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2019.11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贡传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
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
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
内。鲁弱吴强,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
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吾兵业已加
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
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
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
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
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
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
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
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
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
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
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
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越王大
说,许诺。
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
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
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
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
的卿大夫。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置齐而伐越置:安排
B.越王除道郊迎除:清除
C.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诚:果真
D.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兵:兵器
2.子贡在游说各国君主时,总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层冠冕堂
皇的道理外衣。下面都属于“道理外衣”的一组是()
①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②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③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④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⑤且有报
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⑥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A.①④⑥B.②③⑤
C.①③⑤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阴谋家田常想谋反,但又担心高、国、鲍、晏四大权臣反对,
于是准备发动对鲁国的战争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子贡临危出使,辗转于
各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他们,保存了鲁国。
B.子贡凭着能言善辩,纵横捭阖,奔走于众多诸侯国中,最终使这些
诸侯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吴国和越国,原先强大的
吴国灭亡了,原先濒临灭国的越国则崛起。
C.吴国以救鲁的名义入侵齐国,打败齐国后,与晋国争霸,但最终未
能如愿。吴军被晋军大败的消息传出后,越国趁机突袭吴国,吴国形势
急转直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也最终身死。
D.越王勾践为了让吴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齐国,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
起的机会,除了派人给吴王送上贵重的宝物,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自
己愿意带上越国兵马助吴王一臂之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②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1,【答案】
法不当,应为“侧面印证”。B项中“突出了幼时的作者来到外边世界时不
听奶奶话的一面”理解浅显,也不正确,是写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
向往。C项中的“洪亮”显然与文中的“沉稳”“悠扬”相矛盾。
10.试题分析:从内容的角度答出“详写童年生活,交代出听到钟声的
过程,突出幼时聆听‘晚祈的钟声’受到震撼等特殊的感受”“更好地突出了
文章的主题”,从结构的角度答出“为后文作铺垫”。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
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
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
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注意分析“通感”的写法,然后解释:将听到的琴声和歌
声幻化为触觉的风,再分析艺术效果:形象地写出了幼时的“我”听到琴
声和歌声后内心受到的洗礼,灵魂受到的震动。
1.A
3.C
4.C
5.D
【小题5】(1)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
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
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
而霸。
(2)①这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责难。
②让(越王)出兵相随,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是追随诸
侯去讨伐(齐国)。
(或:名义上是让诸侯追随您讨伐齐国)
【解析】
1.试题分析:置:放弃。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
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
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②这不是“道理”,而是应对“己加鲁”的方法。④这是子贡
叙述自己先前的做法。⑥这只是叙事,而非“道理”。排除含②④⑥的选
项即可得到答案。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
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
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
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试题分析:“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无中生有。综合近些年来的高
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
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
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
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
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
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
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是”,
这样;“敌”,抗衡;“过”,谴责。(2)“从”,追随;“空越”,使越国国内
空虚;“名”,名义上;“伐”,攻打。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端木赐,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
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的弟子说:“鲁
国是父母之邦,祖国如此危难,你们几个为何不挺身而出呢?”子贡请
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到了齐国,劝说田常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攻打强国,忧患
在国外的攻打弱国。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鲁国弱小,吴国强大,不如
攻打吴国。攻打吴国如不胜,百姓死在外国,朝廷内大臣势力空虚,这
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谴责,孤立君王制约齐国的就
只有您了。”田常说:“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怎么办?”子贡说:“请
让我前去见吴王,请他援救鲁国攻打齐国,您就率兵迎击他们。”
子贡南下去见吴王,劝吴王说:“如今,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独自占领
千辆兵车的鲁国,与吴国争强弱,我私自为大王的危险担心。况且援救
鲁国,表面上是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是围困强大的齐国。”吴王说:
“我曾经与越国交战,越王苦炼自身,优养名士,有报复我的打算。您
等我攻打了越国后再听从您的意见。”子贡说:“越国的实力没有超过鲁
国,吴国的强大没有超过齐国,大王放下齐国而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
早已平定鲁国了。况且大王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就不是
勇敢了。勇敢的人不避危难,明智的人不会坐失良机。如今保存越国向
诸侯表示自己的仁义,援救鲁国攻打齐国,给晋国施加威力,诸侯一定
会竞相朝见吴国,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了。大王如果确实厌恶越国,我
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他出兵追随您,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
义上追随诸侯来攻打齐国。”吴王大喜,就派子贡出使越国。
越王清除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
打齐国,他的本意想去却又怕越国。说‘等我攻破越国才行’。像这样,攻
破越国是肯定的了。况且有报复人的志向而让人知道,这是不安全的。”
勾践听完叩头拜了两拜,于是就问子贡该怎么办才好,子贡说:“吴王为
人凶猛残暴,子胥因直言进谏而被赐死,太宰伯嚭当权,只知顺从君
王的过失而保存自己的私利:这是残害国家的治理方法呀。现在大王若
果真出兵辅助吴王来迎合他的心意,用贵重的宝物来博得他的欢心,用
谦卑的语言以表示对他的尊重,那么他就一定会攻打齐国了。如果这场
战争败了,就是大王的福气了。如果战胜了,必然兵临晋国,我请求北
上去见晋王,让他共同攻打它,这样灭掉吴国是必然的了。”越王大喜,
同意按他的意见行动。
子贡回来向吴王汇报了情况,吴王大喜,就发动九郡的人马攻打齐国。
子贡于是就离开吴国到晋国去,劝说晋君整治兵器、休养士兵来等待吴
军的到来,晋君同意了他的意见。
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吴王果真与齐国的军队在艾陵开战,大败齐军,
擒获了七个将军率领的士兵还不班师回国,果然调兵开赴晋国,与晋
国人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强,晋国人攻打吴国军队,大败吴军。越
王听到吴军战败的消息,就渡江袭击吴军。后来杀死了吴王夫差和太宰
伯嚭。攻破吴国三年后,越国成为东方霸主。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14:4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67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