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
积。
2、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
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计算。
难点:理解长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三、教学用具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个练习纸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面积单位
同学们,如果你想知道一块橡皮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怎么办呢?
如果要知道课桌桌面的面积,你该怎么办?为什么不用1平方厘米去量呢?
假如我要量出我们三(4)教室的面积呢?
(由此可见要知道物体表面的面积,我们可以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去量)
2、数方格(投影)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积各是
多少吗?
第3幅图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来的?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呢?
3、过度:
我们知道量一个图形的面积也可以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去量,假如老师要知道你们
文化小学的操场面积有多大?你准备怎么办?
那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和它的周长一样也有一个计算公式呢?
4、揭示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你先猜猜长方形的面积会与什么有关呢?
我们一起来研究,你准备怎样研究?
2、拿出练习纸和10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看好要求,用摆一摆的方法求出
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1)41
(2)52
(3)83
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片展示)
第二个长方形你是怎样摆的?面积是多少呢?怎样得出来的呢?
有没有其他摆法?
(展示摆法)
第三个长方形你是怎样摆的?面积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展示摆法)
你能不能在头脑中摆一个呢?我们摆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想想
怎样摆?面积是多少呢?
2、那你想想长方形面积有没有简单的算法呢?
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口头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算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证一下。
3、出示练习纸: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先用这种方法算一下,然后再
用摆一摆的方法验证,看看面积是不是一样。
4、小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确也有一种公式,就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那这个公式应该怎样表示呢?s=a×b
三、练习
现在我们知道什么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1、教学例1(投影)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注意单位)
2、看图口答。(投影)
怎么样?简单吗?下面两题你能试试吗?(投影、练习纸)
3、(1)一个长方形宽是3米,长比宽多4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一块长方形广告牌长6米,长正好是宽的2倍,这块广告牌的面积是多少?
4、实验操作
你觉得我们学了这个长方形面积公式有什么用?
我们身边有没有长方形?我们教室里呢?拿出你的测量工具量出你所要测量的
长方形的长、宽,然后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填在表格里。
(小组合作)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学的什么内容?
2、你是怎样学的?
板书设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所以教学内容还包括面积的意义和常用的计量单位。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
是:使学生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认识并能使用常用的面积单位,探索并掌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经过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面积计算公式。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面积的意义、常用面积单位、面积计
算公式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四部分编排,共编写了六道例题、五次“试一试”(“想
一想”)、四次“想想做做”、一个练习和一次实践活动。另外还有三道思考题
和两篇“你知道吗”。
初步建立面积概念。(第74~77页)
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面积。这
里的“大小”不是有的大、有的小“相差”的意思,而是每个面各有确定的大小
的意思。第74页例题教学面积的意义。结合教室里的实例,按照“物体有面—
—每个面都有大小——面的大小是面积”这样的线索引导学生逐步体会面积的意
义,分三个层次展开面积意义的教学。
(1)第一层次安排了四个学习活动。“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
体会物体有面。“比”——比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
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
的面积,它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想”
——想“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再次体会面积的含义。这个层次的教学要注
意两点:第一,不能仅仅比出黑板表面比课本封面大、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
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各个面都有确定的大小”。可以让学生指一指哪里是黑板的
表面、哪里是课本的封面,感知物体的“面”。让学生用手势表示黑板面有多大、
课本封面有多大,感知物体的面有确定的大小。第二,在学生知道什么是黑板表
面的面积后,让他们说一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以及为什么说黑板表面的面
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2)第二层次的学习活动是“摸”和“比”,即分别摸课桌面和椅子面,
比这两个面的面积谁大、谁小。这个层次通过扩大概念外延,进一步体会面积的
意义。让学生摸课桌面和椅子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各自的大小。
摸过以后要让他们仿照“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对“课桌面的面积”“椅子面的面积”的理解。这个层次的学习有模仿、有迁移,
是学生体会面积意义的重要环节。
(3)第三层次是开放的,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
它们的大小。一方面让学生反馈对面积的初步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在更大的范
围里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形成初步
的面积概念。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20:52: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6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