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耄耋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12-08 12:53:40 阅读: 评论:0

网红假货占比-atch


2022年12月8日发(作者:举案齐眉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全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全

0岁

度:⼩⼉初⽣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

汤饼之期:指婴⼉出⽣三⽇。旧俗⼩⼉出⽣三⽇,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象声词,婴⼉学语的声⾳。如⽛⽛学语,因亦指⼩孩过程⼦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两⼥⽛⽛,⽣汝死后,才

周晬⽿。”周晬,指婴⼉周岁。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

——3岁的⼉童。

8岁

总⾓: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因⽽也⽤“总⾓”来代指⼈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

⾥,“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是⼋九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童将头发分作左

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个结,形如两个⽺⾓,故称“总⾓”)。

童龀[chèn]:龀,《说⽂》中有“男⼋⽉⽣齿、⼋岁⽽龀;⼥七⽉⽣齿、七岁⽽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乳⽛脱落,长出恒

⽛,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的⼉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孙虽在髫龀,男皆封

侯,⼥为⾢君。”

始龀、髫年:⼥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岁。说明:根据⽣理状况,男孩⼋岁、⼥孩七岁换⽛,脱去乳齿,长出恒⽛,这时叫“龀”,“龆年”或“髫

年”。

9岁

九龄:为9岁。

黄⼝:⼗岁以下。

指数之年:⼉童九岁。

10岁

幼学:⼗岁。(《礼记?曲礼上》:“⼈⽣⼗年⽈幼,学。”因为古代⽂字⽆标点,⼈们就截取“幼学”⼆字作为⼗岁代称。)

外傅之年:⼉童⼗岁。

12

⾦钗之年:⼥孩⼗⼆岁。[

13岁

⾖蔻:指⼥⼦⼗三岁。⾖蔻是⼗三四岁⾄⼗五六岁(⾖蔻是⼀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喻⼈还未成年,故称未

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蔻年华”)。

⼗三:为13岁。

舞⼣之年:少年⼗三⾄⼗五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的簪⼦。古代⼥⼦⼀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簪⼦绾住,表⽰已经成年。“及

笄”即年满15岁的⼥⼦。及笄:指⼥⼦⼗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男20岁束发⽽冠,⼥⼦15岁束发⽽笄,表⽰成年。男⼥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因为“三⼗⽽⽴,四⼗⽽不惑。”(孔⼦⽈:“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

顺,七⼗⽽从⼼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以⼗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五岁(到了⼗五岁,男⼦要把原先的总⾓解散,扎成

⼀束)。

及笄:⼥⼦⼗五岁。(《礼记?内则》:“⼥⼦⼗有五年⽽笄。”)

碧⽟年华、破⽠之年:⼥⼦⼗六岁。(旧时⽂⼈拆“⽠”字为⼆⼋纪年,谓⼗六岁,多⽤于⼥⼦。)

舞象之年:少年⼗五⾄⼆⼗岁。

成童:⼗五或⼗五稍上的年岁。郑⽞:“成童,⼗五以上”。

16岁

⼆⼋:为16岁。

破⽠、碧⽟年华——⼥⼦⼗六岁。古⽂⼈把⽠拆分为两个⼋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年?则

⼋⼋六⼗四岁”。《通俗编·妇⼥》“宋谢幼盘词…破⽠年纪⼩腰⾝。?按俗以⼥⼦破⾝为破⽠,⾮也。⽠字破之为⼆字,⾔其⼆

⼋⼗六岁⽿。”[20岁

加冠:指⼆⼗岁。古时男⼦⼆⼗岁⾏加冠礼,表⽰已成年。加冠:指男⼦⼆⼗岁(⼜“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

男20岁束发⽽冠,⼥⼦15岁束发⽽笄,表⽰成年。男⼥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岁⾏冠礼,以⽰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岁。弱冠:古代男⼦20岁叫作“弱”,这时

就要⾏“冠礼”,即戴上表⽰已成⼈的帽⼦。“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后世泛指男⼦⼆⼗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岁。

