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论文的研究方法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2-12-08 14:27:40 阅读: 评论:0

初中生英语成绩差怎么办-which从句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论⽂写作中的研究⽅法与研究步骤

对外经济贸易⼤学国际经贸学院王健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学国际商务研究中⼼/电⼦商务实验室⼯作论⽂(WorkingPaperSeries)

【摘要】本⽂从科学研究的思维⽅式⼊⼿,介绍了研究的路径、研究的分析⽅法,以及研究的设计与步骤。作者强调论⽂写作

应该反映研究过程,遵循科学的分析⽅法和步骤。作者对论⽂写作中涉及的主要⽅法与步骤进⾏了介绍和分析,特别是针对传

统的研究思维模式进⾏了反思,剖析了研究⽣论⽂写作中的问题,为研究⽣的论⽂写作勾画出了⼀个研究过程的框架。

【关键字】研究⽅法研究步骤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论⽂写作步骤

ThesisWriting:RearchMethodologiesandProcedures

JianWang

ProfessorofInternationalbusiness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UIBE)

ABSTRACT:Thispaperbeginswithscientificrearchcycleconcept,introducesrearchapproaches,analysismethods,

hor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methodologiesandprocedures,whichshouldbe

edwithnormalscientificrearchmethodologiesandprocedures,theauthor

rethinkstheChinetraditionalissue-orientedrearchapproachbypointingoutitsambiguityandignoranceof

ercanprovideaguidanceandframeworkforgraduatestudentsdoingrearch

whilecompletingtheirthesiswritings.

KEYWORDS:rearchmethodology,rearchprocedures,quantitativemethods,qualitativemethods,thesiswriting

procedures

论⽂写作中的研究⽅法与研究步骤...1

⼀、研究的循环思维⽅式

⼆、研究的路径

三、研究的分析⽅法

四、研究过程的设计与步骤

五、对传统研究思维模式的再思考

在我们指导研究⽣写论⽂的过程中,甚⾄于我们⾃⼰从事课题研究时,不禁让我们思考⼀系列有关研究的基本问题。例如,我

们为什么要写论⽂?我们为什么要做研究?在我们探讨论⽂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是为了完成论⽂本⾝的写作,还是完成⼀个研

究过程?写论⽂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果论⽂写作应该反映⼀个研究过程,那么研究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

⽤什么样的⽅法进⾏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指导研究⽣的论⽂写作有⾮常⼤的帮助。因此,本⽂就以我个⼈在从

事教学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完成论⽂中总结的⼀些有关研究⽅法与研究步骤的问题与⼤家交流共享。欢迎⼤家参与讨论。

⼀、研究的循环思维⽅式

世界上⽆论哪个领域都存在许多未知的事物,也存在着许多未知的规律。我们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从⼤量的事实中

总结规律,将之上升到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然⽽理论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被修正,因此,就会有⼈

对理论的前提和内容进⾏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要在实践中进⾏验证,从⽽发展和完善理

论体系。我们探求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就需要有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研究的循环思维⽅式(Rearch

Cycle)。⽤概念模型来表述就是[1]:

Facts—Theory—Speculation

事实——理论——猜想

上述从“事实”到“理论”,再进⾏“猜想”就构成了⼀般研究的思路。从事科学研究的⼈员既要侧重从事实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也同

时在研究中要有质疑和猜想的勇⽓。⽽这⼀思路并不是⼀个终极过程,⽽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当猜想和质疑得到了事实的证明

后,理论就会得到进⼀步的修正。

上述研究的循环思维⽅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论与实践关系中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

(ThoughtProcess)。通常被认为符合科学规律,⽽且是合理有效的逻辑思维⽅法为演绎法(Deduction)和归纳法

(Induction)。这两种逻辑思维⽅式应该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另外,从知识管理⾓度看研究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研究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将实践中的带有经验性的隐性知识转化为

可以让更多的⼈共享的系统规律性的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的共享才能对具体的实践产⽣普遍的影响。研究者除了承担研究的

