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教养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12-08 14:39:15 阅读: 评论:0

少儿犯罪进少管所视频-寒舍是什么意思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牡丹花几点开花)

1/11

《论教养》教案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一篇议论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

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作者不

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文

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

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本文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共

同探究。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

反复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章思路,辨析并学习

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

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

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

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

2/11

的生字读音和生词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教师随笔

一、导入课

文,激趣引

思。(约3分

钟)

导入法一:(主题导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

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

她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的、最美

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

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

“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

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

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

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

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导入法二:(背景导入)

曾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的德米特里•

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是当代最卓越的

学者、作家。首先,让老师来介绍他的著

作《善与美书简》。这些“书简”没有具

体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读者。这本书

是写给年轻人的,旨在告诉他们走善良的

道路是最可行的道路,也是一个唯一正确

的道路。读完这本书,读者就知道他的劝

告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从中受益。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信集,是高尚导师

的倾心话语,其才华在于循循善诱,擅长

引述关于教养

的名言警句,引出课

题,有助于学生直接

进入课堂学习环节,

有助于学生精力的

尽快集中。

通过简介《善与

美书简》,让学生大

致了解了该书的主

要内容,同时了解了

将要学习的这篇文

章的内容倾向和读

者群体,为学生更好

地了解文章主旨奠

定了基础。

3/11

跟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论教养》

就选自利哈乔夫的《善与美书简》。

二、初读课

文,畅谈感

受。(约15

分钟)

(一)检查预习,了解常识。

(教师课件出示本文的生字词,注音处

留白,重点词语的意思处留白。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边讨论边解决。教师最后点拨,

明确。)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

汲取(jí)扭捏(niē)箴言(zhēn)

贸然(mào)尴尬(gān)涵养(hán)

矫揉造作(jiǎo)絮絮叨叨(xù)

附庸风雅(yōng)

大发雷霆(tíng)彬彬有礼(bīn)

自吹自擂(léi)

2.解释下列词语。

(1)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2)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

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

容文雅。

检查预习的环

节是为了检验学生

在课前预习的成效,

为教师及时了解学

情、调整教学重点做

好铺垫。

引导学生在初

读课文的基础上感

知文本,初步梳理文

本思路,这样能给学

生一个完整的认知,

有助于学生对文本

的整体把握。

4/11

(3)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冷淡。

(4)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

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5)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

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6)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

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7)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

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8)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

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9)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

(10)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

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11)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

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3.组内交流搜集的相关作者的情况,

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

作者简介: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

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

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彼得

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

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

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

勒保卫战。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

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

5/11

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

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苏

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

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

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

识象征。

(二)整体感知,初识文本。

(学生初读课文,围绕着如下问题,理

解文章主要内容。)

1.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

明确: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2.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

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第5—10段主要从反面论述了

一个人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

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表现得彬彬有礼,

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得不尊重家人。在对比

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做才算有教养。

3.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

“论教养”中,“论”这个字,确定

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

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点即“有教

养”“真正的教养”等。

6/11

三、合作探

究,披文入

情。(约20

分钟)

(一)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并概括层意。

(组内合作完成,教师巡视点拨,交流

后明确。)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

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

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述什么

是“有教养”。

第一层(3—10):通过假设、对比,

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

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述什么是

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

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二)研读文本,深层探究。

(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围绕如下问题展

开讨论,深度研究文本。)

1.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

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明确: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突显

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

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

“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

2.文中作者由论述“教养”转向论述

“风度”,它们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

系?

此环节的三个

步骤是层层深入的,

即由整体到局部认

知文本,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梳理文章

的思路。在这一过程

中,教师引导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讨

论、互补,充分调动

每一名学生参与课

堂、独立思考、表达

见解,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

7/11

明确:教养是风度的基础,风度是教

养的外在表现形式。

3.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

是怎样的?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

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

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的

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

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三)赏析语句,重点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下面的语句,

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前后语句的关系理

解重点词语或语句的表达效果。小组讨论,

班内交流。)

品味亮点词语:

(1)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

线词语的作用。

明确:“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

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

点。

(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

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

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

果。

明确:“如果……再加上……那

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

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

样才会得来。

8/11

(3)“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

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

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

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

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假如……那么……”构成了

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假设

的,不一定真实存在;通过假设起因,推

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映

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

觉醒。

9/11

四、对照梳

理,积累运

用。(约7分

钟)

(一)探究主旨

1.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明确:(1)举例论证。本文的第5—10

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第

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

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

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

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

证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

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

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前两层先

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

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

养。

2.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

“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

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对众多事例进行

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让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

度,指导我们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二)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做才算是有

教养。

(小组内交流,讲时需结合自己的例

子。一名学生讲完后,其他学生再评价、

补充。)

(三)师生总结

此环节主要引

导学生理解本文的

主旨,并引导学生谈

谈对“有教养”的

认知,让学生真正认

识到怎样做才算是

有教养。

10/11

(学生先谈收获,教师再补充。)

本文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

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

——“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

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篇写

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既有探讨问题

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

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

值得反复咀嚼、品味。尤其本文所阐述的

道理更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从而能在自

己的生活中和与别人的交往中做一个真正

有教养的人。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8.论教养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

述什么是“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论述有关一个人的修养品德方面的议论文。教读此文,教师采用

了由浅入深,由文本到体验的思路进行。首先是组织学生梳理文本的论证思路,

让学生在理解本文观点的同时,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谈谈对“有教

养”和“无教养”的认知。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谈体会感受。这样学生的认识就

深刻起来,而且形象生动得多了。按照教学设计,这篇文章最大的价值应为它的

教育意义,但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品味时,注重了它的论证思路、方法,对于

11/11

它的思想教育价值挖掘较少。学生在品读时,也没有真正深入到文本的最深处。

这也是教师在今后组织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14:3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66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铅笔拼音
下一篇:价层电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