桃李年华:⼥⼦⼆⼗岁。

24

花信年华:⼥⼦⼆⼗四岁。

30岁

⽽⽴(⽽⽴之年):因为“三⼗⽽⽴,四⼗⽽不惑。”(孔⼦⽈:“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

六⼗⽽⽿顺,七⼗⽽从⼼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之年”。⽽⽴之年:指三⼗岁。⽽⽴是男⼦三

⼗岁(⽴,“⽴⾝、⽴志”之意)。

始室:三⼗岁。《礼记·内则》:“三⼗⽽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徐娘:⼥⼦三⼗岁。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四⼗⽽不惑。”(孔⼦⽈:“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

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岁。不惑

是男⼦四⼗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岁的⼈为“艾”。《礼记·曲礼上》:“五⼗⽈艾。”艾称年⽼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岁(⼜“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五⼗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

顺,七⼗⽽从⼼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四⼗⽽不惑。”(孔⼦⽈:“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

顺,七⼗⽽从⼼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岁(⼜“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四岁。

60岁

⽿顺、⽿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四⼗⽽不惑。”(孔⼦⽈:“吾⼗有五⽽志于学,三⼗⽽

⽴,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顺之年”。

⾼龄:敬辞,称⽼⼈的年龄,多指六⼗岁以上。花甲:天⼲地⽀配合⽤来纪年,从甲起,六⼗年成⼀周,因此称六⼗岁为花

甲。花甲:我国古代⽤⼲⽀记时间。所谓⼲⽀,是天⼲地⽀的简称。天⼲有⼗,地⽀⼗⼆,⼗天⼲和⼗⼆地⽀按照顺序搭配成

六⼗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花甲⼦”,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到记⼈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

年”来指⼈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岁,⽤⼲⽀纪年,错综搭配,六⼗年周⽽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以六⼗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岁的⼈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由于按⼲⽀纪年法,60年为⼀轮,61岁正是新⼀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之年:因为“三⼗⽽⽴,四⼗⽽不惑。”(孔⼦⽈:“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

顺,七⼗⽽从⼼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之年”。

古稀:古代⼈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酒债寻常⾏处有,⼈⽣七⼗古来稀。”后⼈就多依此诗,称70岁

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岁的年纪,泛指⽼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九⼗岁。

耄:指⼋九⼗岁的年纪,泛指⽼年,如:⽼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耄。”《礼记·曲礼》说:“⼋⼗九⼗⽈耋。”耋[dié],《尔雅·释⾔》注:“⼋⼗

为耋。”把上⾯⼏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的⾼寿,⼤约是“七⽼⼋⼗”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

⼋九⼗岁的年纪。耄,七⼋⼗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九⼗岁。⽑传⼜云:“耋,⽼也,⼋⼗⽈耋。”后⼈因称⼋九

⼗岁的⽼⼈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九⼗岁。九⼗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因“伞”字的草体形似“⼋⼗”,故称“伞寿”。

88岁

⽶寿:指88岁。因⽶字拆开好似⼋⼗⼋,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但⾷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为上寿。

鲐背:鲐是⼀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褶皱的⽪肤。。⼜⼈到暮年,⽪肤上⽣出⽼年斑如冻梨之⽪,故⼜称“冻梨”。

99岁

⽩寿:指99岁,百少⼀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已”。即⽣活起居

诗⼈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期颐指⼀百岁。“期颐”是⼈寿⾄“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期颐。”郑⽞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服⾷味,孝⼦要尽养道⽽已。”意思是:⼈⾄百岁,饮⾷、居住、动物等各⽅⾯都需要孝

⼦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上寿:百岁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廿,下⾯为⼋⼗⼋,⼆者相加得108岁。

140

双稀、双庆——⼀百四⼗岁。

另外称⼉童的有:

童孺:⼉童。

垂髫[tiao]:指⼉童。⼉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童犹未束发时⾃然下垂的短发。因⽽就⽤“垂髫”称幼⼉或指⼈的

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句。垂髫:⼩孩⼦头发扎起来下垂

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童(⼜叫“总⾓”)。垂髫(tiao)是三四岁⾄⼋九岁的⼉童(髫,古代⼉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童换⽛。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的为稚。

膝下:幼年,⾔⼦⼥幼年仅能依附⽗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只膝下。”孺⼦:⼉童。《孟⼦离娄上》:“有孺⼦歌

⽈:…沧浪之⽔清兮,可以濯我缨。?”也⽤作⽼⼈对年轻后⽣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去⾥所,复还,⽈:…孺⼦可

教矣。?”