过程和得出研究的结论之外,还要将这⼀研究的过程和结论⽤恰当的⽅式表述出来,让⼤家去分享。不能进⾏传播和与⼈分享

的任何研究成果,对社会进步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认为,研究⼈员(包括研究⽣)撰写论⽂就是要反映上述研究过程,不断探索和总结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对实践产⽣影

响。我们强调,论⽂的写作不是想法(idea)的说明,也不仅是过程的表述。论⽂的写作要遵循⼀定的研究⽅法和步骤,在⼀

定的假设和前提下,去推理和/或验证某事物的⼀般规律。因此,对研究⽅法的掌握是写好论⽂的前提条件。

⼆、研究的路径

研究的路径(Approaches)是我们对某事物的规律进⾏研究的出发点或者⾓度。研究通常有两个路径(Approaches):实证

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EmpiricalStudy)⼀般使⽤标准的度量⽅法,或者通过观察对现象进⾏描述,主要⽤来总结是什么情况(whatis

theca)。通常研究者⽤这种研究路径去提出理论假设,并验证理论。规范研究(NormativeStudy):是解决应该是什么

(whatshouldbe)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建⽴概念模型(ConceptualModel)和/或定量模型(QuantitativeModel)来推论

事物的发展规律。研究者也会⽤这种路径去建⽴理论规范。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研究的路径不是彼此可以替代的关系。⼆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反映事物发展规

律的理论⽽⾔,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者缺⼀不可,前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持和依据;后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

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路径,研究过程中都存在着分析(Analytical)过程,也就是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Explainingwhythe

caisasitis),⽽分析过程就需要具体的研究分析⽅法来⽀持。

三、研究的分析⽅法

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范围内,⽆论是实证研究,还是规范研究,都可能采取两类研究的分析⽅法(Rearch

Methods):定量研究(QuantitativeAnalysis,QuantitativeMethod)和定性研究(QualitativeAnalysis,Qualitative

Method)⽅法。虽然在定性与定量⽅法上存在着哪种⽅式更科学的争论[2]。然⽽,更多的学者倾向认为,定量与定性的⽅法

问题更多的是从分析技术上来区别的[3]。因为,任何的研究过程都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数据有可能是定性的,也有可能是

定量的。我们不能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起来。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过程中既需要定量的研究分析⽅法,也需要定性

的研究分析⽅法。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分析⽅法各有优势。两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

题。对于如何发挥各⾃优势,国外的⼀些学者也在探索将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4]。

因此,定性分析⽅法是对⽤⽂字所表述的内容,或者其他⾮数量形式的数据进⾏分析和处理的⽅法。⽽定量分析⽅法则是对⽤

数量所描述的内容,或者其他可以转化为数量形式的数据进⾏分析和处理的⽅法。⼀项研究中,往往要同时涉及到这两种分析

⽅法[5]。定性分析是⽤来定义表述事物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点(thewhat),⽽定量分析是⽤来衡量程度或多少(thehow

much)。定性分析往往从定义、类推、模型或者⽐喻等⾓度来概括事物的特点;定量分析则假定概念的成⽴,并对其进⾏数

值上衡量[6]。

定量分析的主要⼯具是统计⽅法,⽤以揭⽰所研究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基本描述性的统计⽅法包括:频数分布、百分⽐、⽅差

分析、离散情况等。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法包括交叉分析、相关度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多因素分析,以及统计检验等。定量

研究之所以被研究者所强调,是因为定量分析的过程和定量结果具有某种程度的系统性(Systematic)和可控性

(Controlled),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所影响。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实证研究的主要⽅法。其优势是对理论进⾏验证(Theory

Testing),⽽不是创建理论(TheoryGeneration)。当然,相对⾃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由于⼈的因素存在,

其各种变量的可控性被遭到质疑,因此,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准试验法(Quasi-experimentalapproach)

定性研究有其吸引⼈的⼀⾯。因为⽂字作为最常见的定性研究数据是⼈类特有的,⽂字的描述被认为具有“丰富”、“全⾯”和“真

实”的特点。定性数据的收集也最直接的。因此,定性分析与⼈有最⼤的亲和⼒。恰恰也就是这⼀点,定性分析也具有了很⼤

的主观性。如果⽤系统性和可控性来衡量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更被遭到质疑[7]。然⽽,定性数

