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髡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2-12-08 16:55:26 阅读: 评论:0

培英高中特长生录取分数线-侧耳倾听的意思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淘宝网页打不开怎么回事)

《陈太丘与友期》《颍川太守髡陈仲弓》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文】

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②何如?”元方曰:“高

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

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③如兰。’何有高明之

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④为恭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

⑤,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

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髡: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②府君:对太守之称。

③臭:气味。④伛:驼背。⑤孝己:人名,相传为殷高宗武丁的儿子,

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后文“伯奇”“符起”也是人名。

11.【甲文】和【乙文】都选自《世说新语》,

是朝(人名)组织编写的。(2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

(2)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

答。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客人发怒是因为他觉得陈太丘没有遵守约定,丢下他自

己离开了。

B.【乙】文中客人说元方“因伛为恭”,言外之意是说元方顺势敷衍,

回答没有诚意。

C.【甲】文元方“入门不顾”,虽使场面显得尴尬,却也显示出他直

率的性格。

D.【乙】文中客人对颖川太守和陈仲弓有偏见,元方对他严加斥责,

怒不可遏。

14.【甲】【乙】两文均是元方与客人的对话,【甲】文被编入“方

正”门,而【乙】文被编入“言语”门,编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4分)

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11.南朝刘义庆(2分)

12.(1)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他)而离开。(2分,关键字“期”、

“委”各一分)

(2)您的话怎么(为什么)这样荒谬啊!所以我不回答你。(2分,

关键字“何其”、“故”各一分)

13.D(2分)

14.“方正”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注重德行(1分)。

【甲】文主要写元方懂得为人的道理,编者是借元方的责客语,从反

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编入“方正”门(1分);

【乙】“言语”侧重人的机辩及语言艺术(1分)。文中元方面对客

人质问“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的时候,列举了殷高宗、尹吉

甫、董仲舒三位高明之君分别放逐孝子的例子,有力地反驳客人,言

语非常机智聪明(1分),所以编入“言语”门。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16:5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72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刺组词
下一篇:温度的单位
标签:髡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