另外称成⼈的有:

冠者:指成年⼈。

待年、待字:指⼥⼦成年待嫁的年岁。“爱⾃待年⾦声夙振”(《⽂选宋⽂皇帝元皇后哀策⽂》)。“⼥⼦许嫁,笄⽽字。

”(《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娶妻、⼥⼦出嫁之年。《孟⼦·滕⽂公下》:“丈夫⽣⽽愿为有室,⼥⼦⽣命⽽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

⼥为室,⼥以男为家。”

怨⼥:指年龄⼤⽽没有结婚的⼥⼦。〈孟⼦梁惠王下:“内⽆怨⼥,外⽆旷夫。”[

旷夫:指年龄⼤⽽没有结婚的男⼦。

另外称⽼⼈的有:

杖家之年:五⼗

杖乡之年:六⼗

杖国之年:七⼗

杖朝之年:⼋⼗。

《礼记·⼯制》:“五⼗杖于家,六⼗杖于乡,七⼗杖于国⼋⼗杖于朝,九⼗者天⼦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年⼈头发斑⽩,因代指⽼⼈。

黄发:是指长寿⽼⼈。:指⽼⼈,⽼⼈的头发由⽩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了,头发上由⿊变⽩,⽩发则黄。

皓⾸:⽩头,指年⽼。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了眉⽑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的妇⼈。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的前⼀天,家⾥的⼈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寿,⾼寿之意。

遐龄:指⼈长寿⾼龄。

⾃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

10岁以下——黄⼝;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钗之年;

13岁(⼥)——⾖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16岁(⼥)——破⽠年华、碧⽟年华;

20岁(⼥)——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出嫁——梅之年;

⾄30岁(⼥)——半⽼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之宴”,⼜《齐风·甫⽥》“总⾓兮”。以后称童年为“总⾓”。陶渊明《荣⽊》诗序:“总⾓闻

道,⽩⾸⽆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未冠,头发下垂,因⽽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束发:指青少年。

⼀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戴礼记·保傅》:“束发⽽就⼤学,学⼤艺焉,履⼤节焉。”

及笄:指⼥⼦15岁。

语出《礼记·内则》“⼥⼦……⼗有五年⽽笄”。“笄”,谓结发⽽⽤笄贯之,表⽰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成年待嫁,⼜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待嫁的年岁为“待年”。《⽂选·宋⽂皇帝元皇后哀策⽂》:“爰⾃待年,

⾦声夙振。”

弱冠:指男⼦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弱,冠”。古代男⼦20岁⾏冠礼,表⽰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

书。”

⽽⽴: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以后称三⼗岁为“⽽⽴”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或⾄其乡,敬造之,见其⼈默然诚

笃,年仅⽽⽴。”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不惑”。以后⽤“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宪书》:“⾜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艾”。⽼年头发苍⽩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地⽀名号错综参互⽽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六:“(赵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挪六

⼗花甲⼦,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处有,⼈⽣七⼗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指⽼年,⼜称“⽩⾸”。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

黄发:指长寿⽼⼈。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头发由⽩转黄。曹植《赠⽩马王彪》:“王其爱⽟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

《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鲐背:指长寿⽼⼈。

语出《诗经》,如《诗·⼤雅·⾏苇》“黄台背”,“台”与,“鲐”通⽤。《尔雅·释诂》:“鲐背,

寿也。”⽼⼈⾝上⽣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期,颐”。谓百岁⽼⼈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由三⾸》:“到处不妨闲⼘筑,流年⾃可数期

颐。”

《读者⽂摘》1983年第⼀期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黎炜

看了《读者⽂摘》1983年第⼀期刊登的杨权写的《古代年岁的别称》⼀⽂,很感兴趣,也摘抄⼀点来凑趣。

汤饼之期:婴⼉出⽣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周岁。

语出清代⽂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为“初度”,如六⼗岁⽣⽇称为“六⼗初度”。

龆龀:指⼉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男⼋⽉⽣齿,⼋岁⽽龆齿……。⼥七⽉⽣齿,七岁⽽龀齿……”