据被认为在辅助和说明定量数据⽅⾯具有重要价值[8]。实际上,定性分析⽅法往往贯穿在研究过程的始终,包括在数据的收

集之前,有关研究问题的形成、理论的假设形成,以及描述性分析框架的建⽴等都需要定性的分析过程,即对数据进⾏解释和

描述等。如果遵循系统性和可控性的原则,那么定性分析⽅法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也有⼀些可利⽤的辅助⼯具,例如,摘要

法、卡⽚法、聚类编码法等。在研究结论的做出和结论的描述⽅⾯,像矩阵图、概念模型图表、流程图、组织结构图、⽹络关

系图等都是⾮常流⾏的定性分析⼯具。另外,从定性的数据中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规类等统计⼿段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法结合起来。

这⾥要指出的是,科学研究不能⽤想法(idea)本⾝来代替。科学研究需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定的⽅法来证明有

价值的想法,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或者通过⼀定的⽅法来证明、创建或改进理论,从⽽对实践和决策产⽣影响。研究过程的科

学性决定了研究成果是否会对实践和决策产⽣积极的影响。

四、研究过程的设计与步骤

对某项研究过程进⾏总体策划和安排是⾮常重要的,也是着⼿进⾏研究的第⼀步。通常要包括研究什么问题(论点),从什么

地⽅获得什么数据(论据Evidence),这些数据(论据)如何解释来最有效地⽀持研究的问题。通常研究过程的设计和步骤

(RearchDesignandProcedures)如下:

第⼀步:定义研究的基本问题或者需要验证的假设。

研究的问题(RearchableQuestion)指的是有争议或者⼤家缺乏了解的领域或知识,通过研究过程将这些问题弄清楚,或

者为未来的研究打下⼀定的基础。研究的问题通常都是可以⽤⼀个或者⼀系列的问题的表述或论断(Statement)来表达。从

研究⾓度看,这些问题的表述或论断构成了研究的假设(Hypothesis)。科学的研究过程就是要证明这个假设的可靠性。如果

让⼈们相信这⼀假设是站得住脚的,或者是真实正确的,那么我们需要对其进⾏验证。这个研究的过程也被称为是假设的检验

过程(HypothesisTesting)。

研究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要宽泛,既要重点突出,⼜要有⼀定的灵活性,包容相关的问题。研究的问题不能是⼀个概念本⾝,

⽽是⼀个有关这个概念的问题,也就是要对这个问题寻求具体的答案,⽽不是笼统地讲⼀个概念。在⼀般逻辑上,有三个层次

的问题: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做)。提出需要验证的假设也要明确具体,有明确的范围。假设的

验证可以从两个层次上展开,要么可以进⾏测度和定量分析,要么可以进⾏符合逻辑上的推理和判断。

第⼆步:进⾏⽂献检索和⽂献回顾

⽂献回顾(LiteratureReview)⾮常重要。从⼈类认识客观世界看,绝⼤多数的研究都不是孤⽴的和断想的结果。别⼈通常都

会在你所研究的领域做过探索。既便不是与你的思路和⽅法⼀样,也会涉及到你所研究的领域。因此,承认别⼈的研究成果并

对别⼈的研究成果进⾏总结和评论是⼀般研究的开始,也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识别和进⾏反思的前提和基础。注重⽂献检

索和⽂献回顾会使研究者避免⾛许多弯路,也会使研究本⾝具有更⼤的价值。

通常,通过⽂献检索和⽂献回顾,可以了解所进⾏的研究领域及其相关内容;知晓相关领域有影响的成果及其内容;⽐较和熟

悉相关的问题和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哪些地⽅存在知识空缺或者是缺陷,从⽽进⼀步规划⾃⼰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

