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冀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2-12-08 16:32:11 阅读: 评论:0

激励九年级学生积极奋进语句-含江的诗句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春节假期英语作文)

1/22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完整版)

一、课内阅读。

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

界都是绿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

成一排。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

亮,夜间黑暗。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

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许多天过去了。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

啦!”它们说。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

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

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啪!豆荚裂开来了。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这个孩子紧紧

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

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

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

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

向前滚。”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

来。但这两粒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最远

呢!”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

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青苔把它裹起来,

2/22

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豆说。

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______)柔软——(______)黑暗——(______)

2.读一读,说一说这几粒豆都要到哪里去:

第一粒豌豆: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粒豌豆: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四粒豌豆:____________。

第五粒豌豆: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五粒豌豆的命运各不相同,如果是你的话,你愿意做哪粒豌豆?为什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美文阅读。

二维码时代

①如今,大部分人都接触过二维码。用专业名词来解释,二维码又称二维

条码,可看作传统条形码的升级版。它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

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当用特定软件扫描这些图形时,其

中包含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就能显示出来。

②二维码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信息获取方面,初次见面交换

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

以存入你的手机中,不用再进行复杂的输入;超市购物,扫描一下食品包装上

的二维码,该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就会映入眼帘;扫描广告画面中的二

维码,就可以直接进入相关公司网站,获取更多信息。快捷支付方面,出门只

带手机不带现金,目前在很多城市已成为常态。吃完饭“扫一扫”,在便利店

扫码支付,甚至连买菜也不再需要找零,菜摊上早就挂上了打印出来的二维

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户,都觉得“码上支付”方便又快捷。

③然而,二维码支付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目前,人们使用的

二维码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码——日常在商店、餐馆里看到的打印在纸上或者

3/22

制作成塑料牌的,都属于此类;另一种是动态码,即消费者在手机里使用微

信、支付宝等付款时,手机上会自动生成付款码,并且只在限定的较短时间内

有效。据了解,与静态码相比,动态码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央行有关负责人

明确表示,静态二维码易被篡改,易携带木马或病毒,真伪难辨,导致支付风

险较高。

④二维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虽然安全

隐患尚且存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经历二维码时代这一奇妙之旅。

1.本文介绍了二维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等相关知识。

2.用“”在文中画出什么是二维码。

3.第②自然段运用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码上支付”的双重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静态码不如动态码安全的原因。

6.除了文中提到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二维码使用场景?请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

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芦苇(______)的苇絮

(______)的芦花(______)的白雪

2.这段文字交代了小英雄雨来生活的_______和_______。

3.芦花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描写环境的句子,它的作用是()

A.一方面展示了雨来家乡美丽的风光,另一方面为下文叙述雨来脱险埋下伏

笔。

4/22

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还乡河的美丽迷人。

C.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烘托了群众的悲痛心情。

5.你喜欢小英雄雨来的家乡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野菊花

你见过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欢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

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提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在南方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

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

叶片衬托着它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乐。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以

为它们是一棵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

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

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

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疼,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菊

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

说,野菊花还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野菊花熬

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想到野

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

少带回家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

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

的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朴

素;它的顽强;我觉得人不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要像它那样的默默地

生长,不求索取;只要给予,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5/22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菊花(jūjú)摘下(zhāizāi)晒干(sàishài)给予(geijǐ)

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中标出序号。

败:①失败;②打败;③搞坏;④解除;消除。

清热败

火(________)

顶:①支撑;②顶撞;③相当,抵;④顶替,代替。

真顶

得上清凉饮料(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朴实——()依然——()

惦记——()奉献——()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

句,并将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阅读这篇短文,你是否也喜欢上了野菊花呢?从它身上你学到了怎样的

做人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

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

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

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

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

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

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6/22

1.简述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句话应用()的语

气朗读。

A.平淡无奇B.疑惑不解C.无奈、愤怒

3.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外国人能霸占一块地

方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

我想和你们一样

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朗的笑容,这样的笑容出现

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而产生的肌肉僵硬,蒂娜很难控制自

己的身体。同学们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动。

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

诗,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不会去背诵它。在我自己还

是个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好

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这首诗,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

