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言语行为理论
目录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
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言语行为理论的评价
言语行为理论的不足与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英文介绍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
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言语行为理论的评价
言语行为理论的不足与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英文介绍
展开
编辑本段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最初是由英国哲
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我们说话
的同时是在实施某种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
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是说出词、短语
和分句的行为,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言外
行为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它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言后
行为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讲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它是话语所
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它是通过讲某些话所完成的行为。
编辑本段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美国的哲学语言学家约翰.舍尔(Searle)对言语行为有了深入的探讨,
参考实施言外行为的恰当条件(准备条件、诚意条件、命题内容条件、根
本条件)对言语行为间接指令进行分类。对实施间接指令的各种方式即“指
令”这一行为所涉及的几个因素出发考虑:说话人(发出指令者)、听话
人(指令对象)和说话人想要听话人去做的动作。例如,在餐桌上请别人
递一下盐瓶,可以有以下各种间接的形式。
以说话人为出发点:
a)陈述愿望Iwouldlikeyoutopassmethesalt.
2/5
b)询问愿望*WouldIlikeyoutopassmethesalt?
听话人为出发点:
1a)陈述能力Youcanpassmethesalt.
1b)询问能力Canyoupassmethesalt?
2a)陈述意愿Youwanttopassmethesalt.
2b)询问意愿Wouldyoumindpassingmethesalt?
3a)陈述将来的动作Youwillpassmethesalt.
3b)询问将来的动作Willyoupassmethesalt?
以动作为出发点:
a)陈述理由Thesoupisnotsaltyenough.
b)询问理由Wouldn'titbeagoodideaifweaddsomesalttothe
soup?
他把言外行为分为五类,每一类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普遍的目的。
这五大类是:阐述类:陈述或描述说话者认为是真实的情况;
指令类:试图使听话者做某些事情;
承诺类:说话者自己承诺未来要有一些行为。
表达类:表达对某一现状的感情和态度。
宣告类:通过说话引起骤变。
每一类中的行为都有同样的目的,但具有同样目的的言外行为可能具
有不同程度的言外之力。
编辑本段言语行为理论的评价
有部分学者,如斯珀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1986a),对言
语行为理论提出了不同看法。
他们认为,言语行为理论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因而对列文森
(Levinson,1983:226)的观点,既“言语行为与前提、含意一样,是任何
普通语用学理论必须解释的主要现象”,提出了质疑并指出“言语行为理
论家们关注的大量现象对语用学来说没有特殊兴趣”(Sperber&
Wilson,1986a:243)。
20世纪90年代初期,托马斯(Thomas,1995)详细地分析了奥斯汀的言
语行为理论以后指出,该理论之所以对语言学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有
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A.在真值条件语义学受到挫折时推出《如何以言行事》一书显得很及
时;
B.他的观点清楚易懂;
C.虽然他对自己的观点前后作过改变,但他的作品始终保持一条连贯
的思想主线;
D.他提出的很多问题至今仍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3/5
编辑本段言语行为理论的不足与问题
施为假设问题
言语行为不仅可以叙事、指事,还可以行事,传递语用用意或施为用
意。不管话语中的施为用意是显性的或隐形的,凡是认为施为用意总可以
通过施为句表现的观点,就是施为假设(Sadock,1988)。
可见,持这一假设的学者认为,施为句包含或者隐含施为动词、主语
为第一人称单数。然而,只有施为动词假设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
A.存在可以将施为动词与其它动词区分开来的形式或语法手段;
B.施为动词的出现不一定能保证某一行为的实施,如仪式性施为句和
协作性施为句,就受必要的合适条件的限制,否则便不能以言行事,元语
言施为句也会产生类似问题;
C.没有施为动词同样可以以言行事。
这一假设受到了间接言语行为的直接挑战。这为后来塞尔提出间接言
语行为理论奠定了基础。