设。⽂献检索和⽂献回顾应该贯穿研究的整个过程,是研究的基础。这部分⼯作主要是从最终论⽂的注释中反映出来。

第三步:确定研究的分析⽅法。

研究的分析⽅法⼀般指是⽤定量的分析⽅法,还是⽤定性的分析⽅法。不同研究问题往往要求不同的分析⽅法。例如在研究的

探索阶段,所要研究的问题还没有界定清楚,特别是测度指标不确定,理论的框架还很模糊,通常我们更需要定性的⽅法,也

就是从收集和分析定性的数据来逐步推导出概念模型。如果在理论框架或概念模型⽐较清楚,测度指标⽐较确定的情况下,我

们就可以考虑⽤定量的⽅法来收集和分析数量指标,⽤以验证理论假设,或者衡量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法不是对⽴的,两者之间是起到相辅相成作⽤的。所收集的定性资料可以通过编码

和统计的⽅法⽤定量的⽅式来进⾏分析;所收集的定量数据往往也需要定性的⽅式来进⾏解释,特别是对测度指标的定义和描

述能最⼤程度地辅助定量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第四步:进⾏数据的收集

⽆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的研究分析⽅法,都要涉及如下问题:收集什么数据和/或资料,从哪⾥收集数据和资料,⽤什么⽅法

收集数据和资料。通常数据的来源有两个:第⼀⼿数据(PrimaryData)和第⼆⼿数据。(SecondaryData)。第⼀⼿数据

是我们专门为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收集的原始数据。第⼆⼿数据是别⼈曾为某⽬的⽽收集的数据。

第⼀⼿数据与第⼆⼿数据各有优势。收集第⼀⼿数据,研究者可以专门针对⾃⼰的需要收集,可以⾃⼰定义数据的范围,也可

以排除某些不相关的因素的影响等。⽽第⼆⼿数据的优势是收集的速度快,成本相对低,但是第⼆⼿数据未必能够满⾜回答研

究的需要,因为数据是别⼈为其⾃⾝的⽬的收集的,其数据定义、测度指标、收集的时间等与我们的研究要求未必⼗分吻合。

所以,第⼆⼿的数据⼀般在研究中有三个作⽤:在某个⾓度上满⾜作为参考和⽐较的需要、⽂献回顾的需要,以及作为研究的

唯⼀数据来源。⽤第⼆⼿数据作为唯⼀数据来源的研究多半是对历史⾏为进⾏回顾性的研究,或者是在各⽅⾯不可能收集到第

⼀⼿数据的情况下。实际上,国家统计机构公布的⼤量数据为研究者解决了数据收集的问题。

第⼆⼿数据来源包括:图书馆、国际互联⽹、在线和⾮在线数据库等。数据的形式为书籍资料、论⽂资料、研究报告、统计资

料等。第⼀⼿数据有许多的收集⽅式,定性数据的收集包括⼩组讨论、深度访问、实地考察等。定量数据收集主要就是问卷调

查。可以采取⾯对⾯形式,也可以采取电话⽅式,甚⾄还可以借助国际互联⽹收集第⼀⼿数据。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还引⼊了⼀些⾃然科学的数据收集⽅法和研究⽅法,例如实验法

(Experimentation)。实验法已经超出了仅对某个变量进⾏测度的范围,允许研究者在某个环境下控制某个变量(⾃变

量),⽽观察该变量对所研究的事物(⼈或者物体,为因变量)如何产⽣影响。实验法的优点是可控性,⽽且针对不同的事物

群体和条件可以重复相同的⽅法,因此可以发现⾃变量在⼈、环境和时间等⽅⾯的影响效果[9]。

第五步: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的处理主要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原始的数据进⾏分类,以便转化成可以进⾏进⼀步分析的形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

数据编辑、数据编码和数据录⼊三个步骤。数据编辑(DataEditing)就是要识别出数据的错误和遗漏,尽可能改正过来,以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致性、完整性,便于进⼀步的编码和录⼊。数据编码(DataCoding)就是对所收集的第⼀⼿数据(例

如对问卷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有限的分类,并赋予⼀个数字或其他符号。数据编码的主要⽬的是将许多的不同回答减少到

对以后分析有意义的有限的分类。数据录⼊(DataEntry)是将所收集的第⼀⼿或者第⼆⼿数据录⼊到可以对数据进⾏观察和

处理的计算机中,录⼊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键盘、光电扫描仪、条形码识别器等。研究者可以⽤统计分析软件,例如SPSS等对