像当年的我。

到了检查作业的那天,我走进教室,一抬头,看见了蒂娜,她脸上的笑容

与平日有些不一样,仿佛多了一份担心。

“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翻着花名册,我让

学生们依次背诵。果然被我料中了,他们一个个都背不出这首诗。

“对不起,克劳斯先生。”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有一个居然不小心把心

声说了出来:“就10分嘛!”我真有点儿哭笑不得,于是半开玩笑地宣布,下

7/22

一个不能完整背出这首诗的学生必须趴在地板上做三个俯卧撑,这是我从我的

体育老师那里学到的惩罚手段。

意外的是,下一个学生是蒂娜,蒂娜开始费力地一字一字地背诵起来,她

在第一小节的末尾犯了个错误,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

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到了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我震惊极了,几乎

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犹豫间,她已经扶着助

步架,重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继续她的背诵,她完整地背完了这三节诗。

她背完之后,一个同学好像从震惊中苏醒过来一样,有点儿迷糊地问她:

“蒂娜,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项作业才10分!”

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那天,蒂娜得到了属于她的10分,同时,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和尊

重。

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A.外貌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

(1)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____)

(2)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到了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

卧撑。(____)

(3)“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____)

2.既然知道大多数学生不会去背这首诗,“我”为什么还要布置这项作业?

()

A.这首诗很重要,教材上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背诵。

B.“我”想测试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C.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想看看这些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嫌

作业分值太少而不去做。

3.“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

当。”“我”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觉得那样说不妥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蒂娜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8/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

..

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

....

,直直地

...

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

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

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

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

2.“它现在要开花了”,这让母亲慢慢开始相信_________句子中的“它”指

的是__________。

3.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说明了小女孩慢慢地好起来,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三

个事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

A.小女孩从前很不喜欢运动。

B.小女孩不喜欢讲话,也不喜欢笑。

C.小豌豆让小女孩变得健康和快乐起来。

5.为什么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A.节日里有许多鲜花,豌豆花开了,所以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B.节日总是让人感到快乐,小女孩这一天很高兴,所以“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女孩受到小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坐起来,并快乐地生活,所以这一

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6.请针对选段内容提出一个自己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2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飞翔”的蜘蛛

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

是怎么拉过去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蜘蛛网都搅毁了。

后来,细细地观察,我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

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行,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

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

了,再把丝收紧。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以后的进程一

般比第一根丝的安置要快多了。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操作起

来,仿佛是一种愉快开心的表演。

蜘蛛本不会飞翔,但能够把网结在半空,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忍的

小动物。它的网织得精巧而且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

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半空。

奇迹是执着创造的。

1.短文的第2自然段是作者对自己的()描写。

A.神态B.动作C.心理D.语言

2.题目“‘飞翔’的蜘蛛”中的“飞翔”为什么加引号?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是()

A.因为蜘蛛本不会飞翔,但它能凌空结网,让人感觉它好像会飞。

B.因为蜘蛛结网时能飞,但与小鸟的飞翔不一样,所以加上了引号。

C.作者想特别强调蜘蛛是会飞翔的。

D.因为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会飞翔的蜘蛛。

3.第4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A.话题转移B.补充说明C.引出下文D.声音延长

4.蜘蛛是怎样把网结在半空中的?我能在短文的第(______)自然段中找到答

10/22

案。

5.读完短文后,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内回放。

麻雀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噢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

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

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

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

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已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博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

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

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

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1.在第四段中找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词,用“”画出来。并说说从老麻雀

的各种动作中,你看到了怎样的老麻雀?它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中的“强大的力量”指的是

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本文的感受以及对母爱亲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带着猎狗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2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边,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

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

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

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和电视里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

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

“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口味?有多少“第一次”使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个玲珑剔

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

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

边一看,在鸟巢里而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

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妻刚孵出来的

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

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此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

车,第一次坐喷气式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

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1.作者写自己的一些“第一次”经历,详细叙写的是哪两次?请各用一个短语

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作者既然说柚子树“不见得很美”,又说“却是一幅秋日风

情画”,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其中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2

3.第3自然段画线的两个反问句,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在结构上

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哪次具体经历照应了“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一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句话对“第一次真好”作具体的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乡村如画

