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矩阵的伴随矩阵怎么求

更新时间:2022-12-08 16:24:41 阅读: 评论:0

2020中考的名著-p是什么单位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扫福)

伴随矩阵的性质及其应用

摘要:

伴随矩阵是矩阵理论及线性代数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许多数学分支研究的重要工具。伴随矩

阵作为矩阵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理论和应用有自身的特点.而在大学的学习中,伴随矩阵只是作为

求解逆矩阵的工具出现的,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本文分类研究伴随矩阵的性质,并讨论其证明过程,

得到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1)介绍伴随矩阵在其行列式、秩等方面的基本性质;(2)研究数乘矩

阵、乘积矩阵、分块矩阵的伴随矩阵的运算性质及伴随矩阵在逆等方面的运算性质;(3)研究矩阵

与其伴随矩阵的关联性质,主要介绍由矩阵的对称性、正定性、奇异性、正交性推出伴随矩阵的对

称性、正定性、奇异性、正交性;(4)研究伴随矩阵间的关系性质,主要研究由两矩阵的相似、合同

等关系推出对应的两伴随矩阵之间的关系;(5)研究伴随矩阵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方面的性质;

(6)给出m重伴随矩阵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研究m重伴随矩阵的相应的性质。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在于研究了一类分块矩阵的伴随矩阵的性质。

矩阵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也常见于统计分析等应用数学学科中。在物理学中,矩阵于

电路学、力学、光学和量子物理中都有应用;计算机科学中,三维动画制作也需要用到矩阵。在天

体物理、量子力学等领域,也会出现无穷维的矩阵,是矩阵的一种推广。

然而伴随矩阵在矩阵中占据着比较特殊的位置,通过它可以推导出逆矩阵的计算公式,使方阵

求逆的问题得到解决,伴随矩阵的性质和应用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在矩阵计算及讨论中,常常会

遇到伴随矩阵,但对伴随矩阵的一些性质进行系统讨论的却很少,以下将主要针对伴随矩阵的各种

性质及应用讨论。

关键词:伴随矩阵可逆矩阵方阵性质

1、伴随矩阵的定义

定义1.设

ij

A

是矩阵A=

nnnn

n

n

aaa

aaa

aaa











21

22221

11211

中元素

ij

a

的代数余子式,则矩阵

A*=

nnnn

n

n

AAA

AAA

AAA











21

22221

11211

称为A的伴随矩阵。

定义2.设A为n阶方阵,如果有矩阵B满足AB=BA=E,则B就称为A的逆矩阵,记为B=1A。

*注意:只有方阵才有伴随矩阵和逆矩阵。

2、伴随矩阵的性质

性质1.设A为n阶方阵,AA*=A*A=AE.

证明:由行列式按一列(行)展开:AA*=A*A=

d

d

d

0000

0

0

00

00









=dE,其中d=A。

性质2.n阶矩阵A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矩阵A非退化,即

A

A

AA

*

1,0且

.

证明:若A≠0,则A可逆,且1A

=

A

A*

;反之,若A可逆,则有AA-1=E,所以|AA-1|=|A||A-1|=1

故|A|=0.即A非退化。

性质3.1.若A为非奇异矩阵,则1*1*)()(AA.

证明:因为11

1

)(A

k

kA

,由性质2两边取逆可得

1*)(AAA故

A

A

A1*)(,

另一方面,由性质2有

A

A

AAAA

A

A

1

)()*()(

1

)*11*1

1

11

(

由1*1*)()(AA.

性质3.2.设A为n阶矩阵,则秩A*=





时,当秩

时,当秩

时 ,当秩

20

11

nA

nA

nAn

.

证明:(1)当秩A=

n

时,则,0AA是可逆的,即有1A

存在,所以

1*AAA.可见,秩*A

=

n

反之,当秩*A

=n时,*A

可逆时,则有1*)(A存在,所以

A

=A1*)(A,有A

0,因A=0,从而*A

=0,这与秩*A

=

n

矛盾,所以A

0,于是秩

(A)=

n

(2)当秩(A)=1n时,则A必有一个1n阶子式不为0,即*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为0,所以,

秩(*A

1

,另外秩(A)=1n.则A=0,于是,.0*EAAA

从而,秩(A)+秩(*A).1.1),**)这便知秩(故秩(AAn

反之,若秩(*A)=1,则*A中必有一个

ij

0A

,即是说A必有一个n-1阶子式不为零,故秩n-1A

不能有秩(A)=n,否则,有秩*A

=n,而n,2这样与秩1)(*A矛盾,所以秩(A)

n,则(A)

1n,因此,秩(A)=1n.