所形成的数据库进⾏数据分析。对于少量的数据,也可以使⽤⼯作表(Spreadsheet)来录⼊和处理。

数据的分析就是运⽤上述所提到的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法来对数据进⾏分析。研究者要根据回答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

统计⽅法和验证⽅法。对于有些研究,仅需要描述性的统计⽅法,对于另⼀些研究可能就需要对假设进⾏验证。在统计学中,

假设的验证需要推论的统计⽅法(InferentialStatistics)。对于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些研究是针对所获取的样本进⾏统

计差异(StatisticalSignificance)的验证,最终得出结论是拒绝(Reject)还是不拒绝(FailtoReject)所设定的假设条件。

另⼀些研究则是进⾏关联度分析(MeasuresofAssociation),通常涉及相关分析(Correlation)和回归分析

(Regression)。相关分析是通过计算来测度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回归分析则是为预测某⼀因变量的数值⽽创建⼀个数

学公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们研究和分析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发展使得多变量统计⼯具应⽤越来越⼴泛。如果

多变量之间是从属关系,我们就需要从属关系的分析技巧(DependencyTechniques),如多元回归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判别分析(DiscriminantAnalysis)、⽅差的多元分析(MANOVA,MultivariateAnalysisofVariance)、典

型相关分析(CanonicalAnalysis)、线性结构关系分析(LISREL,LinearStructuralRelationships)、结合分析(Conjoint

Analysis)等。如果多变量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我们就需要相互依赖关系的分析技巧(InterdependencyTechniques),如

因⼦分析(FactorAnalysis)、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Scaling)等。如果收集的

数据有明显的时间顺序,我们不考虑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重点考察变量在时间⽅⾯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就需要时间序

列分析(TimeSeriesAnalysis)。⽬前流⾏的统计软件,如SPSS对上述各种分析⽅法都提供⾮常好的⽀持。

第六步:得出结论,并完成论⽂

论⽂的撰写要结构合理、⽂字表达清楚确定,容易让⼈理解。形式上要尽量采取可视化的效果,例如多⽤图表来表现研究过程

和研究结果。具体论⽂的撰写要考虑包含如下内容:摘要、研究介绍(包括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的)、研究的⽅法和

步骤(样本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发现、结论(简要结论、建议、启⽰意义)、附

录、参考⽂献。

五、对传统研究思维模式的再思考

针对社会科学和商务领域的问题研究,我们传统上所遵循的研究思维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承认这

是⼀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遵循这种思维⽅式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这⼀思维模式来指导研究

的过程,容易使我们混淆研究者与决策者的地位,找不准研究者的定位。⾸先,这⼀研究思路和模式将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研

究混在⼀起了。其次,没有突出,或者说掩盖了对研究⽅法的探讨和遵循。这种传统的思维⽅式是结果导向的思维⽅式。它忽

略了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法的遵循过程。⽽从科学研究的⾓度看,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法的遵循过程是⼀项研究中⾮

常重要的两个前提。问题的识别过程可以保证所研究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防⽌出现只做表⾯⽂章

的情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研究⽅法的遵循过程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使研究结果有说服⼒。当然,在此,我们并不

是说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传统模式是错误的,也不否认研究的⽬的是指导实践。然⽽,我们觉得,这⼀传

统研究思维模式太笼统,太注重结果导向,不⾜以说明科学的研究的⼀般⽅法和研究步骤。

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运⽤这⼀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来指导学⽣撰写论⽂,容易出现两个不良的倾向。⼀是使我们过于

重视论⽂本⾝的写作过程,⽽忽略了论⽂写作背后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法。也就是只强调结果,不重视过程。在此情况下,论

⽂的写作多半是进⾏资料的拼凑和整合。当然我们并不能低估资料的拼凑和整合的价值。可是,如果⼀味将论⽂的写作定位在

这样的过程,显然有就事论事的嫌疑,⽆助于问题的澄清和问题的解决,也有悖于知识创造的初衷。特别是,既没有识别问题

的过程,也没有形成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甚⾄没有⽤任何可以遵循的研究分析⽅法,就泛泛对⼀个问题进⾏⼀般描述,进⽽

