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晚春主旨

更新时间:2022-11-12 21:09:41 阅读: 评论:0

面对面中考2020英语-篦子怎么读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义胆忠魂)

《晚春》2020年诗词赏析及中考题汇编(含答案)

《晚春》诗词赏析及中考题汇编(含答案)

晚春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芳菲。

杨花榆荚⽆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榆树的果实。

才思:才⽓,才情。

解:懂得,知道。

译⽂

花草树⽊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的杨花和榆钱也不⽢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

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称韩吏部。谥号“⽂”,⼜称韩⽂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

散⽂语⾔,破骈为散,扩⼤⽂⾔⽂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起⼋代之衰”,明⼈推他为唐宋⼋⼤家之⾸,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有“⽂章巨公”和“百代⽂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集》⾥。创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六⾸》中的⼀⾸。该诗创作于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年),韩愈年近半百时。

鉴赏

这是⼀⾸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争

芳⽃艳,尽情舒展⽣命的机能。⽽那些全⽆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的地漫天飞舞。这⾥,

运⽤拟⼈的修辞⼿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寄寓着⼈们应该乘时⽽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榆荚杨花虽缺乏草⽊

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为晚春增添了⼀景。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芳菲”是写花草树⽊探得消息,得知春天⽤不了多久就要离去了,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各⾃

都使出了最⼤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霎时,万紫千红,春⾊满园。诗中⼀个“知”字,⼀个“⽃”字,将花草树⽊

赋予了⼈的思维,⼈的情感和⼈的动作⾏为,使那些原本没有⽣命的花草树⽊有了留春惜时的⽣命特征。这⼀拟⼈⼿法的运

⽤,极有效地表达了诗⼈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杨花榆荚⽆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任何姿⾊,⽆法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但是他们也不⾃卑,不

藏匿⾃⼰的短处,加⼊了“百般红紫”的⾏列中,将没有姿⾊的杨花榆荚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这⾥,“⽆才思”和“惟

解”⼜⼀次运⽤了拟⼈的修辞⼿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更好的表达了诗⼈珍惜春

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这两句诗从另⼀⾓度思考,似乎是在启⽰读者,“杨花榆荚⽆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

⼜有什么理由不能抛弃那点⼩⼩的⾃卑⼼理,放弃那点微不⾜道的⾃尊,抓住时机,利⽤⼤好时光投⾝到为⾃⼰、为他⼈创造

美好未来的⼤环境中呢?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哲理:诗⼈通过“草⽊”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

写,反映的其实是⾃⼰对春天⼤好风光的珍惜之情。⾯对晚春景象,诗⼈⼀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

情绪乐观向上,很

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才思”⽽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这就给⼈以启⽰:⼀个⼈“⽆才思”并不

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的。

中考题汇编(含答案)

【宿迁市,6】阅读下⾯⼀⾸诗,回答问题。(6分)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芳菲。杨花榆荚⽆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芳菲”中的“⽃”的修辞⼿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2)请发挥想像,⽤⾃⼰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答案】⼆、(6分)

6.(1)(3分)拟⼈,形象⽣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竞相开花、争妍⽃艳的美丽景象。(拟⼈1分,写出效果2分。)(2)(3分)

柳絮朵朵,像⽩雪⼀样,⼜轻⼜⽩,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动流畅得1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芳菲。

杨花榆荚⽆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试题

(1)分析本诗运⽤拟⼈⼿法有何妙处?(3分)

(2)本诗的主旨有⼈认为是劝⼈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3)请说出“百般红紫⽃芳菲”中的“⽃”的修辞⼿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4)请发挥想像,⽤⾃⼰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5)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代诗歌中⼀般带有凋零感伤的特点;但本诗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却是“⽣⽓勃勃”,请结合全诗的内容

和表现⼿法,简析本诗是怎样描绘这⼀景象的?

(6)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使⽆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且彼此还有⾼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动⽽有奇趣。(3分)

(2)⾔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事⽆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

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

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3分)(3)(3分)拟⼈,形象⽣动地写出了晚

春时节花草树⽊竞相开花、争妍⽃艳的美丽景象。(拟⼈1分,写出效果2分。)

(4)(3分)柳絮朵朵,像⽩雪⼀样,⼜轻⼜⽩,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动流畅得1分。)

(5)本诗描绘暮春之景,⼀反常态,不写暮春凋零,⽽写草⽊的⽣机勃勃。⼀⼆句,写花草树⽊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

吐艳争芳,争芳⽃菲;)三四句,写连那乏⾊少⾹的杨花、榆荚也不⽢⽰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全诗运⽤拟⼈⼿法,寥寥⼏笔

描绘了暮春的勃勃⽣机。(6)本诗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描写,表达出诗⼈对春天⼤好风光的珍惜赞美之情。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21:09: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7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碍的形近字
标签:晚春主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