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正邪两气
1.虚的病机概念,主要是指
A.卫气不固
B.正气虚损
C.脏腑功能低下
D.气血生化不足
E.气化无力
2.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A.邪气
B.正气不足
C.邪正相搏
D.体质
E.精神状态
答案BB
第十二单元发病
发病,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与正气的抗损害的相搏交争过
程。《灵枢·根结》有“正邪相搏”记载。《内经》提出了“两
虚相得”和“外内合邪”的发病观,如《灵枢·百病始生》说: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
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素问·
咳论》则指出,先有脏腑损伤,内疾产生,若再有外邪侵
袭,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导致疾病发生。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1)正气的基本概念
正气,相对“邪气”而音,指人体内具有抗病、驱邪、调节、
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含有阴气、阳气两部分:
阴气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等作用和运动趋向,阳气有
温煦、推动、兴奋、升发等作用和运动趋向。阴气能抵抗阳
邪的侵袭,并能抑制、祛除阳邪,阻止阳热病证的发展以使
病情向愈;阳气能抵抗阴邪的人侵,并能制约、祛除阴邪,
阻止阴寒病证的传变并使之康复。阳虚体质者,易引致寒邪
的侵袭;阴虚体质者,易引致热邪的伤害。
正气的防御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抵御外邪:正气强盛,抗邪有力,则病邪难以人侵,故不
发病,或虽邪气已经进入,但正气盛,能及时抑制或消除邪
气的致病力,亦不发病。
②祛除病邪:正气强盛,可祛除人侵病邪,或阻止邪气的深
入,致病较轻浅,预后良好。
③修复调节:正气对邪气侵人而导致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
组织损伤、精血津液亏耗及生理机能失常,有调节、修复的
作用,可使疾病向愈。
④维持脏腑经络机能的协调,防止痰饮、瘀血、结石等病
理产物以及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内生五“邪”的
产生。
(2)邪气的基本概念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包括由外而人或由
体内产生的各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如六淫、疠气、外
伤、虫兽伤、寄生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痰饮、瘀
血、结石等。《素问,调经论》根据病邪来源不同,用阳邪
与阴邪区分外感和内伤两类病邪:“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
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
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素问,八正神明论》将邪气分为
“虚邪”与“正邪”,《灵枢.刺节真邪》称为“虚风”和“正风”,指
出四时不正之气(如六淫)乘虚侵人,致病较重者,为虚邪或
虚风;四时之正气(六气)因人体一时之虚而侵人,致病轻浅
者,称为正邪或正风。
邪气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主要体现为:
①导致生理机能失常:邪气侵人发病,可导致机体的阴阳失
调,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机能紊乱,气血精津液的代谢失
常。
②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邪气作用于人体,可对机体的
皮肉筋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或致
气血精津液等物质的亏耗而为病。
③改变体质类型:邪气侵人,还能改变个体的体质特征,进
而影响其对疾病的易罹倾向。如阴邪致病,损伤阳气,久
之可使体质由原型转变为阳虚体质,使之易感阴寒之邪;阳
邪致病,易伤阴气,可使体质转化为阴虚体质,使之易感阳
热之邪。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
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在发病中起主导作
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虚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外邪乘虚而人,
疾病因之发生。如《灵枢.百病始生》说:“卒然逢疾风暴雨
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
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2)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调节脏腑经络机能活动的能
力下降,易致脏腑机能紊乱,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可
“内生五邪”而发病;或导致病理产物的积聚而引起新的病
变。:“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3)正气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侯性质,邪气侵入,若正气充
盛,奋起抗邪,邪正相搏剧烈,多表现为实证;正气不足,
脏腑机能减退,气血精津液亏损,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
杂证。若正气虚衰,不能敌邪,邪气易于深人内脏,为病
多重。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主要有:
(1)邪气是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般说来,没有邪气侵袭,人体不会发病。
(2)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不同
邪气作用于人体,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证候类型。如
六淫邪气致病,发病急,病程较短,初起多有卫表证候,
证属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内伤,发病多缓慢,
病程较长,多直接伤及内脏,或致气机紊乱、气血失调产
生病变。
(3)影响病情和病位
邪气的性质、感邪的轻重、邪所中的部位与发病时病情的
轻重有关。
(4)某些情况下主导疾病的发生
在邪气的毒力和致病力特别强,超越人体正气抗御能力和
调节范围时,邪气对疾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疠
气、高温、高压、电流、枪弹伤、虫兽伤等,即使正气强
盛,也难免被损伤而产生病变。
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邪气伤人,必然引起邪正相争,而邪正相争的胜负,不仅关
系着疾病的发生,还关系疾病全过程病变的发展、变化与转
归。
就发病而言,邪气伤人,若正胜邪却则不发病。即病邪伤人
之初,由于机体正气充足,正气驱邪外出,正胜邪却,机体
不被邪气所侵害,可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即邪气伤人
之后,正虚抗邪无力,邪气得以深人,则引起疾病发生。而
且发病后,邪正相争的状态还决定其证候类型、病变性质、
病情轻重。如正盛邪实,多形成实证;正虚邪衰,多形成虚
证;正虚邪盛,多形成较为复杂的虚实夹杂证。感受阳邪,
易形成实热证;感受阴邪,易形成实寒证或寒湿证。感邪轻
或正气强,病位多轻浅;感邪重或正气弱,病位常较深重。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16:3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71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