①乡下,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

卷。我的老家在高楼东岩,那里风景如画,到处有山,到处有水,美丽极了。

带着无尽的向往,我们踏上了回程。

②车停下了,我们下了车,看到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村子,道路两旁

栽着柳树,碧绿柔软的枝条随风飘动,真是“万条垂下绿丝绦”。一盏盏路

灯,像哨兵,竖立在路旁。

③房屋前后,朵朵粉红的桃花缀满枝头,一簇簇,一树树,被微风吹落,

宛若红霞飘落,落英缤纷,清香沁人肺腑。成群的小蜜蜂嗡嗡地叫着,在花丛

中飞来飞去,偶尔有蝴蝶飞过来,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落在花上,看着

看着,恍惚间以为花儿长了翅膀飞了起来。没有城市的喧闹声,没有城市的车

水马龙,乡村显得宁静又干净,我可以听见鸟儿清脆的叫声。成群的麻雀叽叽

喳喳地叫着,一会儿落在电线杆上,好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一会儿在树枝上跳

来跳去,鸣啭枝头;一会儿在空中飞来飞去,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当你

迷迷离离地陶醉在这幅画中的时候,只有鸟鸣能让你回到现实。

④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有金黄的稻子,有绿油油的蔬莱。当你经过弯弯曲

曲的小河时,你会看到河里游着许多红嘴白毛的鹅,你又立刻会进入“曲项向

天歌”的美好意境中。

⑤到了晚上,你又会听见许多孩子快乐的笑声,那是乡村的孩子们在月光

下玩¨藏猫猫”,还会听见许多大人坐在屋前聊天。在宁静的乡村里,没有城

市的喧嚣,但一定不缺少天籁——田园虫鸣加上快乐的笑声。

13/22

⑥乡下是这么的特别,又是这么的朴素。

1.文章第①段中能概括乡村风景特点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能表达出作者

对乡村生活的情感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画“”的句子中“喧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天

籁”指的是___________。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对____________的

喜爱之情。

3.以下最能体现第③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A.朵朵粉红的桃花缀满枝头B.乡村显得宁静又干净

C.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D.迷迷离离地陶醉在这幅画中

4.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乡下是这么的特别,又是这么的朴素”。请联系短文,

说说自己对“特别”和“朴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

(mènmēn)雷滚动。顿

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

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

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

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

(bēn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

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

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我能写近义词。

犹如(_________)逐渐(_________)

3.照样子写2个词语。

14/22

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崩地裂(声音大):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一段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

情之高。

5.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___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是“______”、“_______”

6.从文中选出一个字,把下面这首古诗补充完整。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所填字写出了大潮的(),“头高数丈”写出了大潮的

()。

(2)把你品读前两句诗后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下面横线上。

(3)请你找出课文中与前两句诗内容相关的诗句用“﹏﹏﹏”划出来,与后两

句诗内容相关句子用“”划出来。

十三、课外阅读。

()

①女儿酷爱音乐。

②每天清晨,当对面阳台上响起琴声时,她便痴痴地趴在阳台上静静聆

听。她多想自己能有一架钢琴……不,不,哪怕能摸一摸,坐上去弹一次也好

啊!