教数之年:指⼉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童⼗岁。

舞勺之年:指⼉童⼗三岁。

以上皆出⾃《记》。

破⽠之年:指⼗六岁⼥⼦。

这是旧时⽂⼈将“⽠”字拆为⼆⼋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宋谢幼词:…破⽠年纪⼩腰⾝?。按俗以⼥⼦破⾝为破⽠,⾮

也。⽠字破之为⼆⼋字,⾔其⼆⼋⼗六岁⽿。”“破⽠之年”亦谓六⼗四岁。《通俗编》⼜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

⽠年?,则⼋⼋六⼗四岁”。有室之年,男以⼥为室,⼥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岁。

杖乡之年:指六⼗岁。

杖国之年:指七⼗岁。

杖朝之年:⼋⼗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岁。

中寿:⼋⼗岁。

上寿:⼀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

花甲重开:⼀百⼆⼗岁。

古稀双庆:⼀百四⼗岁。

此外,还有把六⼗岁以上的⼈统称为“耆⽼”,⼋⼗岁以上的⼈称为“⼤耋”。亦有泛称⽼⼈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韵》:“龙钟,⽵也,⽼者如⽵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也,其颠倒阻滞,如⼈之遭际,故云。”

古代年龄称谓

在学习古⽂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

还很多,都是我们在学习古⽂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的年龄称谓来源不⼀,⼤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理特征⽽命名,

但也有⼀些是因袭前⼈所⾔⽽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褶皱的⽪肤。。⼜⼈到

暮年,⽪肤上⽣出⽼年斑如冻梨之⽪,故⼜称“冻梨”。

还有依据⽣理特征命名的,如:⼈初⽣叫“婴⼉”,是因为⼈初⽣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即为抱在

胸前之⼉。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时期,所以有此称呼。⼗五岁叫做“童”,“⼭⽆草⽊⽈

童”。古代⼗六岁成年,⼗五岁男⼦未加冠,⼥⼦未及笄。此处⽤的是⽐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有五⽽志于学,三

⼗⽽⽴,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距。”[

汉⼈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年⽈幼,⼆⼗⽈弱,三⼗⽈壮,四⼗⽈强,五⼗⽈艾,六⼗⽈耆,七⼗⽈⽼,⼋

⼗、九⼗⽈耄,百年⽈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的说法。但后⼈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

汇由单⾳节向双⾳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纪年的传统,六⼗年为⼀轮,故⼜有六⼗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酒债寻常⾏处有,⼈⽣七⼆⼗

古来稀。”于是,七⼗⼜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未被流传下来。上⾯所述这些因使⽤频率⾼,⽣

命⼒强⽽被后⼈沿⽤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了我们的⽇常交际之中,如:“三⼗⽽⽴”。再如,从“婴⼉”和“⼉童”两个词中,我

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另外还有: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岁。

总⾓: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童。黄⼝:⼗岁以下。

幼学:⼗岁。

舞勺之年:⼗三⾄⼗五岁。

志学:⼗五岁。

舞象之年:⼗五⾄⼆⼗岁。

弱冠:⼆⼗岁。

⽽⽴之年:三⼗岁。

不惑之年:四⼗岁。

知天命、知⾮之年:五⼗岁。

⽿顺、花甲之年:六⼗岁。

古稀之年:七⼗岁。

杖朝之年:⼋⼗岁。[

耄耋:⼋⼗、九⼗岁。

期颐:百岁之⼈。

始龀、髫年:⼥孩七岁。

⾦钗之年:⼥孩⼗⼆岁

⾖蔻年华:⼥⼦⼗三岁。

及笄:⼥⼦⼗五岁。

碧⽟年华、破⽠之年:⼥⼦⼗六岁。

桃李年华:⼥⼦⼆⼗岁。花信年华:⼥⼦⼆⼗四岁。标梅之年:出嫁。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12:5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661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sufferer
下一篇:丑角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