社会文化特征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可以解释句法学、真实条件语义学等无能为力的很多语
言现象。可见,言语行为理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但任何理论又都存在
不完备性。
在一定程度上,奥斯汀与塞尔都坚持言语行为的规约性或惯用性,但
塞尔同时强调了意向性(intentionality)。他认为,礼貌是使用间接言语
行为(比如“请求”)最重要的动因,不过他忽略了影响言语行为礼貌程
度的社会文化特征。
Koyama(1997)对此提出了批评意见,并认为言语行为的基础“说话
人”和“听话人”这样的概念也具有文化特色,以致在人类交往和语言使
用中不同文化背景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会表现不同的特征。
罗萨多(Rosaldo,1982)认为,言语行为理论忽略了重要的情景和文化
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制约作用。知道怎样说话就等于如何以言行事,以及何
时以言行事。以此为据,他反对塞尔将言语行为划分为:断言类、指令类、
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等),因为这样的分类不是语言使用中跨文化分
类(cross-culturaltypology)的基础。
同时,在分析了除英语以外的其他语料以后,威尔日比卡
(Wierzbicka,1985a)指出,许诺、命令、警告等言语行为在英语里是通过
常规方式实施的,而在有的语言中则具有文化依附性,因而应该强调言语
行为的文化特殊性。
4/5
制约条件问题
在对言语行为进行评论时,梅伊(Mey,1993)也认为,应该将言语行为
与人们所处的社会语境(societalcontexts)结合起来。进而,他提出从
社会和语言两个角度考察的“语用行为”(pragmaticact)这一概念。
从社会的角度看,言语行为应该涉及一定的社会制约条件,比如说话
人接受的特殊教育、年龄、性别、职业等,这些制约因素就构成了交际中
人们背景信息的一部分。
从语言学角度而言,梅伊关注的是可以用来实施某一语用行为的语言
形式,也既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以及语言形式去设施语用行为。
在维索尔伦(Verschuern,1999)看来,这就是语言顺应性
(adaptability)问题。言语行为是语用行为的一部分,其理解需要依靠语
境条件和交际目的。因而,语用行为是受语境条件制约的、是顺应性行为。
语境包含了社会习俗、文化、社会结构,或者合适条件。
在这一观点支持下,梅伊认为以前的言语行为理论就不能对言语行为
的社会基础进行解释。
编辑本段言语行为理论英文介绍
Speechacttheoryisanimportanttheoryinthepragmaticstudy
riginatedwiththeBritishphilosopherJohn
Austininthelate50’ingtospeechact
theory,ingto
speechacttheory,aspeakermightbeperformingthreeacts
simultaneouslywhenspeaking:locutionaryact,illocutionaryact,
andperlocutionaryact.。
a)Alocutionaryactistheactofutteringwords,phras,
eactofconveyingliteralmeaningbymeansofsyntax
lexiconandphonology.
b)Anillocutionaryactistheactofexpressingthespeaker’s
intention;itistheactperformedinsayingsomething.
c)Aperlocutionaryactistheactperformedbyorresultingfrom
sayingsomething;itistheconquenceof,orthechangebrought
abouttheutterance;itistheactperformedbysayingsomething.
5/5
Americanphilosopher-linguistJohnSearleclassified
pehasacommon,
generalpurpo.
a)reprentatives:statingordescribing,sayingwhatthe
speakerbelievestobetrue
eg:Ihaveneverenthemanbefore./theearthisglobe.
b)directives:tryingtogetthehearertodosomething
eg:Openthewindow!/Wouldyouliketogotothepicnicwith
us?
c)commissives:committingthespeakerhimlftosomefuture
courofaction
eg:Ipromitocome./Iwillbringyouthebooktomorrow
withoutfail.
d)expressives:expressingfeelingsorattitudetowardsan
existingstate
eg:I’msorryforthemessIhavemade./It’sreallykindof
youtohavethoughtofme.
e)declarations:bringingaboutimmediatechangesbysaying
something
eg:Inowdeclarethemeetingopen./Ifireyou.
Importantremark:Alltheactsthatbelongtothesamecategory
sharethesamepurpoorthesameillocutionarypoint,butthey
differintheirstrengthorforth.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13:3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63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