③一天,父亲来到阳台,看到女儿在阳台上,十指在阳台上跳跃着,父亲

便有了一桩心事……女儿从没见过父亲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穿在他身上的总

是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女儿知道应该铆足劲儿学习。她想,将来一定要考上音

乐学院,那样,就可以天天弹钢琴了。

④父亲似乎比以前忙了许多,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来,裹着一身泥灰倒

15/22

头便睡。

⑤日复一日,女儿不知父亲为何如此拼命,却知道父亲的白发已经再也数

不清了……年复一年,五年过去了,女儿考上了最好的高中。

⑥父亲去银行取出了存款,一路上沉醉在喜悦中,却不知道背后跟着一双

邪恶的眼睛。他走进商店,来到一架钢琴前。这是一架漂亮的立式钢琴,标价

一万八。“够了。”他想,于是他叫来售货员。当他满心欢喜地将紧拽在手里

的工具包打开时,一条被刀划开的口子凝结了他的笑容。

⑦父亲茶饭不思,一下子憔悴了。担忧笼罩着女儿的眼眸。几天后,父亲

拿出一样东西:一块木板,上面贴着厚纸,画着键盘。父亲说:“爸爸没用,

本来想给你买架真钢琴的……”女儿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泪水。“爸爸!”女

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什么都明白。

⑧她坐过去,食指轻快地跳跃在琴键上,周身沐浴着暖暖的旋律,她泪流

满面,如痴如醉。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括号。

2.用“”画出文中表现女儿酷爱音乐的句子。

3.从第④自然段中“裹着一身泥灰倒头便睡”,我读懂了___________,父亲

拼命工作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什么“茶饭不思,一下子憔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什么都明白。”你认为女儿不知道什么,又

明白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课内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堤

(dītí)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

使如果)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

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

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

(nènnèng)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

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宁

16/22

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

(zìzhì),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

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

(càozà

o),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

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粗糙——(________)奢侈——(________)坎坷——

(________)

3.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这样的句子请你再仿写一

个:_______________。

4.蟋蟀出来吃草,它不吃洞口地方的那丛草的原因是()

A.那丛草好看B.那丛草遮阳C.那丛草可以遮蔽洞口的

出口

5.以上两段文字的观察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阅读训练

相濡以血

几位探险者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发现了一种生存了14年的吸血蝙蝠,它们

是一种100%靠其他动物的鲜血来维持生命的可怕的嗜血动物,已经成为了这个

荒岛的霸主。

然而令动物学家不解的是,这个荒岛上的鲜血并不容易找到。那么,它们

是怎样生存下来,并发展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的呢?

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观察,探险者惊奇地发现,面对着奄奄一息的同伴,这

群面目狰狞的小东西,它们的无私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

下,它们甚至会把自己腹中的鲜血反刍给没有进食的同伴,以解缓它的饥饿。

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首先是小蝙蝠,然后是有血缘关系的成年蝙蝠,之

17/22

后是无血缘关系的蝙蝠。不过,这些被援助的无血缘关系的同伴,必须以前也

援助过别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同伴的援助。

这样一来,被挽救回生命的蝙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食物,继而再用自

己的鲜血来还清这笔感情债。这种互相帮助的特殊亲密关系在那个荒岛上持续

了14年,而且还会持续更长时间。

这个答案相信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动物世界中一直

奉行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这群吸血蝙蝠之所以能够生存壮

大,正是因为颠覆了“丛林法则”,在同伴出于危难关头,选择了其他动物无

法做到的“相濡以沫”。

人其实也是生活在一个个集体当中的,家庭、单位、国家、社会。而这一

个个集体当中,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这样那样的危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衰

败的集体中的人几乎都选择了各种形式的明哲保身,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做

法不仅伤害到整体利益也会伤害自身利益。事实上,在一个集体败落以后,损

失最大的还是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人。在危难中选择“相濡以血”,是一种勇

气,更是一种大智慧,因为这是一个集体能够度过难关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1.填空。

“相濡以血”这个词是由(___________)这个成语转变而来的。

2.选择正确的读音。

鲜血(xuèxiě)奄(yǎnyān)奄一息处(chǔchù)于

3.“这笔感情债”指的是什么?怎么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相濡以血”是一种大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吸血蝙蝠是靠吸同伴腹中的血而生存的。(________)

(2)吸血蝙蝠援助同伴时是有顺序的。(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________)

(4)一个集体中的人都是选择明哲保身,那么这个集体必将走向败落。

(________)

18/22

6.对于“丛林法则”文中并没有解释,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下面的哪种解释比较

正确()

A.以多取胜B.个体的自然生存C.大家并肩作战。

7.吸血蝙蝠给我们人类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温暖僵硬明亮

2.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直接飞进太阳里去。到了哪就在哪住下

来。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3.我想做第五粒豌豆,因为它会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

2、

1.二维码的广泛应用二维码的信息安全隐患

2.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

图形,当用特定软件扫描这些图形时,其中包含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

信息就能显示出来。

3.具体事例二维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4.①扫描二维码支付。②“码上”音同“马上”,指二维码支付非常快捷。