(3)当秩(A)<1n时,则A中一切1n阶子式均为0,于是一切,0

ij

A0*A所以,这时有秩

,0)(*A反之,若秩,0)(*A则,即一切0,0

ij

*AA亦即A的一切1n阶子式为0,所以秩(A)

<1n.

该性质可以用来求A的伴随矩阵的秩,A的秩可以直接求出,通过A的秩可以直接求出A的伴随

矩阵.

性质4.秩

AA秩*.

性质5.*A

=A1n,其中A是n阶方阵(n2).

证明:若A

0,AA*=AE,*AA

=An

A*A

=An*A

=A1n

若A=0,这时秩A*1,*A

=0,而也有*A

=A1n

综合得*A

=A1n.

性质6.若A是n阶非零实矩阵,0,*

AAA则.

证明:用反证法,若,,则00*

EAAAAAA令一方面,设A=nn

ij

aR)(

AA

=*AA

=

n

i

ni

n

i

i

a

a

1

2

1

2

2

n

1i

2

i1

a











=0(2)

由(2)式主对角元素均等于0,可得),,,2,1,(,0njia

ij

此即A=0,这与非零矩阵的假设矛

盾,0A.

条件A是实方阵中“实”字不能少,否则,比如设A=,

1

1

i

i

则0,*

AAA但

性质7.令A,B为n阶矩阵,则

(1)A对称

对称;*A

(2)A正交

正交;*A

(3)若A与B等价,则

也等价;与**BA

(4)若A与B相似,则

也相似;与**BA

(5)若A与B合同,则

也合同;与**BA

(6)A=B**BA;

(7)A正定

正定;*A

(8)A为可逆矩阵

为可逆矩阵;*A

(9)如果A是可逆矩阵,那么A为反对称

.*为反对称A

证明:这里只证(1),(2),其余的这里就不再证明了。

(1)为对称矩阵****,)()(AAAATT;

(2)因为A是正交矩阵,故

EEAAAAAAEAATTTT******)()()(,*A

是正交矩阵.

从该性质我们看到方阵有很多的性质是能“遗传”给它的伴随矩阵的,因此我们在不求矩阵伴

随的时候就能通过原矩阵的性质去判断伴随矩阵的性质了。

性质)()(***.

性质9.一切

nn

A

(不一定A非奇异)都有

.)(2

**AAAn

证明:

,1

*

nAA

(i)当秩A=n时,可逆,AA,0用1-A

左乘式子AEAA*两边得,1*AAA用A换A*得,

AA

A

A

AAAAnn21

1****)()()(



(ii)当秩An-1时,则秩,1*A,从而秩(0),0**AA则

AAA2-n

**0)(

,综合即证

.)(2

**AAAn

该性质讨论了A的伴随矩阵的伴随矩阵和A的关系,一些问题会涉及此性质,应多加注意.

性质10.若A为n阶矩阵,则*)(aA=a1nA*.(a为实数)

证明:设A=

nnij

a

)(再设*aA=

nnij

b

)(,

那么

ij

b为行列式aA中划去第j行和第i列的代数余子式(n-1阶行列式),

其中每行提出公因子a后,可得),....,2,1,(1njiAab

ji

n

ij

,

由此即证*)(aA=a1nA*.

数乘矩阵的伴随矩阵可以用该性质很好的得出,本性质是一些选择、填空常考点.

性质11.设A,B均为n阶方阵,则***)ABAB(.

证明:当,,时,这时000BAAB由公式,1*AAA

可得,)()**111*ABAABBABABAB(

当,)(,0EBBEAAAB—)(时,考虑矩阵由于A和B都最多只有

限个特征值,因为存在无穷多个使0)(,0)(BA(3)

那么由上面的结论有(A()B())*=)()(**AB(4)

令(A()B()*=*,))((Bf

nnij

()A)(*

nnij

g

))((

,则有

),,2,1,(),()(njigf

ijij



(5)由于有无穷

多个使(5)式成立,从而有无穷多个使(5)式成立,但)(),(

ijij

gf都是多项式,从而

(3)式对一切都成立,特别令=0,这时有******

*)0()0())0()0(()(ABABBAAB

.

该性质是一些题目的常考点,把求AB的伴随矩阵转化为求A的伴随矩阵和B的伴随矩阵的问题,

可以很有效的解决问题.

