一起写出梅花凄苦的生存环境:

C.陆词中“一任”的“一”字和范词中“一夜”的“一”字意义稍有不同,

前者是“一概”之意,后者是“全”、“整”之意。

D.范词中“胜绝,愁亦绝”两个“绝”字的意思都是“到了极点”,都

融进了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B,“无意”的意思是不着意追求。)

5.对两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是咏梅,都不着重于正面刻画梅花的具体形态,而

着重于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梅花的神韵。

B.陆词为梅花创造了一个风雨黄昏的环境,范词为梅花创造的

是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

C.两首词都表现了梅花的幽独气质,同时都借助梅花表现了诗

人自己高洁不污的坚定信念。

D.陆词最后两句从假设的角度,写出梅花惨烈的悲剧命运,也

写出梅花孤芳不变的品格。

(参考答案:C,范诗没有表现高洁不污的信念。)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21:2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arcsecx
标签:寄情于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