5.静态二维码易被篡改,易携带木马或病毒,真伪难辨,导致支付风险较高。

6.想去哪家餐馆吃饭,扫描一下它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该餐馆的地址、招牌

菜、网友评价、消费水准等信息;在网上购物时,可以将自己心仪的商品通过

二维码分享给朋友,这样远程也可以让朋友给自己参谋一下。

3、

1.黄绿鹅毛般柔软厚厚

2.地点环境

3.芦苇多,芦花美

4.A

19/22

5.喜欢。因为小英雄雨来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那儿的人都很善良、淳

朴。

4、1.júzhāishàijǐ

2.④③

3.朴素;依旧;挂念;献给

4.④①

5.③

5、

1.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辱却没处说

理,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C

3.因为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让中国签订了一些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

约,当时的奉天就成了外国人的地盘。

4.因为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他不愿自

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自己的同胞再受这样的欺凌。

5.提高自身能力,适应将来的生存发展环境。

6、

1.DBC

2.C

3.“我”非常震惊,也很矛盾。一方面“我”想让蒂娜停下来,因为那只是

“我”说着玩儿的,但“我”又怕说出后会让蒂娜误认为这是对她的“特殊照

顾”而伤害她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我”又得维护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尊

严。

4.我感受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并且懂得了一个人身体有缺陷不要紧,但

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

7、

1.丹麦安徒生

2.她的孩子会好起来豌豆

3.小女孩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自己爬起来,坐在床上。第一次

20/22

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4.C

5.C

6.母亲为什么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8、

1.C

2.A

3.B

4.4

5.奇迹是执着创造的,就如短文中的蜘蛛,它不会飞翔,但凭着自己的勤劳和

执着,半空结网,因此,只要我们努力,相信我们也能创造奇迹!

9、

1.飞下来落在挓挲起尖叫着

我看到了奋不顾身的、勇敢的、伟大的老麻雀。它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孩子,表

现了老麻雀的爱子之心。

2.母爱的力量

3.母爱是没有区别的,是伟大的、勇敢的、忘我的,有了爱,生命才得以维

持、得以发展。

4.因为那只老麻雀不惜牺牲自己保护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深深震撼了

“我”。

10、

1.①偶见柚子树②饲养十姊妹。

2.没有矛盾。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所以,即使景色不见得很美,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3.加强语气引起读者思索承上启下(或:过度)。

4.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5.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11、

1.风景如画向往

2.声音杂乱,不清静田园虫鸣加上快乐的笑声乡村生活

3.D

21/22

4.“特别”在于乡村的风景独特,生活独特,与城市不同。“朴素”在于乡

村风景自然平常,乡下人家的生活充满快乐,简单又平凡。

12、

1.mēnbèn

2.宛若渐渐

3.热热闹闹安安静静人声鼎沸震耳欲聋

4.人声鼎沸沸腾

5.由远及近再近些越来越近

6.吼(1)声音巨大潮头之高

(2)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

“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

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

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

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3)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

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

震得颤动起来。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13、

1.纸钢琴

2.每天清晨,当对面阳台上响起琴声时,她便痴痴地趴在阳台上静静聆听。她

多想自己能有一架钢琴……不,不,哪怕能摸一摸,坐上去弹一次也好啊!

3.父亲工作很苦很累挣钱给女儿买一架钢琴

4.因为父亲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被小偷偷走了,女儿的钢琴买不成了,父亲心

里很难过。

5.女儿不知道父亲辛苦挣钱给她买钢琴,钱被偷走的事。但女儿明白父亲对自

己浓浓的爱,她知道必须努力报答父亲这份沉重的爱。

14、

1.tí如果nèng宁静zìcào

2.光滑简朴平坦

3.拟人早晨,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4.C

5.从外到内

6.因为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很简单。

22/22

15、

1.相濡以沫

2.xuèyǎnchǔ

3.同伴在自己饥饿时把腹中的血给自己,自己腹中有血也要无私地给同伴。

4.为别人付出后,自己需要帮助,别人也会帮助你,这种互相帮助让每个个体

都得以很好地生存,同时,还壮大优化了这个集体,因此说这是一种大智慧。

5.×√√√

6.B

7.人类也应该同文中的蝙蝠一样,懂得帮助别人,只有互帮互助,那么人类社

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16:3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71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什么的宇宙
下一篇:华山海拔
标签:冀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