提出感觉上的解决⽅案。这种研究结果是很难被接受的。第⼆个不良的倾向是上述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使我们辨别不清我们

是在做研究,还是在做决策。研究通常是在限定的⼀个范围内,在⼀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证明或推理,从⽽得出⼀定的结论。

我们希望这个结论对决策者能产⽣影响。然⽽,决策者毕竟与研究者所处的地位是不⼀样的,考虑的问题与研究者或许⼀致,

或许会很不⼀致。有价值的研究是要给处在不同地位的决策者(或者实践者)给予启⽰,并促其做出多赢的选择。因此,传统

的研究思维模式缺乏研究的质量判定标准,缺乏系统性和可控性,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容易让研究者急功近利,盲⽬追求⽚⾯

的终极的解决⽅案。

在指导对外经济贸易⼤学研究⽣的实践中,我们曾试图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模式,尝试让我们的研究⽣将论⽂的写作与研究过

程结合起来,特别注重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法,并且要求在论⽂的写作中反映这些研究的⽅法与步骤。例如,2002届研究⽣

万莲莲所写的《电⼦采购系统实施中的管理因素-摩托罗拉公司电⼦采购系统实施案例研究》硕⼠论⽂就是在这⽅⾯所做的最

初探索。此论⽂的结构就分为综述、指导理论、⽅法论、数据分析,以及研究结论和启⽰等五个主要部分,运⽤了问卷调查和

深度访谈等定性和定量的各种具体⽅法。其研究结论具有⾮常强的说服⼒,因为研究者并不限于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

⼯,⽽是借鉴前⼈的理论研究框架,运⽤问卷定量调查等⼿段,遵循案例研究的⽅法,对第⼀⼿资料进⾏收集、处理和分析之

后得出的结论,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相同的研究⽅法,我们⼜应⽤在其他研究⽣的论⽂写作过程中,例如2002届龚

托所写的《对影响保险企业信息技术实施的主要因素的研究》、2003届王惟所写的《对中国铜套期保值现状的研究》,以及

2003届马鸣锦所写的《中国银⾏业知识管理程度与⽹络银⾏发展程度的关系研究》等。通过论⽂写作,这些研究⽣的确掌握

了⼀般研究的⽅法和研究的步骤。以上的研究结论对教学和实践直接有借鉴的意义。在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其⽅法和结论都得

到了肯定。据多⽅反馈,效果还是⾮常好的。

注释:

[1]这是笔者在美国芝加哥⾃然博物馆看恐龙展览时了解的美国科学家的基本研究思路⽽得到的启⽰。

[2]Robson,Colin(1993),RealWorldRearch:ell

Publishers,P303。

[3]Bryman,A.(1988),:UnwinHyman.我们发现许多⽂献资料将定量与定性

分析⽅法称为定量与定性技术(techniques)

[4]Cook,chardt,C.S.(1979)yParkand

London:,C.C.(1987)TheComparativeMethod:movingbeyond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strategies.

Berkeley,Cal.: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5]Robson,Colin(1993),RealWorldRearch:ell

Publishers,P307。

[6]JohnVanMaanen,,Jr.,er,VarietiesofQualitativeRearch(BeverlyHills:Calif.:

SagePublications,1982),P32

[7]这是因为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包括了⼈的因素,⽽⼈本⾝作为分析者具有⾃⾝的缺陷。例如:数据的有限性、先⼊为主

的印象、信息的可获得性、推论的倾向性、思维的连续性、数据来源可靠性、信息的不完善性、对信息价值判断误差、对⽐的

倾向性、过度⾃信、并发事件与相关度的判断,以及统计数据的不⼀致性等。上述缺陷的总结与分析来源于Sadler,D.R.

(1981)IntuitiionalEvaluationandPolicy

Analysis,3,P25-31。

[8]Robson,Colin(1993),RealWorldRearch:ell

Publishers,P371。

[9],mEmory(1995,5thed)BusinessRearchMethods,IRWIN,P352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14:2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66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