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
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
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
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
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
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
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
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
人称——你、你们。
1、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优点是:讲的是“我”、“我们”的亲自见闻,
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亲切、自然。其缺点是,只能从“我”、“我
们”的角度去写,在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环境时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使用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将叙述对象
讲述出来。其缺点是:客观色彩较浓,缺乏第一人叙述的优点。
3、使用第二人称,有两种情况: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叙述了别人,也叙述了
自己,实际上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上进行叙述的。如果作者较为客观地向读者
讲“你”“你们”的事自己并没有在文章中出现,那实质上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要线索清楚。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
②要交待明白。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③要详略得当。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均用力量,叙述几
件事,也要有个侧重点。
④要波澜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要善于交替使用各种叙述方法。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
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形象、
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描写的作用是:
现自然景色的风貌;
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
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
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
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描写大致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
①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肖像描
写的要求是: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征;二要独特、新巧、
切忌因袭雷同。
②行动描写。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行动描写的要求是:要具体、生动展
示出人物行动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圆满地回答人物“怎么样做”的问题。
③语言描写。即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的方式有两种,一
是独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语),一是对话(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问互答)。
首先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处境、思想和性格特征,使人看后相信这个人
只能这样说话;其次,语言要准确、简洁、传神。
④心理描写。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它是对人物的思想
感情、整个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视,能较好地把人物内心最隐蔽的东西暴露出来。
心理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心理剖析;用语言、行动显示;用梦境、幻觉表现等。
▲环境描写,指的是对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发生直接关系
的客观外界条件的描写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
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
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
活画面的描写。或可以说是人物描写的综合形式。
场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鸟瞰式,从整体着眼、较全面地、概括地写出场面的总的景象和总的气氛。这
种方法,不求点上的细微,而求面上的广度,关键是写出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
2、特写式。把场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细致地突现出来。
▲细节描写,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末节的刻划与描绘。
细节描写的作用很大:
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复杂;2)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3)可以展现环境景物的独有特征;4)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六种:
1、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都是从描写时所站的角度上说的。
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它是从正面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形貌直接地显现出来。
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它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借描写其它,间接烘托出
要描写的对象。
2、工笔描写与白描,是从描写的程度上来说的,工笔描写,即浓笔重彩、精雕细
刻的描写。白描、即轻描淡写,简单的勾勒。
3、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是从描写对象的变化上来说的,静态描写,即对平面、
静止的人物与景物的描写。动态描写,则是对人物或景物发展变化的情态的描写。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
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
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
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抒情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②即事抒情,又叫叙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人叙事之中“
③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
景物的形状、色彩浓度、格调表达感情。
④议论抒情,又叫寓情于理。即把感情寓于道理之中,借助说理表达思想感情。
▲抒情的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可为文造情、无病呻吟;
②要同内容和谐一致、保持一致格调、形成有机联系;
③要有积极、健康的情趣。
▲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的作用是:
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
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
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常见的议论方法有:
①夹叙夹议。即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可先叙而后议,亦可先议而后叙。
②寓理于情,即把议论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阐发道理。
▲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
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
说明的作用是:在议论文中用它交待论据;
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
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
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
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一、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
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
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
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
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衬托
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一事物为陪衬来突出需要描写事物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
三、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
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四、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
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
五、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描写,表达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六、对比
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
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七、侧面描写
从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是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
简洁精练。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手法结合运用,可以是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
明突出。
八、伏笔和铺垫
作用: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严丝合缝
九、联想
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十、
十、想象
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十一、照应
作用:写……,与前文相照应,反复的抒发了……的情感,增加情感深度。
十二、白描手法
运用效果: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透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
作用: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的气氛
(抚今追昔、物是人非、深沉悲凉)。
十三、用典
运用效果: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作用:①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象;②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③化用典故,使
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④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
十四、寓庄于谐
运用效果:使行文活泼,幽默风趣,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
十五、设置悬念
从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某一更能引人关注的片断来落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悬念可设在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设在中间,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用;设在结尾,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十六、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
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
艺术形象。
十七、虚实结合
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
象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十八、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
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
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
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
十九、以小见大
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
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
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14:5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6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