性质12.如果矩阵A可逆,令为它的特征值,

是A的属于的特征向量,则*A

的特征值是

1A,

是*A

的属于1A的特征向量.

证明:由于A可逆,所以

0,由于A

=

,左边乘以*A

得,*A

A

=*A

,故

*A

=1.

性质13.若A为n阶方阵且矩阵的行列式不为零,那么*A

可表示为A的多项式形式.

证明:A的特征多项式是.)(

01

1

1

aaLafn

n

n



因为A可逆,所以.0)1(

0

Aan由

哈密顿-凯莱定理知

,0)(Af

0

01

1

1



EaAaLAaAn

n

n

EAEaLAaA

a

n

n

n

)(

1

1

2

1

1

0

右乘,*A得:*

1

2

1

1

0

)(AEaLAaA

a

A

n

n

n

故)()1(

1

2

1

11*EaLAaAAn

n

nn

.

该性质把A的伴随矩阵转化为A的多项式形式,这是求A的伴随矩阵的简单有效方法.

3.伴随矩阵性质的应用

例1设*11*1)()(,

300

220

111



AAAA的伴随矩阵,则求是

.

解:由性质1,因为

.),1*11*1

A

A

AAAEAAA有(

本题,6A所以



2

1

00

3

1

3

1

0

6

1

6

1

6

1

300

220

111

6

1

)*1A(

.

此题是求A的逆矩阵的伴随矩阵,若用伴随矩阵的定义求解则太复杂,可用性质1方便简捷

的求出.

例2若1,

100

110

111

AA求

.

,,,解:1

100

110

011

100

110

111

*



AAA



100

110

011

2

*

1

A

A

A得,由性质.

此题比较常见,求A的逆矩阵问题,可以根据性质2的公式求出.

例3已知3阶矩阵A的逆矩阵为

,

311

121

111

1

A

试求伴随矩阵*A

的逆矩阵.

解:



311

121

111

1A





101

022

525

)(*1A

,由性质3得,*11*)()(AA,所以





101

022

525

)(1*A

.

此题把求A的伴随矩阵的逆矩阵问题转化为求A的逆矩阵的伴随矩阵问题,这样根据性质3可以很容易的

得出.

例4若*,

520

310

002

2

1

AA则求

.

解:

16

1

6,

4

1

520

310

002

)

2

1

(2

*3

AAA得,由性质

.

例5已知A=**),

200

110

121

A求(

.

解:

200

110

121

,A

,A=

200

110

121

,由性质10知**)A(=

400

220

242

213AAA

.

例6若已知A*=*2,

100

110

011

)求(A

.

解:由性质11可直接得



400

440

044

42)2(**2*AAA

.

此题考查的是数与矩阵的乘积的伴随矩阵问题,用性质10可以很方便的得出.

例7设A为三阶矩阵,A的特征值为1,5,7.试求行列式

EA2*

.

解:因为A=

,35751

由性质13知,*A

的特征值分别为35,7,5.于是EA2*的特征值

为35-2=33,7-2=5,5-2=3.故

49535332*EA

.

例8求矩阵A的伴随矩阵*A

.

A=

201

034

011

.

解: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为:

)(f

=25423AE,因,02

0

a所以A可逆,

由性质14知)54()1(213*EAAA=

113

028

026

.

以上在伴随矩阵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归纳并讨论了伴随矩阵的性质;并在此基础

上讨论了一类分块矩阵的伴随矩阵的性质。

经过这多时间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可以更加进一步了解伴随矩阵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

用,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能够更加灵活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其实数学知识不在于举多少例

子,关键在于能够真正理解了其内涵,并且能够熟练地把其运用到生活中创造它的价值.无论是对

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熟练掌握了这些性质和应用,就能够使自己对伴随矩阵的理解和认识更全面

和更深刻。

参考文献

[1]徐德余等.《高等代数习题精编》[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114.

[2]冯红.《高等代数全程学习指导》[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96.

[3]阎满富、陈景林等.《高等代数习题汇编与解答》[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187.

[4]刘云庆等.《高等代数习作课讲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02.

[5]钱吉林.《高等代数题解精粹》[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20.

[6]施光燕.《高等数学讲稿》[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36.

[7]张小红等.《高等代数专题研究选编》[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52.

[8]邓方安等.《高等代数》(第一版)[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157.

[9]李永乐,范培华.《数学复习全书》[M].国家行政出版社,2008.98.

[10]张禾瑞等.《高等代数》(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96.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16:24: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71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大于
下一篇:践组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